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7301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物理一、物理学研究的内容:现象、规律及产生原因。包括:声、光、热、电、力等。分别概括知识点、举例子,并说明中考的重点难点。二、物理学的特点1、有趣 2、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和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三、如何学好物理: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举例:人声带振动;风空气振动;下雨刷刷声液体振动;风吹树叶振动、电线振动发出声音;蚊子翅膀振动;敲鼓鼓面振动;弹琴琴弦振动;婵腹部发生器;鸟鸣管等等。青蛙的发音器官为声带。有些雄蛙口角的两边还有能鼓起来振动的外声囊,声囊产生共鸣,使蛙的歌声雄伟、洪亮雨后,汇成一片大合唱,有一定规律,有领唱、合唱、齐唱、伴唱等多种形式,能吸引较多的雌蛙前来。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而发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其中的“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声音的保存: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发出和原声相同的声音。 声音记录的分类:1、机械振动:唱片(唱针振动)2、磁记录:磁带 3、光记录:光盘、DVD二、 声音的传播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又叫发声体。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举例子 气体、液体、固体作为介质的例子。介质分类:气体、液体、固体 (固体传声效果好,能量损失少,举例子)真空不能传声声波: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介质的振动。三、声速:定义: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单位:米每秒、千米每小时 1m/s=3.6km/h ms-1计算公式:v=s/t s=vt t=s/v 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速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特殊:软木 声速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控制变量法)15摄氏度的空气,340 m/s 0331,25346 当空气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总是向着低温方向的,如上面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低处的声音,高出容易听到。四、声音的反射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山谷回音、回音壁、余音绕梁。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s=vt=340 m/s*1/2*0.1 s=17 m 回声传播的时间低于0.1s,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得原声听起来更加深厚、有力。这就是所说的“拢音”。 回声的应用:“回声测距”、测海底深度、山崖间距离、回声定位。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 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声源)振动产生声音介质传播声音感知声音二、 感知声音的方式1、耳传导(1)耳的构造:耳廓收集声波,鼓膜引起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听觉神经传递信号 (2)耳传导的过程:外界声音鼓膜听小骨及其它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传导性耳聋可治愈(贝多芬) 神经性耳聋不可治愈 (3)耳传导的实质:气体传声 2、骨传导 (1)骨传导过程: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贝多芬利用骨传导继续创作)(2)实质:固定传声 三、双耳效应 作用:判定声源的位置 产生原因:声源到两耳距离不同,声音到达两耳的时刻、强弱、特征不同。(3)应用:立体声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物理意义: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高:尖、细、脆;音调低:粗、沉、闷老牛:低沉(音调低、响度大) 蚊子:尖细(音调高、响度小)2、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探究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观察)物理量 (改变)影响因素教材演示实验:振动幅度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伸出桌面长,振动慢,音调低;伸出桌边短,振动快,音调高。 结论: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频率越高3、频率(1)定义: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赫兹 简称赫 HZ 1HZ=1次/秒(2)物理意义:表示振动快慢。快高,慢低。(3)比较方法: 相同时间,比较振动的次数; 振动相同次数,比较时间。(4)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人的发声频率:85HZ1100HZ(5)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大象的语言声音、 地震、火山喷发、海啸、台风都伴随次声波产生。次声的特点:来源广,传播远,穿透力强,破坏性强。 弦的长短4、探究:弦乐器的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 弦的粗细 观察 弦的松紧 控制变量法 弦的材料控制变量:(1)使用条件:一个物理量受多因素影响 (2)使用方法:改变要探究的影响因素;控制其他的影响因素;观察物理量的变化。物理学中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对比(比较)、转换(转化)有因果关系、归纳、推理、类比(无因果关系,但有相似性质)、控制变量、(理想)模型、等效替代。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和交流 二、响度1、物理意义:表示声音的大小、强弱。2、影响因素:发声体振动幅度(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1)探究实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教材演示实验 结论: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2)其他影响因素(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 减小声音的分散 应用:喇叭、听诊器三、音色1、物理意义:声音的特色、品质2、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示波器:显示声波振动的特点。四、响度和音调的区别: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只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它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反之亦然。如老牛和蚊子发出的声音。思考: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声音,自己听起来不像自己的声音,别人听起来和自己说话的声音没什么区别,为什么? 提示:因为录音机录下的是说话人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别人平时听到的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别人认为是说话人的声音;而我们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来传递的,由于空气和骨头是不同的介质,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听起来感觉也就不一样了。五、乐器的分类 1、打击乐器: 鼓、锣(鼓皮紧、音调高,击鼓力量大,响度大。)2、弦乐器:二胡、小提琴、钢琴、吉他等。(材料、长度、松紧、粗心影响音调)3、管乐器:长笛、箫等。(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长短改变音调)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的界定从物理学角度: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二、乐音和噪音的区别:(了解) 从物理学角度: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是由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噪音即嘈杂、刺耳的声音,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噪声是杂乱无章的无规则的波形,而乐音是规则的波形。 