浙江省2011届高三模拟考试试题语文.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4505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1届高三模拟考试试题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2011届高三模拟考试试题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2011届高三模拟考试试题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1届高三模拟考试试题(一)语文试题 题 号第卷第卷总分一二三四五六七得 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王国维的“阙疑”精神李学勤王国维先生的研究领域广博,成就卓越,在学术史上早有公论。他一生学风笃实矜慎,不轻易立说,也不任意争辩,虽已多年闻名于海内外,仍然保持谦虚的态度。大家知道,王国维先生对尚书有深入的研究和创造性的贡献。他的论文集观堂集林,开卷生霸死霸考、高宗肜日说、洛诰解,一直到书顾命同瑁说等好多篇,都是关于尚书的,可说达到了这方面研究的最高水平。尽管如此,他却再三声明尚书有许多地方“不能解”。观堂集林卷二收有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其中王国维先生自述说:“诗书为人人诵习之书,然于六艺中最难读。以弟之愚暗,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诗亦十之一二。此非独弟所不能解也,汉魏以来诸大师未尝不强为之说,然其说终不可通,以是知失儒亦不能解也。”王国维坦承他对尚书好多文句“不能解”,并且指出前人的解释“不可通”,是“强为之说”,他不能与之苟同。1924年夏,王国维先生为容庚先生的金文编撰序,首先引用孔子讲的“多闻阙疑”和“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二语,认为:“阙疑之说出于孔子,盖为一切学问言。”接着他讲到易和书的“难解”,并说:“余尝欲撰尚书注,尽阙其不可解者,而但取其可解者著之,以自附于孔氏阙疑之义。”他于1925年到清华研究院任导师,曾专讲尚书,确实体现了“阙疑”这一点。据当时听课的学生吴其昌先生的王观堂先生尚书讲授记和刘盼遂先生的观堂学书记,他上课先讲述历代尚书传流和注释的历史,其间便强调“其不可通音,终不可通也”。他讲授尚书各篇,于各家学说择善而从,同时结合自己甲骨金文研究的心得,提出很多新颖见解。例如讲高宗肜日,即以甲骨文“肜日”为据,论证元代金履祥以该篇为“祖庚时文”的正确。类似的精彩之处,不胜枚举。王国维指出前人注解尚书多“强为之说”,许多文句“终不可通”,并不是抹杀历代学者的成就。相反的,他认为尚书的研究不断前进,各时期的著作都有应当肯定之处。这从他最后一篇有关古代研究的作品尚书覈诂序可以看得很清楚。尚书覈诂的著者杨筠如先生也是王国维在清华的学生。他听了王国维的尚书课,编著覈诂四卷,得到王国维,还有也任导师的梁启超的奖励,经修改后,从南方寄给王国维,王国维给他写了序。这个时候是在1927年的农历四月,离王国维的去世已经没有几天了。这篇序文,把历代尚书之学划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从西汉伏生到欧阳、大小夏侯章句,是今文之学;从孔安国到贾逵、马融、郑玄、王肃,是古文之学。“今古文诸家之学并亡,然传世之伪孔传,殆可视为集其大成者也”。第二阶段始于北宋欧阳修、刘攽,苏轼、王安石、林之奇等“皆脱注疏束缚而以己意说经”。蔡沈受朱子之命所编书集传,“可谓集其大成者也”。在这以后,王国维历数清代阎若璩以来各家成绩,一直讲到俞樾和孙诒让,“惜未有荟萃而画一之如孔、蔡二传者”,希望杨筠如“异日当加研求,著为定本,使人人闻商周人之言,如乡人之相与语,而不苦古书之难读,则孔、蔡二传又不足道矣”。 (摘自中华读书报)1下列不能表明王国维“笃实矜慎”的一项是( )A尽管王国维先生在尚书研究方面达到了最高的水平,但他仍声明有许多地方“不能解”。B为容庚先生的金文编撰序,王国维首先引用“多闻阙疑”和“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二语。C在清华研究院任导师时,王国维讲述历代尚书传统和注释的历史,强调“其不可通音,终不可通也”。D在讲授高宗肜日时,即以甲骨文“肜日”为据,论证元代金履祥以该篇为“祖庚时文”的正确。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自己严谨治学的同时,也告诫友人做学问须谨慎,不可“强为之说”。B对于诗书的难读,他也坦陈自己“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诗亦十之一二”。C王国维以“诸大师未尝不强为之说,然其说终不可通”这样的尚书研究状况来劝慰友人。D在为尚书作注时,王国维以“尽阙其不可解者,而但取其可解者著之”作为编纂思想。3下列有关尚书覈诂序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篇序言是王国维应学生杨筠如的请托而写的,杨的四卷编著深受王国维治尚书的影响。B在序言中,王国维把历代尚书之学分为分别以西汉、北宋、近代为起始的三个重要阶段。C王国维认为孔传和书集传是有关尚书研究的前两个阶段的集大成者。D王国维认为“古书之难读”是因为尚书本身深奥难懂,他希望杨筠如有所突破。