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笃行》(西安交大附中教师发言稿).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7980098 上传时间:2020-03-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励志笃行》(西安交大附中教师发言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励志笃行》(西安交大附中教师发言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励志笃行》(西安交大附中教师发言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励志笃行在交大附中“师德感言”会上的发言2010-05-26 14:32黑永先 4月初,高小梅主任给我布置作业:要我在附中师德感言会上做个发言。我一口回绝,结果不被允许;拖了一周之后,我看实在推不过去,才答应考虑一下。说实在的,直到现在,我还是有点犯难。我不知道,我该不该坐在这个位置上。我有三难: 一难,我没有可以拿到人前显扬的亮点。任教40年来,虽然我一直在勤奋努力,从不偷懒取巧;但却没有做出过能拿来夸赞的骄人之举。要说成绩,无非就是教的学生如何如何啦,带的班怎么怎么啦之类。我不想吃学生。因为学生的成功,和学生本身以及别的外在条件密不可分;班集体的成功,和这个集体的全体学生的努力密不可分。我不能贪天之功。所以坐在这里,我能说些什么呢? 二难,我现在已经到了上了公交车会有人让座的年龄,属老弱一类。在学校,也多受照顾。我非常感谢学校对我的关爱,特别感谢我们11届年级组和语文学科组的同志们。 我清楚地感觉到,现在我真有点力不从心了,尽管也在努力做,但还是难以跟上当今的快节奏。我知道,现在我已经很难能够再以前排的姿态出现了。做不了榜样,说话会有多大力量? 三难,我从来主张“不务虚名”,低调做人,但是,往这里一坐,就把自己放在了风口上。我不想受这个熬煎。 高主任说:“师德感言”就是从师德角度谈谈自己的为师感受;这关乎到交大附中优良传统的传承,也是附中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附中的一个老同志,我爱交大附中,附中是我赖以生存的根基;我爱交大附中的同仁们,附中的同仁给了我不尽的愉快和支持;我爱交大附中学生,附中的学生使我有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今后我还要和附中休戚与共。因此,我愿意抛开一切杂念,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捧出来献给同志们。我保证:说轻说重,说对说错,都是我的真实想法,都是对我灵魂的拷问。说轻了,就算是抛砖引玉;说错了就充做反面教材,同志们可以姑枉听之。当然,如果能引起一些思考,我就满足了。 下面,我想以校训“励志笃行”为话题,说点我的感受。 交大附中的校训“弘德、广识、励志、笃行”,虽然是近几年才明确提出来,但它实际上是交大附中数十年来校风的光彩凝结,它也是交大附中师德的高度体现。四个方面互相独立、互相容纳又互相补充。就“励志、笃行”而言,它们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二者的关系也是多级的。我理解,“励志”有两层基本含义:1.振奋精神,2.磨练意志。振奋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磨练意志,就是要不断增强必胜的信心。“笃行”,也有两层基本含义:1.坚定前行,2.专注践行。坚定前行,就是目标确定后,就要信念坚定,毫不犹豫地去实现它;专注践行,就是在前行的道路上一心一意,心无旁骛。 一、先说说“励志”。 “励志”的最显著特点,是它没有终了的进行态。精神需要时时振奋,意志需要时时磨练。这就象气动车要不断加油,电动车要不断充电一样。讲台耕耘40年,我的教学激情有时高昂,有时低沉。现在回过头去看,不管高潮期还是低潮期,思想意志都需要磨练和振奋,特别是低潮期。2009年1月,08届2班的一个保送到交大的叫亓文的学生,在校内网向我提问,他说:“黑爷爷,问你个严肃的问题:你一直努力工作的动力何在?是一直有着一个动力?还是在变化?难道不会有失去动力的时候?” 学生的问话让我浮想联翩,沉思良久。 我是这样回答亓文的:我的资质并不聪敏,只是做事勤奋从不偷懒。要问我,勤奋的动力哪里来,我可以告诉你,那是时代给的。我生长在普通工人家庭,朴素的报恩思想在脑子里根深蒂固。上个世纪5060年代,我的家庭经济贫困。从上中学开始,国家给我多次补助,而上大学的五年,我的一切费用又全由国家包管。可以说,国家对我,十七年教养,恩深似海洋!于是,上学的时候,拼命的学;工作的时候,拼命的干。 “报恩”,是我工作动力的无穷无尽的源泉。这样,习惯成了自然,“拼命”的节奏就成了惯性,工作近四十年来,从不曾有过懈怠。有时累了,也想应付一下,但是一进入工作情境,便忘了一切。 也有快要失去动力的时候,但我会不断给自己加油,添加能源。这能源有时就在身边。我来交大之前在纺织城中学工作。