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近海联通公司CDMA通信工程隆重开工.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113491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岛近海联通公司CDMA通信工程隆重开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海南岛近海联通公司CDMA通信工程隆重开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海南岛近海联通公司CDMA通信工程隆重开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岛近海联通公司CDMA通信工程隆重开工据人民邮电报消息 11月5日,海南岛近海联通CDMA通信工程隆重开工,工程建成后,将为海南近海作业人员提供通信、紧急救助、气象等综合信息。 海南海洋渔业生产安全通信保障体系,是我国首个专为海洋渔业生产提供安全通信保障的体系。它包括海南岛近海联通CDMA通信工程,全球星卫星通信工程,北斗星通定位导航工程。联通海南分公司将负责建设海南岛近海联通CDMA通信工程。 海南省海上作业人员近21万,渔村人口42万,有着巨大的海上通信需求。海南岛近海联通CDMA通信工程,将采用CDMA1X技术进行覆盖。海南联通将在海南省沿海1754公里海岸线上建设28个基站,基站高度均在370米以上,实现覆盖大陆架海域纵深100公里的海面,其中包括无缝隙覆盖琼州海峡,依托永兴岛建设基站覆盖整个西沙群岛海域。预计工程于11月20日完成。 工程建成后,渔民可通过手机拨打“12395”求助短号,得到海上紧急救助,也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到气象信息、鱼市行情、娱乐信息和行业管理综合信息。由于CDMA精确的定位技术(误差不超过5米),还将满足作业渔民的航海导航需求。(张小平 人民邮电报) 黄海渔场警钟频响 加强管理迫在眉睫 施泽荣 黄海南与东海交汇,北和渤海毗邻,渔场中心位置在江苏一侧以东。据调查,目前黄海 渔场比50年代缩小近三分之一,中心位置已由过去的近海区20海里30海里向外海移动近一 倍;鱼发周期也缩短35%左右,渔获单产下降60%,减产年达80%;幼鱼比例占捕获量的57.4%, 成鱼个体重下降31.5%;目前黄海渔场有16种主要经济鱼类、7种甲壳类、3种贝类资源濒 临枯竭之灾。 循着黄海渔场的丰歉轨迹,人们不难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渔业生 产长期存在着重捕轻养,重近海轻远洋,重渔场中心区的保护、忽略滩涂繁殖场所的管理等 短期行为,当推为首要的原因。 近年来,黄海渔场上的“战争”此起彼伏,早春有“鳗苗大战”,仲夏有“拖网大战”, 深秋有“海蜇、泥螺大战”,初冬有“文蛤大战”等,参战者从沿海五省一市的渔民,发 展到内地的农民。无节制的狂捕滥捞,破坏了生态平衡。调查表明,鳗苗从强捕高峰期到资 源衰竭期,全过程比大、小黄鱼的衰竭期缩短近20年。 其次,弃农捕鱼,盲目发展小型船只,也加速了资源的枯竭。在“向大海要宝,靠捕捞 致富 ”的思想指导下,近年来,沿海个体船只猛增,构成对浅海资源的极大威胁。据悉, 苏北沿海滩涂在生产高峰期有3万多农民参战,这些散兵游勇,为谋取高额的经济效益,千 方百计加大网口,缩小网目,增强捕捞强度。据调查,1998年1月10月,黄海近海浅海滩 涂区平均过网次数38次,集中产区高达86次,而其中,有30%的汛期亏本,出现建国以来捕 捞产量的大“低谷”,沿海渔民称之“海荒”。 其三,盲目捕捞殃及幼鱼,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也是原因之一。江苏东台市不少渔民在春 季捕鳗苗时,顺手捕上不少小鱼、幼虾,因这些小鱼、幼虾有碍拣鳗苗,因此将其全部倒掉。 仅此一项4个月中就浪费资源2000吨左右。近年来,黄海沿岸兴起了养蟹热、淡水虾热和 鱼粉加工热,由于饲料、原料奇缺,刺激了部分渔民在鱼、虾产卵期偷捕。据悉,该市沿海 6家小冷库所收的鱼货中,6厘米长的鲳鱼苗占23.5%,4厘米长的梅童鱼苗占42.4%,凤尾鱼 幼鱼占16.1%。 所有的数字都令人触目惊心,长此以往,黄海渔场这个“聚宝盆”将面临被毁灭的危险。 因此,改变与自然、经济两大规律不相适应的指导思想和策略,保护资源,发展浅海、滩 涂养殖,严格依法治理,是黄海渔场恢复资源,缓解“生态赤字”的惟一选择。 从资源保护角度看,渔业资源的保护,是海洋渔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支柱,竭泽而渔,必 然造成资源枯竭,生产萎缩,绝自身后路,灭子孙生路。 