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历史考点狂背.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163162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考历史考点狂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0年高考历史考点狂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0年高考历史考点狂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建立:BC1046年(1)分封制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2)宗法制 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和政权的结合 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BC230-221 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 君权的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 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3)郡县制 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 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2)唐朝三省六部制 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3)元朝的行省制度 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点5、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的大门;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导火线:虎门销烟。(2)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香港岛(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葛云飞牺牲(4)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5)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考点6、第二次鸦片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1856年英国和法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军长可以公开陪)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3)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考点7、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天天陪酒)(1)背景: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寄希望列强调停,消极备战。(2)经过:1894年丰岛海战标志着爆发;李鸿章一味避战求和致使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中均告失败。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牺牲;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牺牲,黄海大战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辽东战役中,日本在旅顺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一厂二两三岛四口岸)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4)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考点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饿鹰热得没法熬夜)和辛丑条约(钱进宾馆)(1)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2)1900年6月初,八国组成侵略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考点9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了杀戮,30万人被杀害。考点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建立的原因: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建立的过程: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抵抗暴力。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建立的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有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考点11正面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主要战役:凇沪会战、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考点12敌后战场的抗战洛川会议: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考点13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1)1945 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2)原因: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3)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点1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1853年,考点1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产品分配原则。他们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不符合实际,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2)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这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以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考点16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三个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建立者:孙中山。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考点17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 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影响: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考点1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以中华民国纪年,民国元年为1912年,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考点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主要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等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3)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4)意义: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考点2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考点21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无理拒绝。(2)过程:1919.5.4-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919.6初开始,中心上海,主力工人。(3)初步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性质意义: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考点22中共的一大和二大(1)中国共产党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A主要内容: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B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中国共产党二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时间: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主要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考点23国民大革命(1)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924年初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2)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初,占领南京、上海。(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及原因: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国民革命失败。国民革命的失败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3)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考点24南昌起义时间及领导者: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考点2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建设1927年秋,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的保障。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努力发展生产。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考点26红军长征(1)长征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长征过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3)长征意义: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考点27遵义会议(1)召开:1935.1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2)意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标志。考点28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考点29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考点30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时间地点: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2)内容: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报告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考点3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试3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当选主席。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会议决定改北平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2)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考点33建国初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初步基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最恰当的制度。考点34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此后为刘少奇案平反;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建立村民民主自制制度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更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考点3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他进行了会谈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台湾成立海基会、祖国大陆成立海协会。双方达成了九二共识。1995年初,江泽民就现阶段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进程提出八项主张。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36新中国建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苏联。新中国建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苏建交和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4年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1955年,亚非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再次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点37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惟一合法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从此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后,1979年春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双方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1978年,中日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考试38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外交活动2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中法两国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1998年,亚欧会议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就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2001年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2001年,由中国倡导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为联合打击着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2003年,举行了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六、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考点39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这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深刻的背景。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从男性公民中选举产生,十将军委员会统帅军队,参与政治。十将军在公民大会上通过举手的方式选出,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考点40罗马法(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公民法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它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及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罗马法的核心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可以购买奴隶,保护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作用。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统治。罗马法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它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考点4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权利法案时间:1689年。 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前期,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考点42、美国共和制联邦政体的确立(1)1787年宪法A主要内容: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利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最高司法机关归最高法院。B特点: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C作用: 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一定程度调和了各方面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D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2)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在中央权力加强的同时,各州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这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考点43、法国共和制和德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任职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2)评价: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而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考点44、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871年)(1)内容:宪法确定了君主立宪政体,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2)评价:宪法的颁布,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不彻底、不完善。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考点45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共产党宣言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考点4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和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经济条件: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理论条件:19世纪三大优秀理论成果-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2)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考点47巴黎公社运动(1)巴黎公社的成立3月18日革命成功,3月28日,在市政厅广场举行巴黎公社成立大会。(2)革命措施: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执行、军事、公安、司法、财政、教育等十个委员会,行使政府所属各部门的权力。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3)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巴黎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可供借鉴的经验。