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营犯法,率多相容 率:大多B恂遣谷崇以状闻 状:罪状C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相:代指贾复D恂奉玺书至第一 奉:通“捧”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寇恂“威望素著”的一组是(3分)( )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 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时人归其长者A B C D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攻打高峻时,寇恂违背光武帝旨意,擅自斩杀了高峻的使者皇甫文,但事如光武所愿,光武帝没有责罚寇恂。B寇恂明习经术,德行高尚。朝廷倚重,遐迩闻名;一生戎马,奋其智勇。可谓忠心耿耿。C他所得俸禄,往往厚施亲友、故旧和从征将士。他常说:“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D他屈己为国,顾全大局,人们无不景仰他的长者之风,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能。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4分)译文:_(2)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3分)译文:_(3)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3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注释】耒阳,即今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生平不详,为词人好友。推官,是州郡的属官。据考,淳熙六年(1179)或七年,作者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时写了这首词。8“山前灯火欲黄昏”中的“欲”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简析“鹧鸪”在词中的意蕴 (5分)9词的下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填写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每处1分。(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优哉游哉伯尔在欧洲西海岸的一个码头,一个衣着寒伧的人躺在他的渔船里闭目养神。一位穿得很时髦的游客迅速把一卷新的彩色胶卷装进照相机,准备拍下面前这美妙的景色: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雪白的浪花、黑色的渔艇、红色的渔帽。咔嚓!再来一下,咔嚓!德国人有句俗语:好事成三。为保险起见,再来个第三下,咔嚓!这清脆但又扰人的声响,把正在闭目养神的渔夫吵醒了。他睡眼惺忪地直起身来,开始找他的烟盒。还没等找到,热情的游客已经把一盒烟递到他跟前,虽说没插到他嘴里,但已放到了他的手上。咔嚓!这第四下“咔嚓”是打火机的响声。于是,殷勤的客套也就结束了。这过分的客套带来了一种尴尬的局面。游客操着一口本地话,想与渔夫攀谈攀谈来缓和一下气氛。“您今天准能捕到不少鱼吧?”渔夫摇摇头。“不过,听说今天的天气对捕鱼很有利。”渔夫点点头。游客激动起来了。显然,他很关注这个衣着寒怆的人的境况,对渔夫错失良机很是惋惜。“哦,您身体不舒服?”渔夫终于从只是点头和摇头到开腔说话了。“我的身体挺好,”他说,“我从来没感到这么好。”他站起来,伸展了一下四肢,仿佛要显示一下自己的体魄是多么的强健。“我感到自己好极了!”游客的表情显得愈加困惑了,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这疑问简直要使他的心都炸开了:“那么,为什么您不出海呢?”回答是干脆的:“早上我已经出过海了。”“捕的鱼多吗?”“不少,所以也就用不着再出海了。我的鱼篓里已经装了四只龙虾,还捕到差不多两打鲭鱼”渔夫总算彻底打消了睡意,气氛也随之变得融洽了些。他安慰似地拍拍游客的肩膀,在他看来,游客的担忧虽说多余,却是深切的。“这些鱼,就是明天和后天也够我吃了。”为了使游客的心情轻松些,他又说:“抽一支我的烟吧?”“好,谢谢。”他们把烟放在嘴里,又响起了第五下“咔嚓”。游客摇着头,坐在船帮上。他放下手中的照相机,好腾出两只手来加强他的语气。“当然,我并不想多管闲事,”他说,“但是,试想一下,要是您今天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出海,那您就会捕到三打、四打、五打,甚至十打的鲭鱼。您不妨想想看。”渔夫点点头。“要是您,”游客接着说,“要是您不光今天,而且明天,后天,对了,每逢好天都两次、三次,甚至四次出海您知道那会怎么样?”渔夫摇摇头。“顶多一年,您就能买到一台发动机,两年内就可以再买一条船,用这两条船或者这条机动渔船您也就能捕到更多的鱼有朝一日,您将会有两条机动渔船,您将会”他兴奋得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您将可以建一座小小的冷藏库,或者一座熏鱼厂,过一段时间再建一座海鱼腌制厂。