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技能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1039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技能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心理咨询技能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心理咨询技能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技能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之确定咨询目标第一单元确定咨询目标教材(技能三级)P63工作程序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1)6w1h:whowhatwhenwherewhywhichhow(2)在与求助者会谈时,应采用热情、诚恳、平等、负责的态度,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会谈方式。应考虑到求助者的因素有四个(年龄、性格、问题、文化特征)(3)深入了解求助者时可参照的思路(1、2)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1、2)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基本要素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整合注意事项1、求助者并不都能提供有效的目标2、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错误观念3、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who“who”,他是谁?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尤其是要掌握求助者的基本性格特征;应了解求助者的成长过程、兴趣爱好、能力等,了解求助者通常对自己、对别人和对现实生活所持的态度及相应的习惯做法;根据需要,还应了解求助者成长的家庭背景以及目前的生活状况,如现有家庭关系、工作、学习、婚恋、经济收入、人际关系状况等Whatwhenwhere“what”,发生了什么事?要了解事情发生的细节。“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要知道事情发生的时间,是过去的某个时间比如儿童的某个时期,还是现在。这样的事情以前是否发生过,次数有多少?情况如何?“where”,在哪里发生的?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者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发生的?whywhichhow“why”,为什么会发生?原因何在?有什么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表层原因是什么,深层原因是什么?“which”,与哪些人相关?事情往往与他人相关,或父母家人、或朋友恋人、或同事领导等,他们与求助者的关系如何?“how”,事情是如何演变的?事情发生后,求助者是如何认识的,情绪、行为如何反应,有无得到外界的支持与帮助?事情发生至今,有了怎样的变化?年龄特征由于儿童不善于描述心理感受,不会像成人那样来谈论心理问题,他们喜欢游戏,较适于边玩边谈;与青少年的交谈应注意与他们建立平等友好关系,态度应友善温和,交谈过程中应掌握交谈的方向,要注重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与老年人的会谈应充分尊重他们,交流的重心在现在和过去,因为老人喜欢谈论过去,回忆美好的往事。性格特征对富有暗示性者,语言要明确坚定;对抑郁个性者,语气要温和,充满同情关切;对强迫个性者,论述要严密,推理要合乎逻辑;对于内向拘谨者,要多给予理解、鼓励;对敏感多疑者,交谈应诚实恳切;对依赖过重者,不宜过分迁就或提供较多的支持;对被动个性者,应多让对方发表看法。总之,应充分考虑到对象的特殊性。问题特征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不同的交谈方式,比如,受委屈、受压抑的人,要尽可能让他们宣泄;因为自卑而求助的,交谈时要多给予鼓励;对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态度要沉着,语言要肯定,方法要果断等等。文化特征人的心理行为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因此,充分考虑到社会文化环境和个体价值观念是必要的。这样,咨询师的言语、观念能配合求助者的教育、文化背景,采取的方式方法兼顾到对方的文化特点、可接受程度,能从医疗、社会、文化多个角度探讨、决定所采取的策略,这样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深入了解求助者时可参照的思路(1)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求助者沉默寡言,或东拉西扯,或闪烁其辞,咨询师应及时把握谈话的内容,使咨询顺利进行。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来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个问句中不宜出现几个问题,否则求助者不知道如何回答。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咨询师可以进一步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思想和情感,从而帮助求助者更加了解自己。(2)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可能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互为因果,错综复杂。虽然有些咨询学派并不看重原因分析,但我们认为,只有找到根源,改变才是彻底的。在倾听求助者叙述、分析心理问题原因时,咨询师要避免先入之见。咨询师不应有偏见或刻板效应,而应多倾听,在没有搞清事实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在倾听求助者叙述、分析心理问题原因时,咨询师要避免先入为主。