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试卷评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6541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试卷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试卷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试卷评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试卷评析 -连续和谐 稳定发展 2010年普通高考全国数学卷,继承了以往全国试卷的特点。试题在具有了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更具有了全国特色,适合全国中学教学实际,对全国省平稳推进素质教育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不仅如此,试卷还体现新课程改革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探究能力考查的理念,丰富了数学试卷的内涵品质,在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评价功能,同时还有利于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 试卷形式保持稳定,主要体现在大纲理念、试卷结构、题目数量以及题型等方面与2009年基本相同,保证了试题年度间的连续稳定。另外在全国2010年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作为首批进入课程改革的实验省,2010年的试卷在保持“稳定”的基调下,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改革的渗透,既体现了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又兼顾了试题的连续和谐与稳定发展。 一、遵循考试说明,注重基础 试卷紧扣我省的考试说明,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贴近教学实际,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无论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许多试题都属于常规题。部分题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做足教材文章。如文、理科的选择、填空以及解答题的入手题(17)和(18)题,均侧重于中学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这对正确地引导中学数学教学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考查全面,注重知识交汇点 2010年全国省高考数学文理两科试卷全面考查了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内容,具有较为合理的覆盖面。集合、复数、常用逻辑、线性规划、向量、算法与框图、排列组合等内容在选择、填空题中得到了有效的考查;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数列等主干知识在解答题中得到考查,构成试卷的主体内容。同时,文、理科试卷都注重了考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知识点的交汇处设计试题,如理科第(20)题,将概率知识和实际背景相结合;如文科第(21)题和理科第(22)题将函数、导数、方程和不等式的知识融为一体。 三、注重能力立意,体现文理差异 2010年全国高考数学文理两科试卷突出以能力立意,强化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综合地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如理科第(15)、(17)题,文科第(16)、(18)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如理科第(19)题、文科第(20)题;考查了推理论证能力,如理科第(19)题、文科第(20)题;考查了抽象概括能力和创新探究能力,如理科第(12)、(21)、(22)题,文科第(10)、(12)、(22)题。试卷还充分考虑到文、理考生的差异,在难度要求、设问方式、知识点的考查等方面都对文理科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考查要求,符合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 四、重视创新意识,凸显新课程理念 2010年高考全国数学文理两科试卷,非常重视对考生的创新意识的考查,注重对未来继续学习的能力考查,如文科第(6)题、理科第(12)题以及文科第(22)题、理科第(21)题等采用了开放性的设问方式和对新定义的阅读和理解以及应用。试卷还凸显了新课标的理念,对新课程中新增知识和传统内容进行了有机结合,考查也更加科学和深化。如算法与框图、向量、均数和方差、概率和分布列,理科的绝对值不等式等都充分体现了我省支持课程改革的命题取向。两份试卷强调对思想方法的考查,尤其是对图形、图表语言的运用,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与整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都作了重点的考查。 总之,2010年全国省高考数学文、理两份试卷,均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有效的区分度,达到了 “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 2011年全国数学高考试题评析-彰显十大突破,再谱创新华章 2011 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在保持稳定、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又呈现出诸多亮点,彰显十大突破。 突破一:对统计的考查 今年的统计试题,考查了回归分析,不仅背景新颖、公平、贴近生活实际,而且设计科学,表述规范。该题突破了仅对公式记忆的考查模式,考查了回归分析的实际应用,既注重了中学教学实际,又体现了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新课标要求,对今后各地的命题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突破二:对框图的考查 今年的框图试题考查了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而且背景新颖。其背景是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题,也叫“韩信点兵”。该题以框图为载体,以传统名题为素材,背景深刻。将古老的数学文化,以考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展示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瑰宝,也创造性地揭示了中国古代数学在算法上的成就。