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四单元课程纲要.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2334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第四单元课程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第四单元课程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第四单元课程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第四单元课程纲要(六年级上册)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课文 6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2课时 回顾拓展 2课时 总计 11课时一、学习目标识字、写字目标:1、会正确读写本单元的18个生字,要求正确美观,不涂抹,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阅读目标: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4、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口语交际.习作目标 5、 能根据生活实际和搜集到的资料和同学进行交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从而在思想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6、本次习作提供了两个,学生任选一个即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向别人提建议,会写建议书,格式正确。第二个习作时看漫画写作,首先必须看动漫画,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二、内容安排课文:序号题目读写训练重点主要内容课时1只有一个地球 把握主要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22鹿和狼的故事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为了消除狼对鹿群的威胁,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政府雇请猎人消灭狼。狼消灭后,鹿群最后只剩下八千只病鹿苟延残喘。1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24青山不老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1三、教学建议 1、合理利用单元导读。 2、联系生活实际。13.只有一个地球【学习目标】 1、课前自学生字词,会写“晶、莹”等10个生字,能正确听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匹配课标1)(第一课时)2、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通句子。在深入读文、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地球的可爱,保护地球的迫切性。(匹配课标2、5)(第一课时)3、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从“自然资源的有限、目前人类无法依据”两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匹配课标3、5、6)4、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后,抓住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找出相应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结合生活实际懂得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匹配课标5)(第二课时)5、说出“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举例说说文章采用的说明方法。(匹配课标4、6)(第二课时)6、学课文前,查找有关地球的知识,同时收集和整理身边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事例、数据等。(匹配课标7)【学习评价】1、目标1字词的学习,第一课时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100%的学生读准词语读音。第二课时,听写“遥望、晶莹”等词语。要求正确率为90%。2、目标2,朗读课文,第一课时解决正确、流利的目标。通过指名学生朗读段落,使90%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第二课时在深入读文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指名反复朗读,读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地方法,使80%的学生能读出地球的可爱、易破碎、保护地球的重要性。3、目标3,第一课时通过学生自主默读、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引导点拨的方法使80%的学生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和数据,来突破教学的重点,使80%的学生能说出“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4、目标4,通过课堂观察、学生朗读交流、教师点拨,体会地球的可爱和易破碎;通过学生交流生小练笔:写写对人类、地球、自己想说的话来使80%的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5、目标5,第二课时通过课堂观察、学生朗读交流、教师点拨,使80%的学生说出“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文章采用的说明方法。6、目标6,通过课前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课中的资料介绍来检测。【学习重难点】举例说说文章采用的说明方法。【学习准备】1、学生自学生字、生词、多音字、了解词意,了解课文大意。 2、搜集有关地球的知识,身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事例。教师准备:生字生词、重点词句课件,地球有关知识,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事例、数据的图片。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介绍关于地球的四方面内容。2、利用工具书和已有的方法自学生字词,能读准可后的10个生字的读音,并抄写相关的词语2遍。3、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书上做上记号。(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字词的学习、词语的理解、课文大意的了解,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经验,自主学习。这样,不仅为课堂学习做好了铺垫,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进入新课。1、同学们,最近国家发射的“嫦娥二号”从太空发挥了一组有关地球的图片,请大家看课件(展示地球美丽的面貌)。孩子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谁来介绍自己查到的有关地球的知识?(生介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学生质疑: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图片,学生的介绍。不仅让学生初步感知地球的美丽,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课题的质疑,意在培养学生看到课题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找到答案的习惯。)二、自学反馈。1、指名认读词语。(其中画线的为课后生字所含词语应该会正确读写,第二行的词语要求学生正确认读,多音字需要提醒学生注意。)(1)晶莹、和蔼、资源、矿物、恩赐、枯竭、滥用、威胁、目睹遨游、遥望、渺小、璀璨、慷慨、 扁舟(多音字)2、指导书写:观察划横线的字,对易错字和结构复杂的字重点指导,可先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和书写时应注意问题,教师在做强调和板书示范:蔼、赐、竭、胁。3、指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设计意图:落实目标1和目标2的第一个层目标。课前自学是放手,课上的检查就是纠错。通过学生不同形式的认读,并惊醒重点的指导,这样有效突破重点难点。在巩固字词的基础上读课文,相信学生会读得更通顺、流利。)三、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1、默读课文,然后跟周围的同学讨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交流反馈:可以选择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方面来向大家汇报,并朗读相应的段落:(1)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第1至2自然段);(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第3至4自然段);(3)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第5至7自然段);(4)人类应保护地球(第8至9自然段)。 3、根据梳理的几方面内容,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4、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引导学生从“自然资源的有限”和“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两方面说明。(设计意图:落实目标3和目标4。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默读课文概括、总结能力,通过给不同的内容做标记,帮助学生迅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通过重点朗读“自然资源有限”和“目前人类无法依据”两部分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的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她的样子非常(美丽壮观),但同宇宙相比又是显得非常(渺小)。