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981151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答案一、填空1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3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4社会需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基础。5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是人的本性。6需要层次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学说。7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获得是一个关键环节。8根据交往的主体区分的类型,交往可分为个人交往和群体交往。9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10初级社会关系也称首属社会关系。11社会地位也叫社会位置。12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13人的生活,从新生儿起其衣食住行,各种生活本领不是靠本能得来,而是靠学习获取。14人的认识结构的发展,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进程。15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1家庭功能的变化是社会发展所引起的必然现象。2传统中国社会婚姻的目的是传宗接代,生儿育女。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4社会组织是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5社会组织作为执行一定社会职能的社会群体,与其生存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620世纪初产生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其代表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理论。7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 韦伯提出的科层制理论是关于行政组织的管理准则。8科层制是一种中央集权式管理方式。9农村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10从历史上看,城市是从农村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1随着人类的进步和阶级对立的减弱,城乡之间的关系由相互对立走向城乡差别。12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13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1903年曾把社会按特性区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种。14功能论的观点以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家帕森斯的论点为代表。这一派的论点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1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2社会制度一般有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和阶级性。3社会制度是一个系统。4社会主义制度,它也有一套理论。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5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6.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提出来的。7. 社会控制的功能有维持社会秩序、维持正常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社会控制的反功能。8迪尔凯姆认为,社会的正常状态是社会各部分相互协调处于整合状态。9富国是发达国家,穷国则属于发展中国家。10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1.自然环境是各种自然要素,即地形、气候、海洋、陆地、土壤、植物等复杂的综合体。2.人口数量变动的类型可以分为增加型、静止型和减少型。3.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主要论题之一。4.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外,在中外许多社会、历史思想中,还流行着不少关于社会变迁的说法,其中有三种代表性的说法分别是历史循环论、社会进化论、社会均衡论。5.自从现代化问题在各国提出来以后,不少国家的学者从各种角度对之进行了研究。主要有四种理论,分别是社会趋同论、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论、全球发展理论、“信息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论。6.社会调查要采取科学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7.社会学早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韦伯。 二、名词1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2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3社会心理现象:是指需要的社会性,就是说,需要是凭籍一系列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等活动形式表现出来,需要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4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5群体交往:是指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6角色:原是指戏剧中演员所扮演的人物形象。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1.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2.社会组织(狭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3.科层制(官僚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德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全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4.农村社区:也称乡村社区,是指以农业为主要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5.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从农村迁入城市的过程。 6.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1.社会制度: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2.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3.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4.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在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迈、疾病、伤残或由于其他原因而伤失劳动力从而生活发生困难时,向其提供物质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保障制度。1.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活动形式和特征。2. 社会趋同论:是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这两极对立面的运动,每种制度都在吸收另一种制度的某一些因素,两种制度正变得越来越相似。3. 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是从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并企图用样本资料来推测或代表总体情况的调查方法。 4. 符号互动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理论,主张从语言和姿势的沟通,特别是语言在形成心灵、自我和社会中作用的社会行为中去研究人类社会群体生活。三、简答1试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几个论点。答: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论点是:(1)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3)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2试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答:(1)需要是人的本性。(2)人与动物,人性与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3)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阶段。3什么是社会交往?试述其意义。答: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社会交往的意义有三个方面:(1)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2)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3)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4什么是人的社会化?答: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5什么是初级社会群体?试述其特征。答: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基本特征:(1)它是自然形成的。(2)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3)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4)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5)把满足成员需求放在首位。(6)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6简述社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答:社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是:(1)开放的组织观。由于社会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因此,它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2)社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交换的关系。从结构的角度看,就是要有专门的部门处理同环境的关系。(3)环境变化将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化;社会组织的变化也将对环境发生一定的影响。7简述社区的要素。答:(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2)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3)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8简述阶级外部的游离化。