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语文第六周复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7502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上语文第六周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一上语文第六周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一上语文第六周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学年第一学期“语文周周练” 第3周相应课文、古诗:散文诗两首论语十二章龟虽寿过故人庄 一、 基础题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我暗暗地n xio ( ),却一声儿不响。(2)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hn dn(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3)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q xi ( )。(4)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n b ( )。 (5)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yj( )。”(6)子曰:“学而不思则wng( ),思而不学则di( )。”(7)子曰:“饭疏食饮水,q ng(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双方的实力相当,最终冠军会是谁呢?让我们拭目以待。B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C要彻底解决这问题,必须用釜底抽薪的办法。D 这本侦探小说情节扑朔迷离,让人欲罢不能。3、下列病句的修改,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要保护黄鹂、麻雀、杜鹃和鸟类。(把“和”改为“等” )B 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删掉“从” )C 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人民”前面加上“提高” )D 许多附近的居民都跑来看表演。(“许多”和“附近的”互换位置)4、按要求默写。(1)论语是 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 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度的一句: (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6)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老当益壮)的句子是: (7)过故人庄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5、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请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选一句,结合生活,谈谈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二、现代文阅读牵着母亲过马路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蓝,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唠唠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还能不听?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蓝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达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当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了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的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的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侯,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稻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6.文章第段“年近花甲”的“花甲”指的大约是( )岁。(2分)7.第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 第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第段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人物为何有这些表现?回答下列问题,尽量从文中找答案。(共9分)(1)第段中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3分) (2)第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3分) (3)第段中,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3分) 8 “我”回家和母亲一起时做了些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 (6分)(1) (2) (3) 9第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惟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样采用了什么手法?(1分)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手法: 表达上的作用: 10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3分)A.这篇散文的重点是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文中也回忆了小时侯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的情景。B.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是包括读者在内的大家的母亲,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C.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将炽热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语言平白如话,质朴无华。D.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了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到表露了母亲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三、课外文言文(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每空1分,共3分)尝与诸小儿游( ) 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 )1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3分) 13从王戎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3分)(二)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释:候:拜访,问候。履行:实践,做。绥:安,安抚。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师:学习。14“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法令,制度;方法,做法;效法,仿效;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2分)15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16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2分)弱者抚之以仁 译文: 17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1 略 2 B 3 B4(1)儒家 大学 中庸 孟子 春秋时期 思想 教育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6.607.(1)看到儿子携妻儿回家看望自己。“我”看到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或“我”看到年近花甲的母亲腾出右手,向“我”伸来。)(3)觉得儿子懂得了事理。(听到“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这句话)(看到儿子长大了,成熟了。)(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8. 陪母亲买菜 听母亲诉说(唠叨) 牵着母亲过马路9.对比手法,突出母亲爱子情深。 10.B11 曾经 跑 只有12 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13 我们要在观察事物时多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15 D16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17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们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陈元方(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