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考点背诵.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24048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考点背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考点背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考点背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入编考试考点背诵 (中小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考点1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本宝鉴的内容包括:古代斯巴达和雅典学校体育的特点和我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1.古代斯巴达和雅典学校体育的特点希腊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完整而典型的代表。它是西方奴隶制社会教育发展的高峰。而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又是其典型的代表。从学校的分级构成来看,体育在雅典的学校教育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2.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我国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了,据史料记载,夏代已有称为“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是宗教和军事,习射及传习多种武艺是武士教育的重要内容。西周的“国学”和“乡学”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学内容,培养奴隶主子弟成为文武兼备的统治者,其中射击、御及乐(音乐、舞蹈)中均含有体育的因素,这些内容正是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发端。3.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1)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设立体操科。 (2)1923年的新学制课程标准改为体育课。 (3)1940年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4)1941年创建延安大学体育系。考点2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本宝鉴的内容包括: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概念、区别和联系。1.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2.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指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牵头,以若干个相邻的企事业单位为轴心,与周围各界、各单位组成地区性体育组织,为增强居民体质,活跃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就近开展地区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与活动形式。3.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区别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概念不同;(2)对象不同;(3)活动的时空、组织不同;(5)管理体制不同。4.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联系(1)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2)社区体育带动学校体育的改革。考点3 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和目标本宝鉴的内容包括: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和及其目标。按照时间系列,学校体育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学前阶段体育(36岁)、初等教育阶段体育(615岁)、中等教育阶段体育(1518岁)、高等教育阶段体育(1830岁)四个阶段。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在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所产生的效益和功能状况。学校体育具有如下的功能: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文化功能、辐射功能、经济功能、竞技功能。其中学校体育最原始、最独特的功能是健身功能。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我国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识及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考点4体育教师本宝鉴的内容包括: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体育老师的基本职责和体育教师培养的发展趋势。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体育教师“一育兼一科”的工作广泛性;校外体育工作的多样性;对学生教育影响的全面性;室外工作的艰苦性。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的知识;良好的专项技能技术;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全面的专业工作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强健的体魄。体育老师的基本职责包括:贯彻各项教育、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各种教育教学文件;优先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组织指导课外体育锻炼;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从事学校体育科研;配合开展学生体质检测和健康教育工作;体育宣传与器材设施维护;参与社会体育工作。体育教师培养的发展趋势:建立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确立教师专业化的教职观。考点5体育课程本宝鉴的内容包括:体育课程的类型、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体育课程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隐形课程与显性课程。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课程的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紧密结合;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课程教材多样化;课程内容组织现代化、生活化;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引进新兴运动项目;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整合各种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创造新的体育课程内容;让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知识与经验进入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条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对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对体育课程物力资源的开发;对体育课程自然地理环境的开发。考点6课余体育本宝鉴的内容包括:课余体育的概念、特点、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原则。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学活动。课余体育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参与对象的群众性和课余训练的精英性;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兴趣性、自主性。课余体育锻炼的原则包括:规定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课余性与计划性结合的原则;自主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多样性与制宜性相结合的原则;扩展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独立性与补偿性相结合的原则。考点7体育教学的目标本宝鉴的内容包括: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改革发展的方向以及层次。 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体育教学目标改革发展的方向: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文化;体育教学目标的个性化;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学段体育教学目标、学年体育教学目标、单元体育教学目标、课时体育教学目标。考点8体育教学的过程本宝鉴的内容包括:体育教学过程的构成性要素和过程性要素、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构成性要素:体育教师、学生和体育教材。体育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要素:指组成体育教学系统运动的逻辑程序,它包括体育教学目标、人际关系、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环境和体育教学反馈等。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社会制约规律;认识事物的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起伏变化的规律。体育课密度:也叫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练习密度的总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称为练习密度。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映。体育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体育课结束后的课后总结,它是体育教师对一节体育课进行的总结性文字描述。体育课课后总结工作一般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学生课堂表现、教材变更内容、自我感受、教改尝试效果和教学改进部分。考点9体育教学的原则本宝鉴的内容包括:体育教学所应遵循的原则及其贯彻的要求。1.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应根据学生主体的需要和特点来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学生主体性原则提出的依据。一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二是体育教学规律的反映。(2)贯彻学生主体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一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生为本”的教学观;二是重视教学设计与准备,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三是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解决问题,掌握体育学习的方法。2.身心全面发展原则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的重点不仅指向学生的身体发展与运动技能掌握,而且更要指向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完善,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的发展。(1)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依据。一是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二是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不仅具有生物性,而且具有社会性。(2)贯彻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要求。一是教师在指导学生的体育学习时,要注意学习内容的全面性;二是教师在选择内容和方法时,要注意多样化。3.技能教学原则技能教学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有限的时间重点向学生传授必要的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尽快掌握,为学生课后的学习锻炼乃至为终身体育打下必要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