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音。三、噪声强弱的等级及危害 等级单位:分贝(符号:dB) 0dB: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 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90 dB以上:听力受到严重影响,神经衰弱,头疼;150dB: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为了保护听力: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不能超过50dB。(2)危害:心理、生理、物理。“隐形杀手”四、减弱噪声的途径:位置: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措施: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举例: 捂住耳朵、戴防噪声耳罩、关闭门窗、摩托车的消声器(多孔,吸收噪声,声音的反射)、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栽花种树、给声源加罩。第五节 声的利用一、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应用:回声定位(声音的反射)、用于医学(B超等)、声呐原理(利用声呐测海深 探测鱼群位置)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障碍和发现昆虫二、利用声音传递能量1、利用声波清洗精细机械2、利用声波除掉结石3、超声波加湿器 回音壁:声音的反射圜 丘:利用回声。 第二章 光现象第一节 光的传播一、 光源1、 定义:本身能发光的物体 (月亮不是光源,反射的太阳光)(珠宝不是光源)太阳、火把、油灯、蜡烛、电灯、恒星、萤火虫、灯笼鱼、水母2、 分类天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恒星人造光源:蜡烛、霓虹灯、白炽灯、手电筒、电视机屏幕冷光源:物体发光时,温度并不比环境温度高,利用化学能、电能、生物能激发的光源。例:萤火虫、霓虹灯等热光源:利用热能激发的光源。例如:白炽灯在高温时热辐射发光,90%转化为热能,10%转化为光能。注意:不是根据灯具外壳的温度定义冷热光源,外壳温度只能说明散热措施的优劣。二、光的传播1、探究:光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结论:光可在真空和透明的介质中(固液气)传播。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线发生偏折。3、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研究方法:理想模型。 注意:光线是为了描述光的传播特征而虚拟的,不是实际存在的。4、光学常识:A.看到物体的条件:有来自于被观察物体的光进入观察者的眼中。B.进入观察者眼中的光越多,物体越亮。C.双眼定位:逆着进入眼中的光沿直线看过去。5、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及现象:激光准直、射击瞄准、列队看齐、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A:小孔成像(1)成倒立的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2)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相似。 物体大小(3)探究小孔成像大小的影响因素 物体到小孔的距离 控制变量 改变 观察 小孔到光屏(像)的距离像的大小与距离有关,光源到小孔的距离一定时,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大,像越大,反之越小,小孔到光屏的距离一定时,光源到小孔的距离越大,像越小,反之越大;物距大于像距,像比物小,物距小于像距,像比物大 。 B:影子: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在不透明物体后方有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叫影子。夜晚,人走向路灯并远离路灯的过程中,影子先变短后变长。影子长度的计算。C:日食: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球上形成一片阴影的现象。D:月食: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阴影部分的月球则不能反射太阳光,就形成了月食。三、光速1、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最大。(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在真空中大约是3108m/s,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3、由于光的速度比声的速度快得多,打雷下雨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进行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4、光年: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路程。1光年=9.461012Km第二节 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现象1、定义:光在两种物介的表面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介质中传播的现象。2、现象: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都是光的反射现象。二、光的反射规律1、反射名词 AO:入射光线 BO:反射光线 O:入射点、反射点 法线: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线。(ON)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AON)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BON)2、探究:光反射的规律 (1)实验目的: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位置关系;B.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2)光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局在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注意: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光的反射的光路图的画法;旋转问题。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三、光的反射的种类1、镜面反射(1)发生条件:表面光滑(平整)(2)特点: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2、漫反射(1)发生条件:表面粗糙、凹凸不平。(2)特点: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四面八方)3、反射刺眼条件:入射光线强; 发生镜面反射; 人眼要在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上。4、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四、 反射光线角变化的规律 1、镜面不动,入射光线改变角A,反射光线也变化角A; 2、入射光线不动,镜面改变角A,反射光线也变化角2A.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的作用 1、改变光路:潜望镜、自行车尾灯(给学生绘图、说明原理)2、成像二、探究实验 1、实验目的: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2、研究方法:观察、比较、等效替代。(关键:找到像确定像的位置)3、器材 A.透明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观察像的位置。 B.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选用另一只未点燃的相同的蜡烛)目的: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C.刻度尺测量目的,是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的关系。D白纸4、操作 A.玻璃板竖直放置(与桌面垂直)B.点燃一只蜡烛 C.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的像完全重合实验中,怎样移动蜡烛都不能和像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5、实验表格实验次数物体到镜面的距离(CM)像到镜面的距离(CM)像与物的大小关系16.26.0相同21010.2相同31515.1相同实验表格的设计原则:1)、体现实验中应该测量、计算、观察的目标;2)、体现研究方法、实验步骤。 