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弦振动的测量.docx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075845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报告弦振动的测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验报告弦振动的测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验报告弦振动的测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报告 弦振动的测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3级弘毅班 吴雨桥 2013301020142【实验目的】1. 了解波在弦上的传播及驻波形成的条件2. 测量不同弦长和不同张力情况下的共振频率3. 测量弦线的线密度4. 测量弦振动时波的传播速度【实验仪器】弦振动研究试验仪及弦振动实验信号源各一台、双综示波器一台【实验原理】驻波是由振幅、频率和传播速度都相同的两列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叠加而成的特殊干涉现象。当入射波沿着拉紧的弦传播,波动方程为 当波到达端点时会反射回来,波动方程为 式中,A为波的振幅;f为频率;为波长;x为弦线上质点的坐标位置,两拨叠加后的波方程为这就是驻波的波函数,称为驻波方程。式中,是各点的振幅 ,它只与x有关,即各点的振幅随着其与原点的距离x的不同而异。上式表明,当形成驻波时,弦线上的各点作振幅为、频率皆为f的简谐振动。令,可得波节的位置坐标为 令,可得波腹的位置坐标为 相邻两波腹的距离为半个波长,由此可见,只要从实验中测得波节或波腹间的距离,就可以确定波长。在本试验中,由于弦的两端是固定的,故两端点为波节,所以,只有当均匀弦线的两个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弦长)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才能形成驻波。既有 或 式中,为弦长;为驻波波长;n为半波数(波腹数)。另外,根据波动离乱,假设弦柔性很好,波在弦上的传播速度取决于线密度和弦的张力,其关系式为又根据波速、频率与波长的普遍关系式,可得可得横波传播速度如果已知张力和频率,由式可得线密度如果已知线密度和频率,可得张力如果已知线密度和张力,由式可得频率 【实验内容】一、 实验前准备1. 选择一条弦,将弦的带有铜圆柱的一端固定在张力杆的U型槽中,把带孔的一端套到调整螺旋杆上圆柱螺母上。2. 把两块劈尖(支撑板)放在弦下相距为L的两点上(它们决定弦的长度),注意窄的一端朝标尺,弯脚朝外;放置好驱动线圈和接收线圈,接好导线。3. 在张力杆上挂上砝码(质量可选),然后旋动调节螺杆,使张力杆水平(这样才能从挂的物块质量精确地确定弦的张力)。因为杠杆的原理,通过在不同位置悬挂质量已知的物块,从而获得成比例的、已知的张力,该比例是由杠杆的尺寸决定的。二、 实验内容1. 张力、线密度一定时,测不同弦长时的共振频率,并观察驻波现象和驻波波形。(1) 放置两个劈尖至合适的间距并记录距离,在张力杠杆上挂上一定质量的砝码记录。量及放置位置(注意,总质量还应加上挂钩的质量)。旋动调节螺杆,使张力杠杆处于水平状态,把驱动线圈放在离劈尖大约510cm处,把接收线圈放在弦的中心位置。提示:为了避免接收传感器和驱动传感器之间的电磁干扰,在实验过程中应保证两者之间的距离至少有10cm。(2) 将驱动信号的频率调至最小,以便于调节信号幅度。(3) 慢慢升高驱动信号的频率,观察示波器接收到的波形的改变。注意:频率调节过程不能太快,因为弦线形成驻波需要一定的能量积累时间,太快则来不及形成驻波。如果不能观察到波形,则调大信号源的输出幅度;如果弦线的振幅太大,造成弦线敲击传感器,则应减小信号源输出幅度;适当调节示波器的通道增益,以观察到合适的波形大小为准。一般一个波腹时,信号源输出为23V,即可观察到明显的驻波波形,同时观察弦线,应当有明显的振幅。当弦的振动幅度最大时,示波器接收到的波形振幅最大,这时的频率就是共振频率,记录这一频率。(4) 再增加输出频率,可以连续找出几个共振频率。注意:接收线圈如果位于波节处,则示波器上无法测量到波形,所以驱动线圈和接收线圈此时应适当移动位置,以观察到最大的波形幅度。当驻波的频率较高,弦线上形成几个波腹、波节时,弦线的振幅会较小,眼睛不易观察到。这时把接收线圈移向右边劈尖,再逐步向左移动,同时观察示波器(注意波形是如何是如何变化的),找出并记下波腹和波节的个数。(5) 改变弦长重复步骤3、4;记录相关数据2. 在弦长和线密度一定时,测量不同张力的共振频率。(1) 选择一根弦线和合适的砝码质量,放置两个劈尖至一定的间距,例如60cm,调节驱动频率,使弦线产生稳定的驻波。(2) 记录相关的线密度、弦长、张力、波腹数等参数。(3) 改变砝码的质量和挂钩的质量,调节驱动频率,使弦线产生稳定的驻波。记录相关数据3. 张力和弦长一定,改变线密度,测量共振频率和弦线的线密度。(1) 放置两个劈尖至合适的间距,选择一定的张力,调节驱动频率,使弦线产生稳定的驻波。(2) 记录相关的弦长和张力等参数。(3) 换用不同的弦线,改变驱动频率,使弦线产生同样波腹数的稳定驻波,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数据记录及处理】张力一定时不同弦长的共振频率张力/N弦 长/cm波腹数/n波 长/cm共振频率/Hz传播速度/m/s12.25601120130.1162.12551110145.5160.05501100160.1160.1045190179.7161.7340180200.2160.16弦的线密度=4.610-4 kg/m按上述单位,做波长与共振频率的关系图以MATLAB做拟合,结果为Linear model Poly1: f(x) = p1*x + p2Coefficients (with 95% confidence bounds): p1 = -1.744 (-1.992, -1.496) p2 = 337.5 (312.5, 362.5)Goodness of fit: SSE: 18.19 R-square: 0.9941 Adjusted R-square: 0.9921 RMSE: 2.463故拟合结果为f() = -1.744 + 337.5 弦长一定时不同张力的共振频率弦 长/cm张 力/N共振基频/Hz传播速度/ms-1弦线线密度/gm-16012.25135.1162.120.4769.8118.1141.720.497.35102.8123.360.484.983.79100.550.482.4559.8471.810.48按上述单位,做张力与共振频率的关系图 以MATLAB做拟合,结果为Linear model Poly1:f(x) = p1*x + p2Coefficients (with 95% confidence bounds):p1 = 7.544 (6.316, 8.772)p2 = 44.48 (34.5, 54.45)Goodness of fit: SSE: 26.81 R-square: 0.9922 Adjusted R-square: 0.9896 RMSE: 2.989故拟合结果为f(F) = 7.544 F + 44.48【误差分析】系统误差:1.理论误差:弦的振动是阻尼振动,理论中用非阻尼计算带来误差。2.仪器误差:仪器刻度有磨损,使得测长度时有误差。随机误差:1.环境中的振动对示数影响较大。2.弦的拉直无法保持精确地水平。【注意事项】1.弦上的频率可能不等于驱动频率,一般为其倍数。2.如果驱动与接收传感器太近,将会产生干扰。3.在最初的波形中,可能看到高低频率的波形叠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