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课件.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985379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你了解么?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即所谓的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2011年的公布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有约3650万人患有痴呆症,每七秒就有一个人患上此病,平均生存期只有5.9年,是威胁老人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 老年痴呆的十个早期表现:(1)、记忆力减退尤以近事遗忘最为突出,是痴呆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对当天发生的事不能记忆,刚刚做过的事或说过的话不记得,熟悉的人名记忆不起来,忘记约会、忘记贵重物品放何处。早期主要是不记得刚发生的事情,常被描述为“丢三落四”、经常失落物品;渐渐地不记得熟悉的人名、电话,地址等,不能完成熟悉的任务甚至连常年养成的习惯和爱好都忘记了。由于仅记得以前的事情,所以经常反复唠叨往事,给人一种婆婆妈妈的感觉。错构:对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在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节上出现错误的回忆,并深信不疑。虚构:指患者在回忆中将过去从未经历过的事情当做亲身经历加以描述,以虚构的事实来填补已遗忘的那一段记忆空白。(2)、语言障碍词汇的联想和应用出现了问题,语言变得单调而重复,许多物品因为不记得它们的名字,或者无法命名,语言变得很枯燥。有的独居老人经常被折磨于这种命名,半夜打电话给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儿女。可能经常忘记简单词语或以不常用的词语来代替,结果说出来的话让人无法理解;叫不上日常物品的名字(如手表);口语量减少。(3)、执行能力、判断能力、难以完成熟悉的工作 痴呆患者无法完成别人交代的简单指令,如从哪里取东西,然后再放到另外一个地方;煮饭炒菜经常搞错先后次序,或先加盐,后放油;烫完衣服把烫斗放在冰箱里等等。经常无法判断一些简单的逻辑关系,如“分不清爸爸的哥哥和哥哥的爸爸是不是同一个人”等,不能完成连续口算1007等。难以胜任日常家务。例如,患者可能不知道穿衣服的次序、做饭菜的步骤。社会活动或日常生活功能受影响:日常家务不能完成,如烧水后不关煤气;日常生活有明显穿衣困难如衣服反穿等。(4)、计算力减退买东西发现自己不会计算余额,经常算错帐、付错钱。通过一般的减法就可以判断,如100-7=?-7=?-7=?.(5)、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忘记今天是星期几,记不清具体的年、月、日,在熟悉的地方也会迷路。(6)、空间定向力障碍,时空经常混乱。穿外套时手伸不进袖子,迷路或不认得家门,不能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经常分不清早中晚、睡眠颠倒,分不清地点,记不得回家的路线,出门找不到家。(7)、判断力受损,抽象思维困难痴呆患者反应迟钝,很难跟上他人交谈时的思路。(8)、情绪或行为改变痴呆患者的情绪可以变得极不稳定,较以往抑郁、淡漠或以激动、焦虑不安、注意力涣散。 (9)、人格改变痴呆患者的为人处世较病前不同,如怀疑家人偷窃自己的钱财或把一些不值钱的东西藏起来。过去开朗,自信和独立的性格渐渐变得多疑、糊涂、害怕和过度依赖,生活和工作明显缺乏主动性,对过去感兴趣的事现在一点也不感兴趣;以前经常运动,现在变得很懒;经常怀疑别人害他,偷他的东西,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到处乱藏,却又经常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反复地做同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没有价值观念,经常收集一些无价值的垃圾物品。(10)、兴趣丧失痴呆患者可能变得消极,缺乏主动性,长时间坐在电视机跟前消磨时日或终日昏昏欲睡,对以前的爱好也失去了兴趣。如果您或您所照料的人有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例如诊断患有痴呆,就可以及时得到帮助。诊断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也越有利于与家人合理安排和计划以后的生活。怎样预防老年性痴呆?(1)智力训练 勤于动脑,以延缓大脑老化。有研究显示,常用脑,常做有趣的事,可保持头脑灵敏,锻炼脑细胞反应敏捷度,整日无所事事的人患痴呆症的比例高。老年人应保持活力,多用脑,如多看书,学习新事物,培养多种业余爱好,可活跃脑细胞,防止大脑老化。广泛接触各方面人群,对维护脑力有益。和朋友谈天,打麻将、下棋等,都可激荡脑力,刺激神经细胞活力.(2)精神调养 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这说明精神之凋养重在调节七情之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应节思虑、去忧愁、防惊恐,要宁静无惧,恬淡虚无,与世不争,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做到外不受物欲的诱惑,内不存情感的激扰。