您将驾驶着自己的直升飞机在空中盘旋,寻找更多的鱼群,并用无线电指挥您的机动渔船,到别人不能去的地方捕鱼。您还可以开一间鱼餐馆,用不着经过中间商就把龙虾出口到巴黎。然后”兴奋又一次鲠住了这位游客的喉咙。他摇着头,满心的惋惜把假期的愉快一扫而光。他望着那徐徐而来的海潮和水中欢跳的小鱼。“然后”他说,但是,激动再一次使他的话噎住了。渔夫拍着游客的脊背,就像拍着一个卡住了嗓子的孩子。“然后又怎样呢?”他轻声问道。“然后,”游客定了一下神,“然后,您就可以优哉游哉地坐在码头上,在阳光下闭目养神,再不就眺望那浩瀚的大海。”“可是,现在我已经这样做了,”渔夫说,“我本来就优哉游哉地在码头上闭目养神,只是您的咔嚓声打扰了我。”显然,这位游客受到了启发,若有所思地离开了。此时,在他的心里,对这个衣着寒伧的渔夫已没有半点的同情,有的只是一点儿嫉妒了。(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衣着寒伧的渔夫和穿着时髦的游客是新旧不同文明的代言人,他们看法的差异,实质是两种文明的差异。B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如游客和渔夫的言行对比,不同装束的对比,破旧的渔船和畅想中的机动渔船的对比等。C文章先后写了五次“咔嚓”的相机和火机声,为整篇文章平和宁静的氛围增添了动感,动静相映成趣。D“他安慰似地拍拍游客的肩膀”,表达了渔夫对游客深切关心的感谢,也流露了他对现状的满足感。E“对这个衣着寒怆的渔夫已没有半点的同情,有的只是一点儿嫉妒了”,以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余韵悠长,寄意深刻。(2)文章一开篇便借游客照相描写了一幅优美的景象,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3)小说先后两次写渔夫“摇摇头”“点点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相同吗?请谈谈理由。(6分)(4)小说结尾说,“这位游客受到了启发,若有所思地离开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读过这篇小说后的感受。(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杨丽萍:舞蹈是种信仰曹玲娟执拗地穿着绣花衣、麻布裤和布鞋,身形特别瘦小,说话时语调低沉轻缓。近日,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杨丽萍带着倾心打磨的歌舞乐藏谜,再度艳惊了上海滩。谈起舞蹈,她冷静又痴迷,“舞蹈是什么?是语言、是信仰、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沉寂一段时间后,杨丽萍再度亮相舞台,这次她带来的是歌舞乐藏谜,她一出场表演的是藏族唐卡中的荷花度母。一朵红荷中,荷花度母被老阿妈的虔诚唤醒,翩然轻舞,恍若踏水而行稍后,又一次出场,她身着黑衣长靴,和藏民们跳起狂放的夏拉舞,舞姿自在快活,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这位从云南深山里走出来的白族女子,完全可以凭雀之灵、两棵树等作品,满足于“中国当代知名度最高的舞蹈家之一”这个角色。但之后,她却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将一群普通人推上舞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杨丽萍从不认为自己要借这种方式来延长艺术生命,她甚至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她说,“我是山里人,我的家人对着山林田野都在起舞,汲水能歌、取火能跳。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对吧?”这些年,她拒绝了不少制作演出的邀请,直到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找到她,希望能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藏族人打造一部原生态歌舞。在她看来,舞蹈不再只是创作,而是学习、采集、呈现。“我走的地方越多,越是心焦。民间好多好东西都在逐渐消失,再不抢救就来不及了。”藏谜几乎涵盖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五省区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比如音色悠扬的六弦琴、祭祀超度的大法号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这部作品是我们对藏族文化虔诚之心的体现”,为此,她走遍了藏区。藏谜的主角,是一年前还在放牧的藏民们。他们并不知道舞台是什么,他们只是在舞台上自由奔放地舞蹈,纯粹展示着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正是这种扑面而来的最原始的生命力,使得观众在台下感动得落泪。