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2年级除法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45929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2年级除法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2年级除法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2年级除法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2年级除法教案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通过走老猫分鱼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算式,认识学生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具体工作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流程: 一 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谁能说出什么叫平均分?生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师: ,如果把我们的双手的10个手指平均分成 2份每份是( )个手指呢? 二 内容研讨:1,例四(教材第18页略有改动)师:,昨天猫妈妈钓了一些鱼回来后要分给小猫吃,(出示12条鱼)请同学们帮猫妈妈把这些鱼分放在这4个小猫的盘子里.大家看一下一共是( )条鱼,平均放在()个盘子里,每盘放( )条.谁能说一下12条鱼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生:, 每盘里的鱼同样多,师,: 对了不同样多少的小猫会不高兴的,师:, 请同学们用12个圆卡片代替鱼摆一摆,生:,把12条鱼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 )条,师:,像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生,:用除法,师,:平均分我们就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 ,除法师,:除法用除号来表示列算式是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大家齐读一遍。师:如果把12条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3只小猫呢?也就是分成2份 3份呢?每份会是( )条呢?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并把除法算式写到本子上再读一读, 生列式例2:师:今天猫妈妈钓了20条鱼,如果每只猫的盘子里分4条鱼,就正好够所有的猫吃饱了,请同学们拿出20根棍代替鱼摆一摆,算一算一共有几只猫吃鱼/生:20条鱼,每4条放一盘能放5盘,也就是有5只猫吃饭,师:这也是平均分所以也要用除法计算,。生列式生说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本单元第一次教学除法,要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两部分,第3035页教学平均分,第3641页教学有关除法运算的知识。教材在编写上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过去的数学教材,把除法人为地分成两类,即平均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包含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强调这两类之间的不同,却无法把它们沟通,实质上削弱了除法的意义,造成了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新课程认为,这两类问题都是每份分得同样多的问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必要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第二,除法意义是分阶段逐渐理解的,首次教学除法,把理解其意义定位在它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因此,认识除法需要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这是教材分两部分编写的原因。第三,把除法知识的教学与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都在现实的问题情境里进行,练习题几乎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这样编排,增强了计算教学的现实意义,也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效率。1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平均分。在教学本单元前,每一个学生都有过分东西的经历,但没有研究分东西活动里的数学内容。教材认为这种经历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只要从中提取数学内容,理解其本质属性,就能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平均分。第30页上面的一道例题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创设的活动情境是分6个桃,至于分成几堆、每堆分几个以及怎样分都没有规定,让学生自主选择确定。按自己的兴趣与思考分这6个桃,会出现许多种结果。交流各人分的结果,会出现两类情况:一类是把6个桃分成若干份,每份的个数有多有少;另一类是不管分成几份,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指向后一种情况引进平均分的概念,突出无论分的过程怎样和结果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显然,“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概念的内涵。“试一试”巩固初步认识的平均分。让学生分8个桃,也是开放的问题,与例题的不同是按照“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要求去分,至于分成几份、每份几个不要求全班一致。在动手分桃前,先想一想什么是平均分以及自己打算怎样分,有助于操作和交流。(2)联系平均分的操作,体会平均分。第30页下面的一道例题和第32页的例题都提出了分的要求,由学生开展分的活动,通过分的过程与结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前一道例题中,树上有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桃,问题是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解决这个问题首选的方法是实物操作,联系分桃的活动看教材里的图画,体会每只小猴分得桃的个数同样多,这道题是把8个桃平均分。“试一试”通过分小棒,体会无论是每2根一份、第3根一份或每4根一份,都是每份分的根数同样多,都是平均分。“想想做做”第2题指导学生在图画上用“圈一圈”的方式进行“每几块一份”的平均分,一方面能提高分的活动效率,另一方面能更清楚地感受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在解答第3题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分的活动方式,用学具代替气球或者在图画上做记号开展分的活动都可以。后一道例题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教材里呈现的三种分的过程是比较典型的情况。一种是按部就班地每次分给每只小猴1个桃,像这样重复操作直到全部分完。一种是直接分给每只小猴4个桃,一下子就全部分完了。还有一种界于前两种分法之间。无论哪种分法,都是以“平均分”的概念为基础:2只小猴分得的桃要同样多。至于分的过程有的快些、有的慢些,与学生的数感、经验以及性格特点有关,不存在谁优谁劣的区别。在被平均分的物体总数比较多或者平均分成的份数比较多的时候,可以适当慢些分,不要追求一次就全部分完。而慢慢地分几步更能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想想做做”第1题在图画上用画箭头的方式平均分,就体现了这样的意图。(3)整合认识,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第34页例题是平均分的第四道例题。在前面的三道例题中,学生体会了平均分的含义,开展了平均分的活动,这道例题把前面的教学内容综合起来,构建对平均分的整体认识。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2枝铅笔平均分”,联系前面教学的知识,可以先确定每几枝为一份,得出分成这样的几份。也可以先确定分的份数,得出每份分得的枝数。所以,这道题平均分的活动是很开放的。学生之间分的过程会不同,分的结果也会不同,在交流中能进一步体会不管怎样分,只要分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教材里呈现了每份3枝,分成4份和平均分成4份,每份3枝两种分法,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区别和联系,感受数量间的因果关系。“想想做做”里的每道题都设计了把总数平均分的两种情况,能加强对平均分的理解。