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1)找出求助者主要问题所谓“主要问题”,就是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时在第一次会谈开始时,求助者就会说明最困扰他的问题是什么。但有时却需经过好几次会谈,慢慢摸索、探讨,才能阐明真相。主要原因是,求助者不好意思开门见山地诉说他最关心的问题,有时求助者不知道自己问题的核心是什么.(2)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考易论坛有时求助者急于解决的问题不只一个,从最重要的入手;有时求助者有无直接联系的问题同时存在,经分析,彼此间各自独立。此时,目标的确立就要分轻重缓急;有时求助者的问题有主次难易。一种是先解决主要的,再解决次要的,另一种是先解决容易的、次要的,再解决困难的。在确定首先解决的问题时需要求助者与咨询师的共同参与、共同配合。有时候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目标不太一致,虽经双方讨论,但还是难以统一。这种情况下,应以求助者的目标为主。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基本要素具体: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见到效果。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有助于看到进步鼓舞信心,发现不足及时调整。目标的达成、行动的实现、观念的转变、情感的调节、心理测验量表评定。多层次统一:咨询目标是多层次的,既有眼前目标,又有长远目标;既有特殊目标,又有一般目标;既有局部目标,又有整体目标。有效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目标的协调统一。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整合从大目标着眼,从小目标着手,是辩证处理这两种目标关系的准则;实施一个在长期目标、终极目标指导下的具体目标,会比仅仅只有具体目标有更深远的意义;咨询的最高境界是授之以“渔”,并非授之以“鱼”。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错误观念有人认为咨询师应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应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念。有人认为咨询中应该给求助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有些咨询师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他们想使求助者无忧无虑,没有创伤,没有痛苦,没有困惑,没有心理不适应。有些咨询师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咨询的目标。行为主义者认为,咨询目标应该以行为名称来描述,这些行为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精神分析学派的目标是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的人格,帮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年经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觉察。完形学派的目标帮助求助者觉察此时此刻的经验,激励他们承担责任,以内在的支持来对抗对外在支持的依赖。求助者并不都能提供有效的目标求助者来咨询的问题是其他人的问题,或求助者是由他人送来咨询,而非本人意愿,这时确定针对性的咨询目标就有困难;有时求助者的问题是以情感或感觉的方式表达的,这种目标比较模糊;有时求助者自己也搞不清有什么目标,他们的思绪混乱,不知道可以从咨询中得到些什么;有些求助者所期望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心理咨询技能个体咨询方案的实施之参与性技术(一)倾听教材(技能三级)P75倾听时咨询师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理解,不要带偏见和框框,不要做价值评判。对求助者讲的任何内容不表现出惊讶、厌恶、奇怪、激动或气愤等神态,而是予以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来对求助者的倾诉做出反应,比如,“噢”、“嗯”、“是的”、“然后呢”等,以及点头、目光注视、微笑等。不但要听懂求助者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求助者在交谈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或隐含的意思,甚至是求助者自己都不知道的潜意识。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细心地注意求助者的言行,注意对方如何表达问题,如何谈论自己及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对所遇问题做出反应。还要注意求助者在叙述时的犹豫停顿、语调变化以及伴随言语出现的各种表情、姿势、动作等,从而对言语做出更完整的判断。已出现的错误:急于下结论;轻视求助者的问题;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适当的情感反应(二)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开放式询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封闭式询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这种询问常用来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当求助者的叙述偏离正题时,用来适当地中止其叙述,并避免会谈过分个人化。(三)鼓励和重复技术鼓励:即直接地重复求助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另一个功能则是通过对求助者所述内容的某一点、某一方面作选择性关注而引导求助者的谈话朝着某一方向作进一步深入。(四)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或说明,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咨询师选择求助者的实质性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最好是引用求助者言谈中最有代表性、最敏感的、最重要的词语。