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护理新进展论文.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6649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足的护理新进展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糖尿病足的护理新进展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糖尿病足的护理新进展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足的护理新进展摘要: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血液循环不足, 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此病发展慢、病程长、治疗复杂、并发症多、疗效低、费用高、截肢率高, 是世界公认的四大顽固合并症之一。糖尿病足部病变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治疗糖尿病足方法的创新, 糖尿病足的护理出现了新进展, 在原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增加了专科新技术的护理, 这就要求护士们不断拓宽知识面, 站在护理工作的前沿。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护理1、定义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 或) 深部组织的破坏( 根据WHO 的定义) 。在临床上,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 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 血管容易形成血栓, 并集结成块, 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肢端神经损伤,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 形成脱疽1 。据统计, 全世界每天有2 880 人因糖尿病足溃烂而截肢, 我国的截肢率在20%30%, 国外达50%。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下肢坏疽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约15 倍) 。糖尿病伴有足部溃疡患者的死亡率大约是无足部溃疡糖尿病患者的2 倍。随着糖尿病足患者逐年增多, 形成了多学科合作的专业化治疗、护理技术。2、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五个方面病变有关: 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生物力学异常、下肢溃疡形成和感染。2. 1 足部的一般表现 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 成袜套样改变, 脚踩棉絮感、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等足部畸形。骨关节及韧带损伤可形成CH ARCOT( 夏科关节) 。X 线检查有骨质破坏。2. 2 缺血的表现 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色素沉着、支端动脉波动消失、血管出现杂音。典型症状是间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难。当患者皮肤受损后易发生感染, 形成溃疡、坏疽或坏死。2. 3 糖尿病足溃疡 神经性溃疡足表现为温暖、麻木、干燥,对痛不敏感, 足部动脉波动良好, 大多数溃疡发生在足底。还可发生神经性关节病。单纯缺血所致的足溃疡, 无神经病变,少见。神经- 缺血性溃疡病变可导致足背动脉波动消失, 足表现为冷、休息时疼痛, 足边缘部有溃疡和坏疽。足溃疡易发于足底, 为反复机械压迫所致。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保护性感觉消失, 患者不能感觉这种异常的压力变化, 缺乏保护措施, 发生溃疡后易发生感染, 溃疡不易愈合, 最后发生坏疽。3、糖尿病足的治疗3. 1 基础性治疗 包括血糖、血脂和血压的控制,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基础和关键。在糖尿病出现肢端坏疽时, 必须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 2 。3. 2 改善血液循环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足的病理基础之一,所以改善血液循环极为重要。可用银杏叶提取物等。3. 3 改善周围神经病变 可用改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药物, 如: 肌醇; 神经营养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C、维生素E等; 缓解糖尿病神经病变疼痛的药物: 如卡马西平; 其他中药制剂等等。3. 4 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糖尿病足合并感染者一定要认真对待, 积极采取抗感染治疗措施。可选用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等。值得注意的是应尽早进行局部创面细菌分泌物的培养, 以选择有效抗生素。3. 5 溃疡面的处理 生理盐水冲洗后用胰岛素、庆大霉素湿敷, 无菌敷料包扎, 采用蚕食式清创术3 。3.6 股动脉介入置管保留术 在全身使用抗凝剂基础上局部使用溶栓药物, 宜少量多次给药, 增加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用尿激酶2 000 4 000 IU/ min 小剂量、短时间持续灌注,效果理想。3. 7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具有能够分裂增殖和向多种细胞分化的生物学特性及能力。所以, 通过干细胞移植来替带、修复患者损失的细胞, 恢复细胞组织功能,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标。干细胞治疗疾病常用的六种途径有介入、局部种植、静脉、腰穿、头部立体定向颅内干细胞移植、CT 引导下脊髓内干细胞移植等。3. 8 减压肢具治疗 其作用机制是将创面承受的压力转移到正常组织, 从而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糖尿病足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和专项治疗的重要性。近年来局部清创、高压氧、血管内超声消融、血管内介入治疗、干细胞移植治疗、持续全封闭变量负压中药灌洗疗法、生物敷料治疗、局部细胞移植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湿性创面愈合理论等治疗方法的出现成熟, 为糖尿病足的治疗提供了多种渠道。