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2012届高三下学期自主命题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4255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2012届高三下学期自主命题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2012届高三下学期自主命题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2012届高三下学期自主命题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清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自主命题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离“发达”尚有大距离 文/沈丁立 随着中国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出已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也有相当提升。世界对此有目共睹,各方朋友对中国发展所取得的进步也都给予善意肯定。 但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整体发展水平依然有限,中国,仍旧是发展中国家。从三个方面,可以对此予以认识。首先,以中国的人口规模为背景,我国发展的体量仍相当不足。其次,中国的人均发展指数在整体上尚处世界中下地位。再次,我国内部的区域发展差别较大,经济社会同人文环保发展的错位更为显著。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尚需在这些领域做出艰苦努力。 就我国巨量的人口规模而言,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考察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考虑合适的参考系。从纵向看,同我国落后的过去相比,在新中国建立的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横向看,同与我国经济规模类似的日本比,日本以我国1/10不到的人口、1/25不到的陆地面积,其经济产出总量曾长期领先中国。而美国人口数量迄今只有我国的22%,但其经济规模超过我国140%。可见我国的经济水平,不仅远未达到发达行列,而且还差距明显。 在全球范围,我国以世界约20%的人口,所产出的国民财富尚不足世界的1/10。我国人均产出更是不到世界人均的50%。与世界中位水平尚有如此差距,只能说明我国在现阶段仍具相当的发展中国家特征。只有当我国人均产出超过世界均值,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准才会进入世界中游。此外,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环保生态与经济发展尚不同步,收入分配仍多有失衡,这些也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然而,中国由于独特的超大规模,尤其是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所以,在局部发展上可能显得较为耀眼。譬如,经过引进创新,中国的高铁技术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奇葩,甚至因此成为美国自我激励的创新标杆。但中国高铁的发展并未解决我国春运的传统难题,也不可能迅速解决其他经济社会问题。Ks5u 只有认识到中国发展的进步与不足,人们对中国现阶段的国力才会有更为理性的判断。由于开放合作,中国的竞争力确有增强,但我国的人均发展指数仍显著滞后。这种反差,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伴随我国。由于中国仍属发展中国家,仍常感资源与能力短缺。中国面临着占世界二成人口的大国的人均发展水平仍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事实,我们的发展还面临诸多瓶颈,需要与国际社会继续合作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总体能力虽然有限,但它确实在以令西方人惊异的速度增长。我们愿尽己所能,回报国际社会对我国进步所给予的支持,支持与我国同处发展中水平的其他国家。我们相信,通过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中国与世界将更为谐调均衡地向前发展。(文章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下列不属于我国离“发达”尚有大距离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3分)A、日本人口不到我国的1/10、陆地面积不到我国的1/25,其经济产出总量曾长期领先中国;美国人口数量迄今只有我国的22%,但其经济规模超过我国140%。B、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环保生态与经济发展尚不同步,资源与能力仍显短缺,收入分配仍多有失衡。C、随着中国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出已进入世界前列,但我们的发展还面临诸多瓶颈,需要与国际社会继续合作。D、在全球范围,我国有占世界约20%的人口,所产出的国民财富尚不足世界的1/10。我国人均产出更是不到世界人均的50%。2、下列关于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的一项是( )(3分)A、我国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尚需在发展的体量、人均发展指数、内部的区域发展三个领域做出些许努力。B、就我国巨量的人口规模而言,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已处在发展中国家前列。但我国的经济水平,还远未达到发达行列。C、由于开放合作,中国的竞争力确有增强,但我国的人均发展指数仍显著滞后。这种反差,还将在未来一直与我国的发展相伴随。D、美国将中国的高铁技术水平作为自我激励的创新标杆,因为,经过引进创新,中国的高铁技术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奇葩。