释义使得求助者有机会再次剖析自己的困扰,重新组合那些零散的事件和关系,深化谈话的内容。此外,咨询师以简明的方式反馈求助者的思想,有助于求助者更清晰地做出决定。(五)情感反应情感反应与内容反应很接近,但有所区别,内容反应着重于求助者言谈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则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反应。情绪往往是思想的外露,经由对求助者情绪的了解可进而推测出求助者的思想、态度等。一般地,内容反应与情感反应是同时的。情感反应的最有效方式是针对求助者现在的而不是过去的情感。情感反应最大的功用就是捕捉求助者瞬间的感受。求助者的情绪性词语,是观察其对周围环境认知的很好线索。通过情感反应,使求助者更为清晰地感知到。(六)具体化具体性: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求助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咨询师可采取相应的“具体性”对策。问题模糊过分概括概念不清(七)参与性概述概述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综合整理后,以提纲的方式再对求助者表达出来。述可使求助者再一次回顾自己的所述,并使面谈有一个暂停喘息的机会。概述可用于一次面谈结束前,可用于一阶段完成时,也可用于一般情况下。只要认为对求助者所说的某一内容已基本清楚就可作一小结性的概述。与影响性概述的区别(八)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正确把握非言语行为的各种涵义全面观察非言语行为如何看待言语内容与非言语内容的不一致心理咨询技能个体咨询方案的实施之影响性技术第二单元影响性技术(一)面质1、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我们把在咨询中常见的这种矛盾归纳如下:言行不一致;理想与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来源:2、咨询中使用面质的目的: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与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使求助者明了自己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以利用;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将来自己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者自己作面质,而这一点是健康人生所需学习的课题。3、使用面质技术时要注意的问题:要有事实根据避免个人发泄;避免无情攻击;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可用尝试性面质。正如Egan所说,没有支持的面质会发生灾害,而没有面质的支持则是贫血的。(二)解释解释,即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解释使求助者从一个新的、更全面的角度来重新面对困扰、周围环境及自己,并借助于新的观念和思想来加深了解自身的行为、思想和情感,产生领悟,提高认识,促进变化。解释被认为是面谈技巧中最复杂的一种;解释与释义的差别;解释与内容表达的关系;进行解释时,首先应了解情况,把握准确,同时应明确自己想解释的内容是什么,再者要把握对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间运用什么理论怎样解释最好。影响解释效果的因素并非是单一的,它不仅取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还在于灵活地、熟练地、创造性地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程度。(三)指导指导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指导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心理分析学派常指导求助者进行自由联想以寻找问题的根源。行为主义学派常指导求助者作各种训练,如系统脱敏法、满灌法、放松训练、自信训练等。人本主义中的完形学派习惯于作角色扮演指导,使求助者体验不同角色下的思想、情感、行为。理性情绪学派则针对求助者的各种不合理观念予以指导,用合理的观念代替不合理的观念。(四)情感表达咨询师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让求助者明白,即为情感表达。情感表达与情感反应有不同。前者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后者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叙述中的情感内容。咨询师的情感表达既可以针对求助者,也可以是针对自己的,或针对其它的事物。正确使用情感表达,既能体现对求助者设身处地的反应,又能传达自己的感受,使求助者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咨询师形象,了解咨询师的人生观。同时,咨询师的这种开放的情绪分担方式为求助者做出了示范,易于促进求助者的自我表达。(五)内容表达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其实咨询过程中各项影响技巧都离不开内容表达,都是通过内容表达起作用。广而言之,指导、解释、影响性概述、自我开放等都是一种内容表达。内容表达与内容反应不同,前者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后者则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的叙述。虽然内容反应中也含有咨询师所施加的影响,但比起内容表达来,则要显得隐蔽、间接、薄弱得多。求助者中心学派、非指导型咨询师多用内容反应,而希望直接施加影响、表达自己观点的咨询师则多喜欢内容表达。(六)自我开放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它与情感表达和内容表达十分相似,是二者的一种特殊组合。自我开放在面谈中十分重要。咨询师的自我开放与求助者的自我开放有同等价值。它可以建立并且促进咨询关系,能借助于咨询师的自我开放来实现求助者更多的自我开放。