这样气血调和,健康不衰。注意维持人际关系,避免长期陷入忧郁的情绪及患上忧郁症,避免精神刺激,以防止大脑组织功能的损害。另外,家庭和睦可以保持心情愉快,能增强抗病能力。(3)体育锻炼 许多人都知道,运动可降低中风几率。事实上,运动还可促进神经生长素的产生,预防大脑退化。实践证明,适当的体育锻炼有益于健康,如坚持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或练气功等,有利于大脑抑制功能的解除,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但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方可达到理想效果。除整体性全身活动外,尽量多活动手指。(4)起居饮食 起居饮食要有规律,不能变化无常。一般应早睡早起,定时进食,定时排便,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在膳食上,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强调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两戒”,即定时、定量、定质,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热量、低盐和戒烟、戒酒。避免使用铝制饮具。补充有益的矿物质。如何治疗老年痴呆症呢? 老年痴呆症是一个缓慢发展的疾病,“确诊”后,病人存活时间8-10年,最长达20 年。 目前没有办法治疗或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展。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研究老年痴呆症的诊治,尚没有突破性进展。 不过,也有一些发现或许对某些病人有帮助:(1). 用于缓解症状,且临床多用的药物有: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物等。(2). 抗氧化剂 (Antioxidants), 例如维生素E 维生素C,a硫辛酸(alpha-lipoic acid) 和辅酶Q(coenzyme Q)。初步观察觉得似可延缓老年痴呆症的发展进程。(3). 银杏叶 (Ginkgo biloba), 以前有报告说银杏叶提取物能改善老年痴呆症的症状。目前正在做进一步的临床验证。(迟伟tao教授好像对银杏叶提取物有研究, 有兴趣者去问他。)(4).多锻炼,勤用脑。过去认为人到成年以后脑发育成熟后,神经元就不再增加了。然而,20世纪90年代的一项令人感动的临床研究获得了新发现。参加实验的志愿捐脑者是患癌症将不久于世的病人。向其脑内注射一种能让新生神经元染色的染料。待病人过世之后,取脑做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再生情况。这研究发现,一直到60,70岁,脑内仍然有新增加的神经元。这个发现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如果在老年阶段象锻炼身体一样不断地锻炼使用我们的脑功能,将可以刺激脑细胞增生,延长脑寿命,延缓脑功能退化。锻炼大脑,最好的办法是不断地学习新东西,比如说外语,计算机,智力游戏。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表现的区别: 血管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发病特点 突发或逐渐起病 逐渐起病进展方式 阶梯式、波动性 渐进性加重执行功能障碍 有 无或轻情绪不稳 无 有尿频 有 无记忆损害 常有,不一定是首发症状 常有,一定是首发症状精神症状 可能出现 经常出现步态 早期即可出现 直到病情严重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有局灶症状 局灶症状可缺如影像学多发性梗塞灶 无梗塞灶,但可见萎缩 另外,血管性痴呆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而老年性痴呆则少见。世界范围内,血管性痴呆大约占痴呆总数的1020,是老年期痴呆的第二大原因。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都会有痴呆的表现,但是两个疾病的病因、治疗和预后都不一样。另外,血管性痴呆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而老年性痴呆则少见。什么是血管性痴呆?是指得了脑血管病后发生的痴呆。血管性痴呆的病因是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功能衰退的结果。由脑血管病变所致的脑组织供血不足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产生脑血管疾病的原因很多,如原发性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出血、脑梗死、脑血栓、脑血管畸形等,主要原因是由于血液成分或血流动力学在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发生了改变,引起脑缺血或脑出血性疾病,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血管性痴呆的预防?脑血管性痴呆,重在早期预防。