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015153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培训教材 广东金方圆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二0一0年十一月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主讲 郑先康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一章冲 剪 压机械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冲剪压机械的工作原理与组成冲 剪 压机械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冲 剪 压机械的安全要求冲 剪 压设备的安全技术第二章注塑机岗位作业人员安全注塑机加工作业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注塑机械安全技术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三章木加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木材加工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木工机械的定义和主要种类木工机械通用安全要求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全术语和定义密闭场所的特点和危险因素密闭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密闭场所作业安全管理第五章洁净车间作业安全工业洁净厂房的主要火灾危险性工业洁净厂房应当采取的防火措施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六章有毒液体有毒气体场所作业安全编写目的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企业的责任有毒作业场所的事故预防措施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危害因素的告知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企业设备设施及人员保障对毒害品的管理有毒作业劳动过程的防护职业健康监护应急救援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七章设备设施使用电气安全电气事故分类电流对人体能的生理作用电气事故的预防电气事故的应急处理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一章冲 剪 压机械岗位作业人员安全一 冲剪压机械的工作原理与组成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一章冲 剪 压机械岗位作业人员安全二 冲 剪 压机械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机械危险电气危险材料和物质产生的危险安全防护措施不当而产生的危险冲剪压作业的有害因素1 噪声危害2 振动危害3 粉尘危害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一章冲 剪 压机械岗位作业人员安全三 冲 剪 压机械的安全要求1 可能对人造成伤害 必须采用防护罩防护或使人体任何一部分不致误入 a 飞轮 齿轮 皮带轮和靠近人身的轴端等旋转件 b 啮合的齿轮 皮带轮和传动链的夹紧点 c 滑块和相对静止部分之间的夹紧点 2 下列零部件可能发生断裂 松动 脱落或机械能的释放而对人造成伤害 必须采用防护罩或防松装置和措施 a 由于轴的断裂引起电机皮带轮 飞轮 离合器 齿轮或其他运动件的脱落或飞出 b 由于螺栓的松动或断裂引起电动机 保护罩 其他固定件的脱落或飞出 c 由于弹簧的断裂引起的飞出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一章冲 剪 压机械岗位作业人员安全三 冲 剪 压机械的安全要求3 工作危险区对操作者引起的伤害 必须采取专门的措施加以防止 4 压力机须有可靠而灵敏的传动控制装置 5 短行程 高速小型压力机的滑块应采用弹簧平衡装置 大 中型压力机的滑块须有气动平衡装置 6 操纵器应灵敏 可靠 便于操纵 7 压力机须有反映机器运行情况的信息装置和提示使用者和操作者注意的铭牌标志 8 工厂应为操作者提供安全装置 安全保护装置和安全保护控制装置的总称 以保护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只要工作状态能够允许安装和使用安全装置 应必须安装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一章冲 剪 压机械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四 冲 剪 压设备的安全技术1 主要部件的安全技术2 安全装置的技术要求3 安全装置的种类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二章注塑机岗位作业人员安全一 注塑机加工作业的危险和有害因素1 注塑机的主要危险区域 注塑机是在强力 高速 高温 高压的条件下快速进行工作的 其射出机构均属高压 高速及局部高温的机器 注塑机主要危险区如下 如下图所示 1 进料区 此区域因有螺杆旋转 因此勿将铁棒或其他异物置入 2 料管护盖区 此区域为原料加热区 温度极高且有电击危险 3 射嘴区 此区域为原料高压射出之处 有喷溅之危险 4 模具区 此区域为模具高速且高压开关动作区 相当危险 此外 原料也可能从模具的合模面喷出 需特别小心 5 托模区 具有强力的机械动作 需特别小心 6 锁模机构 具有高速而强力的机械动作 需特别小心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二章注塑机岗位作业人员安全一 注塑机加工作业的危险和有害因素2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 机械性危险因素 2 热能伤害因素 3 电性伤害因素 4 噪声 5 有害物 6 环境因素 7 人不安全行为因素3 注塑机周边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 1 热风式料斗干燥机 2 全自动填料机 3 自动取出机 机械手 4 塑料破碎机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二章注塑机岗位作业人员安全二 注塑机械安全技术 一 注塑机械安全要求1 封闭隔离要求2 元器件要求3 机器安全停止要求4 联动式液压安全锁5 安全门关闭距离6 高压胶管接头连接防止脱出安全要求7 阀插头线安全要求8 警告标牌及说明书要求9 安全地毯的使用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二章注塑机岗位作业人员安全二 注塑机械安全技术 二 注塑机械主要安全装置注塑机通常配置三套安全防护装置 即第一重电气安全装置 第二重机械安全装置 第三重液压安全装置 1 电气安全装置1 1安全门限位开关试运行检查 打开安全门 选择手动操作挡 使合模送行 在正常情况下 合模将不动作 实际应用应注意如下事项 1 2紧急制动按钮1 3安全门电子报警开关1 4提高控制电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2 机械安全装置2 1安全门的机械安全装置保险杆通常有免调整型保险装置和调整型保险装置两种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二章注塑机岗位作业人员安全二 注塑机械安全技术 二 注塑机械主要安全装置注塑机通常配置三套安全防护装置 即第一重电气安全装置 第二重机械安全装置 第三重液压安全装置 3 液压安全装置检查及调整阀门相关事项如下 1 打开安全门 检查阀门凸轮是否被压至下限点 2 关上安全门 检查阀门凸轮是否在复位位置上 3 