自我开放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第二种形式的自我开放是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自我开放应以有助于促进咨询关系、促进求助者进一步自我开放和深入地了解自己、加强咨询效果为准则。(七)影响性概述咨询师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为影响性概述。影响性概述可使求助者有机会重温咨询师所说的话,加深印象,亦可使咨询师有机会回顾讨论的内容,加入新的资料,强调某些特殊内容,提出重点,为后续交谈奠定基础。影响性概述与参与性概述不同,前者概述的是咨询师表达的观点,而后者概述的是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因而,前者较后者对求助者的影响更为主动、积极和深刻。影响性概述既可在面谈中间使用,或在结束时使用。有时常和参与性概述一起使用。(八)非言语行为的运用非言语行为在咨询中的作用:加强言语。重音、手势和面部表情与言语一起出现,可使言语的意义更丰富,情绪色彩更鲜明。配合言语。例如,讲话者如果想继续说下去,那么他会把手停在空中。实现反馈。听话者对讲话者做出持续的反应,如用嘴和眉毛表示同意、理解、惊讶、不满等。传达情感。交流者常用非言语形式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喜欢、理解、尊重、信任的程度,像面部表情和声调这样的非言语暗示比言语信号影响更大。非言语行为的运用:目光注视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声音特质空间距离衣着及步态非言语行为的运用目光注视在传递信息的所有部位中,眼睛是最重要的,它可以传递最细微的感情。一般来说,当一方倾听另一方叙述时,目光往往直接注视着对方的双眼。而当自己在讲话时,这种视线的接触会比听对方讲话时少些,即讲者比听者更少注视对方。人开始说话时,会先把目光从对方身上移开,说话结束时,则一般又会重新看着对方。目光大体在对方的嘴、头顶和脸颊两侧这个范围活动为好,给对方一种舒适地、很有礼貌地的感觉,并且表情要轻松自然。目光范围过小会使对方有压迫感,而目光范围过大则会显得太散漫、随便。非言语行为的运用面部表情在理解面部表情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体动作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根本没意思,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十分有内容,但内容含义可能很不一样。比如,皱眉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句话的中间停顿,在另一种情况下也可能是“心里冒火”或“讨厌”的信号,或者是思想集中的表现。如果仅仅研究皱眉或面部表情,就难以确切把握含义,还要知道这位皱眉者在干什么,要联系其它一系列的非言语行为所表达出来的含义。非言语行为的运用身体语言咨询师和求助者的身体、手势的运动和位置在相互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变化往往能反映咨询状况的某种变化。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声音特质声音通常包括嗓音的音质、音量、音调和言语速度。人们借助于声音的轻重缓急来自觉不自觉地表达自己错综复杂的思想和感情。咨询师不仅要善于判别求助者声音变化所表达的涵义,还要善于运用声音效果加强所表述内容的意义及情感。咨询师要善于利用声音停顿的效果。这种停顿有时是一种强调,以引起求助者的重视;有时是一种询问,以观察求助者的反应;有时则是为了给求助者提供一个思考的机会。非言语行为的运用空间距离咨询时咨访双方的空间距离也具有非言语行为的特征。一般来说,在专用咨询室里,座位可能相对固定,咨访按各自位置就坐即可。但座位的布置则应符合有助于咨询关系建立、彼此感到适宜的原则,距离以1米左右为好。有些喜欢面对面交谈,觉得这样有更多的目光和面都表情交流,言语沟通比较直接。有些则喜欢成直角而坐,觉得可以避免太多的目光接触。非言语行为的运用衣着及步态衣着也可以视为非言语交流的一部分,因为衣饰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经济地位、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等等,尤其是较能体现出求助者来访时的某种心情。求助者进咨询室的步姿、动作、神情,对于咨询师把握求助者亦是有价值的。那些垂头丧气、痛苦不堪的求助者从他们进门的一刹那就暴露无遗。心理咨询技能个体咨询方案的实施之识别和处理阻抗第三单元识别和处理阻抗教材(技能三级)P98阻抗的识别阻抗的表现形式阻抗产生的原因应付阻抗的要点沉默的类型(1)、(2)沉默的处理(1)、(2)多话现象的原因(1)、(2)调整多话状态(1)、(2)阻抗的识别阻抗,本质上是人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阻抗的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将阻抗定义为求助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因此,阻抗的意义在于增强个体的自我防御。在传统的精神分析学说中,阻抗也是所有精神防御机制的总和。阻抗的表现形式讲话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寡语和赘言,其中尤以沉默最为突出。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咨询中,求助者还经常通过其对谈话内容的某种直接、间接控制,来表现他对心理咨询及其个人行为变化的阻抗。其常见形式有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题等。采集者退散讲话方式上的阻抗:该阻抗通过求助者言语交流中不同心理活动加以体现。它形式多样,因人而异。其中常见的有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等。阻抗产生的原因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F开始新的行为的问题F结束或消除旧的行为的问题。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F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有获益。