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知能训练(四十).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169273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知能训练(四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知能训练(四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知能训练(四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知能训练(四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到苏联对社会主义所持的是怀疑态度,而1934年第二次来到时,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的精神。”维尔斯说这句话的主要着眼点是A.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B.西方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经济的力量 D.苏联与西方暂时处于和平共处状态2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3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由此,我们可判断出苏联完成企业转移的特点是战时紧急迁移以国防工业为主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迁移效率高ABCD 4西方一经济学家认为: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须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与这一理念相悖的经济模式是:A斯大林模式 B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C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D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调节,国家成为一只“看得见的手”,取代了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故A正确。51921年后,苏俄实行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年后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 B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C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 D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6这是流行于苏联某一历史时期的一则笑话:某家庭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卖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的那家店才有牛奶卖的。”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苏联在工业化资本积累过程中带来的问题B苏联市场管理混乱,不如中国使用票证规范C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发展缓慢,人们生活必需品匮乏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影响了城镇居民的正常生活7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以理论权威和政治权威的形式既肯定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必要性,又认为这是一种“特种的商品生产”,而且提出应“一步一步地缩小商品流通的活动范围,而扩大产品交换的活动范围。”这说明苏联政府试图( )A增强对企业的行政干预B由市场决定商品流通范围C鼓励私营生产企业发展D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8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 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历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社会主义工业化10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111921年前,苏维埃政权一直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宣布为投机倒把,甚至视为反革命行为而予以惩办。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爆发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D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形成 1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 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131922年俄共中央规定:“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参加本区或本村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如果这种组织尚未成立,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带头创办这些组织。”这一规定的实质目的是 A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D最大限度推行新经济政策14. “苏俄绝大多数老近卫军、干部和党员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领导岗位的,心中充满革命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有些领导干部一再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苏联经济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此材料表明了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历史传统力量影响至深 B、缺乏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应配合C、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 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15有学者认为,“莫斯科的模式,不仅在本质上比底特律或曼彻斯特模式为佳(因为它正代表着反帝国主义的精神),事实上也更为适宜,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文中的“莫斯科的模式”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凯恩斯主义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6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A. 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 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17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C巩固斯大林体制的地位 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18“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地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报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材料说明A个人崇拜愈演愈烈 B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C赫鲁晓夫的功绩高于斯大林 D人们对赫鲁晓夫改革由衷赞美19.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强化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20.凤凰网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抗拒改革的“停滞”盛世的文章。之所以称当时的苏联是“盛世”,主要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时期 A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到实质性进展 B已经冲击苏联已有的政治经济模式 C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D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国力大为增强二、非选择题(20分)21. 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破坏性经济政策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材料二:著名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曾评论说:“或许,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它也许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垄断巨头梅隆哀吧:“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所受的灾害。”1933年1月,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临终前哀叫:“我看不到任何让位于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材料三:1947年10月30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23个发起国签约,承诺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遵循关贸总协定的规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国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与经济事务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作出互利互惠的安排,以便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世界所造成的影响。(4分) (3)概括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间的内在联系。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指出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6分) 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知能训练(四十)答案1.【答案】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1934年”和所学史实1929年至193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救命稻草,罗斯福新政中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就是借鉴社会主义苏联的经验。2.【答案】A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在苏联928年到1953年期间”和所学史实这一时期苏联已经取消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建立了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农产品价格较低,戳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反映了苏联的工业化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3.【答案】D 题干中不能体现出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4.【答案】A 斯大林模式特征是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5.【答案】D6.【答案】A 本题考查了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根据所学,苏联经济的发展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选A项。7.【答案】A8.【答案】B 斯大林体制片面强调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长期滞后,生活消费品长期短缺。题干的材料就说明了这一点。A、C两项都是表面现象,D项说法错误。根据材料可以认识到,斯大林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长期滞后,人民生活消费品得不到满足。分析各选项,D项说法材料中未体现;AC项是表面现象;“根本上”应指B项“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9.【答案】C10.【答案】B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分别指的是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是指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次,是面对现实的实验,指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也即新经济政策。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指斯大林模式的建立。11.【答案】C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一切商品流通;而新经济政策是实行自由贸易。斯大林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12.【答案】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在政治领域的作用。故选D。13.【答案】A把握时间信息1922年,此时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但要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选择A项。14.【答案】D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好转后进行的调整,它是在从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过度到资本主义的时代的政策,材料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说明当时的人对新经济政策产生了困惑,这与马克思主义的构想不同。15.【答案】D从材料“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可知此模式能够克服缺乏资本的问题,也就是能最大限度的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故D项。16.【答案】D 表格数据可知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基本平衡,可见此时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17.【答案】A材料有效信息“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 ”故选 A。18.【答案】A从材料中的“溢美”以及赫鲁晓夫照片的刊登频率,结合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对照备选项,B项说法有误,C、D两项不符合史实。 19.【答案】B根据题干时间判断,此时苏联正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代,对斯大林体制虽有触及,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仍然存在,这一点为五年计划报告内容所证实。其中“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体现了触及原有体制;“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是对原有体制坚守的体现。A、C、D三项与材料明显不符,B项正确。20.【答案】D勃列日列夫改革的前期,成效明显,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国力大为增强,D项符合题意;中后期问题很多,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A项错误。他的改革没有冲击斯大林模式,B项错误。C项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21.【答案】(1)特征:国际贸易增长几乎停滞;国家间外贸联系减弱。 原因: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面对危机,各国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政策;人类对威胁其自身利益的全球性危机还缺乏必要的合作认识。(2)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使资本主义世界贸易迅速萎缩;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的恶化;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也使得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了信任危机。 (3)联系:材料一中主要国家政府加强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造成国际贸易的日益萎缩和国际关系的紧张,促使各国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而材料三正是在吸取材料一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努力,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作用:在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