从经济学角度看,在商品交易中,倘若水产品价格远在其价值之上,沿海农民就不会去 养猪、养鱼,转而对水产资源狂捕滥捞,所以价格不控制,必然刺激更多的农民加入捕捞者 的行列中。 管理学告诉我们这一浅显的道理:管理是一种主动的、系统性的、有目的的行为。而且 前黄海渔场的管理方式,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狂潮兴起,被动应付,惟一的是“法宝”突击战、联合行动,这显然是不够的,亦是不科学的。 渔业法和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明确指出渔业生产中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违法 的,还规定违法者将受到何处罚。从法规的实施情况看,其条文是可行的、科学的。问题是 我们的管理者和执法者,去如何执法,为了子孙的长远利益怎样执行好这些法。如果黄海渔 场的管理,再以罚代法或以“法不治众”而放任自流,任其生态恶化,资源枯竭,那么,绝 产的将不仅是大小黄鱼,而是整个黄海渔场无鱼可捕,无贝可采。 为此,笔者建议,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在黄海渔场及浅海涂 区,针对某些特有的鱼、贝种类,实行严格的休渔,保护各类资源,以求渔业生产的可持续 发展。在捕捞季节,要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坚决执行两法,根据资源现状,限定作业船只数 量、配额捕捞量等;采取果断措施,控制近海小机帆渔船的发展,控制弃农捕鱼现象,缓和 “粥少僧多”的矛盾;保护近海生态平衡。充分利用潮间带和潮上带滩涂资源,大力发展浅 海、滩涂养殖,这是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也是解决城乡供应的有效办法 。 黄海资源的日趋枯竭,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需要法律加以维护,而沿海人民的生存只有 靠新技术,大力发展海水养殖,才是生存之本,我们真诚的希望法律和科学技术,给黄海渔 场的明天带来出路和希望。 广东全面调查渔业水域污染源 本报讯 为加强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加大渔业水域污染防治力度,切实保护渔业生态环 境和渔业资源,根据1998年9月召开的广东省内陆江河渔业水域污染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在 部分支队、大队已进行前期调查基础上,广东省总队于近日发文,要求全省渔政海监各支队、 大队做好本辖区渔业水域主要污染源和江河本底资源的调查,统一填报广东省渔业水域 污染源调查表,为今年全面实施全省渔业水域污染防治做好前期工作。山东海上航运业发展迅速 本报讯 据新华社消息 近年来,山东省加大对港口和航船投资,努力向海外拓展业务, 海上航运业呈现飞速发展势头。 在港口方面,山东省自90年代以来,累计投入资金50亿元,重点建设了一批港口码头, 拓宽港口的综合服务功能。目前,全省沿海港口发展到25处、205个生产泊位,吞吐能力达 1.19亿吨,比90年代初增长112%,新增泊位50个,增加吞吐能力6000万吨。在船舶方面,由 老、旧、小型向大吨位、多功能、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大中小船配套、多种船型综合发 展的新格局。目前,全省海上船舶的运输能力已达到64万吨,是90年代初的2.2倍。 此外,山东省积极发展国际外贸运输,外运航线由过去的日本等周边国家,扩展到目前 的美国、印度、孟加拉湾等40多个国家力地区。国际客货滚装运输从无到有,且发展迅速, 先后开通了威海至韩国仁川、烟台至釜山、青岛至日本下关等航线。与此同时,沿海港口集 装箱运输吞吐能力比90年代初增长了100多倍。 山东省在航运业上还加强对外招商引资,全省对外开放港口由90年代初的8个发展到目 前的17个,地方航运企业引进外资累计达16亿美元。山东的两个海运公司还利用1亿美元的 政府贷款更新了运力。 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确定今年工作思路 实施三大发展战略 推进“海上山东”建设 本报讯 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厅长宋修武在近期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海洋与水产专 业会议上提出,要不断解放思想,加快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和海洋农牧化工程建设,着力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优化海洋与水产业结构,拉动产业升级。