3、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进行的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3分)A、随着中国锐意改革和参与国际合作,我国的国民经济产出已进入世界前列,可见,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已进入世界前列。B、只要当我国人均产出超过世界均值,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准就会进入世界中游,我国也就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C、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确实在以令西方人惊异的速度发展。我们相信,通过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中国与世界将会更为谐调均衡地向前发展。Ks5uD、中国的经济虽迅速发展,但仍属发展中国家。因此,只有对中国现阶段的国力有更为理性的判断,才会认识到中国发展的进步与不足。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黄贞文传(清)杨凤苞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昼所为,夜必书之。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崇祯十六年,试礼部,有要人谕意,欲荐为榜首,峻却之。成进士,不谒选而归。南都初建,求仕者争趋之,淳耀独不赴。或问故,应曰:“某公素善余,今方与当国者比,往必为彼牢笼矣。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卒不往。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暨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诸人固守。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将死,僧止之曰:“公未仕,可勿死也。”淳耀曰:“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死得所矣。”索笔书曰:“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遂衣冠北向再拜,自经死。 渊耀字伟恭,年十五,补诸生。幼颖异,甫就傅,即向学。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性狷介,不妄交游。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曰:“传胪时,人见鼎甲先上殿,皆啧啧称羡,以为登仙,吾此时叹息无限。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可笑也!”渊耀得书,益以品节自厉。就义时,见兄头帻坠地,复下拾而冠之,乃就缢于右。淳耀所著诗古文制举业,原本六经,旁通三史,规范先正,皆传于世。卒年四十一。门人私谥贞文。渊耀卒年二十二。有谷帘学吟。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选自续古文观止)【注】南都:南明福王政权的首都南京。传胪:殿试后宣旨唱名。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先正:先贤。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苟取一钱 苟:或许B某公素善余 善:交好C往往启其所未及 启:陈述D益以品节自厉 厉:磨砺5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说明黄贞文“忠诚磊落”的一组是( )昼所为,夜必书之 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 成进士,不谒选而归 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 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 平居谈道讲德,往往启其所未及A B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淳耀到礼部参加考试,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官,被他严词拒绝。因为他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B在民族危亡关头,黄淳耀挺身而出,率志士抵抗入侵,城破后自缢而死,表现出凛然难犯的民族气节。C黄淳耀的品节对他的弟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黄淳耀就义后,弟弟渊耀戴着哥哥掉下的头巾从容就义。D黄淳耀写作的诗文置办的产业都已传在世上,文章最后对兄弟死时的细节描写更是富有传奇色彩。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君子始进必以正,岂可损名义以徇之耶? (2)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89题。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8.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5分) 9.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指出唐温如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 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Ks5u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3)_,老大嫁作商人妇。_,前月浮梁买茶去。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请务必填写自己所选题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消逝的钟声史铁生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我一直猜想那儿就是地的尽头,世界将在那儿陷落、消失因为太阳从那儿爬上来的时候,它的背后好像什么也没有。谁料,那儿更像是一个喧闹的世界的开端。那儿交叉着另一条小街,那街上有酒馆,有杂货铺,有油坊、粮店和小吃摊。因为有小吃摊,那儿成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处。