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11166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单元主题: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一个语文园地。选文语言平实,意义深远,形式多样,其中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有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还有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教学设想1.对话。熟读课文,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体会故事中的道理。2.链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寓道理于实际行动之中。3.拓展。搜集有关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进一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单元教学目标:1、 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汉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2、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句、好段落。3、 做一次写自己的习作练习。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5、 能根据单元专题收集课外阅读资料、进行课外阅读。6、 进一步培养学生按要求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7、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2.能根据单元专题收集课外阅读资料、进行课外阅读。3.进一步培养学生按要求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4.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教学难点1.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联系生活实际: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或者在你身边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吗?3.深入挖掘教材,引导思维向纵深发展:你想对故事中的谁说些什么?课前准备1.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投影。2.师生搜集的小故事。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教学可用14课时9寓言两则 3课时10惊弓之鸟 3课时11画杨桃 3课时12想别人没想到的 1课时语文园地三 4课时 累计课时: 3032 9.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课前准备 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收集寓言。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准备 1.课文朗读视频。2.教学有关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第一课时(亡羊补牢)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 指名读,评议。 (7) 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8、 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 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 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4.认读生字(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七、作业设计: 1比一比 再组词悔( ) 叼 屈 隆梅( ) 叨 窟 窿2背诵这则寓言。 3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 不补 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南辕北辙)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二、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四、创设情景 练习口语交际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五、写字练习1.抄写生字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3.抄写词语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第三课时一、听写生字词语二、朗读课文 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三、拓展活动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四、完成同步练习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 劝 丢 修 再也没丢 (后悔) 有错 就改 不算晚 南辕北辙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教学反思】 累计课时:333510. 惊弓之鸟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学重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教学难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2.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3.认读生字词: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不要读成。弦,读,不要读成。“愈”读“”,不要读成“”;“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全班交流。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第二课时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一)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1.指名读14自然段。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 ”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5.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6.齐读14自然段。(二)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1.齐读5、6段。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句子对比: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3.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三)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1.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2.同桌交流。3.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4.语言训练: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 ,所以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二、总结课文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第三课时一、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4.书写练习。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三、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 分析 判断 飞得慢 受过伤 害怕 掉下来 叫得惨 孤单无群 高飞【教学反思】 课时累计:363811.画杨桃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重点: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本课教学难点也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杨桃实物;教学课件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流程: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指名读,正音:“嘱”读,不要读成;“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不要读成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第二课时一、朗读感悟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2.练习朗读218段。指导朗读要点:(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2)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二、升华领悟: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第三课时一、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叮”和“钉”、“订”;“幅”和“福”、“诲”和“悔”;“晌”和“响”3.书写点拨: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肃:笔顺:悉:上部不是“采”。二、巩固作业1.书写练习2.完成同步练习板书设计:11.画杨桃 父亲是什么样 画成什么样“我”以“我”的角度实事求是华杨桃 实事求是同学们嘲笑“我”老师实事求是 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教学反思】 课时累计:4012.想别人没想到的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学习重点: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难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教学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二、汇报交流1. 同桌互相检查3.指名读,相机指导读流利。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四、总结,随文阅读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五、课外拓展。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板书设计 : 12.想别人没想到的起因(1、2)同样大小的纸,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大徒弟 数量少 经过(37)二徒弟 数量增多有限的数量代办无限的可能 结果(8)两个徒弟明白称赞原因:有限代表无限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才有生机【教学反思】 累计课时: 4144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教学重点: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教学难点: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教学准备: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教学课件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流程:教学基本程序教学调整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二、在小组交流: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三、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四、总结、引导讨论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五、延伸拓展: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第二课时习作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第三课时修改习作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三、展示台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1)在小组内展示(2)在全班展示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一、我的发现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2.说说自己的发现: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二、日积月累1.读读认认(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4)组词大列车2.读读背背(1)自己练习读诗句。(2)指名读(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4)男女生比赛读(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6)抄写诗句。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