每次谢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她说,“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是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体验。”这是个地道的民间艺术团,杨丽萍是这支团队里惟一的非藏族人。排练整整一年,艺术团没有任何收入,制作人容中尔甲背上大笔贷款,总编导杨丽萍一分编舞费都不肯收。“她是一个很单纯的艺术家,对艺术严谨到有些苛刻,对人却特别宽容。”容中尔甲说,从剧本的策划、编舞、主创班子搭建、服装道具设计到找衣服布料,事无巨细,杨丽萍都全力而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韦芝曾在西藏生活工作多年,她评价说:“这部作品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从云南映象到藏谜,杨丽萍从未特意从商业角度考虑舞蹈。“不用担心这个,认真的态度,再加上自我审美的品位,人们都需要好的精神食粮嘛。”这份坚持,让很多同行钦佩。“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就曾公开赞扬,“这些年,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不跳舞,完全可以有很多选择,可她还是一直在舞台上跳,这让我很佩服。”“有生命的舞蹈,离人很近,它会像树一样生长,像河流一样流淌。”杨丽萍说,“我们跳的是命。”杨丽萍常说,如果不跳了,她会回归自然,找个地方安安静静住下来。“外面有山,有水,有农田和民居,岛上有人捕鱼,有人织布,还有人在大榕树下晒太阳”(节选自人民日报2007、11、6)(1)对文章的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 】【 】(5分)A雀之灵两棵树云南映象藏谜等都是杨丽萍的代表作,她的这些作品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B藏谜展示的是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表现出的是最原始的生命力。C杨丽萍亲身学习、采集、呈现了民间许多正在逐渐消失的好东西,抢救了宝贵的民间艺术。D韦芝赞誉藏谜为“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间接说明了杨丽萍在舞蹈方面的造诣。E杨丽萍在做藏谜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了藏族文化,并对之生出了虔诚之心,也坚定了她对舞蹈的追求。(2)“舞蹈是种信仰”,文章在哪些方面表现了杨丽萍的这一观念?请简要叙述。(6分)答:(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答:(4)通过杨丽萍的努力,原生态”歌舞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并引起广泛关注。“原生态”艺术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有人认为“原生态”歌舞对继承和保护民族文化艺术有积极作用,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赶时髦”的表现。结合现实和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使用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人开玩笑说:“犹太金融资本家在豪宅客厅里打个喷嚏,世界上不少银行都将连锁感冒。”这可不是骇人听闻,他们在全球政治经济领域的作用确实非常之大。B医学博士王祥学识渊博,他不仅在免疫学领域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营养学等方面也有诸多独到的见解,真可谓金玉满堂。C景点涨价如果超过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将很可能是一种慢性自杀,景点则成了游客望尘莫及的“城市精品店”。D瑙鲁共和国与台湾“断交”,台湾当局苦心经营的金钱外交的丧钟又一次敲响,这完全是由于台湾当局咎由自取。14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寻味。B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所率领的船队诞生地南京,将建造当年航海宝船工厂的遗址,预计两年完成一期工程。D从12月19日起,我省北部、西部以及中南部大部分地区受高空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交汇影响,形成今冬第一次较强的降水过程。15根据上下文意,将提供的6个句子填写在横线上,使前后连贯自然。(3分)康有为和章炳麟描绘孔子, , ,但都出于要求中国进步的渴 望。 。 , , 。他们的造假目的是为了克服前进路上的思想障碍造假原旨相同而视坚持“从历史说明历史”的做法为迂腐形象命意相反激进的青年因之往往轻易相信他们编造的幻想他们的毛病恰好造成了他们的影响答案:(只填写序号)16仿照下面一首短诗,另选择一个季节,写一首句式相同、内容相近的小诗。(5分)晶莹的冬天将我的生命映衬得更加坚强在广博的大地中随雪花尽情地舞蹈17为下列语句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虚词,使前后连贯自然。