第1题的得数在摆圆片时知道,其他题的得数能在图画中看到。另外,第25题帮助学生从平均分的视角观察现象,把获得的数据填入括号,逐渐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现象。这样的表达有助于清晰地认识平均分的概念,对下面的认识除法也十分有益。2联系平均分的活动,教学除法知识。除法知识包括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等内容,除法意义是重点。教材编排两道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其他知识的教学。注意遵循儿童的特点,先帮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再在练习中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1)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第36页例题用除法计算“按每份几个,一份一份地分”的问题,第37页例题用除法计算“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多少”的问题,两道例题都是计算平均分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因此具有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的基础。前一道例题是首次教学除法,在讲除法意义的同时,讲了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后一道例题在教学除法意义的同时,教学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两道例题的编写都设计成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可以进行学具操作,也可以开展推理活动。在这个层次里体会例题的问题是平均分的问题,为接受除法搭建平台,同时获得问题的答案,它是除法算式的得数。然后讲述除法的知识,指出“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使学生明白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例题后的“试一试”是列除法算式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从中感受除法算式的写法,体会算式各部分的实际含义,起消化新知识的作用。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已经写出,除数与商留给学生填写,有助于把平均分和除法联系起来思考,从而理解除法的意义。(2)通过练习,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学生在例题里接受了除法,需要通过练习形成除法的概念。练习四里的实际问题,大致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第15题,每道题里都有两小题,分别是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在理解题意,操作学具或者从图画里获得问题的答案之后,写出除法算式。这些题让学生反复体会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是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一种运算。第24题配合图画的三句话,描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揭示了平均分的实质。第5题只有图画,让学生应用前几题的方式理解并讲述图意,再写除法算式。第二层次是第710题,分别从三个角度分析图画里的数量关系,灵活应用“认识乘法”和“认识除法”这两个单元里的知识,初步体会乘法与除法是有联系的,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同时,也为用乘法口诀求商作些铺垫。第79题各设计了三小题,配合图画的文字叙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图意。教学可以分两步进行:先是边读文字边看图画,逐一列出算式;然后是只看图画,不读文字,反思刚才是怎样理解图意的,根据图画里的哪些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答的。这样,教学第10题时,就有了看图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图意,这道题可以列出许多算式,教材用“你能说出哪几道算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独立列算式和相互交流后,可以适当进行整理。如看了图画里的黄瓜能说哪些算式?辣椒呢?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除法认识教案1、在一片竹林中,小朋友看到熊猫妈妈带着小熊猫挖竹笋,小熊猫请小朋友到家做客。 2、小熊猫挖了12个竹笋,想把这些竹笋平均送给邻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个小伙伴。每人送给几个? 师: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猫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个。 二、分一分,认识除法、除法算式。 1、师:请你们用替代竹笋,用小棒代替盘子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师:请告诉小熊猫:该怎样分?分得的结果,每盘应放几个呢? 学生说一说分的方法、过程。 2、数学王国小精灵:你们真能干! 想一想:刚才这一平均分的过程,这样的问题能不能也用一种方法来计算?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12、4、3表示的意思,你会列式表示吗? 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引出除法,列出除法算式。 12 4 = 3/* 除号(表示平均分) 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对照平均分的过程,在小组中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3、操作:P18做一做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结果。 师:你知道吗?有多少块饼干要分?要怎样平均分?(明确:要把18平均分成3份、2份、6份。) 学生用长方形分一分,再填写算式。 交流讨论: 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呢? 算式怎样写,除号和等号后面的数是怎样填出来的? 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小结: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一样多,这个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三、解决熊猫妈妈的问题,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1、师:熊妈妈请小朋友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呢? 出示: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师:想一想,熊妈妈要分的总数是多少? 按什么要求来分?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思考交流: 师:你会用算式来表示分的过程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个问题也用除法来表示?(熊妈妈的问题也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来计算。) 3、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看书,对照算式说说。) 想想平均分的过程,说说被除数20,除数4、商5分别表示什么。 4、操作巩固。P19做一做(1)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独立完成。 交流:分的结果和算式的写法。 读一读,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思考讨论: 师:想想说说,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因为他们都是把一些物体,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 四、做游戏。(课件演示:8个小朋友在树林中采集活动) 小朋友告别了小熊猫,来到树林里采集,将采集到的东西进行平均分。 (1)蓝蓝采了16个草莓,要平均分给大家,如果每个小朋友分4个,够分吗?(在p21第六题的图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2)东东、小立和玲玲捉到15只蝴蝶,用这些蝴蝶做成标本,每5只做成一版,可以做成几版?(在p21第六题的图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3)小云和小丽把采来的18朵花扎成3把,平均每把有几朵? (4)我们平均分成2组做游戏,每组几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