6、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同。三、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4、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拓展 实像和虚像区别:既能用眼睛观察,又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只能用眼睛观察,而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叫虚像。虚像也可直接观察。四、平面镜成像原理及作图1、原理:光的反射2、作图方法:对称法(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原理法: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看到平面镜中虚像的条件:有来自于被观察物体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中。五、球面镜(光路可逆)1、凸面镜(作图)(1)作用:反射面是凸面,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成像:正立缩小的虚像(3)应用:扩大视野。如摩托车、汽车等的观后镜、街道拐角处的反光镜。2、凹面镜(1)作用:反射面是凹面,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会聚于凹面镜的焦点;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线反射后成为平行光线。(2)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反光装置;大型反射式望远镜物镜、耳医用的额镜。六、平面镜成像和小孔成像的区别 (A B 代替)1、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2、平面镜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孔成的像和物到小孔的距离不一定相等3、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等大,小孔成的像的大小则根据屏幕距小孔距离的远近而变化4、平面镜是反射成像,小孔是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第四节 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理解:当光从一种透明物质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其中一部分光线发生反射,同时还有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物质里而发生折射,即光线在分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然后再沿直线传播,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二、光的折射规律1、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空气中角大4)光垂直射入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改变;5)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6) 光路是可逆的。2、光折射的原因: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1)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中斜射入速度小的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光从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斜射入速度大的介质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光线在里面的夹角最大。气体液体固体三、光的折射成虚像1、人看鱼的原理(虚像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两个图2、鱼看人的原理 画图四、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潭清疑水浅、渔民叉鱼、放入水杯中的筷子看上去折断了、钢笔错位、在水上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是变高的虚像,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也是变高的虚像。五、光反射和折射的异同点: 相同点: 当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般要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与对应的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反射角和折射角都随对应的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它的减小而减小。 光在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不同点 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 反射角始终等于对应的入射角;而折射角对应的入射角一般不相等(问:什么时候相等?) 反射可在任何表面都发生;折射只有在透明的介质中发生 反射是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折射是光进入介质中发生。第五节 光的色散一、光的色散1、定义:太阳光被三棱镜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2、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复合而成的。 波长减小 ,波长越短偏折程度越大。3、现象:彩虹、钻石、肥皂泡、光盘上的彩色光带。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二、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红+绿+蓝=白 电视、电影都是根据色光三原色所制成。2、颜料三原色: 红、黃、蓝颜料的三原色混合成黑色,绘画時用三原色就可调出大部分色彩。3、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也不同三、物体的颜色视觉1、影响因素 物体本身的颜色 光的颜色2、有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的 有色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有色不透明物体只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光。3、有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有色透明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光;有色透明物体只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光。4、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第六节 看不见的光一、光谱:把棱镜分解的太阳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了光谱。 都是可见光 波长减小 二、红外线(红光之外,不可见光)1、红外线与温度的关系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发射红外线) 吸收的红外线越多,物体温度越高。2、红外线的特性 1)热作用强:红外线烤箱、浴室暖灯、烤漆、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快速测温仪、热谱图诊断疾病。 2)穿透云雾的能力强:红外遥感。(遥控器)三、紫外线(紫光之外,不可见光)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它炽热的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1、紫外线的特性 1)化学作用强:使照相底片感光 2)生理作用: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灭菌 3)使荧光物质发光荧光效应 用于防伪验钞机 4)用于摄影 过多的紫外线照射会使皮肤粗糙,甚至引起皮肤癌,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要保护臭氧层。四、光的散射与雾灯 1、光的散射现象(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散射)天空明亮、蓝色原因: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散射较多晚霞红色原因:傍晚的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蓝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剩下红光、橙光射入我们眼睛。 2、实质:光的反射(折射)。 波长较短的光易折射 3、雾灯为什么用黄光?