她所蕴含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她被破坏,人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文章向人类发出了呼吁(只有一个地球)。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问什么宇航员会有这样的感叹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设计意图:课堂的小结不仅回顾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而且设下悬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进入新课 1、听写本课要求读写的词语。同桌相互检查,改正错字。 2、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阅读就是用心灵与文字对话的过程。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问问自己:是否高兴了、着急了、痛心了、气愤了或是担忧了?把触动你心灵的词句画下来,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 (设计意图:听写词语进一步落实了目标1,对文章大意的了解不仅回顾了旧知,也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这节课的学习。)二、板块研读,深究题意不动笔墨不读书,一条条颤抖的波浪线条记下了你们心灵震动的痕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感悟大家画下的词句。 1、感悟地球的渺小。(1)指名读。(2)渺小:地球的半径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说地球“渺小”,你认为有道理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小结: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庞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显得渺小了。如果可以把学校看成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恐怕连一粒微尘都算不上。 2、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1)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矿物资源面临的危机。明白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从“几百万年、几亿年”感悟矿物资源形成时间的长及来之不易。从“不加节制”等词感悟人类无知的破坏。(2)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资源遭受的破坏。理解“本来”在句中的作用。(“本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性,它突出了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了现在已经不可再生)品读句子: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a.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灾害”,我们的身边出现过什么生态灾害?b.教师补充有关生态灾害的资料,加深理解。指导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所感悟到的心情。 3、感悟无法移居的事实。(1)品读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别的星球上去。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了“40万亿公里”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的范围,也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家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确和严谨。感悟最小的范围,即“40万亿公里”有多远?(以前学过太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太阳离地球是1.5亿公里,坐飞机去的话大约要二十几年,这么一估计,40万亿公里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指导朗读。(2)了解有关“移民基地”的设想。(教师可介绍有关火星和月球的知识,引导学生明白,这种设想是遥远而困难的事情)4、结合课题小结,齐读最后一段(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感悟来落实目标2、5、6的部分目标。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深刻感受地球的渺小、易破碎,和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教师的指导,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四、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1、找出表现地球“可爱”的句子。“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2、找出表现地球“容易破碎”的句子。“如果不加节制的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教师归纳总结: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她无私地奉献资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保障;说地球容易破碎其实是指她很容易遭受破坏,比如资源枯竭、生态灾害等。强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两重性: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毁坏”资源,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句话表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同时更体现了宇航员对地球的担忧之情)(设计意图:落实目标4,这样安排,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到地球母亲的无私与人类对地球母亲的破坏形成鲜明对比,更加能够突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五、举例说一说,课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落实目标5,课文学到这里,对于找到说明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轻而易举了。不过要给学生重点强调比喻的修辞在说明文中叫作“打比方”。体会列数字说明方法也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和严谨。)六、读写结合,提升情感(1)相信每一个同学了解到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这时,你一定有话对地球母亲说,对人类说,或者对自己说吧?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吧!(2)交流明确: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落实目标4,通过写话来把自己的环保意识落实到以后的以后的行动中。) 板书设计:只有一个地球宇 美丽、渺小宙 自然资源有限精心的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地球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的对比,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地球的渺小,只有一个。此板书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让人看了一目了然。)【课后反思】14、鹿和狼的故事导学案【学习目标】1、课前预习课文,会正确认读“凯巴伯、狩猎、雇请、一命呜呼、宠儿、难逃厄运、锐减、苟延残喘、控制、面目全非、罪魁祸首、相悖、乃至”等词。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3、默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4.通过学习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评价设计】1、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检查读写的方法完成检查,使100%的学生能正确读写“凯巴伯、狩猎、雇请、一命呜呼、宠儿、难逃厄运、锐减、苟延残喘、控制、面目全非、罪魁祸首、相悖、乃至”等词语。2、目标2通过指名读文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达标率100%。3、目标3至于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指名读、教师点拨、课堂观察来检测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4、目标4通过教师点拨、师生交流、课堂观察来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文章的表达方法。【重、难点突破】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准备】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或用小黑板抄课文重点句子)抄生字词。【过程预设】一、进入课堂。二、预习热身(读准下列字音)凯巴伯 狩猎 雇请 一命呜呼 宠儿 难逃厄运 锐减 苟延残喘 控制 面目全非 罪魁祸首 相悖 乃至三、小组合作探究1. 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捕杀狼前 捕杀狼后森林鹿 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提示:1.