那时候,每当我累了,想偷懒应付了,我就到车间去走走,特别是到织布车间。在震耳欲聋的织布机声中,工人门穿梭忙碌在机器弄当里面。那场面的震撼力量,直到现在一想起来,仍然能让我热血沸腾。 当然,汲取力量的途径会有多种。比如,现在我已退休了还在上班。原打算退休后“纵歌走天涯”的计划至今难以实现。这原因,除了学校的多情挽留外,我乐意在附中继续干下去,内心深处的想法是:和天真无邪的学生相处,能使我年轻;和相处甚谐的同事们交往,能使我感到愉悦。这些都是在对我加油充电,让我从中获取了能量,让我补充了行将衰落的运行动力。 关于“励志”的内容,不管是“磨练意志”还是“振奋精神”,我感觉它的底色应该是一个“爱”字 ,就是说,“励志”就是要及时振奋爱心。正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磨练和振奋”,就有了动力。具体来说,作为教师,“爱心”,首推“爱岗、爱生、爱校”三节。 励志一:爱岗 爱岗,就是爱教师这个职业。我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不是学师范的,我压根就没有想到会当教师。但是时代还是把我放到了三尺讲台上,而且让我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职业,而且一干就是这一辈子。 我不想重复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对教师职业的界定和歌颂,那没有什么意义。比如几年前有一句政治口语,叫做“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但是真正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却是公务员。2010年陕西公务员招考,35取1,热门职业733取1。至于教师是“蜡烛”之说,听起来让人有点心酸。 我要说教师是个最重情,最个性,最自我的职业 教师是个充满感情的职业,你付出了感情,收获的也是感情。我刚上班那会儿,正值文革动乱,学生难管,课程难教,工作很累。有一天中午,我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宿舍,推开房门,就看到南向的窗台上,一溜放着4个盈红的拳头大小的西红柿,下面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工整清晰的写道:“老师,这几个柿字就请你解解渴,消消累吧!”纸是正面写了数学题反过来写的,没有署名,没有日期。拿着纸条,看着柿子,心头烦恼,身上疲惫一扫而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在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我把全部心力都献给了学生。我喜欢上班,上课成了我的自我享受。有时星期天也会独自一人到教室坐上一会,摆摆桌子,挪挪凳子,看看墙报,想想明天。我会为一节自我感觉上得别扭的课,辗转反侧,寤寐思服;也会为一节自我感觉上得畅快的课,手舞足蹈,载笑载言。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甘愿在三尺讲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这学期语文课讲“马克思传”,第一课时,我想把课讲的激情一些,一是想看看65岁的我在讲台上还能不能激动起来;更主要的是想做个试验:想看看90后这些被人指责为只知道“追求自我”的非主流们,还能不能用传统的革命激情把他们调动起来。课堂结构设计为3步,由近及远逐层推进;课堂高潮落在国际歌感染上;授课内容顺序采用倒叙法。一开始我非常平静的从毛泽东1949年关于“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论述讲起,向前推进,讲到列宁,讲到马克思。评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接着用18分钟放映电影列宁在十月“攻取冬宫”的一段,视频在国际歌声中结束;接着在国际歌的乐曲声中,我讲到巴黎公社,讲到工人诗人欧仁鲍狄埃,讲到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最后播放国际歌三段合唱曲,同时,我非常动情的朗诵国际歌歌词。当我朗诵到“让思想冲破牢笼。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时,我已是热血沸腾,情难自已了。当我朗诵到“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时,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往讲台下看去,学生真的被打动了。在掌声中,我感到了教师职业的力量。 教师这个职业确实是个极富感情的职业。我忘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毕业话别时师生难舍难分的场面;我忘不了,每逢佳节围在身边的张张笑脸,从四面八方飞来的片片贺卡;我忘不了,学生的进步在我心中漾起的幸福;我忘不了,学生的成功给我带来的骄傲和自豪。