那儿还有从城外走来的骆驼队。“什么呀,奶奶?”“啊,骆驼。”“干吗呢,它们?”“驮煤。”“驮到哪儿去呀?”“驮进城里。”驼铃一路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地响,骆驼的大脚趟起尘土,昂首挺胸目空一切,七八头骆驼不紧不慢招摇过市,行人和车马都给它们让路。我望着骆驼来的方向问:“那儿是哪儿?”奶奶说:“再往北就出城啦。”“出城了是哪儿呀?”“是城外。”“城外什么样儿?”“行了,别问啦!”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领我朝另一个方向走。我说“不,我想去城外”,我说“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来。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带你去个更好玩儿的地方不好吗?那儿有好些小朋友”我不听,一路哭。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凌乱,住户也渐渐稀少。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静的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我止住哭声。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他们在唱歌。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唱歌的孩子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见了我们但不走过来,唯努力地唱歌。那样的琴声和歌声我从未听过,宁静又欢欣,一排排古旧的桌椅、沉暗的墙壁、高阔的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与窗外的晴空和树林连成一气。那一刻的感受我终生难忘,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后来奶奶常对别人说:“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我多么羡慕我的堂兄,羡慕所有那些孩子,羡慕那一刻的光线与声音,有形与无形。我呆呆地站着,徒然地睁大眼睛,其实不能听也不能看了,有个懵懂的东西第一次被惊动了那也许就是灵魂吧。后来的事都记不大清了,好像那个大胡子的老头儿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光线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没有了,再后来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树林里了,还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个纸袋撕开,掏出一个彩蛋和几颗糖果,说是幼儿园给的圣诞礼物。 这时候,晚祈的钟声敲响了唔,就是这声音,就是它!这就是我曾听到过的那种缥缥缈缈响在天空里的声音啊!“它在哪儿呀,奶奶?”“什么,你说什么?”“这声音啊,奶奶,这声音我听见过。”“钟声吗?啊,就在那钟楼的尖顶下面。”这时我才知道,我一来到世上就听到的那种声音就是这教堂的钟声,就是从那尖顶下发出的。暮色浓重了,钟楼的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风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 不知奶奶那天为什么要带我到那儿去,以及后来为什么再也没去过。不知何时,天空中的钟声已经停止,并且在这块土地上长久地消逝了。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儿园在我们去过之后不久便都被拆除。我想,奶奶当年带我到那儿去,必是想在那幼儿园也给我报个名,但未如愿。再次听见那样的钟声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个小时飞机,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一走进那座城市我就听见了它。在清洁的空气里,在透澈的阳光中和涌动的海浪上面,在安静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随时都听见它在自由地飘荡。我和妻子在那钟声中慢慢地走,认真地听它,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Ks5u(1)下列对散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文章开头用“张望”“终于”“一直猜想”等词,流露出作者幼时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也为下文写自己到了外面世界目不暇接的情形作了铺垫。B文章第段写“我”与奶奶的对话很是简洁,朴实而有趣,也更加形象地突出了幼时的作者来到外边世界时不听奶奶话的一面。C“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奶奶的这句话侧面印证了幼时的“我”听到琴声痴迷的情态。D第段画线句子属于景物描写,通过“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等语句,突出了钟声的洪亮。E本文围绕“听到钟声”的几次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更将这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上升到对“故乡”新的理解的高度。(2)文章题目为“消逝的钟声”,但作者却详写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加以简析。(6分)(3)请谈谈对第段画横线句“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含义的理解。(6分)(4)作者在异地听到钟声时感到“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童年”,于是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请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对“故乡”含义的理解。(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怀念孙犁先生铁凝 在秋日的一个下午,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这是我与孙犁先生的第一次见面。