(6分)在文艺对社会的功用问题上,柏拉图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他希腊文艺遗产的否定,由于他认识不到文艺的社会影响,正他认识到这种影响的深刻。在许多对话里,他时常谈到文艺的问题,在理想国里他花了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来反复讨论文艺,对于希腊文艺名著,几乎是逐章逐句地加以仔细地检查,他不看重文艺的社会功用,他不会这么认真耐烦。答: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1D(此句重在表明王国维先生“择善而从,同时结合自己甲骨金文研究的心得,提出很多新颖见解”)、2B(A“强为之说”张冠李戴;C并非劝慰友人,而是指明尚书的研究状况;D把未然理解成已然)、3B(第三个阶段应该是清代开始)二、(一)4B(“状”解释为“有关情况”)、5D(句言其出身,而非关其威望;言其宽容之心;言其智谋超常)、6A(“违背光武帝旨意”不当)、7(1)大丈夫哪有被侵犯、有怨恨而不与之一决雌雄的呢?如果见到寇恂,我一定亲手用剑杀死他!(“侵怨”“决”“剑”各1分,大意正确1分)(2)从前蔺相如不怕秦王而在廉颇前受委屈,是为了国家大局。(“而”1分,“屈于廉颇者”的介词结构后置1分,大意正确1分)(3)放了他,则皇甫文的心计得逞,杀了他,则高峻丧胆,所以他们投降了。(“得其计”“亡”各1分,大意正确1分)(二)8首句中的“欲”字,用得绝妙,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2分),写出了山村的昏黄的景象(1分)。鹧鸪的叫声,好似“行不得也哥哥”,听了令人寒心(1分)。词人借鹧鸪,表达了他对前途的忧虑,也揭示了他的凄凉心境(1分)。9下阕前三句,词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指挥三军的儒将形象,以诸葛亮一典写出当年词人抗击金兵的潇洒风度(2分)。而“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两句,塑造了一个容颜憔悴、丧魂落魄、疲惫不堪的词人形象(2分)。通过词人的今昔对比(明确对比手法1分),词人慨叹自己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抗金壮志难以实现的悲愤之情。(1分)(三)10(1)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三、11(1)AC(A项过于牵强,并非是两种新旧文明的象征;C项“增添动感”不恰当)、(2)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设了一幅色彩绚丽的背景;五彩纷呈的环境描写与渔夫的心态平和、恬淡形成了鲜明反差,衬托了渔夫内心世界的淡定、平和;环境的优美为游客兴奋和激动的表现做了铺垫。(每项2分)(3)它们的作用不完全相同(2分)。两次“点头”和第一次“摇头”都明确表明了渔夫的态度,或认可或否定(2分);第二次“摇头”则是对游客所问的不解,既非认可也非否定,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渔夫看似相同的动作(或细节),意在揭示渔夫生活的朴素与淡定(2分)。(4)可以从两个方面谈,既可从肯定角度,赞扬渔夫追求生活的平淡、恬适,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自得其乐。也可从否定角度谈,生活应该有更高的目标追求,不能永远停留在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中。(不可游离文本内容,不可过分拔高。明确观点2分,陈述理由言之成理,每条2分;表达连贯,有条理可酌情赋1分,但总得分不超过8分)12、(1)A、E( A雀之灵两棵树不是原生态歌舞。E藏谜“坚定了她对舞蹈的追求”错)(2)用她的语言来说明她对舞蹈的认识和理解,她说:“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我们跳的是命。”她对舞蹈追求的执着。这些年,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从雀之灵两棵树,到云南映象,再到藏谜,不断进行开拓和创新。对艺术极为严谨,在做藏谜的过程中,事无巨细,她都全力而为。对名利极为淡泊。从未从商业的角度考虑舞蹈;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杨丽萍一分编舞费都不肯收。(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得满分)(3)照应了文章开头她对舞蹈的“冷静与痴迷”,进一步说明杨丽萍将舞蹈视为一种信仰,一种生活的方式,除了舞蹈她不愿也不会有别的选择;(3分)从另一个方面更好地说明了杨丽萍生性淡泊,期望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能更好地表现出她追求本真的一面。(3分)(4)参考答案:“原生态”歌舞对继承和保护民族文化艺术有积极作用。