计划1999年全省海洋产业增加值比 上年增长10%,其中水产业产值增长8%,作到海洋与水产增效、渔民增收、渔区稳定,推进 “海上山东”建设,以新的业绩迎接海洋世纪的到来。山东海洋与水产厅的据体作法是: 实施好三大发展战略。 第一,实施科教兴海(渔)战略,加快结构调整,拉动产业升级。以海 洋农牧化建设工程为重点,推广先进经验,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内在活力。按海洋功 能区划,合理调整发展养殖规模比例,营造“海底森林”,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推进对虾、 扇贝养殖的“二次创业”,使全省80万亩扇贝、30万亩对虾重新焕发生机。抓好种子工程建 设,在名优新品种养殖和育种上重点突破。全省重点抓好19处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渔港 建设和渔业执法船舶建设。 第二,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发展深度加工,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水产品的质量 检查监督,加快建立质量卫生保证体系和国际市场申请考核认证,争取1999全省水产品出口 创汇稳中有升。建立有区域集散作用的水产批发市场,完善市场服务功能。扩大水产品在国 际、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真正做到产销两旺、货畅其流。 第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以法兴海(渔)。重点抓好山东省委、 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上山东”的决定和山东省海域使用管理规定的贯彻落实, 打好全面推行海域使用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的攻坚战。加快涉外渔船管理、海洋环境保 护、海洋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地方立法步伐。以省海洋监察大队与省武警边防总队搞好军民共 建活动为开端,进一步推进海上执法“大合唱”。依法控制近海捕捞强度,严格清理“三无” 渔船和“沙滩”造船,切实把好造船审批、渔船检验和许可证发放等关口。下大力气做好 今年的伏季休渔和渔场管理工作。 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力争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在海洋工作中的地位, 保证和推进全省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海南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居全国之首 本报讯 据新华社消息,海南省充分发挥海洋资源和热带气候优势,大力发展水产业。 据统计,去年水产业总产值达51.12亿元,同比增长25%;水产品总量59.8万吨,同比增长14.35%;水产品人均占有量81公斤,居全国之首。 去年,海南省投资860万元,实施26个渔业科技项目,创办了“高位池养虾技术示范” “鲍低潮带沉箱养殖技术示范”等10个示范基地。全省还开展了渔业实用技术培训,引进先 进技术和优秀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西沙水下考古取得丰硕成果 本报讯 据新华社消息,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的西沙群岛水下文物抢救性发掘取得重 大成果,在为期39天的海上作业中,考古工作者共发现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年代的 水下文物遗存13处,采集和发掘出水文物1500多件。 据介绍,西沙群岛水下文物考古发掘是国家规划的“南海诸岛考古项目”之一,也是我 国水下考古工作开展10年来,第一次在远海进行的专项水下调查发掘。