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戴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做衰老的。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一副棉布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从来就说不清楚。联系着质朴、节俭?联系着勤劳、创造和开拓?好像都不完全。当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曾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了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是人生的质朴和美丽。我第四次与孙犁先生见面是去年月日。这时他已久病在床,住医院多年。我知道病弱的孙犁先生肯定不希望被频频打扰,但是去医院看望他的想法又是那么固执。感谢天津日报文艺部的宋曙光同志和孙犁的女儿孙晓玲女士,他们满足了我的要求,细心安排,并一同陪我去了医院。病床上的孙犁先生已是半昏迷状态,他的身材不再高大,他那双目光温厚、很少朝你直视的眼睛也几近失明。但是当我握住他微凉的瘦弱的手,孙晓玲告诉他“铁凝看您来了”,孙犁先生竟很快做出了反应。他紧握住我的手高声说:“你好吧?我们很久没有见面了!”他那洪亮的声音与他的病体形成的巨大反差,让在场的人十分惊异。我想眼前这位老人是要倾尽心力才能发出这么洪亮的声音的,这真挚的问候让我这个晚辈又难过,又觉得担待不起。在四五分钟的时间里,我也大声说了一些问候的话,孙犁先生的嘴唇一直嚅动着,却没有人能知道他在说什么。在他身上,盖有一床蓝底儿小红花的薄棉被,这不是医院的寝具,一定是家人为他缝制的吧,真的棉布里絮着真的棉花。仿佛孙犁先生仍然亲近着人间的烟火,也使呆板的病房变得温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孙犁先生。 (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作者第一次去拜访孙犁先生时,看见他正在别人刚刚收过的黄豆地里捡黄豆。这段描写说明孙犁先生节俭的品质,看不惯浪费行为。B. 因为戴套袖的作家能给作者一种亲切感,所以作者第一次去拜访孙犁先生,发现孙犁先生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后,便如释重负。C. 作者第三次去孙犁先生家中拜访后才知道:原来孙犁先生平素就是时时戴着套袖的,并不是因为要去干什么事情才临时戴上去的。D. 作者认为,孙犁先生在用纸张、穿衣服上的不讲究,说明了孙犁先生以此表明他自己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和德行,是人生的质朴和美丽。Ks5uE. 第段“很快作出了反应”、“紧握住我的手”、“高声”与后文他嘴唇蠕动却没人能知道在说什么对比,表现了孙犁先生对作者的深切关怀。(2)在“我”与孙犁的三次见面中,分别写了孙犁的哪些事情?请概括同答。(6分) (3)文中反复提及孙犁先生的套袖,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4)孙犁先生是抗日老战士,是我国著名作家。本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可敬、栩栩如生的孙犁形象。联系现实,谈谈孙犁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什么。为什么?(8分)第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B.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C.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地王大厦是中国当时超高层钢结构工程的代表作,全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程度在今天也可以堪称先进。B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临港产业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市经济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C在2月6日的那个夜晚,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两大保险巨头在春节晚会上的拜年字幕此起彼伏,远远超过同样在春晚砸下重金的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业兄弟的商业广告。D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加剧,使全世界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各国政府不得不出台各种干预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15把下列句子组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但是这个估算值仍然只达到要使宇宙重新坍缩的临界质量的百分之十左右。 这样,我们如果仅仅依据观测证据,就可预言宇宙会继续无限的膨胀下去。 它会肿胀成一颗红巨星,直到它把地球和其他更临近的行星都吞没。 我们可以对星系和星系团中得暗物质的量进行一个相当可靠地估算。 再过五十亿年左右太阳将耗尽它的核燃料。A. B C D 16.请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5分)17.以下面词语为诱发点,分别扩展为一个不少于30字的比喻句。(6分)(1)诱发点一:雨 雨声(2)诱发点二:母亲 一棵树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有身边找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人文胜地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精神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中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远方,充满放飞心灵的渴望。