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哲学与企业文化建设.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1368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方哲学与企业文化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东方哲学与企业文化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东方哲学与企业文化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东方哲学与企业文化 论 文 题 目: 东方哲学与企业文化建设 姓 名: 施晓燕 学 号: 2111934 学 科 专 业: MBA 阅卷人: 刘峰涛 中国 上海 日期:2013 年 1 月 20 日东方哲学与企业文化建设 在学习了刘老师介绍的东方哲学与企业文化课程后,我对东方哲学体系中的宗教体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一般而言,中国的文化系统中,主要的文化体系有三类,即传统的儒、释、道三者,这三者在中国古老的文化渊源中各有来源和传承,本课程重点介绍其中的释的部分,即佛教体系对中国人思维的重大影响,对于企业而言,文化建设如何适应中国的文化语系。 我个人的看法是,佛教是哲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古来之高僧大德,其实都是出色的思想者,他们对佛教的本来教义做出了丰富且重要的诠释,形成了净土,华严等各类宗派,各有其教义侧重,这门课程其实就是对佛教的形成,发展历程的简单阐述,应该说,以佛教之博大精深,是无法在短时间内使得我们完全领略其妙义及内涵所在的,但是即使这样,我也在这门课程中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关于企业,关于人生,都获益良多。 对佛教的了解,对于小乘,大乘之分,我认为是人生认识事物的必然历程,小乘侧重于自我完善,也就是常说的自了汉,自我修行,向内追问,追求精神世界的完善,对于外部世界的兴趣不是很大,也没有改造和顺应,发扬佛教教义的倾向,这是一个人在对佛教和自我内在存在不停歇的追问的初期,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三个经典问题,我是谁,我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就是这一时期的特征,人必然要开始追问自己这三个问题,经历一个痛苦的自我否定,自我肯定,再次否定的不停歇的循环,方能开始进入佛教真正的世界,这个阶段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逆转的,我认为,在追寻佛教的精神世界里,这个阶段也是人人所必经历的阶段。而大乘教义,则是佛教徒对自己的修行达到了一定的阶段后,所产生的必然而然的要求,自我的修行固然重要,但是自我再完善,也是一个人对于自己人生的认识有所该百年,而世界并没有因为你的改变而改变,一个不断精进的佛教徒,必然会产生要弘扬教义的冲突,让更多的人因此而改变,我认为,这也就是大乘教义得以取代小乘学派,在佛教领域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不论是发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萨,还是注重个人享受维摩诘居士,都是用不同的方式,在弘扬佛教精妙的思想,从而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在佛教的发展历程中,涌现过非常多出色的佛教学者,不论是将金刚经心经翻译为中文,为国人所知的鸠摩罗什大师,还是为国人所熟知的弘一法师,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高智商,完善的人格,对佛教体系出色的诠释和发扬,这些都构成了我们文化中对于佛教人士高度的认同,他们接近于中国人认知体系中的圣人形象,因人而认识教义,教义因他们而变得活生生的生动起来,成为国人思想体系中的领路人。很多人系统的认识佛教,来自于佛教人士不断的宣讲的过程,近年来,南怀瑾先生用他的特有的语言,系统的向大众介绍了佛教的教义,可能在正宗佛教研究学者看来,其中有很多的不严谨的地方,但是就佛教需要向大众传达的核心,其实南先生已经成功地做到了,他引起了很多人对于佛教的兴趣,系统介绍了佛教的来源,传承,教义的精妙,对于一个之前对于该体系完全一无所知的人而言,这已经足够了,兴趣会引导他继续寻找,南先生成功地完成了引领人的角色,功成身退。佛教中曾经有对于传播教义的一个非常传神的方法,即“善巧方便法”,对于不同认识阶段的普通人,用他们能够明白的方法来传播教义,引领他们进入佛教的世界,至少使世人有所敬畏,对这个世界也是有益无害的,方法本身无高下之分,重要的是,佛教终于为世人所接受,乐于传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提升且改变人类的思维,高智商人士可以从中得到精神世界的满足,普通人也能得到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避难所,达到这一目的,作为一个哲学体系而言,已经足够了,毕竟,在庸常的世界中,对精神世界的无限追求的人士,是少数人,而少数人,是不会被浅显的教义所限制,他们必然会找到自己的乐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有非常多的佛教思想,体现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比如对于报应的看法,比如对于因果的追寻,更多的人,其实已经在佛教的影响下,但是并没有深切的了解这一点,这一现象说明,佛教已经进入了我们解释世界的语言体系,成为我们思维方法的一部分,而一种思维倾向,必然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这也就这门课程需要重点提点的部分,如何顺应,了解这种思维方式,并依靠这种思维方式去到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引导的方向。企业,作为人类生产的一个特定的组织,有其组织的特点。组织要求的是盈利,并且在能够控制的最低成本下盈利,这是企业的使命,也是其必须达到的目标,否则,它将失去它存在的基础。从这一目标出发,企业对于文化建设的使命也非常清晰,即配合企业的盈利要求,减少人的阻力,建立制度,降低因不同人的认知程度不同对企业的发展造成的风险,在这一过程中,文化就是企业盈利过程中的润滑剂,减少企业机器运作过程中的摩擦,使得企业能够向着自己的目标顺利前行。基于这一目标,哲学能够提供的,就是在文化建设中增加哲学的基本思想,使得企业员工能够无障碍的接受企业对自身的要求,适合企业的目标导向的工作安排,适应企业特有的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出色的企业文化官能够将员工的认知和企业的目标巧妙的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化能够吸引到不同类型的员工,一个美国公司必然和欧洲公司有着文化上的差异,而一家香港公司也和台湾公司有着味道上的不同,这些不同,就是文化造成的,文化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体现在公司员工的语言,行为,工作导向,公司领导层的风格,无不打上了文化的烙印,从这一点上说,人都是文化的产物,人人都有信仰,即使看起来毫无信仰的人,其实也信仰无信仰,所以,佛教的善巧方便法门能够对企业的文化传播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无论形式如何,将企业的目标导向成功地和员工的风格偏好结合在一起,共同达到目标才是成功的文化建设,而不是空洞地谈论文化,文化在人身上的体现就是活生生的,这一要求看似简单,实则极其难以做到,而事实上,空有其形而无文化建设之实的公司比比皆是,而好处是,这不正是我们超越他人的机会吗? 任何事情,都是知易行难,更不用说需要达到他人难以企及的标准,必然是难上加难,但是一个通透世情的人,一个行业内出色的公司,都有其挑战高难度工作标准的行为倾向,难为我们淘汰了竞争者,剩下来的都是高手中的高手,能与高难度的工作同行,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