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五单元教案1.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41496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第五单元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六年级第五单元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六年级第五单元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A案A案学习目标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问题预设: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工业废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酸碱试管量杯诺贝尔奖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问题预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理解方面的问题,如“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认读听写生字词。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1关于“美丽”的探讨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居里夫人的外表美指声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镭的颜色美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A、巨大贡献是美关注语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关注语句: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C、淡泊名利是美“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B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居里夫人的演讲录像。2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居里夫人)3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二、编写习作提纲,试写居里夫人1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夫人,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请同学们快速构思,列出写作提纲。2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思路。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三、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1结合学生的作文思路进行简单小结。2同样是写居里夫人,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认读生字新词。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6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7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四、细读探究课文,理解“美丽”内涵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2根据学生的发言,机动教学。教师边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有关语段,深入理解“美丽”的内涵。(1)外表美。重点品读下面语句。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引导学生理解“定格”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句话。(2)内在美。相机出示有关语句。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执著的探究精神。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体会居里夫人执著的信念与追求。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从这两段话中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的巨大贡献及其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一心想着人类的科学事业,视名利如粪土。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居里夫人最美的地方。五、回读通览课文,理解题目含义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结合课文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2小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六、自主完成作业,课外拓展阅读1写会本课生字新词,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2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原文。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新词,回顾课文内容1听写下面词语: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2同桌互查,自我改正,教师指导普遍存在问题。3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二、互相质疑解疑,深入探究文本1请同学们再来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是否还有不懂的问题,在课文中作出标记。2提出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究。3共同探究: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此处可补充阅读玛丽居里我的信念一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三、欣赏品析课文,感悟表达方法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好,作出标注。2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说明理由,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3上节课老师让大家试写居里夫人,列出写作提纲,现在对照你的提纲,想一想这篇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4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居里夫人人生中具有典型性的片段, 由表及里,应用多种手法对居里夫人的形象、人格及心灵、精神进行了盛赞,使居里夫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熠熠生辉。作者的写作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四、进行随文练笔,提升内心感受1下面让我们也拿起笔来,把你心中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写下来。2读一读刚才写下来的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共同赏评。五、课外拓展阅读,自由进行习作作业超市,任选一题。1继续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写一篇有关居里夫人的短文,可以按照原来拟定的提纲写,也可以结合自己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和爱因斯坦写的悼念玛丽居里后所受到的启发,重新构思并完成作文。2搜集其他一些科学家、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仿照跨越百年的美丽写一写你心目中最崇敬的一位科学家或历史文化名人。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A案A案学习目标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3学生自由发言。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3全班交流。(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州五号” 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州六号” 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B案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交流“神舟五号”有关资料,课件出示“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追寻奋斗者的足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求去思考。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在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来自主学习。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1关注追寻飞天梦的人们带给我们的思索和启示。2关注语言,句式,具体的数字。3关注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的详略。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1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2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A案A案学习目标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请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我们会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本课5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认读听写生字词,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3默读全文,画出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反复朗读。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以第二自然段为线索展开学习,先学习具体事例部分,后学习前后两部分。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生朗读,就这段内容提出问题。问题预设:“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是什么意思?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指的是什么?不断发问,都会问什么?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到文中所举的三个例子中,去找寻答案。2学习第一个事例。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谢皮罗教授发现的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说说这个现象细小在哪,司空见惯在哪?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谢皮罗教授问了些什么问题?再读第三自然段,交流谢皮罗教授的研究结果。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在读书交流的同时设置填写表格:人物 发现现象不断发问找到真理谢皮罗教授 洗澡水的漩涡为什么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旋涡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3学习第二个事例。总结学习第一个实例的具体学习步骤。按步骤自主学习第二个事例。全班交流学习体会,在交流时注意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共同填写上面的表格。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4学习第三个事例。以自学为主,自己填写表格,在小组内交流学习体会。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5学习一、二自然段。读一、二自然段,围绕着课初就这段所提出的问题展开交流,重点研讨: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注意读悟结合,切忌光谈不读。6学习六、七、八自然段。自读六、七、八自然段。小组交流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全班重点研讨“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三、回归整体,总结收获1回读全文,谈谈课题的含义。2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教师重点强调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3作业: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B案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将怀疑与学问印发下来或做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洗澡花圃推理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选自顾颉刚通俗论集) (1)自读自悟。 (2)全班交流,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做学问首先要有怀疑精神。) 2读了两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来写一写论说文。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3请23名学生读小练笔,共同评议。 (内蒙古包头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吴秀玲) 文章出自吕东坡小学语文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A案A案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2这节课让我们去认识一位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请你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任务。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来自主学习。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1关注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变化。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2关注对怀特森先生的认识。感受先生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及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是他“最好的老师?”3关注文章给学生其他方面的的启示。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学生自由畅谈。2选下面的一个题目写一写。我看怀特森先生由我最好的老师所想到的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怎样看待书本和权威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B案课前准备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嗅苹果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小语六下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A案A案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词语盘点”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小组抽测,听写词语(四人一组,组长任选其中15个词语抽测组员,进行听写)。二、交流平台1交流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回顾本组的四篇课文及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2交流学习收获。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六年来你在学习中走过的每一步,感受一定会很多,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读一读“交流平台”中的提示。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在组内交流。全班交流。三、日积月累1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2交流:你知道哪个成语的意思,说一说。 你不懂哪个成语的意思,提出来。3根据意思分类再读这些成语,你会发现其中有些成语的意思相近或反映了同一个内容,找找看。(例:第一行的四个成语都是关于“目标坚定、不懈努力”方面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是关于团结协作方面的;“革故鼎新、标新立异”是关于创新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关于“掌握规律、化难为易”方面的等。)4选择其中一两个成语练习说话。5抄写背诵四、成语故事1自由阅读成语故事舍本逐末,说一说这则成语的主要内容。2指导学生朗读短文,交流读后受到的启示,说说“舍本逐末”的含义。3同桌交换阅读搜集到的成语故事,说说成语的含义。小语六下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B案一、交流平台(一)交流本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外学习的感受1学生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二)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三)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二、日积月累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成语大意。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成语意思,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3指名朗读。4交流成语意思。5练习背诵。6交流课外收集成语。7齐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默记心头。三、成语故事1谈话导入。2交流从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3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自学成语故事舍本求末。4交流读后感受。5教师小结,并推荐课外成语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