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1082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司马迁发愤写的背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生长在西汉武帝时代,曾任太史令,因为为李陵降匈奴一事辩护而触怒汉武帝,遭受腐刑。被刑后,他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发愤完成了五十二万余字的历史巨著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 书,共五个部分,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展示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西汉武帝时代的三千年的历史画卷。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立志的历史人物故事。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文章语言简洁明了,脉络清晰分明,是一篇能够让学生充分感情朗读,深情感悟,激情想象,动情练说练写的好文章。课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司马迁受父亲影响,努力学习历史。第二自然段写司马迁牢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每天认真整理史料。第三自然段写横祸降临,司马迁忍辱写史。第四自然段写司马迁用毕生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读懂二三自然段,理解那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从而让他们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这一理念,我尝试围绕课题中“发愤”一词,通过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飞来横祸”对司马迁造成的残酷的身心伤害,继而感受他“悲愤交加”的内心情感,以及他“尽力克制自己”,忍辱负重,发愤写史记的超人意志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前进道路中的挫折。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4、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意识的关注史记,并收集其中以两个故事,在同学之间交流。教学重、难点: 1、感受司马迁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为完成父亲的遗愿,实现人生价值矢之不渝的精神。2、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初步了解司马迁及史记。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了解史记的辉煌:1、同学们,我们阅读过不少成语故事,了解了不少成语。读读这些成语,看看有什么发现。2、出示:(齐读)指鹿为马 破釜沉舟 卧薪尝胆 毛遂自荐 四面楚歌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纸上谈兵 一字千金 图穷匕见3、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4、是的,这些成语都是出自历史故事,而且出自同一本著作史记。5、板书:史记,知道史记吗?谁能来介绍一下。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司马迁。简介司马迁。简介史记:史记共52万多字,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3000年间的史事。它不仅是空前的历史巨著,而且也是哲学界的宝贵遗产。被鲁迅先生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6、今天这堂课,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司马迁,走近史记。板书:发愤写史记7、齐读课题。 (指导读题:文章有文眼,标题有题眼。这篇文章的题眼是生答“发愤”。什么叫“发愤”?凭你的直觉说。(发愤就是很坚决。很努力。 决心做好一件事情。 文中司马迁发愤一定要完成史记。所以我们要怎么读?)再读课题,说说从课题上想到了什么?(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他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又是怎样发愤写的?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2)用钢笔描红。(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4)结果怎样?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3、说说本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四、小结(略)五、作业1、完成习字册。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理解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2、引导学生抓住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诵读来感悟,内化语言;通过感受人物的思想斗争展开合理大胆想象,进行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使人物更丰满。3、学习本文数字描写的方式,是文章更真实,更让人赞叹。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二、品读课文,领悟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原因过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司马迁发愤写作史记呢?板书:原因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2、汇报交流:出示:“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1)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2)小结:“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源于母亲河的熏陶;“古代英雄的故事”令他十分激动,源于历史故事的感染。 (3)还有什么原因促使司马迁发愤写史呢?出示:“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1)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2)是的,司马迁受父亲影响,从小努力读书,他还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历史故事。掌握了大量的历史知识,积累了大量历史资料,可以说:发愤源自环境的影响,父亲的影响出示父亲说的话: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1)这就是父亲临终的嘱托。同学们,用心边读边想,这句话里的“千万不要忘记哇” 所表达出来的强烈的愿望是什么?(2)为了完成父亲遗愿,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重要原因。(3)指导朗读:想象司马迁听着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说些什么呢?