脑血管病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的疾病,造成脑血管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度血症、糖尿病、吸烟、酗酒等都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所以,为了预防脑血管性痴呆,必须积极地防治上述疾病,就需要从年轻时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合理饮食,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注意心理健康。饮食宜少盐、低脂、低胆固醇,多吃些鱼、豆制品、牛奶、新鲜蔬菜、水果、核桃、芝麻等。要忌烟忌酒、适当运动,防止过度肥胖,以改善体质,提高全身的抗病能力及免疫功能,避免过度劳顿。运动应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运动量以既锻炼了体魄又不感觉疲乏为度,要量力而行,掌握分寸,从而达到延缓衰老进程的目的。还要培养开朗的性格。从青少年起就积极预防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到老年期尚需保持各种学习,强调一定的脑力劳动,加强记忆力的训练,多参加户外活动,防止孤独闭塞的生活方式,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这些对大脑功能都有促进作用,可以延缓智力衰退,防止发生痴呆。血管性痴呆早期症状有哪些?主要包括:早期症状、局限性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征,以及痴呆症状。1.早期症状 潜伏期较长,一般不易被早期发现也不被重视。可分为两种障碍:(1)脑衰弱综合征:此种精神障碍可作为最早期的症状出现,发生在脑动脉硬化的无症状期,常伴情感脆弱、焦虑不安和抑郁情绪。往往被误诊为神经衰弱。持续时间较长,甚至长达数年之久。在TIA发作之后,症状会逐渐加重,此时期仍无明显的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脑衰弱综合征也可以在脑卒中发作的康复阶段,较长期的,时轻时重的存在于脑血管病的全病程中。其主要症状:情感障碍:为典型症状。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不稳定、情感脆弱、克制情感表达的能力明显减弱,严重时表现情感失禁,控制不住情感反应。在无明显的精神创伤或微弱的刺激之下,表现易伤感、易激惹、易怒。病人愿意克制情感,但往往克制不住,为此感到很苦恼。各种躯体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常常作为病人诊治的主体表现。头痛:全头痛,紧箍感,以枕部、双颞部、额部为主,转头、用力憋气时加重。头晕:多在突然左右转动头部或后仰时出现,可能为椎动脉受压,椎基底动脉暂时性脑缺血所致;眩晕,伴耳鸣及听力减退者,可能为前庭动脉缺血引起。肢体麻木,走路向一侧倾倒感,眼花,肌肉震颤等症状也经常出现。睡眠障碍:以失眠为主,入睡难,睡眠时间减少。少数病人白天昏昏欲睡。为此症状焦虑不安,需服用催眠药者不少见。轻度的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工作效率下降,主动性下降,记忆力下降,特别是学习新知识困难,近事遗忘较明显。病人有自知力,有时伴焦虑症状,有求治要求。症状轻度时,常不被重视。由于常合并有高血压病,应进行神经系统以及实验室的检查,明确查到脑动脉硬化的证据,如眼底动脉硬化、头颅CT的小梗死灶等。但无阳性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征,也不能否定脑动脉硬化的诊断。(2)轻度认知障碍:目前对此障碍尚有争议。可以认为此种症状发生在脑动脉硬化症的早期阶段,认知障碍并未达到痴呆的严重程度。随着脑动脉硬化症状的好转(侧支循环的建立等原因),症状也随之明显好转。主要特征为认知功能下降,表现在:记忆损害:表现在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时的困难,在给病人进行记忆测查时,可发现病人回忆词汇或物体时,记忆力下降,主要为近记忆障碍。但由于患者自知力存在,则会竭力想方设法进行补偿。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可长期保持良好状态。注意力障碍:不能集中注意力,表现为专注于某一项工作的能力下降。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减低:表现为病人对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的理解和反应能力降低,解决问题能力降低,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主动性下降。语言运用能力下降:表现为病人在与人进行语言交流时,理解力下降,主动交谈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维,因此是一种表达性语言功能障碍,有时简单的交谈看不出异样,较复杂的交流,或较长时间的交谈,会发现病人在表达及理解语言的能力方面均有轻度障碍,有时可出现选不出合适的词汇时,以许多较详细的叙述来代替专门的词汇的现象。视觉空间功能障碍:病人不能完全正确的感知视觉空间的关系。对此症状的确认,可以应用令病人画几何图形的方法来检查有无空间感知功能障碍。轻度认知障碍可用定量化的认知评估作业量表进行评价及测查。常用的量表有神经心理学测验、简短精神状态检查等,可以用来判定异常及严重程度。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持续存在不得少于2周,必须排除存在有意识障碍,有的学者认为如果轻度认知障碍持续进行性恶化,应视为痴呆的早期症状。但在确定为轻度认知障碍的当时,病人并未达到痴呆,与痴呆是有明确区别的。