F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阻力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F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F来自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F来自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应付阻抗的要点解除戒备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首先要做到共情、关注与理解,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咨询气氛,解除对方的顾虑,使其能开诚布公地谈论自己的问题,这实际上已为会谈减少了一定的阻力。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来访者性格特点、咨询关系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应付阻力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释阻力,了解阻力产生的原因,以便最终超越阻力,使咨询取得进展。其关键是要调动对方的积极性,使之能与咨询师一同寻找阻力的来源,认清阻力产生的源泉。沉默的类型(1)怀疑型:由于求助者还不完全信任咨询师,而不把某些信息说出来或尚在犹豫中,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不安的神情,用疑虑、探索的眼光打量咨询师。茫然型:有些求助者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有时则是求助者搞不清自己到底是什么问题;或者是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却不知从何说起。这时,求助者的目光常是游移不定的,含有询问的色彩。情绪型:求助者可能由于谈到或回想到过去自己做错的事而非常羞愧,他用沉默来躲避。这时,他可能会回避与咨询师的眼光接触,低着头,有时手脚不停地乱动;当求助者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时,也可能用沉默来传达这一信息。沉默的类型(2)思考型:求助者此时的沉默是由于他正处于一种积极的自我探索之中。凝视空间的某一点,往往被认为是这种沉默的标志性行为。内向型:这种沉默源于求助者的个性原因。反抗型:即求助者不想讲,这里主要指那些被动求助者,他们本人不愿意或不很愿意接受咨询,故用沉默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伴随着沉默的是怀疑、无所谓、随心所欲、很不耐烦,甚至气愤、敌意等。沉默的处理(1)咨询师缺乏面谈技巧,有时是引起求助者沉默的原发性原因或继发性原因,咨询师应通过观察、练习、思考来改进,熟能生巧。咨询师在沉默出现时,要保持镇静,给求助者一种不慌不乱、沉着冷静的印象,则会给求助者一种可信、充满信心和力量的感觉。如果求助者的沉默是由于思考问题所引起的,咨询师最好等待,同时以微笑、目光、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的关注、理解和鼓励。如果咨询师发现求助者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犹豫不决时,应给予鼓励和必要的保证。沉默的处理(2)当求助者以沉默表示气愤、对抗时,咨询师要及时发现,寻找原因,采取主动、和好、鼓励宣泄的方针。因个性原因导致的沉默,咨询师应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加以引导,多用倾听技巧,多作鼓励性反应,善于领会他已说的和想说的。若沉默是由于求助者本人不愿咨询引起的,那么咨询师的处理就更应注意方式方法。多话现象的原因(1)与咨询师有关的原因:咨询师角色的定位、咨询内容的难易、咨询时间的多少等因素会影响到咨询师对多话的理解。与求助者有关的原因宣泄型:求助者只是为了宣泄一时的剧烈情绪。倾吐型:日常生活中他们多有不快而又缺乏倾吐的对象。癔症型:讲话时眉飞色舞,富有感染力,所述内容多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仔细分析多有夸大色彩,且并无多少急迫或困扰的问题,求助者似乎也没什么需要咨询师予以帮助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寻求注意和赞赏。表现型:与癔症型有些类似,他们滔滔不绝地发表意见,乃至对心理咨询及心理咨询师评头论足。很少谈论自己,谈论自己也是讲些自己的特长没有得到欣赏、重用等等。多话现象的原因(2)表白型:知道自己正面临某方面的问题,然而面谈时,他们一味地谈论别人的不是。他们来咨询,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没问题,有问题也是别人的问题。掩饰型:此类情况需要咨询师细心观察。有些求助者不停地讲话只是为了掩盖他们被人真正了解的恐惧。内心害怕与咨询师正面交锋,害怕咨询师的发问,害怕沉默给自己带来的压迫及可能会泄露自己内心的恐慌不安,他们的健谈是内心焦虑的反映。外向型:有些求助者性格外向,活泼健谈,好交朋友。倘若咨询师不善把握或亦喜欢这样时,往往时间过去了一大半,还未进入正题。调整多话状态(1)咨询师遇到求助者健谈、多话时,咨询师应根据咨询目标、咨询安排以及多话的类型,作相应的调整。对宣泄、倾吐型的求助者,应充分尊重他的需要,耐心倾听,给他们以安全感,以理解和爱护,必要时给予指点。寻求注意型的健谈者,有可能有癔症的性格,这种人来访并不一定有什么大问题,若改变则是他们的人格,但这并不容易。这种人来访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注意,那么咨询师给予注意就能满足他的要求。对好表现型,也类似,可采用相似的对策。表白型的求助者没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他们往往缺乏自知,对此,咨询师一定要仔细听讲。调整多话状态(2)掩饰型:一般不会出现在开场,而是在快涉及或已涉及到某一敏感问题时,求助者有意或无意地谈论别的话题来转移、掩饰,其讲话速度会加快,忙不择词,句与句之间,一个主题与另一个主题之间,停顿短促,似乎是怕人插话。对这种情况,咨询师应考虑是否为求助者创造了一个宽松、安全的氛围,可以请求助者慢慢讲。出现掩饰型的健谈时,往往是能发现某些问题的时候,咨询师应善于抓住时机。与外向型的求助者面谈,比较容易有气氛,但若不善引导,则形同聊天。为此,咨询师要善于及时把谈话引入正题。