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汕头市东山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195318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汕头市东山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汕头市东山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汕头市东山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汕头市东山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科试题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欣逢佳节 歆慕不已 万马齐喑 馨香满院B. 一泓清泉 宏观调控 曲肱而枕 鸿鹄之志C. 樯桅毗连 言论精辟 臧否人物 嗜书成癖D. 秩序井然 栉风沐雨 卷帙浩繁 独树一帜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几个人面对菩萨一一行礼,口中还振振有词地念叨着:“菩萨饶恕我们吧。”随即拿出钢锯,一个多小时后,十八尊罗汉的头全被锯下。B在饼干行业,广东饼干在全国居于无可非议的老大地位,而东莞饼干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学习。C正是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D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记者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我国探月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正式由初样研制转入正样研制阶段,嫦娥三号探测器计划2013年发射,将进行月球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察。 B金陵十三钗随着上映票房的攀升,出品人张伟平在底气越来越足的同时,说话也越来越谨慎。C我们浏览本地的几个教育网站和学校网站,发现各个学校都在大兴博客工程,教研组博客、教师个人博客、班级博客、学生个人博客,应有尽有。D该剧制作人李盾、邓丽君兄长“三哥”邓长富携主演出席,期间90后“邓丽君”扮演者王静现场演唱获得好评如潮。4.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 。 ; 。 ; 。 。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22分)左忠毅公逸事方苞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指左公处 微:悄悄B闻左公被炮烙 被:遭受C或劝以少休 少:稍微D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 造:建造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B则席地倚墙而坐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C乃奋臂以指拨眦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D涕泣谋于禁卒 乃亲得之于史公云7下面各组内容,都能直接表现左光斗“刚毅爱才”的是( )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A B C D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以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为线索,循序渐进,脉络分明,标题为左忠毅公逸事,表明了作者对左光斗是怀有敬意的。B文中写左、史相见,史遭怒斥的情况,更能突出左光斗忠贞气节,反衬了史可法的胆小怕事。C末段点明所叙“逸事”的来源,既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使全文首尾相顾,圆活自如。D文中提到史可法为讨“流贼张献忠”而刻苦治军的事例,是作者尊崇封建正统,反对农民起义观点的反映。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2)翻译下面语句(6分)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3分)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3分)10.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7分)【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注】乔吉(1280?1345) 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孤山:在杭州西湖,多梅花。宋代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1)“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是怎样描绘梅的形象的?(3分) (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4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曾子曰: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锦瑟)(3)登斯楼也, ,宠辱偕忘, ,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4) ,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什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特性吴 炫 最近常常思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中西方知识分子,除了一些共同特征以外,比如以自己的独立思想向社会说话、承担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责任,等等,有没有因文化的差异而呈现的不同品格呢?