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寒假文言文练习观猎.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2597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上寒假文言文练习观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二上寒假文言文练习观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二上寒假文言文练习观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注释 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 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借此指打猎将军所居军营。 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相连。8诗歌中传达出冬末春初的季节信息的诗句是:_ _,_ _。(1分)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_(2分)10回忆范仲淹的一首同样反映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作为主帅不抒雄豪慷慨之情,却写塞外凄凉肃杀的秋景,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思想感情?_(2分)答案: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全对得1分)9.塑造了一个敢于傲风驰骋、英武豪迈、激情洋溢、意气风发的英雄形象。(答到两点即可得2分)10.表现了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两点,各1分)或:抒发了内心的苦闷,以及那种壮志未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 11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得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答:“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上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乗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世说新语翻译: 王子猷住在山阴时,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他环顾四周,看到四周一片洁白,感到犹豫不决,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他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船行了一夜才到,王子猷到了戴安道家门前却没有进去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王子猷说:“我本来乘着兴致而去的,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安道呢!”王子猷曾经暂时住在别人家中,就下令仆人种一些竹子。有人问:“只是暂时住在这,为什么要那么麻烦呢?”王子猷思考许久,指着竹子说:“怎么能一天没有它呢?”14.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因起彷徨 尝暂寄人空宅住 于是 曾经15.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本来乘着兴致而来的,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 16.“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样的理想和追求?(3分)答案要点:率性而为高尚有节正直谦虚坚韧不拔。 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的特点。(2分)地白(白) 凄清(第二回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2.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3分)答: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每点1分,共3分) 3.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4分)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 杨震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1从刻画杨震这个人物来说,文章第一句话属于侧面 描写,作用是突出杨震的贤明 2.“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句话突出了杨震的什么品质?我们现在有时也用这句话,但说法已有改变,现在怎么说?(4分)答:突出了杨震的廉洁。 现在常说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答:指困难、挫折、障碍等(当时的保守势力)2.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答:“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的原因解释不来得绝对;“只”: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3.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 ”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 。千寻(见日升) 铺垫4.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1.诗中“ ”“ ”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分)数粒、 二尺。 (写“粒”、“细”或“细韵”也可。)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 (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春兴 (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1.诗中_阴阴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又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