该题的形式和内涵不仅充分体现了算法的思想,也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将会成为框图问题设计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突破三:对三视图的考查 三视图的考查多采取给出三视图的形状、尺寸后,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式。今年全国卷考题的设计,仅给出了主视图、俯视图,让考生去想象几何体的可能形状。这种命题方式新颖独特,更为可贵的是主视图、俯视图都是我们熟悉的矩形,而几何体也列出了我们最为熟悉的三棱柱、四棱柱、圆柱。尽管题目信息量大,但是不偏、不怪、不刁钻,不会对考生的心理造成任何冲击。该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遵循了从局部到整体,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该题是今年所有三视图考题中的扛鼎之作。 突破四:创新题型的设计 文理( 12 )题背景基本一致,难度略有差异。该题目以平面向量的知识为载体,考查了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及进入高校发展的潜力,也体现了命题人的数学功力。是近几年创新题型中的力作,也是全国卷创新题型的又一重大突破。 突破五:对零点的考查 文理( 16 )题中的函数是对数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组合,含有两个参变量。解答以数形结合为切入点,融入了估算的处理方法。该题体现了多方面知识的交汇,体现了对数学素材的统一把握,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了必要的深度,是零点问题中的佼佼者,也是客观题目中零点考查方式的重大突破。 突破六:数列问题情景的设置 文理( 20 )题均为数列题,情景一致。该题以列表的形式简洁明了地给出了等比数列的前三项,极易让考生把握,巧妙地穿插进了分类整合的思想。该种情景具有科学依据,因为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函数可以借助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来表示。此外,从该情景中还可以感觉到行列式的魅力。所以该题目情景的设置极具创新精神,又不失科学依据,具有极深的数学底蕴,充分体现了数学语言文化的魅力。 突破七:应用题背景设置 今年的文理( 21 )题为应用题,生活中有较多的实例。题目涉及到球和圆柱构成的组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背景公平,难度适中,无任何牵强附会之嫌。由于教材中也出现了多个以体积为平台,考查导数应用的实际问题,因此该问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中学教学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该题的设计,符合实际情景,考查了导数的应用与分类整合的思想,以及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该题背景和数学知识相得益彰,体现了命题者对中学数学教学实际的充分把握和自身的较高的数学素养,也是于平淡处挖掘新意的典范。 突破八:解析几何题目的设计 2011 年文理试卷均以解析几何题目为压轴题。椭圆作为传统核心内容和考查重点,常考常新。今年尽管对解析几何的考查要求没有改变,但在考查方式上实现了较大突破。 1. 低而不俗。文理尽管都以椭圆为背景,难度不同,但第一问均以平方和的形式设问,分别求定值和极小值,入口较宽,且起点低。但是没有落入司空见惯的求方程、求基本量的俗套,独具匠心。 2. 通而不僵。定值、定点、存在性都是常见设问,通性通法均可处理,但本题于平淡处见精神,靠已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和数学学习经验,经过研究分析才能解答,是真正的好题。对只依赖练习册、死记题型、死套模式,思维僵化的考生,产生了较大的挑战。 3. 丰而不散。本题内涵丰富 , 突出了对解析法本质的考查,与平面几何结合紧密;关注了考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图形分析和处理能力 . 但并不松散,各方面融合巧妙,形神兼备,天衣无缝,是命题者神来之笔。 突破九:文理差别的处理 对文理科考查内容的不同要求在试卷中的处理,也是今年试卷的一大突破,以数列问题为例,在第二问中,均在通项的基础上求和,但在求和的方法、计算量的大小和难易的程度,都充分考虑到文理考生的实际状况,体现了对广大考生的人文关怀。对比 2010 年的数列试题对文理要求完全一致,是一个重大突破。 突破十: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处理 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的设置、定义的叙述、公式的形式、数学术语给出等方面,都存在差别,但 2011 年的试卷,完美地处理了这种差异,对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考生都很公平,充分体现了考题与教材的完美结合。 总之,通过纵横比较, 2011 年的全国数学试卷在以上十个方面实现了较大突破,有利于课改,有利于中学教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必将对全国省的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2年高考全国数学试卷评析-知识和能力并举,传统与创新齐飞纵观2012年普通高考全国卷数学试题,在秉承全国近几年自行命题形成的独立风格的同时,出现了诸多创新和突破。试卷在全面考查中学数学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对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素养的考查,从基本结构、试题难度、区分度、试题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称得上是一份出色的试卷。一、注重稳定,强调基础,秉承传统,回归自然试卷主体结构稳定,试题科学规范,表述简洁严谨,面向教学实际,回归教材,让考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1、 考查全面,重点突出,巧妙地设计了知识考查的广度和深度2012年数学试卷巧妙地处理了试卷命制中广度和深度的矛盾,知识点覆盖全面且重点突出。全卷涵盖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大部分知识点,试卷针对性强,注重考查通性通法,有效检测了考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全面考查的同时,对支撑高中数学学科体系的主干内容也做到了重点考查,对于考纲中要求较高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数列、函数和导数的应用、圆锥曲线等主干知识均以解答题形式出现,并都达到了一定的考查深度。