在走向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当代文化进程中,这样的不同品格是应该被特别强调,还是应该尽量去消弭、使得全人类只有一种知识分子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萨伊德和哈维尔。这两个学者近年被中国知识分子热衷谈论,显然与中国学界特别倾向的一种对知识分子的独立理解有关。哈维尔先不去说他,在知识分子论一书中,萨伊德特别肯定班达认为的知识分子具有“反对现状的状态”,激赏米尔斯的主要论点是“大众与个人的对立”,均在表明一个观点:知识分子是敢于“对抗现实”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我赞同萨伊德的独立的知识分子是向社会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也赞同他所认为的“专业态度”是“今天对于知识分子的特别威胁”,但在这种“独特见解”是“对抗现实”的,还是也可以以“尊重现实”为前提去“穿越现实”的问题上,我认为涉及到对东西方知识分子独立品格的文化差异性理解。这种差异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关系到能否形成“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论”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知识分子能否以现代东方式形象去影响世界的问题。 所以,与萨伊德赞赏伏尔泰、萨特、阿多诺这些“辩护者”“冒险者”“流浪者”不同,我更愿意从苏轼、黄永玉身上提炼知识分子独立的“中国品格”。说到独立的知识分子应该有自己对世界的哲学性理解,上述东西方知识分子不同程度都具备,但我发现苏轼、黄永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不是直接“对抗现实”的。苏轼两次提出“御史监察机构”的建议,均不是为了颠覆现行政治体制,而是一种“修补”或“合理化”倡议,有健全、深化现实政治的作用。在文学观上,苏轼从来没有公开反对“文以载道”,但他的琴诗 题西林壁 大江东去却不是“文以载道”可以解释的。这样的情况,就是“尊重载道又突破现有的道”的“穿越现实”的独立品格,决然不是“对抗现实”的品格。有了这种品格,一个作家与现实的关系就会变得从容而大气,没有剑拔弩张的对抗心理。有中国式独立品格的知识分子,对世界具有一种宽和理解进而平静的心态。 这个问题放到有老顽童心态的黄永玉身上,问题就更饶有意味了。贸然一看,萨伊德恐怕不会承认黄永玉是一个自由独立的知识分子,因为他太不面对政治和现实秩序了,也没有多少自己的理论来使自己站立,不像哈耶克那样发起组成培勒林山学会去讨论国家与自由的关系。然而,他面对“专业画家”那种以“不太讲道理”的心态去画专家们感到震惊、却又很难归类的绘画,不被任何组织和行政收编的自由创作状态,也不遵守儒家“忧患社会”的创作意识,更以自己对生活用品、花鸟虫草的哲理性思考突破道家式的“恬淡人生”和“忘知荚学”,给人特别的意味和震撼体验,你又不得不说他身上有一种我们还没有很好挖掘的“中国式独立”品格。黄永玉有句名言,叫“人家跳出红尘,我要往红尘里钻” (见黄永玉火里凤凰画像一),表面上看,这似乎与知识分子应批判和超越世俗生活的独立品格大相径庭,但仔细想想,黄永玉式的“独立”奥妙就在一个“钻”字“钻”表明黄永玉是不“轻视世俗”的,甚至有些“喜欢世俗”;“钻”也表明黄永玉又是“不限于世俗”的,并且可以“钻出去”的。这种“亲和又能穿过”的“穿越精神”,正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知识分子面对世俗的一种观念差别:“对抗现实”必然会有康德式的“超越世俗”道德姿态,也必然会有边沁那样完全“功利主义”之逆反式对抗,而黄永玉的“钻”却提供了一种东方式的“不限于世俗”的“非对抗性”之独立品格。所以我认为,尽管萨伊德、哈维尔、哈耶克等把西方知识分子的自由和独立性质阐述的多么令东方知识分子心向往之,我还是要指出其文化错位而带来的“价值有限性”。中国知识分子在独立与自由问题上如果没有中国原创性理解,就不可能弥补这种有限性。因为自晚清以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一直是以西方的“个体权利”理论为依托进行“文化批判”的。“人人有自主之权”这一晚清以来知识界典型的启蒙话语,并未在“中国问题”视角下进行过深入追问。即独立与自由,对中国个体究竟“主”在哪里?又如何去“主”,一直是模糊不清的。是随心所欲即算自主?还是一个人必须有自己的意志或独特的对世界的理解才能自主?如果是后者,存在不存在自主的“中国方法论”问题?或自主者对世界的东方式态度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必须参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独立与自由的理性建构?而这样的建构要求,是否必然会推导出我们对萨伊德、哈维尔、哈耶克等西方思想家的独立与自由理论的审视态度与批判实践?(选自2007年10月26日文摘读书周报)12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 A.中西方知识分子,都具有以自己的独立思想向社会说话、承担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责任等共同特征,但也因文化的差异而呈现不同品格。 B能否理解东西方知识分子独立品格的差异性很重要,这关系到中国知识分子能否以现代东方式形象去影响世界的问题。 C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向伏尔泰、萨特、阿多诺等这些“辩护者” “冒险者” “流浪者”学习,敢于向社会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不应以“尊重现实”为前提去“穿越现实”。 D苏轼虽然从来没有公开反对“文以载道”,但他的琴诗 题西林壁 大江东去却又表明他是反对“文以载道”的。 