起动液压马达 选择手动挡将模具开启 4 打开安全门在任一位置上 同时人为地将安全门限位开关处在闭门状态 5 将模具闭合 若合模不能成功 即表示液压安全阀门的调整已经正确完成 若出现合模情况 那么门阀还需要重新调整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三章木加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一 木材加工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木材加工是指通过刀具破坏木材纤维之间的联系 从而改变木料形状 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工艺过程 进行木材加工的机械称为木工机械 从原木采伐到木制品最终完成的整个过程中 要经过木材的防腐处理 人造板的生产 天然木和人造板机械加工 成品的装配和表面修饰等很多工序 而家具生产则包括了几乎全部工序 木材加工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木工机械 木工机械种类多 使用量大 广泛应用于建筑 家具行业 工厂的水模加工 单位木制品维修以及家庭装修业等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三章木加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一 木材加工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木材加工是指通过刀具破坏木材纤维之间的联系 从而改变木料形状 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工艺过程 进行木材加工的机械称为木工机械 从原木采伐到木制品最终完成的整个过程中 要经过木材的防腐处理 人造板的生产 天然木和人造板机械加工 成品的装配和表面修饰等很多工序 而家具生产则包括了几乎全部工序 木材加工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木工机械 木工机械种类多 使用量大 广泛应用于建筑 家具行业 工厂的水模加工 单位木制品维修以及家庭装修业等 1木材加工特点木材加工与金属加工的切削原理基本相同 但从劳动安全卫生角度看 木材加工有区别于金属加工的特殊性 1 加工对象为天然生长物由干木材的各向异性的力学特性 使其抗拉 压 弯 剪等机械性能在不同纹理方向有很大差异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三章木加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一 木材加工的特点和危险因素 木工机械刀具运动速度高由于木材天然纤维分布和导热性差的特点 必须通过刀具的高速切削来获得较好的加工表面质量 木工机械是高速机械 一般刀具速度可高达2500 4000r min 甚至达每分钟上万转 敞开式作业和手工操作木材的天然特性和不规则形状 给装卡和封闭式作业造成困难 木工机械作业大多是暴露敞开式的 作业场地的流动性 使木材加工大量处于分散的 小规模的 个体作业状态 手工操作比例高 木材加工的低水平状态长期存在 特别是初级木材加工的机械化 自动化水平普遍不高 易燃易爆性木料的原材件成品和成品 废弃刨花和木屑 抛光粉尘以及表面修饰用料 如油漆 浸渍 贴面等 都是易燃易爆物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三章木加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一 木材加工的特点和危险因素2木材加工危险因素 机械危险机械危害主要包括刀具的切割伤害 木料的冲击伤害 飞出物的打击伤害 这些是木材加工中常见的危害类型 其他机械伤害 如接触运动零部件 机器上凸出部位刮碰等发生较少 木材的生物效应木材的生物效应可分有毒性 过敏性 生物活性等 可引起许多不同发病症状和过程 例如皮肤症状 视力失调 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和病变 过敏病状 以及各种混合症状 其性质和程度取决于木材种类 接触的时间或操作者自身的体质条件 化学危害化学防腐和粘接是木材处理必不可少的工序 在木材的存储 加工和成品的表面修饰都需要 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将木材用杀虫油剂 金属盐或有机化合物浸泡或喷涂 可用的化合物范围很广 其中很多会引起中毒 皮炎或损害呼吸道粘膜 甚至绣发癌症 木粉尘伤害木材加工产生的大量木粉尘可导致呼吸道疾病 严重的可表现为肺叶纤维化症状 家具加工行业鼻癌和具窦腺癌比例较高 据分析可能与水粉尘中可溶性有害物有关 国家标准规定 空气中植物性粉尘浓度不得高于10mg m3 因此 木材加工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采用吸尘设施控制粉尘浓度不超标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三章木加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一 木材加工的特点和危险因素2木材加工危险因素 火灾和爆炸的危险火灾危险存在于木材加工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木工作业场所是防火的重点 悬浮在空间的水粉尘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发生爆炸危险 噪声和振动危害木工机械是高噪声和高振动机械 而且很难治理 目前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在木材加工诸多危险因素中 机械伤害的危险性大 发生概率高 其中尤其以刀具的切割伤害后果最为严重 其他危险因素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作用是长期累积的效果 这些问题以及防火防爆问题 应在木材加工行业的综合治理中统筹考虑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三章木加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二 木工机械的定义和主要种类1木工机械的定义使用切削 成型 接合装配和涂布等方法用于加工木材 人造板及其类似材料 使之获得所要求的几何形状 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机器 2木工机械的基本种类 木工圆锯机以圆锯片为刀具对木材进行锯切加工的木工机器 木工带锯机以带锯为刀具对木材进行锯切加工的木工机器 木工刨床使用刨刀去除材料的方法加工工件表面的木工机器 木工开榫机 木工榫槽机使用铣削头 圆锯片对工件进行非圆柱形表面加工的木工机器 使用凿刀 榫槽链或镂铣刀对工件进行非圆柱形孔加工的木工机器 且全部进给运动都在一个平面上进行 木工开榫机 木工榫槽机 木工铣床由旋转成形切削刀具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对工件进行成形切削加工的木工机器 木工车床使用既不旋转也不转动的切削刀具对旋转着的工件进行加工的木工机器 木工镂铣机使用镂铣刀去除材料的方法加工工件表面的木工机器 木工磨光机使用磨具或磨料改善工件表面质量或尺寸精度的木工机器 木工联合机 木工多用机床 由几种木工机器组合而成的 每当改变加工工序时 仍需手工辅助的木工机器 木工刀具修磨机使用磨具或磨料改善木工刀具切削刃表面质量或尺寸精度的机器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三章木加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三 木工机械通用安全要求1防护装置和辅助工具 裸露的传动装置 如带和带轮 链和链轮 变速齿轮等 应设置防护装置 若操作者需伸手进入这一防护区域工作时 则可使用活动式防护装置 使用活动式防护装置时 防护装置开启应与机器启动联锁 手推工件进给的机器应设置防止与切削刀具接触的接触预防装置 防护装置应能抗御由机器部件 