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水 下考古研究中心、海南省文物管理办公室、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岛市文物局、福州市文物局等单位的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组成的西沙水下考古工作队,于 1998年12月18日至1999年1月25日,在西沙群岛北礁、华光礁等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和调查, 发现了12处古代文物遗存和一处近代文物遗存,这些水下文物遗存分布在珊瑚环礁的礁盘之 上,最深的35米,最浅的只有1到2米。这些遗存中一部分是确凿无疑的古代沉船遗址。 这次考古调查采集和发掘的出水文物以瓷器为主,还有铁器、象牙、船板等。瓷器中有 宋元时期的青瓷、影青、白瓷,有明清时期的青花等,器型有碗、碟、瓶、壶、罐、缸等等, 许多瓷器上饰有缠枝花卉、莲瓣纹、卷云纹或花鸟、动物、人物、山水等精美装饰图案, 有的瓷器内底标有制作年款或吉祥语等文字。在北礁的一处遗址,考古队员发现了两根象牙, 其中一根比较完整的约长1.2米,据专家初步考证,产地可能在非洲,年代大约为宋元时 期。考古队在北礁3号沉船遗址还打捞上一块长3.2米、重500公斤的碇石,这是迄今为止发 现的最大的碇石,有专家认为,这类碇石是我国古代木锚的一部分。 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说,此次西沙水下考古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再产次以无可争辩的 事实向世人昭示,居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要冲的南海诸岛,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祖国文化遗产, 它们是中国人最早到达、最先开发南海诸岛的最好历史见证。同时,这次考古成果,也为 研究我国航海史、海外贸易史、造船史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山东省沿海防风暴潮警戒水位核定 本报讯 由山东省海洋与水产厅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各市地组织实施、山东省海洋预报 台承担的“山东省沿海防风暴潮警戒水位核定”近日在青岛通过专家评审。 该项工作对山东沿海的日照、青岛、威海、烟台、潍坊、东营和滨州七个市地15个主要 岸段的警戒水位进行了核定。 专家认为,根据山东省行政区划,兼顾自然地理及风暴潮灾害状况,划分的沿海风暴潮 重点岸段和确定的警戒水位核定值合理可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 进水平。(李明春) 我军边海防通信发生历史性变化 本报讯 据新华社消息,从1997年开始,全军边海防部队的通信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建 设和综合治理,基本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干线传输数字化、通信手段多样化、通信网络 综合化,边海防通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目前,全军营以下边海防部队普遍具有两种以上通 信手段,团以上部队可稳定、顺畅地通电话和传真,边海防通信条件显著改善,通信能力大 幅度提高。 海南省启动“南海覆盖工程” 工程包括三大部分 新华网 (2002-11-05 21:35:12)新华网海口月日电(苏婧 张传宣)“南海覆盖工程”于今日开始启动。它标志着海南省海洋渔业生产和海上作业人员安全通讯保障体系正式拉开序幕,它使海南信息智能岛的建设进入“水陆双通”时代。 该体系建成后,不但能快速获知渔船在海域中的具体位置,还能进行越界报警,可以有效防止船舶越界和渔船进入休渔区事件的发生。此外,该系统还能使救助中心在接到求助者的求助信号后,依靠定位技术对遇险船只实施紧急救援。 “南海覆盖工程”包括三部分:海南岛近海联通新时空通讯工程;全球星卫星通讯工程;北斗星通讯定位导航工程。 其中海南岛近海联通新时空通讯工程于今日开工,该工程第一阶段在海南沿海公里海岸线上建设个基站,东线沿海基站计划于月日左右开通,西线沿海基站于月日左右开通。从而初步实现海南岛近海公里通信覆盖网(包括琼州海峡无缝隙覆盖)。 该工程的第二、三、四阶段计划在年底前完工,期间将陆续开通渔业信息、农业信息、气象信息、定位、视频等服务,以及高速无线上网、图象传送等相关业务,方便渔民和海上工作者与陆地人员进行信息交流。 海南省是中国最大的海洋省份,目前渔村人口超过万,海上作业人员达万人。