2、 注重高考选拔功能,科学控制试卷难度和区分度 各种题型都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从源于教材的基础题目开始,强调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逐渐进入到区分度较高的题目,强调对思维水平的考查,基础题和难度较大的题的数量比例适当,使得考生的思维水平可以循序渐进,体现了命题者对试卷结构的科学控制和对广大考生的人文关怀。3、 重视知识网络的交汇,强化对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试题强化了对考生所学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对各考点进行了综合设计,以考查考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为目的,知识点纵横交错,对知识和能力进行了网络式布题。例如理科第12题结合函数图象的性质、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分类讨论思想进行了考查,文理科的20题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中的通项公式以及求和公式进行综合考查,文科第21题对圆锥曲线、分类讨论思想以及转化与化归思想都进行了考查,文理两科的第21题虽然都是以圆锥曲线为背景,但代数的方法和思想贯穿始终,定量地刻画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在考查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考查了“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性质”这一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二、突出能力,强化思想,敢于创新,重视应用试题突出能力立意,强调对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思想的考查,把考纲中要求的各种知识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统一处理,充分吸收了新课改的实践成果,大胆创新,形式新颖。1、 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试题设计和试卷分值分配方面进行了调整首先,对试卷分值结构进行了调整。文理两科均把解答题第21题和第22题的分值调整为13分。这样的调整淡化了以往第22题压轴的概念,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考生对最后一题的恐惧心理,缓解考试中的紧张情绪,始终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考卷。另外,文理两科的最后三道试题的最后一问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思维量,梯度设计科学、合理,达到了高考试卷难度控制的理想状态。这次创新和调整也给中学数学教学和素质教育的落实提出了新的要求,将有效地避免中学教育的某些环节出现公式化、模式化。其次,在题目的设计方面,也显示出诸多亮点和创新,仅举几例加以说明。(1)文理科第12题,以函数图象和性质为依托,巧妙结合了函数图象的公共点、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对考生的思维水平要求较高,体现了较高的区分度。文理科第16题,以实际生活中的旋轮线作为载体,加以合理的数学抽象,系统考查了向量的坐标和运算,试题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同时作为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也有着一定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选择、填空题的这两道收官题,为数学思维水平高的考生留足了思维驰骋的空间。(2)今年的文理两科的数列题目,以不同形式考查等差数列在特殊长度的区间中的项数形成的数列,进一步挖掘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内在联系,从本质上挖掘了二者的内在统一性。试题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有利于考查考生对数列本质思想的深刻把握。(3)函数及其导数的应用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今年的数学试卷勇于创新,把函数的单调性、图象和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以及导数的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试题设计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洞察力,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使得不同水平的考生在此各显身手,获得与自己的真实能力和水平相对应的成绩。题目避免了常规题目的俗套设计和多参数化的繁琐讨论,入口宽,梯度大,降低了运算量,提高了思维量,提高了试卷的整体质量。2、 能力立意,强调思想,计算量和思维量设置恰当、相得益彰 和往年的高考试卷相比,今年的数学试卷更加强调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考查。如理科第7题考查了排除法,理科第12题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文理科第16题、第21题对考生转化与化归的思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在今年的试卷巧妙地把计算量和思维量做到了和谐统一。如文理科第12题,如果很好地利用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就可以巧妙避免利用导数进行相对复杂的计算;文科第21题,如果考虑到椭圆的对称性,可以减少一种情形的计算;文理科第21题,在计算中间如果及时换元,则可以极大地减少计算量;文理科第22题,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及时考虑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把第三问转化为两个函数间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较,就能有效地避免重复运算,做到又好又快地答题。3、 重视应用背景,考查建模能力,全面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应用意识和数学建模能力是中学数学课程着力培养的数学基本意识和基本能力之一。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全国各地历年的高考题目中频频出现相关的考查点。在概率、排列组合的考查中都依附一定的应用背景,在向量考查中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旋轮线为依托,考查考生利用向量工具进行数学建模的能力,同时对向量的坐标和运算等考点进行了考查;文科第21题圆锥曲线中的图形,在实际生活中也为广大考生所熟悉。