工件 折断的工具 喷射的固体的冲击 以及由操作者等引起的冲击 机器上切削刀具的防护罩应按GB16179的规定设置安全标志 圆锯机防护罩 单面刨床防护装置 单面刨床使用的辅助工具 止逆器 2吸尘设备 加工木材的木工机械应配置收集粉尘和木屑的单机吸尘设备或连接集中吸尘设备 吸尘设备的风速为20m s 对于含水率小于18 的木屑 和28m s 对含水率大于等于18 的木屑 吸尘设备的除尘和吸收装置应有防止粉尘爆炸和木屑燃烧的安全措施 3防止爆炸和燃烧的安全措施防止和降低爆炸和燃烧危险的预防措施是 避免或减少粉尘和木屑堆积在机器上或机罩内 使用符合相关安全要求的电气设备 使用符合相关安全要求的吸尘设备 吸尘设施 4木加工企业常用的安全标志 严禁烟火严禁戴手套注意安全当心触电当心机械伤人 必须戴防护眼镜必须戴防尘口罩必须戴护耳器必须戴安全帽紧急出口 禁止 警告 指令 提示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全一 术语和定义密闭场所指与外界相对隔离 进出口受限 自然通风不良 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 非连续作业的密闭场所 如炉 塔 釜 罐 槽车以及管道 烟道 隧道 下水道 沟 坑 井 池 涵洞 船舱 地下仓库 储藏室 地窖 谷仓等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全一 术语和定义a 无许可密闭场所指不存在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危害 人员伤亡的密闭场所场所 经持持续机械通风和定时监测 能保证在密闭场所内作业 并不需要办理准入证的密闭场所 称之为无需准入密闭场所 b 许可性密闭场所指存在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危害 人员伤亡的密闭场所场所 此种情况具有如下特点 空间内的气体 具有危害性 空间内存在可能导致进入者身体受限的设备 设施 其它公认的严重的安全或健康风险 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 或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 或因其内部结构易引起进入者落入产生窒息或迷失 或包含其它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场所 称之为需要准入密闭场所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全二 密闭场所的特点和危险因素1 针对密闭场所 生产经营单位应进行危险 有害因素识别 2 密闭场所危险 有害因素包括 a 设备设施与设备设施之间 设备设施内外之间相互隔断 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 照明不良 通讯不畅 b 活动空间较小 工作场地狭窄 易导致工作人员出入困难 相互联系不便 不利于工作监护和实施施救 c 湿度和热度较高 作业人员能量消耗大 易于疲劳 d 存在酸 碱 毒 尘 烟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介质 易引发窒息 中毒 火灾和爆炸事故 e 存在缺氧或富氧 易燃气体和蒸汽 有毒气体和蒸汽 冒顶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各种机械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3 经识别应确认为无许可密闭场所或许可性密闭场所 对许可性密闭场所应符合第三 四项要求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全三 密闭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1 作业安全与卫生a 密闭场所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9 5 23 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 5 应有报警信号 有毒物质浓度应符合GBZ2 1和GBZ2 2规定 b 密闭场所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可燃烧极限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0 对油轮船舶的拆修 以及油罐 管道的检修 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可燃烧极限下限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 c 当必须进入缺氧的密闭场所作业时 应符合GB8958规定 凡进行作业时 均应采取机械通风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全三 密闭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2 通风换气作业时 操作人员所需的适宜新风量应为30m3 h 50m3 h 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良的密闭场所 应采用机械通风 通风换气次数不能少于3次 h 5次 h 通风换气应满足稀释有毒有害物质的需要 b 应尽量利用所有人孔 手孔 料孔 风门 烟门进行自燃通风为主 必要时应采取机械强制通风 c 机械通风可设置岗位局部排风 辅以全面排风 当操作岗位不固定时 则可采用移动式局部排风或全面排风 d 密闭场所的吸风口应设置在下部 当存在与空气密度相同或小于空气密度的污染物时 还应在顶部增设吸风口 e 除严重窒息急救时等特殊情况 严禁使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f 经局部排气装置排出的有害物质应通过净化设备处理后 才能排入大气 保证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浓度不超过国家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全三 密闭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3 电气设备与照明安全a 存在可燃性气体的作业场所 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应符合GB3836 1中的有关规定 实现整体电气防爆和防静电措施 b 存在可燃气体的密闭场所内不允许使用明火照明和非防爆设备 c 固定照明灯具安装高度距地面2 4m及以下时 宜使用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应符合GB T3805中有关规定 在潮湿地面等场所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具 其安装高度距地面2 4m及以下时 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 d 锅炉 金属容器 管道 密闭舱室等狭窄的工作场所 手持行灯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 e 手提行灯应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 灯泡的金属部分不准外露 f 行灯使用的降压变压器 应采用隔离变压器 安全电压应符合GB T3805中有关规定 行灯的变压器不准放在锅炉 加热器 水箱等金属容器内和特别潮湿的地方 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 并定期检测 g 手持电动工具应进行定期检查 并有记录 绝缘电阻应符合GB3787中的有关规定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全三 密闭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4 机械设备安全a 