心理咨询技能个体咨询方案的实施:识别和处理移情第四单元识别和处理移情教材(技能三级)P109一、什么是移情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二、正移情和负移情移情通常有两种不同的类型:负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情绪的对象,在咨询情境中,原有的情绪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出不满、拒绝、敌对、被动、抵抗、不配合等。采集者退散正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的人物,他们逐渐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表现出十分友好、敬仰、爱慕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性爱的成分,对咨询师十分依恋、顺从。三、移情的两种形式移情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前者是直截了当地向咨询师表达自己的体验:“我与你聊天感到特别愉快和难忘,你使我想起了我的”。后者则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觉得你的态度真好,我感到很宽松。”求助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非都是移情,只有当求助者把自己以前的情感反应转移到咨询师身上,把后者作为过去情感对象的替代,对咨询师抱有超出咨询关系的幻想和情感时,才是移情的表现。四、移情与依赖的区别咨询师要了解移情(这里主要指正移情)与依赖有相似之处,移情中多有依赖,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依赖主要是一种信任,而移情更是一种好感;依赖是寻求现实的帮助,而移情是弥补过去的感情;依赖者多在遇到困难时来寻求帮助,而移情者则时常想见到咨询师;依赖者寻求心理依靠,而移情者寻求感情依靠;依赖者的对象是现实的目标,而移情者是寻找替代物。相比之下,依赖者对咨询师的感情色彩淡,而移情者浓。移情的处理出现移情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透过移情,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对方,并运用移情来宣泄对方的情绪,引导对方领悟。如果求助者对异性咨询师产生正移情,咨询师应婉转地向对方说明,要有策略地、果断地、及早地进行处理,将其引向正常的咨询关系上来。如果咨询师觉得自己难以处理移情现象,可以转介给别的咨询师。有经验的咨询师善于利用移情现象,采取反移情的技巧,鼓励求助者发泄自己压抑的情绪,求助者在充分宣泄情绪后,心理会感到放松,再经咨询师的分析得以领悟后,心理症状会逐渐化解。心理咨询技能个体咨询方案的实施:简易行为矫治第五单元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教材(技能三级)P111一、工作程序明确治疗的靶目标:靶目标越具体越好,如果目标过大,将难以操作。设定的目标应当可以客观测量与分析。监控靶行为:评定靶行为的基础水平。详细观察和记录该行为发生的频度、程度和后果。特别要注意靶行为的直接后果对不良行为的强化作用。设计新的行为结果:设计新的结果取代以往不良行为产生的直接后果。实施强化:继续记录靶行为。当求助者出现适当行为时及时给予强化。正性强化的标准应是现实可行的,可达到的。要设计一个渐进强化时间表,促使行为朝期望方向发展。内外强化物要同时使用,对求助者要有足够的吸引力。二、相关知识行为疗法基础理论经典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就称为行为治疗第二种成分是操作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称为行为矫正第三种成分称为认知行为治疗阳性强化法基本原理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心理咨询技能个体咨询方案的实施:合理情绪疗法第六单元合理情绪疗法教材(技能三级)P114工作程序心理诊断阶段及领悟阶段心理诊断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领悟阶段:咨询师的任务和前一阶段没有严格区别,只是在寻找和确认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上更加深入;而且通过对理论的进一步解说和证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经历的影响,而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工作程序修通阶段修通阶段: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咨询师主要任务是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非理性观念,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常用的方法技术。(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这是合理情绪疗法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它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当涉及到求助者对周围的人或环境方面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时,咨询师可运用“黄金规则”来反驳求助者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黄金规则是指“象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这样一种理性观念。(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首先,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然后,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最后,停止想象。让求助者讲述他是怎样想的,自己的变化,如何变化的。对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的积极转变,咨询师应及时给予强化,以巩固他获得的新的情绪反应。