波长长的光(红、黄、绿)不容易被空气散射,有较强的穿透作用,让远处的人看到,人眼对红光的敏感程度不如黄光、绿光,绿色表示可以安全通行,所以最终选择黄光。 图: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 透镜一、认识两种透镜1、凸透镜 1)构造:中间厚,边缘薄。 2)作用:对光线起会聚作用2、凹透镜 1)构造:中间薄,边缘厚。 2)作用: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二、几个概念1)主光轴:最简单的透镜两个表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2)光心:薄透镜的中心叫透镜的光心,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3)焦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或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一点。用F表示 作图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4)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正对太阳光,光屏上最小最亮的光斑,测量 。凸透镜的凸起程度越大,对光的偏折能力越强,焦距越短。三、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括号内的为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或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经过焦点(或延长线经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作图: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原理:照相机的前面有一个镜头,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镜头凸透镜成像 胶卷光屏承像应用:调节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拍摄远的景物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调焦环上刻有数字,表示拍摄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照相时,胶片曝光要适当,曝光过度,洗出的相片发白;曝光不足,洗出的相片发暗。为了控制曝光量,一是用光圈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二是用快门控制曝光的时间。光圈可以开大或缩小,光圈环上刻有光圈数;曝光时间可以从快门上的数字知道。照相机的特点使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底片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像距)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越小,像的位置(底片或胶卷到镜头的距离)越近,暗箱越短。照相机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小;像和物体在镜头(凸透镜)两侧物体在胶卷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二、投影仪成像的原理: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向上射的光能在前面屏幕上成像。 构造:镜头凸透镜成像平面镜改变光路成像特点: 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减小物距像会变大;物体和像在两侧。三、放大镜:原理;是一个凸透镜,利用的是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成像特点:被观察到的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和物体的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小,反之亦然(在一倍焦距之内)如果物距达到一定程度(大于一倍焦距),所成的虚像就消失了。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成像特点影响因素 物距(u) 凸透镜的焦距(f)(控制焦距不变)2、实验目的:像的大小虚实倒正与物距的关系。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改变物距,观察像的大小虚实倒正)3、器材:凸透镜、蜡烛(烛焰)、光屏、刻度尺4、操作:调整烛焰的中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5、表格物距与焦距的关系(f=10cm)物距u(cm)像的特点像距v(cm)实虚大小倒正与物同异侧u2f40实缩小倒异13u2f30实缩小倒异14fu2f15实放大倒异22fu2f12实放大倒异36u=2f20实等大倒异20uf6虚放大正同uf3虚放大正同6、结论: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2f,成倒立放大实像 3)u=2f,成倒立等大实像 4)u= f,不成像 5)uf,成正立放大虚像 u2f,成缩小像 uf, 成实像(倒立) u2f,成放大像 uf, 成虚像(正立) 焦点是成实像还是虚像的分界点焦点是成实像还是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生成放大的实像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二、 凸透镜成像原理1、u2f 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作图 2、fu2f 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2倍焦距。作图3、u= f 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大于物距。 作图判定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方法: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三、移动成像1、实像 1)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物近,像远,像变大) 照相机:前移相机,拉伸暗箱的长度(镜头前伸)。投影仪:投影片靠近物体,屏幕远离镜头。 2)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3)成实像时,物体从较远处靠近凸透镜时,物像之间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最小是4倍焦距。2、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作图:四、变焦成像1、实像: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长,像越大,像距也越大。(像远像大) 作图:2、虚像: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长,像越小,像距越小。(像近像小)作图:放大镜是一块短焦距的凸透镜。五、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凸透镜:实像倒,位异侧;虚像正,位同侧。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物体移向凸透镜,实像变远且变大,虚像变近且且变小。物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一定经过(或反向延长线经过)像点。据此可画出折射光线。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一、眼睛1、构造: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凸透镜 视网膜光屏 睫状体 (变焦的照相机)了解:眼睛由一层坚韧的膜包着起到保护眼球的作用,眼睛好像一部照相机,这层膜在眼球前部凸出的透明部分称为角膜。眼球里有一个透明囊状物叫做晶状体。晶状体和角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液体是水样液,晶状体和后面的视网膜之间充满着无色透明的胶状物是玻璃体。角膜、水样液、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射进眼里的光线,经过这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于是我们就看见了物体。2、原理: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调节 看近处物体: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 看远处物体: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二、近视眼(三个图)1、症状:看不清远处物体。2、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强,或眼球前后径太长,成像在视网膜前方。3、矫正:凹透镜三、远视眼(三个图)1、症状:看不清近处的物体2、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弱,或眼球前后径太短,成像在视网膜后方。 