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81-(1-4节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4334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81-(1-4节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物理81-(1-4节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物理81-(1-4节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教学设计宁明县实验学校 教师:龙世永 (一)三维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2知道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物理的广泛应用。3知道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二)教学仪器玻璃杯、鸡蛋、硬纸片、圆底烧瓶、铁架台、旋转七色板、放大镜、散开的塑料捆扎绳。(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难点:让学习学会观察各种实验现象的解释。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从现在起,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物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些内容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如摩擦起电、热胀冷缩等。有一些我们还不了解,尽管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新课讲授:1物理研究什么(1)让学生观察和讨论:课本图1一1到课本图1一6中所列举的现象,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也都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它们分别属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2)在生活中,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例如: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保温瓶为什么能保温?电动机为什么能转动?用望远镜为什么能看得远些?(此处举例应包括力、热、电、光的现象。)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曾经使你感到新奇的现象?(引导学生发言,并指出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哪一些是属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指出这都是物理研究的内容。若学生发言涉及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内容,也给归类,说明不是物理研究的内容。)2物理是有趣的物理课上研究的一些现象,许多是我们没有见过,也没有想过。下面我们将要做的几个实验,虽然我们今天还不能揭开它们的谜底,但可以告诉我们,物理学研究的现象是十分有趣的。(展示一些简单而又效果明显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实验一:学生实验请同学们将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你能不能把纸条从笔帽底下抽出来,但要保证笔帽立在原地不动。(有的同学慢慢地拉动纸条,笔帽倒了或是笔帽跟着纸条走。)教师演示:快速抽动纸条笔帽立在原地。为什么要快速抽纸条。才能休证笔帽不动。而慢慢地拉动纸条不会成功?这就是物理研究的内容,今天我们暂不研究,但我们毕竟知道了怎样做才能成功。实验二:课本实验:原封不动有了前一个实验的基础,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应怎样弹出硬纸片,才能使鸡蛋落入杯中,而不会随纸片飞出。实验三:旋转七色板实验先介绍实验装置的构造,将可以旋转的圆盘分成若干个扇形,分别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要强调其中没有白色。提出问题:当圆盘飞快旋转的时候,圆盘该多好看?演示:当圆盘旋转时将出现白色。本来圆盘上涂有各种颜色,当它旋转的时候,却偏偏呈现它所没有的颜色白色。这是为什么呢?当我们学过光学之后,这个谜底就不难揭开。实验四:放大镜观察实验我们常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物体,放大镜中间厚、边缘薄,也称为凸透镜。大家可以隔着放大镜看看自己的手纹,看看书上的字,是不是放大了。问题: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是不是总是放大的?让学生手拿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看黑板上的字或墙上的标语。(要让学生观察远处较大的,且容易分辨倒立、正立的物体。)学生观察后,回答观察到的现象。(看到的是缩小的,而且是倒立的)用放大镜看物体不总是放大的。在什么情况下是放大的,什么情况下是缩小的?这正是光学要研究的内容之一。实验五: 首先解释沸腾:日常生活中常说把冷水烧“开”了,水“开”了在物理学中则叫沸腾。通常为使水沸腾,需要加热,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用冷水使热水再次沸腾的实验。演示实验:将保温瓶中的热水倒入烧瓶,使水占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将烧瓶置于预热的电炉上加热,让学生看到水在沸腾时有大量汽泡产生。迅速将烧瓶加塞后倒置于铁架台上。在用冷水浇烧瓶前要让学生观察瓶中的水是平静的。浇冷水时,烧瓶中的水会再次“沸腾”起来。实验六: 散开的塑料捆扎绳(应将扎绳尽量“破”细些)用干燥的手捋几次,扎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膨散开,甚至会被手“粘”开。3作业:预习新课板书设计: 1.1希望你喜爱物理1、物理是研究什么的 2、物理是有用又有趣的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设计宁明县实验学校 教师:龙世永【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 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 (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与讨论【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进入了物理学的世界,现在我们先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1、隔掌吸钉2、纹丝不动3、成像奥秘(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新课教学师:长度测量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如要量体裁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长度的测量。先请同学们作个智者,用什么方法判断:(1)二位同学的高矮;(2 )上海的东方明珠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谁高。(学生讨论)师:测量是比较的过程,是指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要科学精确的测量物体的长度就要借助一定的仪器,同时还要有一个比较的标准。