机械设备的运动 活动部件都应采用封闭式屏蔽 各种传动装置应设置防护装置 b 机械设备上的局部照明均应使用安全电压 c 机械设备上的金属构件均应有牢固可靠的PE线 d 设备上附有的梯子 检修平台等 应符合GB4053 1 GB4053 2 GB4053 3和GB4053 4标准要求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全三 密闭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5 区域警戒与消防a 密闭场所的坑 井 洼 沟或人孔 通道出入门口应设置防护栏 盖和警告标志 夜间应设警示红灯 b 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密闭场所作业场所 提醒作业人员引起重视 在密闭场所外敞面醒目处 设置警戒区 警戒线 警戒标志 其设置应符合GB50016 GB2893和GB2894中的有关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警示应符合GBZ158中的有关规定 未经许可 不得入内 c 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封闭 半封闭设 如油罐 反应塔 储罐 锅炉等 内部作业时 应严密关闭阀门 装好盲板 设置 禁止启动 等警告信息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全三 密闭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5 区域警戒与消防d 存在易燃性因素的场所警戒区内应按GB50140设置灭火器材 并保持有效状态 专职安全员和消防员应在警戒区定时巡回检查 监护 并有检查记录 严禁火种或可燃物落入密闭场所 e 动力机械设备 工具要放在密闭场所的外面 并保持安全的距离以确保气体或烟雾排放时远离潜在的火源 同时应防止设备的废气或碳氢化合物烟雾影响密闭场所作业 f 焊接与切割作业时 焊接设备 焊机 切割机具 钢瓶 电缆及其他器具的放置 电弧的辐射及飞溅伤害隔离保护应符合GB9448中的有关规定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全三 密闭场所的安全技术要求6 应急器材a 应急器材应放置在作业现场 b 应急器材应保证应急救援要求 c 急救药品应完好 有效 d 应急箱应指定专人管理和操作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四 密闭场所作业安全管理1 作业前准备a 对密闭场所作业应做到先检测后监护再进入的原则 b 对密闭场所作业应确认无许可和许可性识别 c 先检测确认密闭场所内有害物质浓度 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得进入密闭场所 d 分析合格后编制施工方案 再办理 进入密闭场所危险作业审批表 施工作业中涉及到其他危险作业时应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进入密闭场所危险作业审批表 格式见附录 e 作业前30分钟 应再次对密闭场所有害物质浓度采样 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密闭场所 f 应选用合格 有效的气体和测爆仪等检测设备 g 对由于防爆 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 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 h 检测人员应装备准确可靠的分析仪器 按照规定的检测程序 针对作业危害因素制定检测方案和检测应急措施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四 密闭场所作业安全管理2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责任 1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并落实 a 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 b 分管安全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 c 现场负责人负直接责任 d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监督检查的责任 e 操作人员负有服从指挥 遵章守纪的责任 明知违法有拒绝的责任 f 作业监护人员做好现场监护的责任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四 密闭场所作业安全管理2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责任 2 生产经营单位对密闭场所作业应指定相应的管理部门 并配备相适应的人员 3 密闭场所单位发包与承包要求如下 a 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密闭场所作业条件的 应将密闭场所作业项目发包给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 b 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在签订承发包施工合同的同时 应签订安全生产协议 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 c 发包单位 承包单位应共同遵守本标准要求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四 密闭场所作业安全管理3 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1 应建立如下密闭场所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a 密闭场所作业审批制度 b 从事密闭场所作业人员培训教育 c 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d 密闭场所安全设施监管制度 e 检测制度 2 应按作业工种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四 密闭场所作业安全管理4 作业人员及安全教育 1 密闭场所作业人员应具备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身体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符合相应工种作业需要的资质 2 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事密闭场所危险作业的人员应进行培训 内容包括 a 作业前应针对施工方案 对作业内容 职业危害等教育 b 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 中毒窒息和其他伤害的应急救援措施教育 c 按上岗要求的技术业务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合格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四 密闭场所作业安全管理5 现场监督管理 1 作业现场应明确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 监护人员不得进入密闭场所 2 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a 参与审查密闭场所的施工方案 安全操作规程 b 审核密闭场所作业审批表 c 监督密闭场所作业安全技术及应急救援措施的实施 3 气体检测人员职责 a 熟悉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 b 按照作业人员操作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进入密闭场所检测 c 