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考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2166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对高考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面对高考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面对高考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北京四中顺义分校 白淑萍内容提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性学习已进入到高中教学的各个领域。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总的研究性学习的模式,重点分析概念课模式、规律课模式、实验课模式、习题课模式,并进一步阐述了开拓研究性意义。权威期刊kr7i-W x9y8xwy主题词:研究性学习、高中物理课堂、探究、创新正文:一、问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中指出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研究性学习能很好的完成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探究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二、总结高中物理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按照教学中的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以及习题课,我将高中物理三年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整合,总结出适合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课型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新授课概念课1、速度 2、加速度 3、弹力 4、摩擦5、功 6、动量 7、冲量 8、电场强度9、电势 10、电势差11、变压器 规律课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牛顿第一定律、3、牛顿第二定律、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5、平抛运动规律、6、匀速圆周运动规律、7、万有引力定律、8、机械能能守恒定律、9、动量守恒定律、10、动能定理、11、动量定理12、电磁感应现象实验课1、弹力与弹簧形变量关系、2、平行四边形定则、3、研究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4、伏安法测电阻、5、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6、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描绘、7、测量电源电动势与内阻、8、测量金属丝地电阻率习题课1、飞机跑道的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2、汽车安全运行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3、请你来当飞行员(平抛规律的应用)4、人造卫星与宇宙速度5、振动图像的应用6、带电粒子在组合场合中的运动7、原子核章节习题课8、电磁感应习题课三、高中物理课堂中研究性学习的总模式模式说明:这是课堂中研究性学习的总模式,其他模式是在该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内容的特点略作调整。总模式中有五个环节:环节1:创设情境学生体验,是师生共同的行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关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这是课堂学习的前提,它主要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情感,使学生接下来的学习由以往的被动变为主动,由旁观变为参与。因此对教师创设的情境有一定的要求,即情境一定要新颖、有趣、刺激、意想不到。环节2: 提出问题,这也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要素,研究始于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进行研究问题的乐趣。课堂中教师从学生提出的开放问题过渡到与课堂教学有关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教学,教师逐渐由指导学生发展成旁观学生提出问题。环节3:研究探索是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的途径,是模式的关键环节,学生可通过阅读、信息收集与处理、动手实验、理论推导、归纳总结等等具体方式进行学习。环节4:应用,即学生用探索得到的知识规律解决有关问题,从而巩固所学,学以致用。环节5:归纳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通过实践获得的经验,经过反思之后,才能从内心深处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这是一种感觉和认知紧紧相连并相互作用的复杂的活动,是一种知识与情感内化的过程。创设情境学生体验提出问题研究探索应用整理反思(一)、概念课模式概念课模式在总模式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发现原有概念的局限,并将概念的建立过程作为研究探索的重点,主要是通过收集处理有关信息,同学间讨论的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创设情境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原有概念的局限新概念建立过程收集处理信息讨论交流应用整理反思 例如:在“变压器”的教学过程中在教材已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情境设置,引发学生思考:“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发生变化时,副线圈的输出电压将随之怎样?”,“若铁芯没有闭合,原线圈上铁芯有无发生电磁感应?闭合铁芯有什么作用?”“变压器的负载发生变化时,原、副线圈中的电流输入、输出功率将会如何变化?”这样一系列问题的设置,迫使学生自己去琢磨、研究。所以在学习新课时,要鼓励学生对新的概念、公式中的符号和公式的物理意义,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做,或许不能一步到位,但是,有了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即使一时误解了,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同学自己的感悟再纠正过来,将长久难忘。(二)、规律课模式创设情境学生体验提出问题理论研究整理反思实验研究应用规律课模式中的研究探索是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或理论研究方式进行的,对于某些规律是能够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来学习的,而有些规律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只能进行理论研究。 例如:我们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中,就直接开门见山地提出: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产生电流吗?如果能的话,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引导学生展开了实验探究。先让学生观察闭合电路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但不强调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继而提出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平移切割,转动行不行?磁铁不动线圈动行不行?至此,学生会形成这样的想法:只要闭合电路相对磁场有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就会在电路中产生电流。教师此时问学生,这是不是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条件呢?教师作为其中一员,此时故意设计了一个实验来证明相对运动也可能不行,(具体做法可以借用洛仑兹力演示仪的匀强磁场,让线圈在其中平移而磁通量不变)迫使学生寻找另外的思路。最后帮助学生将条件表述引导到“穿过闭合电路的磁感线条数发生了变化”。紧接着乘机提出:那么不通过发生相对运动来改变穿过闭合电路的磁感线条数,而让磁场本身强弱发生变化行不行?这样演示实验的引入毫无生硬之感,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三)、实验课模式实验课模式中的实验研究探索,主要强调了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这几个要素,而且将提出问题放在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实验课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主,提升其思维能力。创设情境学生体验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研究整理反思得出结论制定方案猜想与假设动手实验应用处理数据例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是对电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根据实际,设计如下程序问题:设计一实验方案。1、如何测定待测电阻的阻值?2、用电器阻值与安培表相比阻值较大或较小时,采用什么方法连接?3、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较小,且想得到连续变化的电压,电路如何连接?4、给出两个阻值差别较大的用电器和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安培表和内阻较大的伏特表,如何测定各用电器的电阻?设计出电路且写出实验测定的物理量?通过问题的呈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把实验原理、器材的使用、电路的连接,误差的分析,顺理成章地解决,不仅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把知识的巩固、方法的运用与能力的提高有机地融合起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四)、习题课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总结方法应用典型例题研究整理反思习题课模式中的创设问题情境与前面的环节1略有不同,它是以生活、科技等为背景的有关习题问题,教师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了有关知识。习题课以研究典型例题为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总结解题方法,并在应用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时所获得以强化,能力得以提升。四、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作用(一)、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课堂中研究性学习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之中。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有效的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采用研究的方式学习,大部分学习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教师不再主导整个课堂教学,整个教学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二)、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的个人摸索以及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多数学生在提出问题以后,能够有意识的主动的研究探索,一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自我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而达到学会研究问题。 (三)、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课堂上,在这种模式下建立起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只有年龄和知识、经验的差别,教师可以融入到学生中间,共同讨论问题。这种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见解、质疑问难的科学求实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自尊,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四)、物理课堂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模式促进教学相长 在课堂中,学生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到的某些结论也让教师有所收获,教师在指导的同时,知识、能力上均有所提高。五、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反思和建议(一)、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知识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成效,主要在于学生的学,教师只是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动机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创设了愉快和谐的、支持性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环境。这种和谐、民主、愉快的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二)、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和激励性课堂上,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其发展性和激励性。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性:如引导思考、期待成功常用信任性激励,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三)、物理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流,是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此相适应,老师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论,探索教学规律,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更新教育手段,适应当前的教育对象。 六、结束语: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识,既保证研究的实效性又保持多样性,使每一次研究学习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领悟,对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的体验。学生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条件不同,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也应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参考文献1、许国梁、束炳如等中学物理教学法8、22、6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9-12、28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学科教育2、8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4、郭兴华研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硕士论文、2006年5月5、任慧高中物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教育硕士论文、2007年6月In the modern time, mainly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oshan steel industry is the speed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and have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upstream, but also face factors of production such as energy, raw material cost, continuously high indirectly lead to cost pressures in iron and stee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