3、矫正:凸透镜四、眼镜的度数 1、焦度: 公式 fai=f-1 单位:m-12、度数=100*焦度3、凹透镜(近视镜)度数为负;凸透镜(远视镜)度数为正。五、明视距离远点近点健康25cm无限远10 cm近视小于25 cm小于无限远小于10 cm远视大于25 cm无限远大于10 cm正常人的眼的近点约在离眼睛1015cm的地方。正常人的眼睛的明视距离是25cm.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一、显微镜1、作用: 观察很微小的物体 2、种类: 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3、构造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作用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便于观察物体(一面凹面镜、一面平面镜) 4、原理: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工作原理:物体先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微小物体。作图:二、望远镜:1、作用:观察很远处的物体 2、种类: 折射式望远镜(开普勒式、伽利略) 反射式望远镜 折反式望远镜 3、构造 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 目镜:靠近眼睛,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4、原理: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物镜的焦距长,目镜的焦距短。作图: 5、像变大的原因: 视角变大 目镜的放大作用 视角大小的影响因素 物体本身的大小 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会聚光:凸透镜、凹面镜 发散光:凹透镜、凸面镜。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决定于被视物体对眼睛的光心所张的角,即从物体的两端向眼睛的光心引两条直线,两直线间的夹角就是视角。6、(天文望远镜)像变亮的方法:增大物镜的口径。三、 拓展 1、“猫眼”: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从门里看,成缩小正立的像,且看到较大面积;从外向里看,凸透镜会聚一点,什么也看不见。2、影和像的区别从形成原理上区别:前者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有一部分光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达不到的地方形成的阴影;像的形成原理有三种:小孔成像、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第四章 物态变化第一节 温度计一、温度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符号t 2、单位:摄氏度 3、温度的表示方法 1)摄氏温度:C 0: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10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1: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是1摄氏度。10:负或零下10摄氏度2)热力学温度(T)国际单位制中所采用的温标,在微观粒子和天体研究方面都采用热力学温标。 -2730C相当于0K, 0K称为绝对零度。这也是宇宙中温度的下限(即最低的温度也达不到绝对零度)。宇宙的背景温度大约是几个开尔文。 单位:开尔文(K) 0 K = -273 T = (t+273) K 冰水混合物的热力学温度是273K3)常用温度值: 体温:37 二、温度计 1、原理:液体热胀冷缩。 2、构造:常用温度计的构造是: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和温标 3、提高温度计测量精确度:增大玻璃泡容积 玻璃管更细一些4、三种温度计类型内装液体量 程分 度 值用 途实验用温度计水银、甲苯等-200C1100C10C测水温等体温计水银350C420C0.10C测人体温寒暑表酒精或煤油-300C500C10C测 气 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单位:摄氏度水银 -39 357甲苯 -95 111酒精 -117 78煤油 -30 325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注意事项:A、选用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B、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D、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体温计:玻璃泡与细管连接处有一很细的缩口,读数时可离开人体,但使用前后必须用力甩几下,使留在细管中的水银退回玻璃泡。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一、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二、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过程吸热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固过程放热2、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1)设计实验: 安装装置:自下而上 海波受热均匀的方法:水浴加热、搅拌。 每隔1分钟记录1次温度(从400C开始,到熔化后45min)时间/min01234567891011海波温度/0C404244464848484848505458蜡的温度/0C40424547485256614个图2)结论:海波熔化时,虽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海波有一定的熔化和凝固温度,而蜡没有。三、晶体和非晶体(固态)1、定义:有一定熔点和凝固点的固体物质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 例 晶 体:海波 冰 各种金属 钻石 石英 水晶 食盐 明矾 奈;非晶体:松香 玻璃 蜂蜡 沥青 塑料等2、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熔化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晶体形成时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即晶体熔液凝固成晶体都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3、晶体的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4、晶体的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5、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四个图像 以海波、石蜡为例。6、应用:吃冰棍解热熔化吸热;冬天菜窖里放桶水来防冻。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一、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现象:湿衣服变干,洒在地上水变干。二、蒸发1、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且只在液体表面上进行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上空气体流动的快慢; 控制、观察空气湿度的大小有关。3、应用:蒸发制冷 夏天地面洒水三、沸腾:1、定义: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吸热)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点大小的影响因素: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海拔越高,气压越小。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3、液体沸腾的条件:(1)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4、实验探究:水的沸腾 1)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观察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情况。 2)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中心有孔的纸板(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用小烧杯:缩短水沸腾的时间。 3)操作:缩短水从加热到沸腾时间: 减少水的质量 提高水的初温 加盖(减少热量损失)水温为90,每隔10min 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沸腾后45 min.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水的温度/9092949698100100100100100100100100图像:事例:不烫手的开水、纸锅烧水。