E康有为、梁启超、严复、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一直是以西方的“个体权利”理论武装自己,对现实进行着“文化批判”的。 F中国知识分子对萨伊德、哈维尔、哈耶克等西方思想家的独立与自由理论不应一味盲从,而应一分为二地辨证分析。13作者说黄永玉“身上有一种我们还没有很好挖掘的中国式独立品格”,对其论据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他面对“专业画家”,抱着“不太讲道理”心态,却创作让他们感到震惊和另类的画。 B他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不加入任何组织,不属于任何行政单位,处于完全自由状态。 C他在绘画创作时,不像其他画家那样怀有儒家所提倡的“忧患社会”的创作意识。 D他凭借自己哲理性的思考来描绘生活用品、花鸟虫草,完全摆脱了道家思想的束缚。14西方知识分子和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特性”有什么不同?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特性”有怎样的积极意义? (4分)15针对中西方知识分子不同的独立品格,作者的看法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悬崖上的杀手英毛姆“出什么事了,爸爸?”男孩被声音弄醒了,问道。他跑出屋去,看见他爸爸手握步枪正站在台阶上。“孩子,是dingo,一定是它一直在杀我们的羊。”夜晚的寂静被dingo一种澳大利亚野狗又长又尖的嚎叫声划破了。嚎叫声是从离屋子大约四分之一英里远的悬崖上传来的。 孩子的父亲举起步枪,朝悬崖的方向开了几枪。“这应该把它吓跑了。”他说。第二天早晨,孩子骑马出去,沿着旧石崖慢慢骑着,寻找着野狗的足迹。突然,他发现了它它正平躺在从峭壁上伸长出去的一棵树的分枝上。它一定是在夜晚的追逐中从悬崖上摔下来的。当它摔下来时一定掉在分枝上,树下是60英尺深的悬崖。这只野狗被逮住了,男孩跑回去告诉他的父亲。“爸爸,你打算开枪打死它吗?”当他们返回悬崖时男孩问道。 “我想如此,它在那儿只会饿死。”他举起步枪瞄准,男孩等待着射击声但枪没有响起来,他爸爸已把枪放下了。 “你打算打死它吗?”男孩问道。 “现在不,儿子。” “你打算放了它吗?” “儿子,我不会放的。” “那你干吗不开枪打死它?” “只是似乎不公平。”第二天,他们骑马外出,野狗还在那儿。它似乎在测算树和悬崖顶的距离也许它会跳上去。男孩的爸爸仍没有开枪。到了第三天,野狗开始看上去又瘦又弱。男孩的爸爸几乎伤感地慢慢举起步枪,他射击了。男孩首先看看地面,期待着看到野狗的尸体。当他发现地上什么也没有后,他抬头朝树上望去。野狗还在那儿。他爸爸以前从未在这么容易的射击中失手过。受到惊吓的野狗挪回了它的两条腿。“爸爸,它要跳了,快,开枪!”突然,野狗一跃而起。男孩看着,等着它摔到崖下。相反,他看到它停在悬崖壁上,并在滑动的岩石上疯狂地挣扎着,它的后腿在往上踢。“爸爸,快,”男孩催促道,“否则它要跑了。” 他爸爸并没有动。野狗虚弱地爬上了悬崖顶。他爸爸仍没有举起枪。野狗沿着悬崖边跑远了慢慢地跑出了视线。“你放了它。”男孩叫道。 “是的,我放了它。”爸爸回答道。 “为什么?” “我想我心肠变软了。” “但让一只野狗跑了!在它吃了所有的羊之后!”他爸爸望着在微风中摇动的空荡荡的树感慨道:“儿子,有些事人们似乎就是不能那么做。” 选自读者文摘1993年第5期,略有改动。16.请找出文中爸爸的话语中最能体现其思想特色的两个句子。(4分)17.结合所在段落和全文内容,赏析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5分)18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在探讨人如何处理与动物的关系,也有人认为它主要折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你是怎样理解文本主旨的?请作简要阐述。(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中国民间组织员工福利状况调查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基金会工作人员使用的都是国家行政或事业编制,经费由政府下发。1991年后,才开始逐步使用社会团体编制。现在有的基金会尽管使用事业编制,但其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福利也全部由基金会自行承担,如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有21名专职工作人员,虽然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即将申请下来,但管理上依然采用劳动合同制,所有员工福利均由基金会自己承担。民间组织的特点是民间性、自愿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我国民间组织有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按照国际规则,国际上的民间组织(NGO)工作人员一般都是由志愿者发展而来的,慢慢过渡到全职人员,从业人员的福利和保险一般是社会统一负担,其本身参与NGO工作的志愿特点比较明显,不存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也就是说,并不把在NGO从业当成“饭碗”来看待。国内的民间组织发展与国际NGO有很大不同,社会各层面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到民间组织就业,并称这为“非主流就业”,从业者也把这种就业当成谋求自身利益和发展的途径,这就有悖于公益组织的志愿特性。尽管一些基金会希望人们不要把志愿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但客观上,许多人还是把为基金会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为基金会工作获得的补贴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在现在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许多人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无奈之下放弃应有的权利。