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复习资料(一).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2059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复习资料(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三语文复习资料(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三语文复习资料(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复习资料1、郑人买履一、文学常识: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约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主张修明法制,富国强兵,求人任贤。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书中有许多寓言故事,如郑人买履、扁鹊治病、滥竽充数、买椟还珠等。二、字词积累:1、自度其足du 2、吾忘持度d 3、履l4、遂不得履su 5、宁可nng三、实词列举:1、自度其足:量长短。 2、置之其坐:放置。同“座”,座位。 3、操:拿,携带。4、吾忘持度:量好的尺码。 5、及反:到,等到。同“返”,返回。 6、遂:终于。 7、宁:宁可。 8、无自信:不。四、虚词列举:1、之置之其坐:代词,量好的尺码。至之市:到去。试之以足:代词,鞋子。以:用。2、其自度其足:自己。置之其坐:自己。 3、而而置之其坐:表承接。而忘操之:表转折,却。五、文章翻译:郑国有个人将要买鞋子,先自己量好了脚的尺码,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却忘记了携带尺码。鞋子已经拿到手了,就说:“我忘带尺码了。”就返回家取尺码。等到返回,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呢?”(那人)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六、欣赏理解:1、分析文章的结构。第一层:叙述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更深刻地揭示出郑人固执、迂腐的心理,增强了寓言的讽刺效果。2、本文的寓意是什么?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3、郑人最可笑的“言”是什么?宁信度,无自信也。2、刻舟求剑一、文学常识: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二、字词积累:遽契其舟 j q三、实词列举:遽契其舟:立即,匆忙。雕刻。是吾剑:指示代词,这儿。不亦惑乎: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四、虚词列举:1、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结构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入水求之:剑。2、其 其剑:他的,指楚人的。遽契其舟:那。从其所契者:他,指楚人。3、而 而剑不行:表转折,但是,却。4、于 自舟中坠于水:到。自:从。五、文章翻译: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他立即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六、欣赏理解:1、分析文章的结构。第一层:叙述楚人丢失剑和找剑的过程。第二层:议论结尾,发人深省。2、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3、楚人最可笑的“行”是什么?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三峡一、文学常识:三峡选自水经注江水,作者郦道元,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二、字词积累:阙qu 叠嶂zhng 晨曦x 沿溯s湍急tun 绝山献yn 飞漱sh 属引zh三、实词列举:略无阙处(完全;同“缺”,空缺,空隙)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正午;半夜)至于夏水襄陵(到;上)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或王命急宜(有)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虽乘奔御风(即使;奔驰的马)清荣峻茂(树木茂盛)春冬之时(季节)不以疾也(如;快)飞漱其间(冲荡)良多趣叶(的确,实在)林寒涧肃(寂静)空谷传响(回声)哀转久绝(同“啭”,声音曲折;消失)属引凄异(连续;延长)自三峡:(在)四、虚词列举:1、其 其间千二百里:这,指白帝到江陵。飞漱其间:它们,指怪柏。2、则 则素湍绿潭:连接上下文,带有轻微的转折意味。 五、文章翻译: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如)有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春天和冬天的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山峰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挂着得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流冲荡下来。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每逢秋雨初晴的日子或者降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音调异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六、欣赏理解:1、峡两岸的山有何特点?试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1)长,“七百里”;(2)多,“略无阙处”;(3)高峻、陡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渲染了山峰之高峻,江面之狭窄。2、山写起,与下文写水有何关系?写山险峻,江流狭窄,为下文写夏水迅猛作了铺垫。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写出江水怎样的特点?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江水迅疾,一泻千里的特点,使人感到豪气万丈。 4、写春冬景色,有动有静,举例说明。例:(1)“素湍”“回清”是动,“绿潭”“倒影”是静。 (2)“绝山献”“怪柏”是静,“悬泉瀑布”“飞漱”是动。5、文中引渔歌作用所在?烘托(侧面)三峡秋天的悲寂凄凉,与春冬的欢快明朗形成对比,表现了三峡绚丽风光,也从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6、文章语言简炼、生动,试举例赏析。(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8个字形象写出三峡山的高峻。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个字描绘出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水图。 7、课文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而是从山写起?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因为夏天的水最盛,凶险、湍急、迅疾,所以先写夏天的水,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4、论语八则一、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二、生字注音。1.论语(ln) 2.人不知而不愠(yn) 3.学而不思则罔(wng) 4.思而不学则殆(di)5.诲女知之乎(hu r)6.不悱不发(fi)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y)三、实词列举。1.学而时习之(温习)2. 不亦说乎(通“悦”,高兴)3. 人不知而不愠(恼怒)4.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5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6. 不耻下问(以为耻)7. 默而识之(记住)8学而不厌(满足)9. 不愤不启(启发,开导)D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类推)四、虚词列举。1.A.学而时习之(表顺承关系)2.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关系) 3.可以为师矣(凭)4.默而识之(表修饰关系)5.何有于我哉(对)6.必有我师焉(于之,在里面)7.是以谓之文也(因为)五、课文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六、课文分析。1.