能科学分析有毒有害介质的产生原因 d 对所检测的数据负责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四 密闭场所作业安全管理5 现场监督管理 4 施工负责人职责 a 应认真负责 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 工艺情况 有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能力 b 确认作业者 监护者的安全培训及上岗资格 负责复核清点出入作业场所的人数 c 定时与安全监护人保持联络 监督气体定时检测 d 在作业期间不得自行离开负责岗位 5 作业监护人员职责 a 具有熟悉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 警觉并判断作业者异常行为的能力 接受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b 坚守岗位 在作业者作业期间 监护人员不能离岗 适时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安全 报警 撤离等信息交流 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四 密闭场所作业安全管理5 现场监督管理c 发生以下情况时 应即令作业者撤离密闭场所 情况紧急应呼叫应急救援并报告施工负责人 发现作业者出现异常行为 密闭场所外出现威胁作业者安全和健康的险情 监护者不能安全有效地履行职责时 也应通知作业者撤离 6 作业人员的职责 a 遵守密闭场所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b 正确使用密闭场所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具 c 应与监护人进行有效的安全 报警 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d 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危险异常症状时 应及时向监护者报告或自行撤离密闭场所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四章密闭场所作业安四 密闭场所作业安全管理6 应急救援措施 1 应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2 应急救援预案内容 a 确定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 包括 启动程序 相关部门与人员职责分工明确 统一指挥协调 应急处置措施 医疗救助 应急人员防护 现场检测与评估 信息发布 b 应急救援经费 物资和人员保障 c 善后处置措施齐全 3 应急救援预案培训 演练 更新 a 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培训与演练 b 预案演练应定期进行评审与更新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五章洁净车间作业安全工业洁净厂房的主要火灾危险1 装修材料不符合要求 对于洁净厂房来说 都要在原有的生产车间内部进行二次装修 但由于绝大多数企业缺少必要的防火安全知识 在装修中大量的使用易燃和可燃的复合材料 现在市场上使用比较普遍的有双层聚苯乙烯泡沫彩钢板 这种材料在发生火灾后中间的聚苯乙烯泡沫会很快燃烧 散发出大量对人体有毒的气体 使人窒息死亡 同时厂房的承载力也会迅速下降 极易导致整体坍塌事故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五章洁净车间作业安全工业洁净厂房的主要火灾危险2 整体密闭性强 人员疏散难度大 对于工业洁净厂房来说 由于其进户过程 必须经过清洗 更衣 消毒等程序 内部又必须保证高度的密闭要求 因此必然会导致其内部布局复杂 出现一些门中门 房中房的现象 一旦发生火灾 室内温度迅速升高 热量难以散发 会使可燃物很快达到燃点而促使火势扩大 产生的烟雾又会通过内部的风管快速蔓延 导致有限的空间内能见度降低 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难度加大 极大地威胁着火场中人员的生命安全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五章洁净车间作业安全工业洁净厂房的主要火灾危险3 生产工艺涉及到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使用 火灾几率大 在使用工业洁净厂房的类别中 大部分的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使用到一些甲 乙类易燃液体 比如电子车间内通常会使用汽油 甲苯 丙酮等有机溶剂作为清洁微型轴承 电路板等产品的清洗剂 而在医药产品的工艺灭菌工序中和部分制剂的提取过程中 也都会使用类似的易燃液体 另外 医药用品的灌装 包装过程大都也是在洁净厂房内部完成 所以对于包装材料的火灾危险性 也应列入考虑范畴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五章洁净车间作业安全工业洁净厂房应当采取的防火措施1 选材谨慎 严格把关 对于厂房内部的装修材料应该严格按照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的相关规定进行选择 吊顶 墙面 隔断所采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得低于B1级 尽量少用一些可燃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 减少火灾荷载 另外 可以选用一些新型的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合格的产品 如现在出现的无机不燃彩钢夹芯板与一般岩棉板相比 它不仅具有表面平整度好 抗压强度好 耐火等级高等优点 而且保温 隔热 隔音 防潮 抗震效果好 尤其适用于医药 电子 半导体等各种洁净厂房的隔断和吊顶 同时 对于内部的电气线路也应尽可能地穿金属管敷设 并在穿越隔墙或顶棚的周围用防火材料进行封堵 防止由于线路问题导致发生火灾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五章洁净车间作业安全工业洁净厂房应当采取的防火措施2 专业设计 合理布局 首先 对于洁净厂房的设计 除了满足一般工业厂房的消防要求外 还应对内部装修进行统筹的二次设计 其中所涉及的危险品库房应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安全部位 与周围的区域之间应采用防火墙 防火门等措施进行隔断 而对于规模较大 功能复杂的厂房来说 内部所涉及到使用甲 乙类危险物品的重点工段 包装组装等人员密集的生产部位应设置在靠近外墙的部位 并应作为单独的防火分区考虑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五章洁净车间作业安全工业洁净厂房应当采取的防火措施其次 对于洁净厂房内部人员疏散路线的设计 应遵循简捷明了的原则 由 于通常进入厂房必须经过清洗 更衣 消毒等多重复杂的程序 时间长 空间小 所以人员进入净化路线一般不作为安全出口使用 在设计中 往往是在走道靠外墙或楼梯间处设置一钢化玻璃门作为紧急安全出口 同时应在旁边配有橡皮锤和安全出口灯 且每个洁净区安全出口应保证不得少于两个 当安全出口的数量不能满足疏散要求时 也可以用专门的消防逃生口代替 另外 在疏散走道上 应多配备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照明设施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五章洁净车间作业安全工业洁净厂房应当采取的防火措施3 按照标准 设施到位 工业洁净厂房除少部分特殊要求外 现在主要是按照丙类生产厂房要求进行设计 而由于其生产的特殊性并不适宜使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所以目前内部消防设施主要以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为主 