“原生态”歌舞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2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流行文化的冲击,一些民族文化艺术正在遭受破坏甚至濒临失传,这对中华民族来说,将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原生态”歌舞是从民族文化艺术中汲取养分发展起来的,它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抢救和保护。(3分)杨丽萍倾心打造的“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和藏谜,因为扎根于绚烂的民族文化,才征服了观众,而且杨丽萍制作云南映象和藏谜过程,也是传承和保护民间艺术的过程。(3分)因而,“原生态”歌舞对继承和保护民族文化艺术有积极作用。(能从现实和文本两方面来谈,合理即可)五、13B(A项混用了“耸人听闻”;C项“望尘莫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修饰“精品店”不当;D项语意重复,“咎由自取”指罪过或灾祸都由自己的原因惹来,句子中已有“由于”;“金玉满堂”是双义成语,既形容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14C(A项删除“因而”,前后并非因果关系;B项“建造”与“遗址”动宾不搭配;D项“大部分地区”歧义)1516答案示例:火红的秋天/将我的意志/渲染得更加坚韧/在浩渺的天地间/与红叶深情地对白。(另选春天、夏天均可,但所写内容必须符合不同季节的特点2分,句子格式完全与例诗一致2分,最后一句恰当运用比拟手法1分)17对于(对)、不是、而是、由于、假如(如果)、就六、18立意参考:治标不忘固本。标本兼治方为上策。凡事应防微杜渐。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发现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关系。拨开云雾见真纯。等等。参考译文寇恂字子翼,上谷郡昌平县人,他家是世世代代是声望显赫的大族。光武往南平定河内时,更始帝的大司马朱鲔等人的大部队正据守洛阳。光武帝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呢?”邓禹说:“从前高祖任用萧何,把他放在关中,终于成就大业。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北边通往上党,南面接近洛阳。寇恂文武兼备,有统治百姓、驾御百官的才能,除了他,没有人可以派去守河内。”光武于是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代理大将军。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驻扎在汝南时,部将在颍川杀人,寇恂将这个人逮捕禁闭起来。当时,一切都在草创之中,军营中有人犯法,大多互相包容,而寇恂却将这个人杀死在街道上。贾复认为这事使自己受到了羞辱。他路过颍川时,对左右的人说:“我与寇恂都列为将帅,而现在被他陷害,大丈夫哪有被侵犯、有怨恨而不与之一决雌雄的呢?如果见到寇恂,我一定亲手用剑杀死他。”寇恂晓得了他的打算,不想跟他见面。谷崇说:“我谷崇,也是个将领,我可以带剑站在你侧边。如猝然有变故,我足可抵挡。”寇恂说:“不对。从前蔺相如不怕秦王而在廉颇前受委屈,是为了国家大局。小小一个赵国,还懂得这个道理,我怎么可以忘记国家大局呢?”于是命令各属县多备器具,储酒肉,待执金吾的军队进入郡界,给予每个人两个人的饮食。寇恂自己到路上去迎接,然后称病回府。贾复想带兵云追赶,但吏士们都醉了,便让他过去了。寇恂派谷崇把这些情况上告皇帝,皇帝征召寇恂回朝。寇恂到朝廷被接见时,贾复已先在座,想站起来回避。光武帝说:“全国尚未平定,两只老虎怎能为私隙而斗呢?今日我替你们调解。”于是两人并排坐着,言谈极欢快。高峻占据高平,因害怕被汉军所杀而坚守城池。建威大将军耿弇等围攻高峻,一年内还未攻下。十年,光武帝打算派使者去劝他投降,便对寇恂说:“现在你替我去走一趟。如高峻不立即投降,将带耿弇等五营士卒攻打。”寇恂捧着玺书到达第一城,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出来见面,言辞与礼节都不卑恭。寇恂发脾气,准备杀了皇甫文。将领们劝说道:“高峻有一万精兵,大多拥有强劲的弓弩,(拦住了通往陇西的道路),连年不能攻下他们。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寇恂不听,于是杀了皇甫文。打发皇甫文的副将回去报告高峻说:“军师不讲礼节,已经被杀了。你想降,就快点投降;不想降,就坚守吧。”高峻害怕,当天就打开城门投降。将领们都来庆贺,并说:“请问,你杀了来使却使全城投降,是什么缘故?”寇恂说:“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是为他出谋划策的人。今天来言辞不恭顺,一定没有投降的打算。放了他,则皇甫文的心计得逞,杀了他,则高峻丧胆,所以他们投降了。”将领们都说:“你所考虑的,不是我们能想到的。”寇恂通达经书,品德完美,名声在朝廷被人看重,他将所获得的官薪,大批地赠予朋友故人及跟从他的官吏士子。他常说:“我是从士大夫升到现在这个官职的,怎么可以独自享受呢?”当时,人们把他归为长者一类,认为他有宰相的气度。建武十二年死,谥为威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