展示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三角板,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让学生观察。(一)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师:以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长度标准,中国市尺,英国英尺,(以故事的形式讲解英尺的由来),但各个国家的标准不统一,为方便国际间的交流制定出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引出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米(m)。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测量长度的单位?对于比米大的距离,我们可用千米(km)表示,比米小的距离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和纳米(nm)表示。2、 刻度尺的使用(1)先让学生观察自己有的尺,注意:测量范围,起始点,大格小格的单位,零刻度线等(2)归纳刻度尺正确的使用方法:a、 认。观察刻度尺的三个基本特征:零刻度线的位置;分度值;量程。b、量。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 端,刻度线紧靠并平行被测物体。思考:如果刻度尺一端损坏或0刻度线模糊,你能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吗?没有平行是什么 结果?演示一些错误的放法。c、读。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注意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和单位。测量长度往往要求比较精确,就要进行估读,即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d、记。不但要记下测量值,还要正确写上单位。指出:没有单位的实验记录是没有意义的3、误差与错误 (1)在测量过程中要进行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 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测量误差。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2) 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分组实验:练习使用刻度尺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高学生长度估测的准确度。a、课本的长和宽b、 测出身体上某些部位的尺寸(如身高;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c、 先用眼睛估测课桌的高度,再用你身体上的“尺”粗量,最后用刻度尺测定,看看这三个结果之间相差多少二、认识直方图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看懂直方图,了解怎样从直方图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1、 对照表格观察直方图(学生观察,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和辅助)2、 观察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a、 这个班学生身高较多集中在_cm至_cm范围内。b、 身高在159170cm之间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百分率为_三、测量时间1、时间单位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看课本1-21了解几种计时工具。(1)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2) 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毫秒(ms)、微秒(s)、纳秒(ns)2、时间单位的换算3 、停表的使用学生分组实验练习使用停表,并测量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四、间接测量(1)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 法一(卡尺法):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d 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二(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 方法三(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根据公式L=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四(化曲为直法):把弹性不大的棉线重合在硬币边缘上,在棉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然后将棉线放直,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求出硬币的直径。(2)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测多算少法) 探究:纸的厚度为10-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 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3)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多算少法) 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 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 小结本节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它们一些常用单位,知道了误差和错误的差别,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错误是必须避免的,学会看直方图,并且能从图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 布置作业 1、 教材P1112 中自我评价与作业1至4题及课外活动2、下表是某班男生以体重相差3公斤为一组的统计资料(1)根据以上表格绘制出直方图。(2)这个班男生体重最多的是在_公斤至_公斤范围内,占了总人数的_%。(3)某男生的体重是公斤,属于_公斤至_公斤范围内。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测量的含义理解上有些生涩,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强化,而且学生容易简单理 解成是 测量仅包括长度的测量,另外就是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物质的长度的时候,学生由于之前没有学习过这方面的内容,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讲解,并简单加以应用。在刻度尺的使用过程中,对于四个正确,学生对于读正确存在较大的问题,因为教材对于该内容是忽略处理,而教学中又将它明确提出,学生因此在理解上需要一定的练习和时间来巩固。