要问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是什么,艾青有诗说:“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毛泽东有词说:“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年月我的右眼视网膜脱离几乎失明,在西京医院做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恢复非常好,至今已经年了,视力十分稳定。专家说: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也就是千分之三,一般术后一两年就会复发,最后结果就是失明,而我的恢复状况又是千分之三中最好的。说到原因,我对专家的医德、医术表达了由衷的钦佩和感谢。说到最后,专家说,这恐怕和你从事的职业有关。他说,教师育人,开启愚者,矫正枉者;弘扬良善,补救缺失。使愚者智,使枉者直;长善而救失,这就是度人,这就是大善。有此大善,你就心底平和。心底平和,身体康复自然会到达极致。专家的话使我十分感动,我从中感到了教师职业的尊严。不怕同志们笑话,手术前,当我睁开右眼,眼前几乎是一片黑暗时;当专家告诉我,视网膜脱离一般是一个眼睛发生之后,另一个眼睛就会跟着发生时,我感到我将要成为亲人的累赘,将要成为对社会没有价值的人,我对生活曾经产生了极端的绝望。显示了我感情深处脆弱的一面。没有想到,住院期间,我几乎是生活在鲜花丛中,来探视的学生、家长、朋友太多了。专家的话语,学生、家长、朋友的情谊,都是在给我的生命之车加油充电。所以,出院以后我没有要求减课,依然是99届毕业年级三个班的语文和理科试验班的班主任。 我常想,我的价值,这一辈子恐怕只有在讲台上了。一个朋友发短讯问我:“你疯疯傻傻自我陶醉啥呢?”11届的学生问我说:爷爷,为什么啥时候见你,你都是这么愉快潇洒呢?我说:爷讲的不是课,是心情! 教师这个职业还是个最能展现个性的职业,教学,你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带班,你可以按照你的人生理想去塑造学生。 教师这个职业也是个最能做学问的职业。教学相长,多少学问家都是出身于教师啊。 当然,教师也是个孤独的职业。无权无势,两袖清风,再加上教师与生俱来的清高,不愿意弯腰求人,不屑于和小人为伍,故而平时自我感觉良好;但稍有风浪,遇到难题,往往求助无门,显得十分弱势。老师需要有一棵能够依靠的大树。当我们遇到难处的时候,能够有所依靠,能够得到帮助。我想,有交大附中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的荫蔽,我们附中的老师,还有什么坎呢能迈不过去呢? 教师还是一个受人苛刻要求(苛责)的职业。在众人的眼中,老师是为人师表的人,故而必然是光辉灿烂,完美无缺的人;故而对教师有着苛刻的要求。比如挤公交,见到他人挤,习以为常无所谓,如果教师挤,就要非议一番。对此,我很同意下面这种说法:做教师,需要有一种至善的境界,应该有超越现实的理想和追求。你既然选择了教师,你就要做好无怨无悔的准备。你不愿意承受人们对教师的苛求,那你就应该去选择别的职业。人们对教师的苛责,正说明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敬仰。我愿意接受这种苛求,因为我爱教师这个职业。 励志二:爱生 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学生,教师这个职业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这就像没有了教师,学校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一样。不用多讲“爱”的理论;也不用多颂“爱”的诗句。因为,“爱”是要表现在行动上的。 爱优秀生,那是人的本能,没有丝毫困难;难的是爱差生。那些不听话,不好好学习,思想不阳光,行为不靠谱的学生,确实不惹人爱,有时想爱还爱不起来。你在他身上下功夫最多,收效却小得常让你恼火。能不能真正爱这些学生,从心里不烦他,是检验一个教师“爱心”功夫修炼得深浅的试金石。做教师的大概都会有一种感觉,优等生没有差等生有良心,走出校门后,对你最亲的还是学习不咋的、你批评最多的学生。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1999年,我原在的学校举行校庆,我见到了我带的第一届学生,他们都已经是四十二三岁的人了。其中有一个,在校时,那个调皮呀真是无以复加,没有少挨我的训斥。为了教育他,我和他的家长也闹得很僵。谁知见了面,他对我那个亲呀也是无以复加。吃完饭外面下起了雨,大家都没有拿雨具,这个学生冒雨去给我拦了一辆出租,打开车门送我上车,随手又给司机摔下20元钱,对我笑笑,说:“老师,学生我过去不懂事,现在懂了。”我看着他被雨水打湿的衣服,贴在脸上的头发,想起二十几年前,训斥他时我凶狠的样子,想起我曾经是那样的讨厌过他,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件事折磨了我很长时间,使我汗颜不已。