但在放有贵重设备 仪器的房间内可设置氩气 氮气及七氟丙烷等对人体无害的气体灭火系统 并应同时安装排风 泄压装置 在使用到易燃易爆介质的洁净室内宜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联动装置 便于及时向工作人员发出警报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五章洁净车间作业安全工业洁净厂房应当采取的防火措施除此之外 因为洁净厂房的密闭性 所以除极少数小规模车间外一般均应设计 机械防排烟系统 而在某些使用到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 产生有害有毒气体的工段 应考虑单独设置事故排风系统 防排烟系统管道应按规定设置调节阀 止回阀 主要防止倒灌 或密封阀 总风管穿过楼板和风管穿过防火墙时 必须安装防火阀 风管的保温 消声材料及其粘结剂也应选用非燃或难燃材料 并在便于操作处设置控制开关 能与净化空气调节系统保持联动 及时进行相互切换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五章洁净车间作业安全工业洁净厂房应当采取的防火措施4 防微杜渐 科学管理 严格控制洁净车间现场的易燃化学品和可燃物品的拥有量 管理好火源 使机械设备 电器等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保证洁净车间的可燃气体超浓度报警系统及灭火系统等运行正常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六章有毒液体有毒气体场所作业安全有毒物品的生产 经营 储存 运输 使用和废弃处置的安全管理 依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 一 编写目的为了保证作业场所安全使用有毒物品 预防 控制和消除职业中毒危害 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 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和其他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 编写本教材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六章有毒液体有毒气体场所作业安全二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企业的责任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企业 以下简称企业 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 不得在作业场所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有毒物品或者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 企业应当尽可能使用无毒物品 需要使用有毒物品的 应当优先选择使用低毒物品 企业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预防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 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企业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和孕期 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六章有毒液体有毒气体场所作业安全三 有毒作业场所的事故预防措施企业的设立 应当符合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 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取得营业执照 企业的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 除应当符合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卫生要求外 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 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 作业场所不得住人 二 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 三 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 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 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六章有毒液体有毒气体场所作业安全三 有毒作业场所的事故预防措施 四 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 后果 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并设置通讯报警设备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六章有毒液体有毒气体场所作业安全四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危害因素的告知企业应当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中毒危害及其后果 职业中毒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 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 从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中毒危害的作业时 企业应当依照前款规定 如实告知劳动者 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有关条款 企业违反前两款规定的 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中毒危害的作业 企业不得因此单方面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六章有毒液体有毒气体场所作业安全五 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企业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 督促劳动者遵守有关法律 法规和操作规程 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用品 劳动者经培训考核合格 方可上岗作业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六章有毒液体有毒气体场所作业安全六 企业设备设施及人员保障企业应当确保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 应急救援设施 通讯报警装置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运行 企业应当对前款所列设施进行经常性的维护 检修 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 确保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 应急救援设施和通讯报警装置处于不正常状态时 企业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 