可以说,发愤源自于父亲的嘱托三、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呢?1、自学课文2、3自然段,画出课文中突出表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并带着感受读读画出的句子。2、生自学交流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1)每天忙着,忙的忘记了(时间),忙的忘记了(吃饭),没有忘记(写史记),他在发愤(写史记)(2)读到这儿,你认识了怎样的司马迁?(孜孜不倦 废寝忘食)(3)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勤奋吗?你还找到了那些句子?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海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1)司马迁悲愤交加,司马迁为什么会想到死呢?(2)原来,正当他专心写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在他身上。(3)理解:飞来横祸老师课前查了字典,“横”有两种解释:1.意外2.凶暴,不讲理。在这里,“横”是什么意思?(意外)。飞来横祸就是不寻常的意外的祸,指的是什么?(4)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李陵事件,出示文字(当时李陵出兵攻打匈奴,因寡不敌众,被迫投降,消息传到朝廷,汉武帝非常生气。当时司马迁想到李陵一贯的为人,便仗义执言,称李陵投降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汉武帝便迁怒于司马迁,对之动用了酷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李陵事件”。)师读。盛怒下的汉武帝会对如此正直的司马迁,使用什么酷刑。(5)是的,这种酷刑是一种宫刑,他使司马迁从一个殿上臣成了阶下囚,从一个堂堂七尺男儿,成了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这是身体的摧残,更是人格的侮辱!所以,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最终司马迁却说:“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6)司马迁的内心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他想到了什么?(7)是的,出示原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引导学生理解:怎样的死重于泰山?怎样的死轻于鸿毛?正因为要活出生命的价值,所以他放弃了死,选择了生!背负着肉体痛苦和人格的侮辱,他一次又一次用这句话鞭策自己,齐读(“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8)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司马迁已经将屈辱埋在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你读出了一个在逆境中多么不屈不挠的司马迁啊!(9)过渡:(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此时,在司马迁的脸上,我们已经看不到痛苦和绝望,只看到责任和使命。引读: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从这句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指名说感受。可以将“埋”改成“藏”吗?为什么?同学们,这幅图很简单,这段文字也很简单,可是发愤远远不止这么简单!老师这儿有几个词送给司马迁:忍辱负重 坚忍不拔 顽强不屈(10)这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你能复述出来吗?抓住关键词,说给你同位听听。板书:经过过渡: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引读最后一小节)司马迁发愤的结果如何呢?板书:结果四,品味史记的辉煌1、史记是怎样的一部作品呢?2、交流,出示第4自然段: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1)自由读读这段话,你读出了什么?(2)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过渡:整整十三年 五十二万字。时间之长,字数之多,内容丰富,都说明了这是一部辉煌巨著,它是司马迁发愤的成果。(3)课文学到这,你心中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司马迁说,写出你最想对司马迁说的话?(写在书上正在奋笔疾书的司马迁旁边。)生:你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让人佩服。生:你的精神鼓舞了我。生:你把个人的耻辱放在心里,完成史书,你真了不起五、总结全文,领悟“发愤”的内涵小结:司马迁用生命写出了辉煌巨著史记,在历史长河中,我们先辈中有很多像司马迁那样发愤努力,终成大事的,你知道这样的人还有谁?学了本文,对你有什么触动?屈原的两次流放,写出离骚孔子在贫困中写春秋孙膑被挖去膝盖骨,写成孙子兵法六、作业课文学完了,像这样按照原因、经过、结果写,就是事情发展的顺序。课后收集史记故事,按事情发展顺序讲给大家听。熟读课文,准备复述课文。第三课时课时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会讲史记中一两个其他故事。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入狱 酷刑 泰山 摊开 隶字 耗尽 嘱托 横祸 残生 发愤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指导复述课文1、指名逐段读课文2、指名说出各个自然段大意3、根据段意提示同桌互相复述课文4、小组内复述课文,指名复述并评价三、总结课文1、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2、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作的?3、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的?4、结果怎样?5、故事的什么地方使你感动?齐读课文。四、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史记中的哪些故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给同学们听听。五、作业1、朗读课文2、复述课文板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原因 经过 结果 环境影响 遭遇横祸 前无古人 英雄影响 忍辱负重 辉煌巨著父亲影响 发愤写作 生命写成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怎样发愤写史记?结果怎样?按照原因、经过、结果事情发展顺序进行教学,学生既能有序理解文本,又能为有序复述课文做好准备。还能学习一定的写作方法。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他们自主研究司马迁发愤写作史记的原因,试着从司马迁不同的人生阶段找找有关的原因。看着学生们在期待与收获的满足中走出课堂。我也享受到了一种耕耘的快乐。文章重点要让学生感悟司马迁是如何发愤写史记的,这就需要学生搜集一定的资料来辅助理解,否则仅靠文本语言,学生很难引起共鸣,而学习语文仅仅在理解的层面上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把他表达出来,语文要的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可缺少了语言表达,工具性就无从谈起了,且学生在表达的同时也多了一个思考的过程和体验,可千万不要剥夺学生表达、思考的权力啊!另外,用文本教学又不能局限于文本,课后让学生交流史记的其他故事无疑是一个拓展延伸的好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