这件事一直在给我敲警钟:学生再差,但他毕竟是孩子,无知无识,可塑性极大。况且他这方面差,不等于那方面也差。他现在差,不等于将来也差。千万不敢小瞧了这些暂时的后进生。我看过当年很看不起青年毛泽东的长沙师范的一个老师,解放后向毛主席表达歉意的电视剧镜头;我也听过当年很欣赏学生江泽民的一个交大老师,在江总书记看望他时十分愉快的传闻。“有教无类”是教师必循之原则。喜欢先进生,没有错;也应该喜欢后进生。正因为你对后进生下得功夫更大,所以他们日后才对你更亲。 爱学生,就要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要记住学生的长处,要忽略学生的小错误,更不要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至于算总帐的做法更是绝对要不得。要知道,老师给学生的微笑有多少,学生的阳光就会有多少。学生对你一声“老师”叫出来,你就是长辈,哪有长辈和晚辈计较的道理。学生现在把我叫爷爷,爷爷就应该是慈祥的。学生犯了错误,批评一下,过去三分钟就拉倒。千万不要保存自己的不满情绪。11届在上高一的时候,我的一个语文课代表,因为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她对我说,想调整一下,不想当课代表了。我对她的做法没有体谅,而做了错误的解读,认为她是太自私不愿意为同学服务。于是对她就有点冷淡。一周过后,那个学生给我写了一封信,很委屈地说:“爷爷,你冤枉我了,我本想调整一下,以后还要做课代表的。没想到,一直没有得到你的谅解,这我能感觉到。您现在见了我也不对我笑了,也不摸我的头了,说话的语气也淡了 我怀念过去您抚摸我的头,用亲切的话语同我交谈的时光,我想一直和你亲如孙女一样。爷爷,请您给我鼓励和信心,让我感到安心,好吗?”看完信,我很后悔我的不经意的举动。我把她找来,诚恳的向她解释、道歉,耐心的听她痛哭了一番,又借给她一本针对她学科弱点的书。课上有意识提问她一下;课外见面,笑着抢在她前头和她打招呼。这样,又过了几天她的情绪才算恢复正常。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常在不经意之中,老师的举手投足有时自己根本是无意识的,但在学生那里却成了刻骨铭心。所以,真心实意爱学生,就要宽宏大量,给以阳光;还要注意细节,丝丝入扣。那才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爱学生,要宽容学生的错误,但是“宽容”绝不是“纵容”。在教学这组矛盾中,学生是学的主体,老师是教的主体,而且老师是这组矛盾的主导方面。我决不会把自己降低到服务的地位。在教学中,在班级管理中,我必须是主导,这是我的责任。对学生我决不以任何借口有丝毫的放任。有的老师对学生的不轨行为,不愿管,不敢管,课堂犹如自由市场,你仍然一心只讲圣贤书;学生作业意走龙蛇,你听之任之。人家都骑在你的脖子上了,你还全当没看见。这样违心地取悦学生,为着何来?回答说:“怕学生评教打低分”。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实际问题。但是从道理上来说,这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害了学生,害了附中么?从心理上来说,这样的违心,不是为了暂时小利,使得自己长时间心里不能安宁么?从发展角度说,由于你的不负责任,学生的小错发展成了将来的大错,你就不害怕学生将来埋怨你吗? 孔子和他的学生感情很深,有个学生得了传染病,他去看望,手从窗子伸进去,拉着这个学生的手,嘴里反复喃喃:这样的好人怎么得了这么恶的病呢?有个学生死了,孔子痛心疾首,仰天长叹:老天要了我的命!老天要了我的命!但是孔子对犯错误的学生也相当严厉。有个学生只说不做,不知珍惜时间,大白天睡觉,孔子就十分气愤的骂他是“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你能说孔子对学生不好? 当然,实事求是的讲,老师怕批评学生给自己带来不良后果,是个社会问题。2009年8月国家教育部根据教师越来越不敢管学生的现实,发出通知说:“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连班主任批评学生还要教育部授权,岂非咄咄怪事?这实际上是教育管理体制缺陷的反映。老师批评教育学生天经地义;批评教育学生是老师与生俱来的本能。老师真的“怕学生评教打低分”吗?谁都明白,老师怕的不是“学生”打低分,怕的是“打低分”之后。所以,要调动老师的积极性,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好对“学生评教”的正确的认识。我觉得一个人只要百分之八十的人说他好,那他就是个好人。谁能把所有的人都为好呢?一个老师如果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对他满意,那他就应该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况且,那不满意的百分之二十中还有泄私愤的成分哩。当然,作为教师,应该全力以赴,不能满足于百分之八十的满意率。