(中国联通现在山东、海南、广东、浙江、福建、辽宁等沿海省运用CDM A大基站、超远程覆盖先进技术建设的、通信覆盖近岸100公里范围的近海CDM A移动通信网络,正成为海上生产安全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联通新时空CDM A近海通讯网”利用CDM A特有抗干扰性强、单基站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实现着超远程覆盖远离海岸的广大海域或岛屿。实地测试结果表明,信号可以无缝覆盖沿海大陆架海域纵深40100公里的海面(包括无缝隙覆盖琼洲海峡,并依托永兴岛建设基站覆盖西沙群岛海域)。运用该通讯体系,能够满足和保障海上航行和海洋作业时的导航、定位、预警、救助等生产安全需求,并能向近海交通和生产提供海上气象、海况、渔汛预报等公益服务,强化了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了渔民的根本利益。现在这项移动通讯服务已经得到了海上用户的广泛认可,并在海上安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利用这个优势,由海南联通与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共同合作,被列入海南省116项重点推进工程计划的“海南省海洋渔业生产安全通讯保障体系联通新时空CDM A近海通讯网”成为了我国首个专门为渔业生产安全建设的通讯保障体系。据介绍,体系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联通新时空CDM A近海通讯网工程和两个配套项目:“南海全球星卫星通讯网络”和“渔船卫星导航监制网络?。其中“南海全球星卫星通讯网络?工程利用其与CDM A20001X网络互联与互通的特点,为海南省远洋捕捞渔民提供南海200平方公里海域无缝覆盖的、优质价廉的全球卫星移动通信服务;“渔船卫星导航监制网络”工程依托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南海200平方公里海域的无盲区通讯及安全稳定、保密性好的渔船监控调度、救助定位、越界报警和遇险报告等服务。 据知,不久前,广西联通已宣布率先实现北部湾海域网络超远程全覆盖,当地海上作业人员不仅能随时用手机与外界联系,还可借助高速移动数据平台,享受语音无线上网服务、丰富的渔业资讯等。同时,CDM A还能提供紧急求助功能,渔民通过手机拨打“12395”求助短号,救助中心可以根据GPS定位服务确定求助者的具体位置,实施海上紧急救助。“南海覆盖工程”今日启动 海南将实现“水陆双通” 图为海南省副省长江泽林在海南岛近海联通新时空CDMA通讯工程开工仪式间隙了解CDMA20001X功能业务海南岛近海联通新时空CDMA通讯工程覆盖效果图新华网海南频道11月5日消息(苏婧 张传宣)“南海覆盖工程”于今日宣布开始启动。它标志着海南省海洋渔业生产和海上作业人员安全通讯保障体系正式拉开序幕,同时也使海南信息智能岛的建设进入“水陆双通”时代。 “俗话说斗得过山,斗不过海,建设海洋渔业生产安全通讯系统,对靠海吃饭的我们来说可是件大好事!”琼海的渔民代表邱谷儒今天在“南海覆盖工程”启动仪式上高兴地发言说。 海南省海洋渔业生产安全通讯保障体系建设,是海南省政府为保证全省广大渔民和海上作业人员安全生产而推出的“民心工程”。该体系建成后,不但能快速获知渔船在海域中的具体位置,还能进行越界报警,有效防止船舶越界和渔船进入休渔区事件的发生。此外,该系统还能使救助中心在接到求助者的求助信号后,依靠GPS定位技术对遇险船只实施紧急救援,最大限度保障渔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据介绍,海南省海洋渔业生产安全通讯保障体系包括三部分工程,一是海南岛近海联通新时空CDMA通讯工程,二是全球星卫星通讯工程,三是北斗星通定位导航工程。其中海南岛近海联通新时空CDMA通讯工程于今日开工,该工程第一阶段在海南沿海1754公里海岸线上建设28个CDMA基站,东线沿海基站计划于今年11月19日左右开通,西线沿海基站于11月25日左右开通。从而初步实现海南岛近海100公里通信覆盖网(包括琼州海峡无缝隙覆盖)。该工程的第二、三、四阶段计划在2003年底前完工,期间将陆续开通渔业信息、农业信息、气象信息、新闻、多媒体邮件、定位、视频等服务,以及高速无线上网、图象传送等相关业务,方便渔民和海上工作者与陆地人员进行信息交流。 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海洋省份,目前渔村人口超过42万,海上作业人员达21万人,其他经常在海上作业的渔政管理部门、公安边防队、海上缉私队、海洋监察监测、海上石油公司等工作人群超过50万。海南省海洋渔业生产安全通讯保障体系作为今年海南省政府确定的116项重点推进工程计划之一,其建设对加强海南渔业生产安全管理,加快海洋捕捞业发展,促进渔业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