4)结论沸腾时,上下气温差别不大,但下面的压强大,越向上压强越小,同时,由于气泡的聚集,所以气泡越上升越大;沸腾前,下面温度高,上面温度低,来自底部的水蒸气上升后遇到上层的冷水,气泡中的水蒸气不断液化,气泡体积变小甚至消失,因此,气泡越上升越小在水底小鱼吐出的气泡变化:由小到大。原因:水的压强的作用水沸腾时,虽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5、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和联系区别: (1) 发生部位不同: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2)发生温度不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3)剧烈程度不同:蒸发是缓慢的,沸腾剧烈联系:都是汽化现象,都吸热。四、液化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放热。(被水蒸气烫伤比同温度的水更严重)2、液化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一是压缩体积。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被液化。 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如氮气。 凡是有如下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液化现象:雾、露、“白气”、“冒汗”、或“冒气”等,通常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产生。注意:平时常见的“白气”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水蒸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一、 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2、现象:碘升华、舞台上用的干冰升华、冻干的衣服的过程、人工降雨、樟脑球(卫生球)变小、灯丝变细、固体清新剂变少。3、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应用:长途运输中的食品保鲜; 制选舞台烟雾; 人工降雨。二、 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例霜、雾凇、窗玻璃上的冰花等的形成。2、现象:灯丝变细灯泡变黑,雪、霜、冰花、雾凇 “冰花”在玻璃的内侧。 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是凝华现象 剥去包装纸,冰棒冒“热气”是液化现象 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熔化现象 冰棒放入茶杯中,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三、本章汇总:六种物态变化 放热过程:液化 凝固 凝华吸热过程:熔化;汽化(蒸发、沸腾);升华。(3)举例,图示。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一节 电荷一、电荷1、电荷: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毛发、纸屑、通草球、灰尘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 接触带电:让一个不带电体接触带电体,使物体也带上了电。 感应带电:利用静电感应来使物体带电的方法。静电感应: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导体内部异种电荷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导体的另一端而使导体带电的现象。3、两种电荷 1)自然界中只有2种电荷 2)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验电器 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不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思路:两个物体(以下讨论均不涉及磁体)相互排斥,则带同种电荷。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则有以下几种可能:(还有磁体的可能)一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带负电;一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不带电;一物体带负电,另一物体不带电若已知两物体都带电,且两物体相互吸引,则必带异种电荷,若相互排斥,则一定带同种电荷。5、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2)单位:库仑,简称 库,符号:C 橡胶棒:10-7C二、摩擦起电的原因1、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带正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电子绕核高速运动 氧原子、氢原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 2、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少的,这个最小电荷叫元电荷。(基本电荷量) 1e=1.6*10-19C 3、原子呈中性: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 4、摩擦起电的本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同种物质摩擦不起电的原因,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的时候,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就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本领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三、导体和绝缘体 1、电荷可以在导体中定向移动。2、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例: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例: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会变成导体,例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当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就是导体。3、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 金属导体:自由电子(负电) 酸碱盐的水溶液:阴阳离子(正负离子) 4、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一、电流1、用电器工作的条件:有电流通过用电器。2、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 有电源;电路是通路。 4、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 正极用电器负极 在电源内部: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注意:电流可能只是由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可能只是由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可能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的。二、电路1、定义: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2、构成及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干电池、学生电源。 例:干电池、蓄电池对外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充电时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发电机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4)导线:连接电路各元件3、电路的几种状态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2)断(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跟电源两极相连接的电路。分局部短路和电源短路两种情况三、电路图1、定义:用统一规定的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画实物图) 电源: 干电池 负极 正极 家庭电路(发电机) 用电器: 电灯、电动机、电铃、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开关: 断开: 闭合: 单刀双掷:导线: 交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