2.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 此症状及体征为脑血管病继发的或后遗的脑损害神经症状及体征。由于脑血管受损的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神经症状及体征。一般来说,位于左大脑半球皮质的病变,可能有失语、失用、失读、失写、失算等症状;位于右大脑半球的皮质病变,可能有视空间障碍;位于皮质下神经核团及传导束的病变,可能出现相应的运动、感觉及锥体外系障碍,也可以出现强制性哭笑、假性延髓性麻痹症状,也有时伴有幻觉、自语、缄默或木僵等精神病性症状。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发生障碍时,可产生同侧偏盲、空间失认及自知力缺乏等。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主要针对脑血管病。原则是增加脑血流,改善脑供血,预防脑梗死、促进脑代谢,达到改善及缓解症状、阻止恶化的目的。1.一般治疗 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进行文娱活动或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激动,还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整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饮食。加强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及理疗等。2.药物治疗(1)促进脑代谢药物:此类药物可改善认知功能,一般认为,最先改善的症状是:主动性降低、意志减退及情绪障碍。改善率可达到30%40%,对智能的提高尚无定论。临床常用的药物有: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双氢麦角碱):药理作用是促进脑细胞代谢,继发地增加大脑血流量,临床观察对记忆、智能恢复有疗效。并有不同程度的稳定情绪、治疗头痛及头晕的作用,可增强适应能力及生活能力。常用量12mg, 3次/d,饭前服用。一般可在2个月见效,需治疗3个月。常见的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鼻塞及胃肠道反应。吡拉西坦(吡乙酰胺):为-氨酪酸衍生物。其作用为增进脑细胞腺苷酸激酶活性,促进ATP的形成及运转、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蛋白、酯类及RNA的合成。老人常用量为1.22.4g/d,分3次服用。副作用轻微,常见的有口干、食欲减退、睡眠欠佳等。吡拉西坦(脑复康注射剂)的使用减少了口服药的消化道的副作用,可肌内注射,2g/d,静脉注射可加入5%10%葡萄糖500ml中静点, 412g/d,20天为1疗程。茴拉西坦(三乐喜、阿尼西坦):是新一代的吡咯烷酮类药物。它能增强神经元突触内磷脂酶活性,并能激活脑细胞内腺苷酸激酶,增加脑内ATP含量,促进大脑半球的信息传递功能,临床有促进记忆作用,对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有一定的疗效。常用量0.61.2g/d,分3次服用。吡硫醇(pyrithioxine,脑复新):为维生素B6的衍生物。老人常用量300600mg/d,分3次服用。副作用轻,常见的有:恶心及食欲减退。阿米三嗪/萝巴新(都可喜):经临床观察可改善老年人的记忆功能,并可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及PaO2,老人常用量为2片/d,分2次服用。未见明显副作用。石杉碱甲(huperzine A):为胆碱酯酶抑制剂。临床观察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副作用轻微的、改善记忆功能的有效药物。常用量200400g/d,分23次服用。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弟哥静):为3种氢化麦角碱硫酸盐等量混合制剂。能促进脑细胞的代谢、改善脑血流量,经临床观察,对焦虑、抑郁、警觉性及记忆、智力的恢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老人常用量36mg/d,分23次服用。常见的副作用与双氢麦角碱(喜得镇)相似。少数患者有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因此服用此药前应测查心电图,心率低于60次/min及以下,有传导阻滞等表现者应慎用,一般老人也应在服药2周、6周或每隔2周,定期复查心电图,出现异常者应停药。甲氯芬酯(氯酯醒):能促进脑细胞功能,减少脑组织中脂褐素的含量,改善老人的认知功能。老人常用量300900mg/d,分3次服用。主要副作用有:失眠及胃部不适。脑蛋白水解物(脑活素)2035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 1次/d,10或20次为1疗程。胞磷胆碱(胞二磷胆碱)0.251.0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或0.251.0g肌注,12次/d,脑出血急性期不宜用量过大,癫痫患者慎用。其他,如脑通、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爱维治)、银杏黄酮苷(金纳多、银杏叶提取物)等。(2)血管扩张药:应用此类药物的目的是增加脑血流量。常用药物有:桂利嗪(脑益嗪):扩张血管药,使脑血流量,脑氧供给量增加。适用于脑中风、脑动脉硬化症等。老人常用量36粒/d,分3次服用。