这些有着实际背景的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材料公平合理,同时也有着适当但不失真的数学抽象,避免了非数学思维因素而导致的试题偏离正常轨道。三、立足考纲,设计合理,注重差异,以人为本试卷全面遵循大纲和考试说明中的各项要求,考查形式灵活,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试卷对于大纲和考试说明中各认知层次要求的知识点,分别布局了恰当的题目进行考查,如文理科第1题至第7题,第13题至第15题,都是源于教材的基础试题,对于像集合、复数、充要条件、线性规划、系统抽样、程序框图等这些了解层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进行了考查;文理科的第12题、第15题和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各个题目则对理解和掌握层次的一些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查。今年的数学试卷,注重文理差异,六道解答题只有函数及导数的应用是姊妹题,并且对最后一问做了文理差异的恰当处理;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虽有部分相同,但题序也做了合理地布局,充分考虑到文理考生的差异,体现出对文理科考生的人文关怀。2012年全国数学试卷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系统地考查了数学思想、方法和素养,试卷科学严谨,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较高的信度,试卷在分值分配以及题目设计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将更加有利于我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中学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2013年普通高考(全国卷)数学试题评析 -保持相对稳定,平衡传承与创新2013年高考全国卷数学试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强化了对数学理性思维的能力要求,展现了数学的学科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具有良好的选拔和导向功能。一、试卷保持相对稳定,平衡传承与创新2013年高考全国卷数学文、理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及分值分布等都与往年保持相对稳定,从宏观和微观上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整合,继续承袭“多题把关”的命题特点,第21、22题并列压轴。文理两科的解答题,在题目设计上做到了入口宽、梯度合理,有利于不同程度的考生充分地发挥。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2013年试卷进行了适度创新。如文理科第12题,试题表面上以三元方程形式呈现,通过一系列地巧妙转换,化为考生熟悉的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将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与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又如文理科第16题,新定义以考生熟悉的对数运算为载体,以分段函数的形式呈现,考查了分类整合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动静结合”,“等与不等”自然转化,富有思考性和挑战性,是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潜在的数学素养的极好素材,是今年全国卷的点睛之笔。再如理科第22题将常考的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相交关系变为相切关系,推理为主,运算为辅,斜率设而不求,设问方式上突破了常规的“存在”模式,把一题多解置于题目解答中,为不同层次的考生提供了更宽广的展示舞台。二、突出主干知识,注重能力立意试卷依据考试说明,全卷涵盖了考试说明中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对要求较高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数列、函数和导数的应用、圆锥曲线等主干知识均以解答题形式出现,并都达到了一定的考查深度和广度。在知识与信息的重组上呈现多元化,从数学学科的整体角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出发,充分展现知识网络交汇点。如理科第14题绝对值不等式与几何概型的巧妙结合,第13题程序框图中“斐波那契数列”的渗透,第18题立体几何中“墙角”模型的呈现,第22题圆锥曲线中光学性质的蕴含等,起点低,层次多,题意新,结构巧,给整份试卷注入了活力。试卷体现能力考查主旨,有效地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探索性问题、应用性问题、新情境问题和综合性问题的考查力度大,如第16题“正对数”问题来源于考生比较熟悉的对数知识,考查了考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活于课本”的思想和理念。该题“分类讨论”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落脚点,较好地考查了考生潜在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解析几何和导数的应用等都是连接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纽带,例如理科第22题第问“几何味”较浓,立意于平面几何中的角平分线定理,一题多解,充分调动考生的能动性,引导考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试卷中出现了一些“生活元素”,如文科第10题、第17题、理科第19题等试题贴近考生生活,背景公平,富有时代气息,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意识,是对中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检阅。三、注重通性通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2013年试题注重能力立意,以考查基础知识为重点,注重对通性通法的考查,淡化特殊技巧, 突出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如文科第22题的解题思路是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韦达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等布列条件组,从而解决问题。全国数学卷历来重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今年也不例外。