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超出材料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华清中学高2012届自主命题语文试题(二)答案1C (此项陈述的是我国改革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困难和下一步的措施,并非与发达国家有距离的具体体现。)2D (A,“做出些许努力”程度不当,应是“做出艰苦努力”,参见第二段结尾;B,“已处在发展中国家前列”无中生有,应为“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参见第三段开头;C,“还将在未来一直与我国的发展相伴随”表述绝对,应为“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伴随我国”参见第六段第三行。)3C (A,“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已进入世界前列”推理依据不足,应为“人民生活水平也有相当提升”,参见第一段第二行;B,“只要就也就”推理绝对化,将必要条件误为充分条件,参见第四段第三行;D,条件与结果倒置,应为“只有认识到中国发展的进步与不足,人们对中国现阶段的国力才会有更为理性的判断”,参见第六段开头。)4.答案 A Ks5u解析 苟:苟且,随便。5.答案 D解析 是说黄淳耀有记日记的习惯,生活态度严谨;是说城被攻破后兄弟二人一同来到竹胜庵;是说弟弟黄渊耀的6.答案 B解析 A项应是有显要人物想推荐他做第一;C项应是看见哥哥的头巾掉在地上,便拾起替他戴好;D“制举业”不是指“置办产业”,应是指“写应试文章”7.答案 (1)君子初进身必须循着正道,怎么可以损伤名义而屈从私情呢?(2)向前不能替国家出力,退后不能隐居保持自身清白,读书缺乏收获,学道没有成绩。【参考译文】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从小就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曾经写日记,白天做的事,晚上必定记下来。穿乱麻作絮的袍子,吃糙米饭,不随便拿一文钱。崇祯十六年到礼部参加考试,有一个显要人物示意,想推荐他做第一,被他严词拒绝。中进士后,没有到礼部等候选官就回家了。南京南明政权刚成立时,求官的人争相前往,只有黄淳耀没去。有人问他不去的原因,他回答说:“某公向来与我交好,如今正与主持国政的人勾结,我如果前去,必定会被他笼络。君子初进身必须循着正道,怎么可以损伤名义而屈从私情呢?”到底没有去。等到嘉定城被清兵包围,他便同弟弟渊耀和侯峒曾龚用圆张锡眉等人坚守城池。等到城被攻破,兄弟二人一同来到城西的竹胜庵。正要自尽的时候,庵里的和尚制止他说:“你还没有做官,可以不必死。”淳耀说:“城沦陷了,人就应该殉难,这是读书人职分内的事情罢了。如今借上人这一块干净的地方,就死得其所了。”说完向和尚讨了笔写道:“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在城西僧舍内自尽。唉,向前不能替国家出力,退后不能隐居保持自身清白,读书缺乏收获,学道没有成绩,忠心耿耿,光明磊落,这颗心就是了。”写完,就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向北拜了两拜,自缢而死。渊耀,字伟恭,十五岁时,补了生员。小时候特别聪明,刚刚跟老师读书,就立志向学,不久就跟哥哥读书,完全学到了哥哥的思想主张。平时讲论品学修养,常常陈述他哥哥所没有讲到的义理。为人谨慎小心,不胡乱结交朋友。淳耀考中进士后,给他写信说:“殿试后宣旨唱名时,人们看到鼎甲(状元榜眼探花)先上殿,都啧啧称赞,羡慕不已,认为成仙一般,我这时却无限叹息。天地之间,有愿意做数千年才出一人数百年才出一人的人,现在的人竟不肯做数千年数百年才出的一个人,却只想做三年中就出的一个人,可笑啊!”渊耀得了这封信,更加磨砺自己的品德气节。就义时,看见哥哥的头巾掉在地上,便下来拾起替他戴好,才在哥哥的右边自缢而死。淳耀所著的诗古文应试文章,根基在六经,广通史记和前后汉书,以先贤为准则,都已传在世上。死时才四十一岁,门人给他的谥号叫贞文。渊耀死时只二十二岁,有谷帘学吟诗稿。兄弟俩死的时候,口中的血喷射到墙壁上,透入砖中一寸左右,这血迹经历很长时间仍没有褪去。8、(5分)运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或融情于境),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答出拟人手法及效果“移情于物(或融情于境),生动传神”各1分,共2分。赏析3分,意思答对即可。9、(6分)风格特征:想象奇特,飘渺奇幻,浪漫色彩。(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给分) 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如“西北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满船清梦压星河” Ks5u 意象奇特。将神话传说、梦境与自然景象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飘渺奇幻的画面。如“湘君”“清梦”“星河”。(4分,每点2分)10、(6分)(1)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2)赢得仓皇北顾,烽火扬州路 (3)门前冷落鞍马稀 商人重利轻别离11、(1)【答案】BD【解析】B项中“突出了幼时的作者来到外边世界时不听奶奶话的一面”理解浅显,也不正确,是写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向往。D项中的“洪亮”显然与文中的“沉稳”“悠扬”相矛盾。(2)【答案】详写童年生活,交代出听到钟声的过程,突出幼时聆听“晚祈的钟声”受到震撼等特殊的感受。(2分)为后文在异地听到钟声感到“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作铺垫,使“我”对“童年”的感受更加真切。(2分)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新的理解。(2分)【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文本情节结构和表达技巧的理解能力。这一段文字的作用无非包括下面几个方面:本段表达了什么内容,和题目有没有联系,与下文是否存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关联,对主题有什么影响,对读者的感受有没有帮助。有则答之,理由要充分。(3)【答案】此句话将听到的琴声和歌声幻化为触觉的风,(3分)形象地写出了幼时的“我”听到琴声和歌声后内心受到的洗礼,灵魂受到的震动。(3分)【解析】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把握能力,重点是解释出“风”是什么。(4)【答案】“故乡”并不是一片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辽阔无比的心情。