他们为民间组织工作,却没有正式的编制、没有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甚至一部分人没有劳动合同。根据北京市社团编制处处长殷邯雪向公益时报提供的数据计算,北京平均每个社团仅有0.62个编制,也就是说北京的大部分民间组织工作人员没有编制。有一个助学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有13人。这13人中,正式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只有5人,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都是非正式员工。殷邯雪表示,民间组织不为员工申请编制的主要原因是出于成本的考虑:给员工申请编制,就得为他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样本来紧张的机构经费支出就更高了。我国民间组织尚处于发展的起始阶段,国家层面对于民间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也并不明确。民间组织工作人员管理不规范的现状,与民间组织自身发展程度,特别是该机构的经济状况紧密相连。“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组织,自身有能力承担相关费用,但就是不给工作人员应有的待遇。”殷邯雪说。给正式编制就要付出相应成本,而与此对应的是,民间组织又是大量需要工作人员的。正如殷邯雪所说,非营利组织的生命力就是做活动和项目,人员充足,项目活动做得好,社会效益好,才能吸引更多的捐赠。“公益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成本不应该由公益组织自己来承担。”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绩效评估研究室副主任袁娟在接受公益时报采访时说。而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培锋则认为,如果一个人与一个机构形成事实劳动关系,那么该机构就应该为这个人缴纳相应的保险。袁娟表示,民间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有赖于全民保障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的全覆盖不应该遗漏民间组织工作领域。政府已经看到了公益性民间组织的特殊性,民政部已经设立了促进民间组织发展的专项基金,部分地方政府更是走在培育民间组织发展的前沿,主动用政府财政补贴民间组织,在现有的人力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全力保障从业人员利益。“这是一个好的方向,”袁娟说,“民间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保问题也应该纳入政府采购服务的资金中,毕竟,尽可能减少民间组织善款的内耗,充分发挥公益性特点,才是民间组织走向壮大的出路。” (节选自公益时报,有改动)19国内与国际民间组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分)20举例法是调查报告常用的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个例子?其作用是什么?(5分)21对于“民间组织员工社会保险是否应该由民间组织自己承担”这个问题,袁娟和刘培锋有不同的观点。你支持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2.某些文学作品的人物评论,虽片言只语,却能形象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巧妙地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如:诸葛亮忠臣的典范,智者的化身。葛朗台一个被金钱吞噬了的灵魂。请参照上述示例,从下列文学形象中任选两位写一句简单的评论语,评论语部分不超过20个字。(6分)保尔柯察金林黛玉别里科夫周朴园_23.阅读下面一则短消息,写一则120字以内的评论,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6分)解放军报消息,时下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听书”正在慢慢形成。所谓“听书”是指网站将文学或其它读物由播讲人诵读出来,听众可将作品下载,制成光盘或者灌入MP3播放设备,随时轻松“阅读”。120六、本大题为作文,1小题共60分。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底气,原指说、唱时由胸腔腹腔共鸣产生的力气,后常引申为基本的信心和力量。请以“底气”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D(D.项四个加点字的读音均为zh。 A项“歆慕不已”的“歆”、“欣逢佳节”的“欣”,“馨香满院”的“馨”都读作xn,“万马齐喑”的“喑”读音为yn。B项“曲肱而枕”的“肱”读作gng,其它三个加点字读音均为hng。C项“樯桅毗连”的“毗”读p,“言论精辟”的“辟”读p,“臧否人物”的 “否”和“嗜书成癖”的“癖”,这两个字都读作p。)2. C(A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充分,说个不休。B项词性误用,“无可非议”是指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此处应改为“无可争议”。C项中的“胼手胝足”是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运用正确。D项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不胜其烦”,不是不怕麻烦,而是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的意思。)3. A (B偷换主语,“金陵十三钗”应放在“随着”之后。C并列不当,“教育网站”包含“学校网站”。D“获得好评如潮”,句式杂糅。)