文中有关学习方法的成语有: 学习态度的成语有:2.表明学习与思考要紧密结合的句子: 表明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强调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5、赵 普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北宋大臣,少时读书不多,晚年勤奋读书,争分夺秒,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二、为下列字注音。寡学术(u )阖户启箧( h )( qi ) 既薨(hn )卒用其人( z ) 龌龊循默(w chu ) 碎裂奏牍掷地(d ) 他日补缀旧纸(zhu )三、实词列举。1少习吏事(熟悉,通晓)2寡学术(少)3每归私第(自己的住宅)4阖户启箧(关)(门)(打开)(箱子)5处决如流(比喻快速)6既薨(已经)(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7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8忌克(对人忌妒刻薄)9卒用其人(终于)10.及为相(做,担任)1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作为)1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担任) 四、虚词列举。以:1、 太祖常劝以读书 (连词,不译)2、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把) 3、普又以其人奏 (将) 4、跪而拾之以归 (连词,然后) 五、课文翻译。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六、课文分析: 1. 课文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中心? 读书勤奋,奏荐人才。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2. 你认为赵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以天下事为己任,读书刻苦,学以致用,刚毅坚定,坚持真理,等等。 3. 从课文中所写赵普的事迹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参考思路: (1)正面:读书要刻苦;珍惜时间,刻苦攻读;读书要精;学以致用;要一心为公,不计个人得失;敢于坚持真理,等等。 (2)反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说话办事要讲策略,等等。 (3)评价人物的方法:一分为二,客观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物。4.文中“阖户启箧取书”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特征?表明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决心之大。5课文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你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跪而拾之”写赵普沉着镇定。“补缀旧纸”写赵普的决心和耐心。这些反映了赵普超人的毅力和惊人的意志。6.“晚年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等可看出赵普的什么精神?什么句子体现了赵普读书的效果和学以致用的精神?勤奋学习的精神。“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7“太祖乃悟”中太祖“悟”的是什么?“卒用其人”说明太祖是个什么样的人?赵普一再冒死举荐人才不是徇私情,而是为了国家。由此可见,太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6、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文学常识。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谥号“元公”,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他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二、字词注音:颐y 蕃fn 淤y 濯zhu 涟lin 亵xi 鲜xin 噫y三、文言实词。 爱莲说 (古代一种文体) 可爱者甚蕃(多)出淤泥而不染 (受沾染) 濯清涟而不妖 (清水)(美丽而不庄重) 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不蔓不枝(生藤蔓)(长枝节)香远益清 (更) 亭亭净植(树立)可远观二不可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予谓菊 (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隐居的人) 陶后鲜有闻 (少) 同予者何人(我) 宜乎众矣(应当)四、文言虚词。水陆草木之花(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间的助词,不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宾语前置的标志)五、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挺洁净地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就很多了!六、赏析理解。 1.在作者看来,莲乃花之君子,有那些高贵品质? 答:朴实,高洁,庄重,正直,声名远播。2.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什么?答:莲,花之君子者也。3.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答:不慕荣利,洁身自好,保持高尚的节操。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有什么好处?答:托物言志的手法;由人们熟知的事物谈及人的思想,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易于为人所接受。7晏子使楚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二、字词积累: 缚f 酣hn 橘j 枳zh 熙x三、实词列举:1晏子将使楚:使:出使2。谓左右曰:左右:近旁的人。3。习辞者:习,熟练。辞,言辞。这里指善于辞令的人。4。今方来:方:将要。5。何以,即以何。以,用。何,什么办法。6。为其来也:为:相当于“于”。7。臣请缚一人:请:请允许我做某事。8。何为者:何为:做什么。9。何坐:坐:犯罪。10坐盗:盗:偷窃。11。楚王赐晏子酒:赐:赏赐。12。酒酣:酣:酒喝得很高兴。13。吏二:两个小官吏。14。诣王: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15。缚者曷为者也:曷:同“何”,什么。16,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善:善于,擅长。17。避席:离开座位,表郑重。18。生于淮北则为枳:为:变成。19。叶徒相似:徒:只。20。其实味不同:其:它们,指橘和枳;实,果实。21。所以然者何:然,这样。2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莫非。23。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才德极高的人。熙:同“嬉”,开玩笑。24。寡人反取病焉:病:辱。四、虚词列举:1之。楚王闻之:指晏子将要出便楚国这消息。齐之习辞者:的。 吾欲辱之:指晏婴。婴闻之:这样的事。2。其:为其来也:指晏子。3。所以:所以然者何:的原因。4。焉:寡人反取病焉:语气助词。五、文章翻译: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侮辱他一下,用什么办法呢?” 手下的人 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晏子来了,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了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 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六、欣赏理解:1、主题: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失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2、写作特点: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的树敌善辩,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3、语言特点: 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掌握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辞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8、小石潭记 柳宗元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柳宗元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奠基人,并并称“韩柳”。