恢复正常状态后 方可重新作业 企业有关管理人员应当熟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 法规以及确保劳动者安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知识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六章有毒液体有毒气体场所作业安全七 对毒害品的管理有毒物品必须附具说明书 如实载明产品特性 主要成分 存在的职业中毒危害因素 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职业中毒危害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没有说明书或者说明书不符合要求的 不得向企业销售 企业有权向生产 经营有毒物品的单位索取说明书 有毒物品的包装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并以易于劳动者理解的方式加贴或者拴挂有毒物品安全标签 有毒物品的包装必须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六章有毒液体有毒气体场所作业安全八 有毒作业劳动过程的防护企业应当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管理措施 加强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企业应当为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 并确保劳动者正确使用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六章有毒液体有毒气体场所作业安全九 职业健康监护企业应当组织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企业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企业应当对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企业发现有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 应当将其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 并妥善安置 企业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 应当按照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 企业应当对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对离岗时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 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六章有毒液体有毒气体场所作业安全十 应急救援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企业 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 设备 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应急救援预案适时进行修订 定期组织演练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应当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六章有毒液体有毒气体场所作业安全十 应急救援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企业 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 设备 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应急救援预案适时进行修订 定期组织演练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应当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七章设备设施使用电气安全一 电气事故分类从能量的观点出发 事故是由局外能量作用于人体或系统内能量传递发生故障造成的 能量是造成事故的基本因素 因此 人们将电气事故分为五大类 1 触电事故2 电磁场事故3 静电事故4 雷电事故5 电路故障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七章设备设施使用电气安全二 电流对人体能的生理作用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指的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于人体的有害作用 如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引起针刺感 压迫感 打击感 痉挛 疼痛乃至血压升高 昏迷 心律不齐 心室颤动等症状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 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 持续时间 途径 种类及人体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特别是和电流大小与通电时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 电流大小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不同 引起人体的生理反应也不同 对于工频电流 按照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和人体呈现的不同反应 可将电流划分为感知电流 摆脱电流和致命电流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七章设备设施使用电气安全二 电流对人体能的生理作用 感知电流就是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 人对电流最初的感觉是轻微颤抖和轻微刺痛 经验表明 一般成年男性的感知电流约为1 1mA 成年女性约为0 7mA 摆脱电流是指人体触电以后能够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 成年男性的平均摆脱电流为16mA 成年女性约为10 5mA 儿童的摆脱电流比成年人要小 应当指出 摆脱电流的能力是随着触电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的 这就是说 一旦触电后不能摆脱电源时 后果将是比较严重的 致命电流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人的生命的最小电流 电击致死是电流引起的心室颤动造成的 故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就是致命电流 100mA为致命电流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七章设备设施使用电气安全二 电流对人体能的生理作用2 电流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愈长 造成电击伤害的危险程度就愈大 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约有0 1s的间隙 这0 1s的间隙期对电流特别敏感 通电时间愈长 则必然与心脏最敏感的间隙重合而引起电击 通电时间愈长 人体电阻因紧张出汗等因素而降低电阻 