脑出血患者应在止血后,即一般发病后1014天之后开始服用。主要副作用有:食欲不振、恶心、腹泻、偶有头痛、目眩、嗜睡、乏力、皮肤过敏及致畸作用。孕妇应禁用。发生皮肤过敏时应立即停药。环扁桃酯(cyclandelate,抗栓丸):能改善情绪、提高注意力。起始剂量100300mg,3次/d,有效后减量至300400 mg/d;老人开始用量600900mg, 34次/d,口服,症状改善后应减量至300400mg/d。副作用有:颜面发红、皮肤发热感,胃肠反应、头痛、头沉等。长春胺(适脑脉-30):此药为长效片剂,能维持及恢复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代谢,使脑血管恢复和维持生理性扩张,增加脑血流量。适用于急性脑血管病、记忆减退、疲乏无力、视觉光感闪烁、睡眠障碍以及脑血管病引起的焦虑、抑郁及情绪不稳等。常用量1片/次,口服,2次/d,严重时1.5片/次,2次/d,1个月后症状缓解后,每天1片维持;颅内肿瘤、颅压升高、帕金森病、癫痫患者禁用,孕妇也应禁用此药。氟桂利嗪(西比灵):在缺血状态下,可抑制脑血管收缩,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保护脑组织。适应证:头晕、偏头痛、血管性头痛、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间歇性跛行。常用日量1粒。副作用不明显。(3)其他药物:治疗脑动脉硬化症,近年来已广泛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法。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一般剂量为2540mg/d。对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需用肠溶片,使用量不可过大,并应短期应用。双嘧达莫(潘生丁):用量为25mg/次,3次/d。抵克利得:为新型的最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剂,疗效优于阿司匹林,无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常用量为250mg/d。必须定期监测出凝血时间等实验室检查,应在进餐时服用。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常用药物还有尼莫地平,2040mg/次,3次/d,口服。也可用尼莫地平(尼莫通)静点治疗。右旋糖酐40、川芎嗪、灯盏花以及复方丹参等静脉点滴治疗也较常用。(4)针对精神障碍的治疗分述如下:脑衰弱综合征及轻度认知障碍:对焦虑不安,情绪不稳定者,可选用抗焦虑药,如苯二氮卓类、劳拉西泮(罗拉)、奥沙西泮(舒宁)以及阿普唑仑(佳静安定)等,也可用氟哌噻吨/二甲胺丙烯(黛安神)等。对失眠症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长效、中效或短效的催眠药。如选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应注意短期、间断或几种药物交替应用,防止形成耐药性及依赖性。近年来,唑吡坦(思诺思)及佐匹克隆(忆梦返)的应用也有一定的疗效,也可短期服用:曲唑酮(美舒郁)在增加睡眠时数,加深睡眠程度,并用来替代苯二氮卓类的应用方面,已获得广泛的公认。对各种躯体不适感,如疼痛、麻木等症状,应采用病因治疗,如应用扩张脑血管药物,促进大脑细胞代谢药物,改善脑血液循环药物等等,详见血管性痴呆的药物治疗。重性精神病性症状:伴有幻觉妄想性障碍:可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奋乃静、硫利达嗪(利达新)、利培酮(维思通),舒必利、奎硫平(奎的平)、奥氮平等。如严重兴奋躁动时,可肌注氟哌啶醇,视躯体病情及年龄等多种因素决定其药量,从小剂量开始125mg/次,如有锥体系副反应,可给予苯海索(安坦)14mg/d。并注意单一用药,尽可能选副作用小的药物,应小剂量缓慢加量,以中低剂量为宜。伴有明显情绪抑郁者,可加用抗抑郁剂治疗。由于三环类抗抑郁剂的副反应常无法耐受,目前已较少应用。常用的药物有: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米安色林以及曲唑酮(美舒郁)等药。多塞平(多虑平)及马普替林(麦普替林)应用时,剂量要小,密切观察其副反应。躁狂状态的治疗:一般选用小剂量碳酸锂或卡马西平,应注意单一用药,密切观察副反应。兴奋躁动者给小量氟哌啶醇或地西泮(安定)肌注。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同时,必须兼顾其他躯体疾病,如常常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青光眼以及前列腺肥大等,如果不重视合并症的治疗,往往给治疗及预后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密切预防并发症,注意合并症的治疗以及防止发生其他意外,都是十分重要的。老年期痴呆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十分重要。耐心、细致的全面观察病情变化,对早期发现情绪变化、精神病性症状以及记忆障碍、早期的痴呆症状都是非常关键的。在痴呆的护理中,耐心的,持之以恒的让病人自行料理生活,护理方面的协助、监督及指导尤为重要。因此,悲观的观念,只一味地护理协助、不让患者自己料理生活,只能加速痴呆的进程,必须加强对患者的训练,才能延缓痴呆。在护理过程中,不可因患者是痴呆而不尊重,更不能斥责、嘲笑。应对患者亲切、热情的加以帮助及引导。新乡市中医院内科郭华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