4、 糖尿病足的护理4. 1 积极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足的出现多意味着血糖控制不良, 在联合应用降糖药的同时, 要注意饮食的护理。饮食是糖尿病的基本护理措施。可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及活动量换算每日的饮食量, 以热量摄入能量消耗间的平衡指导患者有规律的进食。原则上进食要定时定量, 早中晚食量分配各占1/ 3, 应避免饱餐。糖尿病足部坏死的患者因感染消耗量大, 应适当增加热量20%左右。另外应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食谱要多样化。监测血糖, 根据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 有利于局部病变的恢复。4. 2 改善血液循环4. 2. 1 观察皮肤表现 注意足部皮肤皮温、血运、色泽的变化, 足背动脉的波动和弹性。是否有红肿、水泡、擦伤、裂口等现象的发生。4. 2. 2 局部皮肤的护理 由于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使皮肤屏障防御功能下降, 易发生感染。因此, 做好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肤护理至关重要。保持足部干净干燥, 每天用软皂、温水泡脚20 min, 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 不能用力揉搓。脚汗多的人可在足趾间抹些爽身粉; 特别干燥的患者适当涂些护肤品, 仅限于足部表面皮肤。皮肤瘙痒或脚癣切忌抓挠; 足部按摩每日数次, 动作要轻柔; 鞋袜要穿的宽松、舒适。由于皮肤循环障碍, 寒冷时要注意肢端的保暖, 但忌用热水袋以防烫伤, 足部感染可用中药泡脚, 取温阳益气、活血通脉、清热解毒的中药汤剂泡脚( 温度为50摄氏度)。4. 2. 3 皮肤水泡的护理 糖尿病足水泡是诱发肢端坏疽的危险因素, 好发于四肢末端及循环不良的部位, 极易合并感染。可采用1:5 000 的高猛酸钾液泡脚, 每日3 次, 用1 周。保持水泡部位的清洁, 可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泡内液体。对于小水泡可用无菌纱布包扎, 微循环改善后可自行吸收。水泡干枯后形成的痂皮任其自然脱落, 切勿剥脱。4. 2. 4 创面处理 出现感染的创面应每天换药, 可根据脓汁菌培养选取敏感的抗生素。创面严重感染出现坏死现象应及时切开引流, 彻底清创, 按外科换药处理。局部用红外线灯照射, 距离为30 50 cm, 每日两次, 每次15 20 min。4. 2. 5 增加糖尿病患者小腿和足部的运动量, 可每日运动30 60 min, 可作甩腿、提脚跟、提脚尖、下蹲运动。抬高患肢, 促进血液回流, 改善下肢血液循环。4. 3 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因足部感染坏疽, 伴有恶臭, 患者常有自卑心理, 另外有些患者因住院时间较长, 治疗效果不明显, 极易产生焦虑情绪, 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多安慰、多鼓励患者。适时疏导使患者, 使其心态稳定, 配合治疗。4. 4 家庭健康教育 糖尿病教育可以提高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的程度及治疗的顺从性, 从而降低各种慢性并发症的致残率、致死率。糖尿病患者家属的教育在糖尿病管理及治疗中有重要地位。具有一定文化基础, 能良好的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 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 认真监测血糖的患者疾病恢复快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发生肢体坏疽败血症的机率低。4. 5 护理的多学科性 随着糖尿病足治疗方法的增加, 相应的针对性护理随之出现, 要求护理人员懂得多学科知识。例如: 针对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血管内介入治疗、干细胞移植、持续全封闭变量负压疗法的专科护理等等都显示出糖尿病足护理的多学科性; 持续全封闭变量负压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中要注意给负压的持续时间、压力的大小、压力器放置的位置、患者的体位选择、开窗口处肌肉的颜色变化、无菌敷料包扎的松紧度。血管内介入疗法的护理, 术前要做好心理护理, 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后重点做好患足的观察及护理, 同时注意饮食指导、血糖监测, 警惕局部出血、支架错位、远端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干细胞移植法的护理: 术前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 要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相应的移植知识,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解除恐惧及担忧, 使患者及家属全力配合。术后要摆正体位, 注意休息, 观察患者血液循环, 皮肤颜色及水肿情况, 注意观测患肢远端的皮温, 对疼痛要及时处理。更重要的是术后血糖的控制, 还要注意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5、 总结 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血液循环不足, 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 对它的治疗以原发病为本, 足部溃疡及坏疽为标。护理具有多学科性。随着医学界对此病治疗手段的不断扩展, 护士们要在掌握糖尿病常规护理的同时时刻注意掌握糖尿病足的专项护理新技术, 以便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足的恶化, 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参考文献:1刘新民. 实用内分泌学 M . 3 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1533.2邱伟, 梁维娟, 宋瑞芳. 2 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J . 中原医刊, 2006, 33( 10) : 12-13.3张翠英, 陈绍宗. 封闭负压一流治疗慢性创面不愈的方法介绍 J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1, 5(12):1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