(3)家庭作业它是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辩论在一次治疗结束后的延伸,即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主要有: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RET自助表是先让求助者写出事件A和结果C;然后列出不合理信念;要求求助者对B逐一进行分析,并找出可以代替那些B的合理信念,填在相应的栏目中;最后一项,求助者要填写出他所得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完成RET自助表实际上就是一个求助者自己进行ABCDE工作的过程。合理自我分析(RSA)也是要求求助者以报告的形式写出ABCDE各项,只不过没有严格规范的步骤,重点要以D即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为主。(4)其他自我管理程序,这是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要求求助者运用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的方法来改变其不适应的行为方式。另一种方法被称为“停留于此”,即鼓励求助者呆在某个不希望的情境中,以对抗逃避行为和糟糕至极的想法。工作程序再教育阶段咨询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基本原理合理情绪疗法(RET)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如果某个人有正确的观念,他就可能愉快地生活,否则,错误的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ABC理论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艾利斯常借用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Epictetus)的一句名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beliefs);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常见的不合理信念艾利斯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产生情绪困扰,甚至导致神经症的11类不合理信念,并分别对其不合理性做了分析(Ellis,1967,1973)。现分述如下:1.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2.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的每个环节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3.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所以应该对他们做严厉的谴责和惩罚。4.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5.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控制和改变。6.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它们。7.人们要对危险和可怕的事随时随地加以警惕,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8.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而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好些。9.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10.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而悲伤、难过。11.对人生中的每个问题,都应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非理性观念的主要特征许多学者不合理信念加以归纳和简化,指出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至极是这些非理性观念的三个主要特征(Wessleretal,l980)。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现在在加上一个“追求完美”。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标艾利斯等人认为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达到以下几个目标:自我关怀;自我指导;宽容;接受不确定性;变通性;参与;敢于尝试;自我接受。简而言之,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标就是减低求助者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治疗结束后能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自责倾向)和敌意(责他倾向)去生活,进而帮助他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注意事项合理情绪疗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合理情绪疗法假定人有一种生物的倾向性,倾向于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这是需要人用毕生的努力去减少或克服的。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着重认知取向的方法,因此它对那些年纪较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更有效果。最后,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能否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也与咨询师本身有关。因为他们也可能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合理信念,这有时候会阻碍治疗取得成功。因此,咨询师也要不断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尽量减少自身的非理性成份。