(1)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体,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四月提纲列宁认为,当前形势的特点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国内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国际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它同时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点48雅尔塔体制内容:讨论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问题,实质是美苏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影响: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的国际新的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考点49美国冷战政策(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2)实质:遏制共产主义,遏制苏联(3)措施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考点50苏联对抗美国冷战政策的措施经济上: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1955年,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同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考点51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半岛分裂:1948年分裂为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7月,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并建设导弹基地,最后,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表明当时美国占据优势。考点52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各国联系日益密切,为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2)过程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签订了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巴黎条约。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又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欧洲共同体成立。(3)影响:增强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考点53迅速崛起的日本(1)经济恢复(1945年-1955年)原因: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美国扶植、朝鲜战争提供的契机。(2)高速发展(1956年-1973年)原因:制订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技术、重视教育;发展外向型经济表现:1955年,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大体完成。1956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谋求政治大国:20世纪80年代提出政治大国目标考点54不结盟运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正式形成: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斗争目标: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将正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从成立之日起就把经济领域的斗争作为中心内容之一历史意义: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考点55东欧剧变(1)含义:东欧各国执政党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2)表现:波兰剧变:发生于1989年,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德国统一: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3)剧变原因历史根源:照搬苏联模式,长期受制于苏联内部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忽视民主与法制,脱离群众,导致政治危机外部原因: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等政策的推行考点56苏联解体(1)原因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外部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2)过程戈尔巴乔夫改革以人道的社会主义代替了科学社会主义,导致政局动荡,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把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和俄共被停止活动,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俄罗斯等在1991年底年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3)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考点57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1)特点: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发展(2)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和发展:美国: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欧共体: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俄罗斯: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武器,经济形势好转;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日渐提高。必修二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57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石器助耕;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时期出现贵族个体占有土地的现象,私田大量开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加速了土地国有向私有的转变;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3)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经济形态上: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为,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经营方式上:小农个体经营为主。考点58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官府垄断生产;工艺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产品仅供贵族和官府使用;产品主要是武器等军需品和奢侈品。(2)纺织、冶金、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略(见课本)(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出现手工工场;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长期领先于世界。考点59商业(1)市的形成发展市的发展特点由有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注意汉至唐前期、唐后期、北宋。(2)主要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成都)、广州宋代:开封、杭州元代:大都(北京)、杭州、泉州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存在;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国际贸易全面发展;长期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和控制之下发展;在发展中出现了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纸币也较早出现。考点60主要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的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目的:维护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赋税的征收,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A积极性:一定时期(封建社会前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B消极性: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使,阻碍了社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海禁政策海禁政策: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它禁止中国人民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正常贸易。海禁的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一定时期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阻碍了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封闭落后。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6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解体背景:封建的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影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考点62洋务运动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影响背景:面临内忧外患,出现洋务派和顽固派;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时期:19世纪6090年代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历程: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失败根本原因:只引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积极作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考点6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洋务企业的诱导作用;外商企业的刺激作用;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点: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绝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评价: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但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同时又遭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导致民族资产阶级既革命又妥协的两面性。考点64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A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和实业救国的影响C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主要表现:A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出现了兴办实业的浪潮。B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增长考点65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发展原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表现:民族工业发展较迅速。考点66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1)抗战时期表现:遭到沉重打击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压榨(2)解放战争时期表现:日益萎缩原因: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摧残通货膨胀严重考点67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A.历史地位:(1)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2)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B.历史作用:经济上: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作用政治上: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辛亥革命等。思想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点68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1953-1957)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这种左倾思潮影响下,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1961新中国面临有史以来最困难的经济困难。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考点69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1)改革开放的政策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2)对内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策有: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定实施改革开放。考点70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经营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购销体制:允许改革统购统销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管理体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管理体制改革,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所有制改革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改革,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考点71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1980年中国创办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我国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国务院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从20世纪末起,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势,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我国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鼓励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的出口。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浦东新区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到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及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考点7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全面放开粮价;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企业所得税;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推进国企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73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考点74物质生活近代:断发易服、中山装、西式食品。现代: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到1987年,中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发动菜篮子工程。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考点75社会风俗近代:废止缠足、婚丧嫁娶、社交礼仪变化。现代:1950年制定婚姻法,妇女解放。考点76交通水运: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首次打破列强垄断。铁路: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公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考点77通讯19世纪70年代,丹麦未经清政府同意,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电报机房。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现代互联网得到发展考点78报刊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考点79影视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渔光曲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考点80互联网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五、新航路开辟、殖民主义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点81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的渴求。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商业危机:商路不畅。(2)过程: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到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3)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考点82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1)荷兰: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荷兰的殖民地范围: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亚洲,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占据中国的台湾;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17世纪末,失去海上殖民霸权。(2)英国:英西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英属东印度公司。英荷战争:与荷兰进行三次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改名为纽约。17世纪末,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英法战争:与法国进行多次战争,其中通过七年战争夺得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和印度的殖民地。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3)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考点83两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A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因素: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资本阶级统治。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海外贸易进行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经验。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B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C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D结束标志: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E第一次工业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