4. B(按照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将、排在一起,再根据句与首句中数字的直接关系,将排在首位,再根据句所述的“二者都需要肯定地回答”确定“二者”指的是“伸援手”和“正确救助”。)5(3分)D(造:到去)6(3分)B【B都是表修饰。(A音节助词/代词,他;C用/来; D跟、和/在)】7(3分)A(A爱才;得才后的惊奇;刚毅;是说史可法。)8(3分)B(“反衬了史可法的胆小怕事”说法不妥)9(10分)(1)断句(4分)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说明:断句不当,每处扣0.5分。“谓狱中语”后不断亦可)(2)翻译(6分)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锹,装作打扫卫生的人,把史可法引进牢房。(“草屦”“除”各1分,句意1分)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命令二人蹲坐着,自己用背靠着他们,过了一更就轮番替换一次。(“择”1分,“代”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先父曾经说,同乡先辈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学政。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外出,私行察访走进一座古庙。到了堂下小屋里见一个书生趴着桌子睡着了,文章刚成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裘衣盖在书生身上,并给他关好门。左公向庙里的和尚了解这个书生,原来就是史可法。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批点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可恶的太监防范窥伺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就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受感动了。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锹,装作打扫卫生的人,把史可法引进牢房。暗暗地指点左公呆的地方,只见左公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烫焦溃烂不能辨认,左边膝盖往下,筋骨全部脱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左公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恼怒 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可你来到我这里!国家的事情败坏到了这种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视自己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持呢?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捏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地上刑具,做出投打的样子。史可法闭着嘴不敢出声,快步地出来。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给别人听,他说:“我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所铸造出来的。”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史可法凭着凤阳、庐州 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每次有警报,就几个月不能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 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命令二人蹲坐着,自己用背靠着他们,过了一更就轮番替换一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来,抖动自己的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发出金属般响亮的声音。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上怕辜负朝廷,下怕愧对我老师呀!”史可法指挥军队,往来于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请安,并到厅堂上拜见左夫人。我本家的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外甥,他和先父很要好,说左公在监狱里对史可法讲的话,是亲耳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10(1)从视觉和嗅觉等角度,描绘出梅花的洁白、芳香和飘逸。或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梅花拟人化,将其比作缟衣素裙的美女,圣洁而飘逸。 (写出手法1分,形象特点2分。设问,以景作答酌情给分)(2)寻梅时的殷切:从冬至前到冬至后,从溪南到溪北,由树上到树下诗人在苦苦寻觅。遇梅时的喜悦:冷风送来清香,梅花就在飘香的地方,像身着白绢衣袖和薄绸下裙的仙女,圣洁而飘逸。酒醒后的失落:从见梅乍喜的如醉入梦的境界中清醒过来,此时又传来令人断肠的笛声,还有一片朦胧的昏黄月光。1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 (4 )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12C、D (C作者认为以“尊重现实”为前提去“穿越现实”是中国知识分子独立的“中国品格”,作者对此持肯定态度。D原文讲苏轼“尊重载道又突破现有的道”)13D (原文只是说突破道家式的“恬淡人生”和“忘知美学”,故说“完全摆脱了道家思想的束缚”有误)14西方知识分子:对抗现实;(1分)中国知识分子:穿越现实(以“尊重现实”为前提去“穿越现实”)。