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加 可引起电击 3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或使心脏停止跳动 造成血液循环中断 导致死亡 电流通过中枢神经或有关部位均可导致死亡 电流通过脊髓 会使人截瘫 一般从左手到前胸是最危险的途径 从手到脚 从左手到右手都是很危险的电流途径 从脚到脚的途径虽然伤害程度较轻 但在摔倒后 能够造成电流通过全身的严重情况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七章设备设施使用电气安全二 电流对人体能的生理作用4 电流种类直流电 高频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作用 但其伤害程度一般较25 300Hz的交流电轻 直流电的最小感知电流 对于男性约为5 2mA 女性约为3 5mA 平均摆脱电流 对于男性约为76mA 女性约为51mA 高频电流的电流频率不同 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也不同 通常采用的工频电流 对于设计电气设备比较经济合理 但从安全角度看 这种电流对人体最为危险 随着频率偏离这个范围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作用减小 如频率在1000Hz以上 伤害程度明显减轻 但应指出 高压高频电流的危险性还是大的 如6 10kV 500kHz的强力设备也有电击致死的危险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七章设备设施使用电气安全二 电流对人体能的生理作用5 电压在人体电阻一定时 作用于人体的电压愈高 则通过人体的电流就愈大 电击的危险性就增加 人触及不会引起生命危险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 我国规定安全电压一般为36V 在潮湿及罐塔设备容器内行灯安全电压为12V 6 人体状况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对于触电伤害的程度是不同的 患有心脏病 结核病 精神病 内分泌器官疾病及酒醉的人 触电引起的伤害程度更加严重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七章设备设施使用电气安全三 电气事故的预防1 根据生产需要设计和施工用电系统时 必须满足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4064 83 的相关安全要求 2 使用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的电气设备 接线正确和有效 保证有效接零和进行重复接地 且不超负荷运行 3 定期对电气设备线路等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 定期对漏电开关等进行试验 定期对手持电动工具 电焊机 移动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和电气设备线路接地的有效性等进行检测 定期请有资质的单位或机构对电气设备线路等进行检测 保证电气线路 设备等正常运行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七章设备设施使用电气安全三 电气事故的预防4 采取多种形式对从业人员进行电气安全教育 使工作人员懂得电的基本知识 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方法 从而能安全地 有效地进行工作 对一般职工应要求懂得电和安全用电的一般知识 对使用电气设备的一般生产工人除懂得一般电气安全知识外 还应懂得有关的安全规程 避免因为错误操作或失误造成的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 让他 她 们掌握电气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 以便在电气安全事故发生时 减少事故损失和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扩大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七章设备设施使用电气安全四 电气事故的应急处理1 触电事故的急救方法立即切断电源 或用不导电物体如干燥的木棍 竹棒或干布等物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 急救者切勿直接接触触电伤员 防止自身触电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七章设备设施使用电气安全四 电气事故的应急处理触电者就地脱离电源的方法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七章设备设施使用电气安全四 电气事故的应急处理当伤员脱离电源后 应立即检查伤员全身情况 特别是呼吸和心跳 发现呼吸 心跳停止时 应立即就地抢救 1 轻症 即神志清醒 呼吸心跳均自主者 伤员就地平卧 严密观察 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 2 呼吸停止 心搏存在者 就地平卧解松衣扣 通畅气道 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 有条件的可气管插管 加压氧气人工呼吸 亦可针刺人中 十宣 涌泉等穴 或给予呼吸兴奋剂 如山梗菜碱 咖啡因 可拉明 3 心搏停止 呼吸存在者 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七章设备设施使用电气安全四 电气事故的应急处理 4 呼吸心跳均停止者 则应在人工呼吸的同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 以建立呼吸和循环 恢复全身器官的氧供应 现场抢救最好能两人分别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 以1 5的比例进行 即人工呼吸1次 心脏按压5次 如现场抢救仅有1人 用15 2的比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即先作胸外心脏按压15次 再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如此交替进行 抢救一定要坚持到底 5 处理电击伤时 应注意有无其他损伤 如触电后弹离电源或自高空跌下 常并发颅脑外伤 血气胸 内脏破裂 四肢和骨盆骨折等 如有外伤 灼伤均需同时处理 6 现场抢救中 不要随意移动伤员 若确需移动时 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 移动伤员或将其送医院 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外 应继续抢救 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在医院医务人员未接替前救治不能中止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第七章设备设施使用电气安全四 电气事故的应急处理2 电气火灾的应急处理 1 一般情况发上火灾 先用灭火器将火扑灭 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燥沙子 严禁使用导电灭火剂 水 进行扑救 2 迅速切断电源 以免事态扩大切 切断电源时应戴绝缘手套 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 3 当火场离开关较远时需剪断电线时 火线和零线应分开错位剪断 以免在错口处造成短路 并防止电线掉在地上使人员触电 4 或向供电所打电话 报告险情 要求停电 5 估计不能控制火场局面时 在进行上述自救的同时 及时拨打119向公安消防部门求救 危险岗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