心理咨询技能个体咨询方案的实施:阶段小结与效果巩固第七单元阶段小结与效果巩固三级教材第130-131页一、学习目标:学会如何阶段性地总结和巩固咨询效果。二、工作程序(一)小结每次咨询效果(二)商讨下次咨询任务(三)布置家庭作业(四)正视与处理反复现象(五)处理咨询失误第一,咨询效果显著,求助者存在的问题已顺利解决,求助者的适应能力明显提高;第二,咨询效果较好,心理问题基本解决;第三,咨询有一定效果,但问题依然存在;第四,咨询效果不明显,问题基本上没有解决。针对上述的第三、第四种情况,咨询师应认真分析收效不大的原因进行处理。心理咨询技能个体咨询方案的实施:咨询关系的结束第八单元咨询关系的结束三级教材第132页工作程序:(一)确定咨询结束的时间:咨询进行一段时间,逐步达到咨询目标以后,便可进入结束阶段。可以按照咨询方案商定的时间结束,也可以根据求助者的感觉及要求、咨询师的经验来决定。通常,如果是预定十余次的咨询,那么在结束前的最后两次时就可开始进入结束阶段。(二)全面回顾和总结:咨询结束前,咨询师要综合所有资料,结合咨询目标和实施方案,与求助者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帮助求助者回顾整个会谈的基本情况,强调咨询要点,使求助者对自己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三)帮助求助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助人自助”,通过咨询,提高求助者自知、自控、自我行动的能力,把咨询中获得的知识、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举一反三,自己学会去如何有效地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人生课题,逐渐走向成熟。(四)让求助者接受离别有些求助者经过较长时间的咨询,可能形成依赖感,不太愿意结束咨询。依赖性强的还可能使原来的症状重新出现,借此阻碍结束。咨询师应使求助者明白:“什么时候你不再需要咨询师的搀扶了,什么时候你就走向健康和成熟了。”鼓励求助者在现实生活中自力更生。心理咨询技能个体咨询方案的实施:咨询效果的评估第九单元咨询效果的评估三级教材第133-134页一、工作程序(一)评估的时间点(二)评估的维度(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3)求助者周围人士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试结果的比较。(5)咨询师的评定。(三)咨询效果的阶段性、全程性分析二、相关知识在评价心理咨询效果时,会遇到许多复杂的条件和不同的因素,因而引起对咨询效果评价的矛盾结果及其一系列困难。效果的标准问题。临床心理学中所谓“您好再见”效应安慰剂作用。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如果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进行客观研究,应做以下工作:设对照组。随机安排求助者。客观评分。考虑胜任能力。进行随访。三、制约心理咨询有效性的因素一是一般性有效因素。求助者希望改善自身状况的动机,求助者对工作人员的信心,求助者因为得到帮助而产生的希望,工作人员对求助者的关切二是特殊性有效因素,即针对性的咨询;三是求助者本身的潜在适应能力与生长、复愈的能力。四、心理咨询的效果心理咨询的效果常通过以下机制起作用:即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感情而缓解情绪压力;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等。心理咨询的疗效可视为咨询师、求助者与咨询方法三者的函数五、心理咨询各种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是影响咨询效果的最大变量。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咨询师本身的特征。准确的共情、不求报偿的热情以及诚恳,对于能否取得积极的咨询效果是很重要的。技术手段就显得次要了。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一切咨询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启发求助者的主宰意识和激发应变能力,大多数学派都承认这是一个基本要领。心理咨询技能个体咨询方案的实施:案例记录整理与保管第十单元案例记录整理与保管三级教材138页1心理咨询个案所包括的各项内容(1)一般背景资料。(2)来访原因。(3)现主要症状。(4)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持体系。(5)个人的情绪、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自我认识评价及常用的应对方式。(6)既往病史、家族病史。(7)心理测试结果。(8)咨询师的一般印象。(9)诊断与评价意见。(10)处理意见与咨询方案。(11)咨询各阶段及效果分析。2案例记录的要求:心理咨询记录可以分为三种,即每次的咨询记录、总结几次咨询情况的记录和咨询终结时或中断时的最终记录。(一)每次咨询记录。1、记录求助者来访时的特征。2、咨询中的谈话内容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3、对咨询中的印象的总结。4、综合对咨询的话题、求助者主诉的内容、问题的记录。(二)阶段性小结记录(三)咨询终结时或中断时的总结记录(四)案例记录的保管3.注意事项保密在心理咨询中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心理咨询技能个体咨询方案的实施:咨询关系的匹配第十一单元咨询关系的匹配三级教材142-144页工作程序(一)选择合适的咨询对象(1)智力正常。(2)年龄适宜。(3)内容合适。(4)人格正常。(5)动机正确。(6)信任度高。(7)行动自觉。(8)匹配性好。(二)调整咨询关系的匹配程度心理咨询技能个体咨询方案的实施:必要的转介第十二单元必要的转介三级教材145-147页(一)判断求助者是否适合自己咨询欠缺型忌讳型冲突型(二)在无法实现匹配的情况下转介有些求助者的问题若及早发现,采取针对性的咨询策略,就可得到有效的帮助,否则误了时机,就会加重病症,酿成不良后果。为此,咨询师如果发现自己与求助者明显不相适宜,或发现自己不善处理时,就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给合适的咨询师,或及时中止咨询,推荐其去寻找更有效的帮助。除了咨访不匹配,咨询师难以胜任的原因外,咨询师因工作变动、较长时间不在岗位等,也需要转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