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当读到你觉得想说些什么的或要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你就停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哪些地方不懂的,你就在那里写上批注,等一下我们一起来讨论。四、深入探究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凯巴伯森林发生这样的情况,罪魁祸首是谁?五、拓展提升1.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2.看到被糟蹋得如此惨的森林,面对濒临灭绝的鹿群,当地政府决定采取措施,让这个森林恢复到一百多年前那样美丽的状况。如果把这个任务交给呢,你准备怎样来完成?鹿和狼的故事作业设计一、我会注音 给划线字注音出没 相悖 角色 承载二、我会写 补充完整下列词语生机( )( ) 一命( ) ( ) 苟延( )( ) 罪魁( ) ( )三、我会改 找出下列句子的毛病并修改。1.老农在诉说自己过去的辛酸往事。2.狼吃鹿虽然残忍,却维持着鹿群的种群稳定。3.小明和小林边走边谈,他告诉他作业写完了。四、我会设计(二选一)1写一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可以写从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写知道的类似事例。并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2学生给美国已故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课上老师的指导,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对土地的热爱。背诵感受深刻的段落。3明白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4、辨析优美的语句,能说出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评价设计】 1、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检查读写的方法完成检查,使100%的学生能正确读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目标目标2通过指名读文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第一课时完成正确、流利的目标,达标率100%,第二课时完成有感情的目标,达标率80%以上。背诵通过课堂指名背诵即可。3、目标3至于对课文的理解、辨析,通过指名读、教师点拨、课堂观察来检测学生是否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4、目标4通过教师点拨、师生交流、课堂观察来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学习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准备】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过程预设】第一课时一、设疑,引入新课1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2、 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3、 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4引读23自然段。四、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2、 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了解“你们”是谁?(白人)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3)感情朗读45自然段。“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练习:前3题为必做,第4题为选做。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4、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课后反思】16、 青山不老【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说出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读出老人对山林的热爱。3能说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学习评价】1、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检查读写的方法完成检查,使100%的学生能正确认读词语。2、目标2通过指名回答、课堂观察来检查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出文章的大意。指名读文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80%以上的学生读出老人对山林的热爱。3、目标3通过指名回答、课堂观察来检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程度,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学习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学习时间】1课时【过程预设】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3词语认读反馈。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大环境”险恶。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小环境”艰苦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指导朗读相关语句。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阅读,勾画。 同桌交流。 大声诵读。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板书设计:青山不老大环境险恶创造奇迹小环境艰苦【课后反思】口语交际习作四【学习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4、能看懂漫画的含义,并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习评价】 1、目标1通过课堂交流、课堂观察来检测学生的环保意识。 2、目标2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交流情况来检测。 3、目标3 能力的提高课堂上可能显示不出来,但日后再交流的时候,可通过观察来检查学生是否提高了表达、沟通的能力,倾听则可在课堂上观察出来。 4、目标4通过学生习作来检测。【学习准备】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揭题导入1、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2、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3、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4、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二)、组内交流讨论(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2进行组内交流。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见资料。(略)开展看后感受交流。(三)组内交流讨论(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节约每一张纸。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四)课外延伸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行为该如何制止?习作四( 作文指导)课前准备:了解什么是漫画,搜集有关环保的漫画一、看图激趣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四、试写初稿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习作要求:(投影出示)(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第三、四课时(习作评讲)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评: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完成初稿后,学生在自改、互改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习作要求,在遣词用句上也更有心得。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个性化调整或反思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回顾拓展四【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2读背“日积月累”中有关环保的格言。【学习评价】1、目标1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课堂观察来检测学生的完成情况,达标率75%以上。2、目标2通过指名学生读背来检测,达标率100%。 交流平台(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日积月累(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抽生背诵。(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a学生自由吟诵。B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教师展示搜集的资料。(略)(3)背诵并积累这些标语版和口号。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个性化调整或反思(4)交流课外收集的环保宣传标语。趣味语文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3)全班交流。(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是怎么体会的?(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