答:阶级外部的游离化是指在社会的基本阶级集团之外,由于社会阶级分化的不断活动,一些从社会基本阶级分离出来,独立存在的次一级阶级集团,它们游离于社会基本阶级之外,但还不同程度地依附于基本阶级进行活动。9、简述社会制度的特征。答:(1)普遍性。家庭、经济、政治、教育、宗教五种最基本的社会制度,不同程度笛存在与世界一切国家和民族社会中。(2)变异性。社会制度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3)相对稳定性。社会制度是不会轻易变动的,体现了对秩序和安定的要求。(4)阶级性。在阶级社会社会制度不可避免打上阶级的烙印。10、简述社会舆论的大众传播特点。答:(1)社会舆论是靠大众传播形成和扩散的(2)人们的口头传递是大众传播的主要形式(3)真正的社会舆论是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碰撞形成的。11、简述人口问题的实质。答:(1)人口问题的实质是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在人口中劳动者少,消费者多,入不敷出即产生人口问题。(2)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与素质失调造成的。人口问题一般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人口相对过剩,人口素质低。12、什么是社会保障?它有哪些特点?答: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其特点有:(1)经济保障。其基本形式是生活基本费用和基本必需品的发放。(2)社会性。对所有公民都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义务,是全民性保障。(3)合法性。是依法进行的,是法律规定并受法律保证的 。(4)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保障的哲学和伦理学基础。13、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答:(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3)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4)当上层建筑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其推动作用。14、简述社会现代化的内容。答:(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2)政治现代化。(3)文化、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现代化。(4)城乡社区现代化。(5)群体组织现代化。(6)人的现代化。15、简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答:(1)方法论,是思想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2)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是调查研究中人们收集资料的行为类型或模式。(3)具体技术,是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实用技巧。16、简述科瑟尔的功能冲突论。答:(1)强调社会冲突的功能,从结构功能观点的框架内来讨论社会冲突。(2)主张社会体系内每一部门都是相互关联的,并回出现紧张、失衡和利益冲突等现象。(3)冲突有助与巩固一个松散的具有结构性的团体。(4)一个失去整合的社会,如果同另一社会发生冲突,很可能又会成为一个整合的核心。四、论述1、试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答:1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一般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大量的、长远的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论点、基本方法、基本理论,但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并没有、也不企图代替关于社会的各方面现象的具体研究科学。2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2)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是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属于哲学的范畴;而社会学则是对社会现象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3)社会学的科学研究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源泉之一。3、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就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它们之间因为研究对象的不同因此有区别。而它们之间又有联系,即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又为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2、试述城市在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答:在封建社会我国的城市基本上是由于统治和军事需要而兴建的,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军事性,是贵族、地主、官僚集居的地方,是封建统治阶级施行政治统治的中心。封建统治者控制着整个城市,工商业虽有发展,但不占主要地位。 我国的封建城市是政治中心,而不是经济中心。没有发达的工业为依托,商品贸易也常受到限制。不能对农村发挥经济的领导和辐射作用,并因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盘剥造成严重的城乡对立。3、试述社会制度的功能。答:社会制度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具有四方面的功能:(1)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不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还是五类,都可看到人们的需要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需要满足了很快就会出现另一个需要取代原来需要的位置。人和社会都是发展的,个人和集体的需要也是发展的。就整个社会来说,社会需要的满足与提高的确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为它决定于一定社会里的社会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文化环境,也就是说决定于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其关键还是要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这就是说,人的不断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中就是要靠一定的社会制度来满足的。(2)提供社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人的社会化主要的就是要孩子们认识社会角色和学习社会规范。而不论是社会角色还是社会规范都是由社会制度规定下来的。从社会的一个横断面看,人们的社会活动,人们的社会活动,人口的流动是受一定的社会制度的规则制约的,哪些人能动,哪些人不能动,哪些人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可以变化,都是制度规定了的。社会制度的这种上下左右流动的机制作用,叫做社会选择,社会制度是社会流动的河床,通过这个河床,起到了社会选择的作用。(3)对社会起整和作用。这根源于社会制度是人们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系,行为的准则。人们按这些规范行事,就能使整个社会关系表现得结构完整,活动有序。如果不是这样,只要有一种重要的制度运转失灵,就会造成整个社会的混乱,特别在近代工业社会,发达的都市区域里更是如此。(4)传递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具有历史的连续性。文化是靠一代一代人不断地继承、总结、改造、创新、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人类不能把这一代的文化知识通过遗传留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必须从头学起。但是下一代在从头学起时,已经掌握了一套语言工具,这就大大缩短了学习的时间,并且在获得这几千年的文化遗产的同时,在实践的基础上增添一些新的东西。所有这些工具、言行、设备及其作用都是在各种社会制度中保存、施行、表现出来的,是靠制度的规定进行实践活动的。所以说,制度是人类传递文化的重要工具。4、试述观察法的特征与类型。答:1观察法是调查者通过耳闻目睹收集和积累具体、生动的感性资料的方法。2科学的观察具有以下特征:(1)观察者必须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设,有目的的去观察;(2)观察者事先划定了一定的观察范围,包括观察内容和空间;(3)实地观察要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即事前要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方案;(4)对观察到的情况要客观地记录;(5)对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必须通过验证才能下结论。3观察法的类型。(1)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调查者亲身加入到调查对象所处的社会群体之中“成为”其一分子,直接参与该群体的活动,同时又保持着客观态度进行观察,以获得资料的方法称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是调查员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参与观察了解资料深入、细致,调查者受约束多。非参与观察受约束少,了解情况比较表面。(2)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观察计划进行的观察。其特点是观察过程标准化,获得的资料比较系统,非结构式观察则事先对观察范围和程序不作严格规定,而依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机决定的观察方法。前者适用于对调查对象有较多了解,调查对象较为稳定的情况。后者则常用于对调查对象了解不多的情况。5、试述科层制的特点,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答: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是: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3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科层制作为一种组织和管理方式,对无规则低效率的传统管理方式来讲是一种进步。它可以推动、保障组织和机构的顺利运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科层制的最大优点在于高效率。但是,韦伯的科层制不是现实的,而是纯粹理想型的,实际上,首先,组织成员既非经济人、也非机械人,他们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多种需求;其次,组织所处的环境在发生变化,环境常常向组织提出新的需求;另外,任何规则都不可能精细到无所不包的程度,甚至例外情况总有发生。这就使得科层制在实际上往往束缚了人的积极性,影响组织效率。由此看来,科层制一方面具有提高组织效率的功能;另一方面又产生降低组织效率的负功能。这就要求尽量发挥其功能而避免其负功能,即通过组织内部的分工和制定规则来促进组织运行,但又不造成对组织成员积极性、主动性的限制。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