如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在线性规划(文科第14题、理科第6题)、函数图象(文科第9题、理科第8题等)的题目中;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则体现在文理科第21题、第22题等题目中;转化与化归思想贯穿整份试卷,如理科第15题、文科第19题等;试卷对分类讨论的思想(文理科第16题、第21题等)做了深入考查。四、体现文理差异,兼顾版本区别,彰显人文关怀对照文科数学卷与理科数学卷,我们看到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区别,相映生辉,符合考试说明对于文科考生和理科考生的不同要求以及全国考生的实际情况。在基础题目的设置上,文科卷和理科卷中完全相同的仅有5道,题序也做了合理的布局。文理卷在数列、不等式、导数、概率与统计等知识的考查方面,具有较大差别,各自展现独创性。如文、理第22题,载体都是椭圆,都考查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韦达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换元法等,但是理科卷的思维广度、深度要稍微大一些。总之,2013年高考全国卷数学试题,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份试卷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新题不难,难题不偏,“稳”以考查基础,“变”以考查能力,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全国省20102012年高考题知识分布统计表(文科)题号201020112012 20131集合运算集合运算复数运算复数的运算2复数运算复数运算集合运算集合运算3函数值域三角函数求值函数定义域三视图及计算4线面关系导数的几何意义平均数、方差函数定义域5函数奇偶性求值命题四种形式三角函数性质常用逻辑用语函数的奇偶性6平均数、方差三角函数单调性线性规划算法框图7等比数列充要条件线性规划求最值算法框图解三角形8应用题 导数求最值回归直线三角函数性质充要条件9抛物线准线方程抛物线 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函数图像识别10归纳推理 函数函数图象函数图象茎叶图、方差11函数图象三视图双曲线抛物线抛物线切线与双曲线渐近线12向量向量数形结合导数求极值均值不等式13算法框图分层抽样三棱锥体积直线与圆14均值不等式算法框图频率分布直方图线性规划15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椭圆双曲线指数函数幂函数性质向量的运算16圆的方程函数零点弧度制诱导公式新定义、对数函数17三角函数性质图象平移解三角形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三角恒等变换概率统计18数列求通项、求和概率概率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19概率立体几何(四棱台)立体几何(四棱锥)立体几何(平行垂直)20立体几何(三棱柱)数列求通项、求和数列求通项、求和数列求通项、求和21导数的几何意义单调性应用题导数求极值解析几何(椭圆)导数研究单调性、比较大小22解析几何(椭圆)解析几何(椭圆)导数的几何意义单调性解析几何(椭圆)全国省20102013年高考题知识分布统计表(理科)题号20102011201220131集合运算集合运算复数计算复数的运算2复数计算复数计算集合运算集合运算3立体几何(点线面位置关系)函数求值充要条件(单调性)求函数值、奇偶性4奇偶性绝对值不等式简单随机抽样多面体中线面角计算5正态分布函数图象性质、充要条件线性规划三角函数图像平移6求方差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程序框图线性规划7定积分求面积回归直线方程三角函数计算充要条件8排列组合双曲线方程函数性质、周期性函数的图像识别9充要条件(数列)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函数图像直线与圆切点弦方程10线性规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椭圆方程排列、数字问题11函数图象与性质立体几何(三视图)排列组合抛物线切线与双曲线渐近线12向量定义新运算向量定义新运算函数图象与性质均值不等式13程序框图程序框图绝对值不等式算法框图14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二项式定理立体几何(体积)绝对值不等式与几何概型15解三角形归纳推理定积分求面积向量的几何运算1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函数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向量新定义,考查对数的运算法则17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正余弦定理、求三角形面积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18数列通项、求和概率分布列立体几何(线面垂直、二面角)立体几何(平行、二面角)19立体几何(五棱锥)立体几何(证线面平行、求二面角)概率分布列概率分布(体育赛事)20概率分布列数列求通项、求和数列求和、求通项数列,求和、通项21解析几何(圆、双曲线)应用题(导数的应用)解析几何(抛物线)函数与导数(单调区间、方程的根)22导数研究单调性、不等式求参数范围解析几何求最值、存在性证明函数与导数存在性问题、最值解析几何(椭圆范围、定值问题)高考 知识点分布 一、 选择题、填空题热点分布1集合的概念及运算2复数的概念及运算 3逻辑、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4充要条件、四种命题5算法框图6线性规划7解不等式、均值不等式8平面向量的概念及运算9导数与积分(切线、面积)10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新定义11函数的概念与解析式12函数的图象及变换13单调性、对称性、周期性、有界性 14函数的零点15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变换16三角函数的性质17三角变换(求值问题)18正弦定理、余弦定理19等差数列、等比数列20线面关系、三视图21多面体与旋转体的计算22直线与圆23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24圆锥曲线的离心率、渐近线、准线25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26统计(茎叶图、直方图、正态分布)27线性回归、独立性检验28古典概型、几何概型 二、解答题核心考点分析121三角函数的图像及变换、解三角形2数列的通项、求和、归纳与递推 3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平行垂直、夹角)4概率与统计(统计图表、分布列)5直线与圆锥曲线(夹角与距离、定值定点、极值、探索性问题)6函数与导数(单调性、极值、切线、不等式恒成立、有解的问题)7数学应用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