柳宗元曾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写下了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坶潭记钴坶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二、字词积累:篁竹(hun)清冽(li)为坻(ch)为嵁(kn)参差(cnc)佁然(y)俶尔(ch)翕忽(x)三、实词列举: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2、隔篁竹。篁竹:成林的竹子。3、如鸣佩环。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4、心乐之。乐:以为乐。5、下见小潭。下:向下,往下。6:清洌:清澈。7、坻:水中高地。8、屿:小岛。 9、嵁:不平的岩石。10、翠蔓:翠绿的茎蔓。1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许:约数。12、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所依:依靠的东西。13、日光下彻。下:向下。14、佁然:愣住的样子。15、俶尔:忽然。16、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长蛇爬行那样。17、明灭:或明或隐。18、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19、寂寥:空虚,寂静。20、凄神寒骨。寒:使寒冷。21、悄怆幽邃。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22、以其境过清。清:凄清。23、不可久居。居:留,停留。24、乃记之而去。去:离开。25、隶而从者。隶:随从。从:跟随。四、虚词列举:1、以: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承接。以其境过清:因为。2、其:其岸势犬牙差互:那。不可知其源:其:它的,指溪水的。3、而:潭西南而望:表修饰。4、乃:乃记之而去:就。5、之: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景物。五、文章翻译: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水特别清澈透明。潭由整块的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日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玩的人逗乐。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坐在石潭上,四下里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呆得太久了,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一同去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已,一个名叫奉壹。六、欣赏理解: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快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底石头,成为不同底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底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找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水底,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本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先 点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看见竹林,听到水声,便“伐竹取道”,见到小石潭。接着描写石潭的概貌,抓住石潭形状的特点来描绘,着重写。再接着写潭中之景,着意描写鱼和水, 写近处所见。然后写溪流水源,写远望之景。最后写潭上气氛,抒写了作者悄怆悲凉的心绪。 6、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几句是为了表现什么?这几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8、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的,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效果的?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遇,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周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荚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9、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0、主题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9、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学常识:课文选自东坡志林。二、字词积累:解ji 寝 qn 藻zo 荇xng三、实词列举:1.念无与乐者(想到)2.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徒步徐行,散步;庭院)3.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4. 水中藻荇交横(泛称水草;交叉错杂)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四、虚词列举:1、遂至承天寺(于是,就)2、盖竹柏影也(连词,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连词,只是,不过;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五、文章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时,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六、欣赏理解:1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特殊心境?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2你觉得“月色入户”有什么妙处?月光悄悄地进门来了。“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作者这一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与作者作伴,有意来慰藉这位失意的诗人。3“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4庭中步月、静中有动,在漫步中思索人生的哲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鄙弃人世的喧扰,爱在清寂中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纯洁的境界。5“庭下柏影也”。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文中没有写一“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这几句静中有动,动中更显其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创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沉浸在这样的境界里,作者定会摆脱沉重的迁谪之感,忘怀个人的得失。这几句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6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鄙视那些,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人们,他们不能领略到这美好的仙境;表现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透出作者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含有惆怅、悲凉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