(1分)积极意义:以现代东方式形象去影响世界(1分)与现实的关系会变得从容而大气,对世界具有一种宽和理解进而平静的心态。(1分)15观点:在走向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当代文化进程中,这样的不同品格应该被特别强调,不应该尽量去消弭,使得全人类只有一种知识分子。依据:中国知识分子在独立与自由问题上如果没有中国原创性理解,就不可能弥补西方知识分子的自由和独立性质因文化错位而带来的“价值有限性”,可以引导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中国问题”的视角下进行深入追问。(观点2分,依据2分)16“只是似乎不公平。” “儿子,有些事人们似乎就是不能那么做。” (注意:若写出“我想我心肠变软了”等不给分,因为此类句子更多反映人物性格特点。)17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描写技巧。借空荡荡的树烘托出主人公此时一身轻松,如释重负,因救活野狗、完成善举而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慰藉。(3分) 前后照应。结尾与前文“它正平躺在从峭壁上伸长出去的一棵树的分枝上”相照应。(2分)18(1)本文提出了一个如何尊重和善待世间生命的严肃问题;(3分) (2)可自然引发一些关于人伦道德的联想思考,启发我们多一些宽容、仁慈,少一点偏狭、残酷,最低限度也要与同类建立起和谐共存、友好相处的正常关系。(3分)19.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准确定位题干中的信息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筛选相关语句的关键词来作答,本题的信息区域主要是在文本的第二段和第三段。答案:国内民间组织的许多工作人员把志愿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把在基金会工作获得的补贴作为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2分)国际的有社会福利保险,无须把在民间组织工作当做饭碗。(2分)20.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本文主要运用了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和助学项目办公室这两个例子,例子的运用相当于论据,所证明的论点在相应的例证表述中都有明确的答案。答案:运用了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和助学项目办公室的例子。(2分)其作用是具体说明了民间组织员工的福利来源和编制情况。(3分)21.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不管考生选择支持哪一方,都要做到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内容能够自圆其说。答案:示例一:支持袁娟的观点。同国际接轨;符合民间组织公益性、非营利性的特点;社会保障的全覆盖不应该遗漏民间组织工作领域。示例二:支持刘培锋的观点。我国民间组织刚起步,民间组织本身应该暂时负担;有付出才有回报,回报后可以壮大自身;组织相对于个人更有力量,有责任为自己的员工谋福利。22.参考答案保尔柯察金用行动诠释生命意义的钢铁战士。林黛玉大观园中一束清高孤傲的空谷幽兰。别里科夫沙皇专制制度的伪道士。周朴园伪善的外表,自私的灵魂。(这是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评论,每句3分,能扣住故事情节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1分,巧妙地揭示形象的典型意义1分,字数1分。)23.参考答案从“读书”到“听书”,阅读方式的改变便于读者更轻松、更快捷地接触大量书籍,但这能否“颠覆”传统文本阅读习惯,实难定论。我认为纸质的文本阅读更利于读者接受信息,积累知识,而利用播放媒体来“听”,虽免于翻书之麻烦,却没有了阅读的切身体验与快乐。(观点明确2分,要有对“听书”利弊的分析2分,语言流畅通顺1分,字数1分)24.写作提示:新华字典的解释:1、说、唱时由胸腔腹腔共鸣产生的力气。2、基本的信心和力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1、指人体的呼吸量。2、泛指气力或劲头。根据解释,在审题上可做如下思考(一)对“底气”内涵的辨析底气是信心和力量的结合体,信心是内在的“底子”,力量是外显的状态(或气场),也可以说是“劲头”,二者缺一都不能视为真正的底气。只有信心而缺少外在的态度或行为,不能称为底气;只有表面的力量而缺乏内在的信心,是假底气,所谓“纸老虎”、“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等都是这种表现。可以围绕着底气是什么,进行叙事或议论;如果能围绕底气的内涵进行辨析,区分真底气和假底气,是对“底气” 的深层次思考。如果把底气理解为“信心”,应视为审题不准确。(二)对“底气”产生的根源的思考底气是要有“底”做基础的,财富、学识、专项技能、家庭背景、生活阅历甚至精神信仰都是底气产生的根源。因为有这样的物质、精神等底子,而表现出生活的态度和品质,就是底气。可以围绕底气产生的根源做一般性的思考,既可以围绕其中的一点或几点进行深入剖析,也可以就产生根源做全面分析。可以围绕产生底气的根源进行性质的辨析,诸如物质财富底气、权力地位底气、学识技能底气等,分析其性质、价值以及意义。可以围绕获取底气的途径进行辨析。如,是通过自我奋斗并经由继承与发展而产生的厚实的“底”,还是一味啃着的老人的“底”,抑或是通过投机取巧甚至徇私枉法而获得的“底”?产生的“气”是正气,是霸气,还是邪气?等等,分析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底”,并由此产生什么样的“气”。(三)对“底气”作用的思考有底气,可以从容面对生活,可以掌控局面甚至左右人生。(四)对“底气“对象的思考底气的主体对象可以是个体的人,也可以是职业、群体和组织。比如说教师的底气、企业的底气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