板书设计一、长度的测量1、国际制中基本单位:米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和纳米(nm)单位的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m=0.000001m=10-6m; 1nm =0.000000001m=10-9m2、正确使用刻度尺(1)零刻度线、最小刻度、量程(2)使用:认,量,读,记 3、误差与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二、直方图三、时间的测量1、 国际制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min)、秒(s)、毫秒(ms)、微秒(s)、纳秒(ns)2、 时间单位的换算1h=3600s 1min=60s 1ms=0.001s=10-3s1s= 0.000001s=10-6s; 1ns=0.000000001s=10-9s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教学设计宁明县实验学校 教师:龙世永教学目标: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了解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3、掌握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4、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2、难点:使用刻度尺时做到放、看、读、记四正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复习提问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什么?长度的测量工具是什么?2某刻度尺测得某物体长度为6784米,准确值为多少?估计值是多少?使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什么?3单位换算:0285米一、分米一、厘米。(二)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节课来具体学习它们的应用。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1、长度测量的几种特殊方法问题:如何用毫米刻度尺测一张纸的厚度?纸弄皱了,还测得准吗?点拨:由于测量工具精确度的限制,某些微小量,无法直接测量,在测量时,可以把很小的多个物体叠加起来,用刻度尺测总长,再去算每一个的长度,这种测量方法叫做“测多算少法”。做一做:用手中的刻度尺测出一张纸的厚度。问题:你怎样测出硬币的直径?点拨:对于部分形状规则的物体,某些长度端点位置模糊,或不易确定,如圆柱体、乒乓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需要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测物体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从而直接测出该长度,这种测量方法叫做“卡测法”。如:圆柱体直径测量方法。问题:你怎样测出硬币的周长?点拨:长度测量时,要求刻度尺应紧靠被测物体,在实际测量中,有些长度并非直线,如地图上铁路或河流的长度、圆柱体的周长等,无法直接测量,可以借助于易弯曲但弹性不大的细棉线等,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然后量出细棉线的长度即可,此种方法被称为“变曲为直法”。2、体积的测量复习提问: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多媒体展示:练习体积单位的换算。30立方分米=_立方厘米_立方米。议一议:如何测量形状规则的固体体积?思考:如何测量液体的体积(教师出示实物讲解)?点拨: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多媒体展示:量简和量杯的实物图片。说一说:(1)量简和量杯刻度单位?(2)量筒和量杯量程和最小刻度值?(3)量筒和量杯刻度特点?总结:量筒和量杯刻度单位:毫升(mL)。l毫升1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量筒上的刻度均匀,量杯上的刻度上密下疏。演示实验: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思考:通过观察实验能总结一下如何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总结归纳:使用方法:放平稳,倒人液体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讨论:如果视线是仰视,读数会有什么影响?多媒体展示:怎样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小结: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学生练习测量几次)讨论:如何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点拨:利用量简或量杯可以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练习)说一说:你是如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多媒体展示:(1)在量筒中倒人适量的水,正确读出水的体积V;。(2)用细线系住物体。轻轻沉入量简内液体下,正确读出上升后水的总体积v2。(3)算出被测量物体体积数为VV2V1。(学生练习读出图中的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3、时间和长度的估测提问:如果我们手边没有刻度尺,又需要粗略地知道物体(如物理课本、课桌、教室)的长度时,你有什么办法吗?回答:用人体的指距、跨步距离进行粗测。学生分组实验: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现成的长度测量工具指距、跨步距离等粗测课桌的长和宽、教室的长和宽,并与用刻度尺测量的结果进行对照。(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学生汇报测量结果,组织学生讨论测量结果的正误。讨论:你知道现代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点拨:利用声呐、雷达、激光等现代常用测距技术,让学生各抒己见。找一找:在你身上找到长度等于lin、ldm、Icm、lmm的不同部位,今后在没有刻度尺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些身体上的刻度进行粗略的测量。议一议:1秒钟可以做什么事情?选择合适的计时工具,测一测你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点拨: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l毫米,小拇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分组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合作,测出你的身高是多少?手臂长是多少?走一步路的距离是多少?大拇指指甲宽是多少?估一估:请用你身上的尺估测一下课桌的高度,教室的宽度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如何用铅笔和刻度尺来测细铜丝的直径?解析: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不足1毫米的金属丝的直径,我们可以采用“测多算少法”,将小的直径叠加后算出总长度,然后再除以叠加的个数。答案: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这个线圈的总长度L,则可以算出该金属丝的直径DL/n。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总结:(1)长度测量的几种特殊方法;(2)体积的测量。拓展: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所做步骤如下:A往量筒内倒人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B用细线拴住铁块,轻轻放人量简内水中,并使之全都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C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D计算出木块的体积。