(2分)作者童年时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而“晚祈的钟声”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撼,这是他童年中重要的心灵印记。(2分)当久逝的钟声在异地突然响起,童年的生活印记一下就涌现脑海,从而产生了对童年、故乡的怀念。(2分)其实,我们在异地他乡时,都会因一个小的事物忆起对过去的某一段生活的回想,从而产生相应的、复杂的感受和心情,这种心情就应是一种特殊的“故乡”吧。(2分)【解析】这道题既是解说重要的句子概念,也是考查探究能力。故乡在这里显然超越了纯粹的空间概念,扩大化了,虚拟化了,成为精神领域的特殊名词。原文中有一部分解答,但没有说透,结合作者的解答,用自己的话把问题说透、说全。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围绕“听到钟声”的几次感受,抒发了一种宁静、自由的人生体验,并得出了“人的故乡是超越时空限制的自由、宁静的心情;故乡是人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家园”这一新的理解。故乡的内涵:人的故乡是超越时空限制的辽阔无比(自由、宁静)的心情;人的故乡是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家园。即故乡是一种心情。12、(1)(5分)B(概括不全) D(说明了孙犁先生以此表明他自己珍重的是,说法欠妥)(2)答案详解(6分)第一次:满分2分。“捡黄豆”、“询问我的工作、写作情况”各1分(按采分点给分)。2分答案(答齐两个采分点)示例: 孙犁戴着袖套在捡黄豆,见了我,与我交谈孙犁在捡豆,看见我,与我握手,并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给我一种亲切感第二次:满分2分“准备糊窗缝”和“向我证实自己的衰老”各1分(按采分点给分)。2分答案(答齐两个采分点)示例:准备糊窗缝,向我证实自己的衰老孙犁在糊窗缝,他说他老了,我承认了第三次:满分2分“写作”和“与众人聊天”各1分(按采分点给分)。2分答案(答齐两个采分点)示例:Ks5u写作和与众人聊天。孙犁坐在桌台前写作,见到“我们”后立刻热情招呼客人。(3)(6分)(1)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文中写了作者同孙犁的四次见面,通过对套袖的描写,使前三次见面与全文串成一个整体。(3分)(2)通过戴套袖这一细节,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特征,突出了孙犁勤劳、节俭、质朴的劳动者本色。(3分)(4)(8分)示例:答:富贵而不骄的品质。(2分)孙犁先生在文坛上德高望重,但在生活中却平易近人,衣着朴素、带套袖、拾豆、糊窗,保持着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永远值得我们敬仰、怀念。但当今社会中却有着那么一批人,居高位而不自重,敛巨财而不自持,抽着“天价烟”,吃着“黄金宴”,在自己与群众之间,划下鸿沟,这种人,终究会被人民鄙视,被历史唾弃。(6分)13.答案:D(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B.“倚马可待”意思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特指人的文思敏捷,不用来形容做事。C:“江河日下”指“长江大河的水,日夜流向下游而不止。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一般用于事物的比喻。例句中误将“日下”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14.答案:C(A “可以堪称”词语重复累赘。B“发展”和“重视”语序不当,应调换;“重要组成部分”搭配不当,应改为“重要措施”。D主语残缺)15答案:D(第句中的“这个估算”紧承第句中的“一个相当可靠的估算”,所以,第句应接在第句后,据此排除A,C项;第句中的“它”指第句中的”太阳”,第句应接在第句后,而且整个语段的思路是先说人们预言宇宙会无限膨胀,然后以太阳为例作具体说明,即应先,后,因而排除B项.)16.分析(1)要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第一只小狗与望远镜的关系 小狗举着望远镜,显然,这只小狗是在带路; 盲杖、墨镜与最后一只小狗的关系 点明最后一只小狗的特点,这是一只盲狗; 窖井和狗们的关系 第一幅画中窖井是狗们前进路上的障碍, 第二幅画中小狗们都不见了,盲狗继续前行; 脚印和狗们的关系 一串脚印告诉我们三只正常的狗掉进了窖井, 视力有缺陷的狗绕过的窖井,得以继续前行。 (2)要理解人或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及原因。 视力正常的狗掉进了窖井, 盲狗却躲过了窖井, 这违背常理。 原因:视力正常的狗只用望远镜看远处,没有注意脚下,所以才掉进了窖井。 寓意:每个人都应该踏踏实实,关注今天,关注脚下,不能好高骛远。 答案:画面:拿望远镜的小狗雄赳赳地领导队伍前进,观察着方向,但却没有看见脚下的窖井。明眼的小狗都掉入窖井中,而盲眼的小狗却可绕过窖井安全而行(3分)寓意:告诫人们勿眼睛朝上、好高骛远,勿盲从;要脚踏实地,在摸索中前进。(2分)17.答案:细柔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雨声如春蚕咀嚼桑叶一般嘈嘈切切地将白昼的一点余光啃噬殆尽。Ks5u 雨滴接踵而至,滴在瓦片上,丁丁当当的雨声,如同古筝,清脆而韵味十足地向四方弥漫。(柔) 雨势急骤,雨声也变得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一般,又如两军交锋,鼓声不绝。 (形声喻)(刚) 母亲是一棵柳树。春天披一身鹅黄的,炎夏里撑一片浓阴,安安静静地生长在每个人的视野里,那样普通,那样平凡。 母亲是一棵冬青树,她独对严寒笑迎风雪,历尽寒暑风雨,却依然不枯不谢不恨不悔。(抓特点喻)各3分18.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给出的材料是富有文采、富含哲理的一段话。认真阅读这段材料,整体把握其思想态度,特别要抓住“远方、梦想、归宿、放飞心灵”等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内涵,并加以归纳整合。作文立意可以是为理想而奋斗,永不言弃;可以是摒弃一切世俗杂念,淡泊名利,让心灵永远恬淡宁静;可以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敢于冲破一切传统观念,放飞心灵,开拓创新,铸就人生新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