以上步骤中多余的是_(填步骤前的序号);写出求木块体积的公式,即V=_=_cm3。解析:不规则物体如果是浮在水面上的可以按照下列方法处理:(1)用体积不计的细针使物体浸入水中;(2)可以用铁块或重物把物体绑着沉下去;(3)可以用细沙代替水。本题主要采用方法(2)。答案:A V3V2 15五、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完成课后“自我评价与作业”。六、板书设计: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1、长度测量的几种特殊方法2、体积的测量3时间和长度的估测1.4 尝试科学探究 教学设计宁明县实验学校 教师:龙世永教学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2、经历科学探究,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认识,领悟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环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特别是抽象和假设检验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变量控制法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探究科学的欲望,乐于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能事实求是的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与他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愿望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教学过程:一、探究钟摆的奥秘师: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展示摆钟实物,让学生观察+观察摆钟的外部构造师:最近,小慧家的摆钟走快了,请邻居张师傅帮忙,只见张师傅将摆钟下面的螺母拧几下,摆钟走时就准了1、 提出问题:师:对这个现象,你想知道些什么?生:张师傅拧摆钟下面的螺母究竟调节了摆钟的什么?改变了摆钟走时的准确性?生:钟摆来回摆动的时间是由什么决定的?生:师: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平日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2、 猜想与假设:师:对于以上问题,你们的猜想是什么?(想想看,问题的真正答案可能是什么?)生:摆动的快慢(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摆锤的轻重有关生:摆动的快慢可能与偏离的角度大小有关生:摆锤下面的螺母位置估计会影响摆的长度,看来,摆动的快慢跟摆的长短有关师:好,前面几位同学分别提出了他们的猜想,是否还有同学有不同的猜想和假设?如果没有,那么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设疑)其中是只有一位同学说对了,还是有若干同学正确?切忌从老师的表情上揣度答案,这不是一种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a、 如果你认为,摆锤的轻重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是轻的快,还是重的快b、如果你认为,摆动的角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是摆角大的快,还是摆角小的快c、如果你认为,百的长度会影响摆动的快慢,那么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生:(思考、交流、回答)师: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在科学探究中,猜想不是胡猜乱想,它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的解释3、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师:对于以上的猜想,你们准备怎样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来验证呢?生:用细线系住小球代替钟摆,用秒表测量摆动的时间师:设计实验应针对探究目的,选择探究的器材,在此,对具体的实物进行了简化,用细线悬挂小球代替,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下面请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表格(若学生初次探究设计表格有一定困难,可由教师示范表格设计方法:控制变量待研究变量(纵向列表)实验次数/顺序(横向列表)待测数据)生:探究步骤如下: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师: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数据的记录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不可杜撰生实验5、 分析与论证:师:实验数据只是一堆原始材料,必须通过分析、论证,才能形成结论好比建造房子,一堆砖块、黄沙、水泥等材料要经过设计、施工、装饰,才能变成宏伟的建筑下面请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你的实验结论生:摆球摆动的快慢(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摆重无关生: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动的角度无关生: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快板书:摆动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与摆重、摆角无关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快 6、 评估:师:探究过程是否恰当?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否合理?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等,都需要再进行充分的考虑生:如果我们再多做几次,总结出的结论可能会更可靠生:我们测的摆动时间还真准确呢生:我认为结论是可靠的,刚才看见张师傅把螺母往下拧,估计起了增加摆长的作用,使摆动变慢,原来走快的钟就准了,张师傅的做法和我们实验的结论一致生:我认为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钟的快慢可能跟它所处的地点有关7、 交流:生: 二、科学探究的过程师祝贺学生成功完成了探究实验总结探究的环节三、自我评价与作业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细心的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右图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 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与 有关,与 无关。五、板书设计:一、探究钟摆的奥秘摆动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与摆重、摆角无关摆长越大,摆球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球摆动越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