王安石曾以登山感叹人事。他说,如果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还不能到达景观最美的地方,那也没有什么后悔的;但是如果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那么别人就可以嘲笑你,而自己也会悔恨的。但愿我们年轻的同志们,不要给自己留下到了老年会悔恨的事情。前面提到的那个08届2班在网上问我问题的亓文同学,在和我探讨问题时对我说:“上高中以来我一直很想很想和老师交流,但我不善言谈,有一次我已写好了信,最后也还是没有胆量交给老师。 我单方面和老师神交了三年啊。”我到现在一想起这话都在后悔,都在自责:这么想和我交流的学生,我居然三年都没有丝毫觉察。我也太粗心,太不负责任了。我要记住这个教训,从2009年2月起,我就把郭沫若女神序诗中的诗句刻在了我的心里。那诗句说:“女神哟,你去,去寻那与我的振动数相同的人。你去,去寻那与我的燃烧点相等的人。你去,在我可爱的青年的兄弟姊妹胸中,把他们的心弦拨动,把他们的智光点燃吧!” 励志三:爱校 一个交大附中的老师应该爱交大附中,道理就像一个中国人应该爱中国一样。交大附中,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靠山,它是我们借以展现才华的平台,它会给我们愉快,它会给我们自豪。当然,交大附中并非十全十美,对它的不足之处,我也会发牢骚,提批评,甚至骂人。但内心深处对它的爱是那难以抑制的。08年有个书商来向我们推销工具书,我一眼就看出那本现代汉语词典是盗版。我对书商说:我们交大附中不差钱;工具书事关重大,决不买盗版坑学生。书商说:中学都买了,他们也没有说是盗版。我说,他们怎么能和我们交大附中相比?不是一个层次!我一一向他说了判定盗版的依据,她才不得不承认是盗版。在事情的整个过程中,我感到了做一个交大附中老师的自豪。04年我们给05届高三年级选用了一本叫首辅一号的复习教材。我们的学生拿到教材后,第二天有个学生对我说,他在教材中找到30多处错误。我马上把书商叫来,向他一一指出错误所在。书商连连赞叹说:交大附中真不愧是交大附中!好几个名校都用这个教材,他们没有一个提出来过。书商立刻和出版者联系,一周内给我们调换了修改后再版教材。交大附中就是这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交大附中也值得我们爱。作为全省、全国级的名校,作为在全世界都有影响的名校,交大附中有很多光辉闪耀的的传统,有很多不同一般的靓点。它与时俱进,着有最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比如近期提出的“建设生命化校园”的理念;它注重教育科学研究,不断探讨各科教学规律,努力创建交大附中的教学特色,比如在高考、中考重压下,尽最大努力坚持素质教育;交大附中人,素质高雅,低调而高贵;交大附中人,作风朴素,求实而创新;交大附中人,工作敬业,忘我而助人。交大附中从不做低级行为谋利益,从不搞下滥手段求光彩,交大附中从来光明正大,它是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在这样的学校里工作;我们感到幸福,从这样的学校走出来,我们感到自豪。 我爱交大附中,它给了我温暖。年,我的右眼视网膜脱离几乎失明,当学校得知病情后,立即动用学校资源,让蔡老师(附中蔡老师父亲的一个得意门生是西京医院眼科主任)带着我,没有排队,没有等待,立即手术。第一次手术没有成功又做了第二次。两次手术前,附中老校长郭平平都是一大早就赶到了病房,和我聊天缓解我的紧张情绪,然后扶着推车一直送我到手术室门前。王佩东校长几乎每次和我碰面,都要轻轻送上一句:“近来身体好吧?”王校长近来又提出了建设“生命化校园”的办学思想。同志们,这样的人性关怀你能不为之动容么?有这样的校长的交大附中,我能不爱吗? 我爱附中,我就把学校的事当做自己的事。09年王校长为附中新校区几个建筑物征求命名,我建议把天井叫做“励志广场”。后来有幸被采用,我十分开心。 一个社会公认的一流学校,应该各科都有几个一流的知名教师;应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应该有引领同行业发展的示范作用。近年来交大附中扩容速度很快,学校规模几乎是上个世纪的3倍。交大附中要完全达到上面说的的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比如我校的“知名教师”还不多,有的学科甚至到了“蜀中无大将”的困境。新到附中工作的同志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给附中带来了新气象、好经验。但是,不言而喻的是,有的同志的个人修养(或品格,或作风,或业务等)和交大附中的优秀传统或多或少还有一些差距。有的像我这样一类的老附中,也会受到社会的负面影响而或多或少偏离附中的优秀传统。爱附中,最基本的,就是要把自己分管的那一份儿事情做好,别让别人捣你的脊梁骨,别让老师因为你的事情没有做好,而影响到对附中的爱。我愿意和大家一道,更多地关心附中优秀传统的传承和创新,振奋精神,磨练意志,不断地加油充电,让交大附中永葆青春!我相信,在交大附中工作,我们一定会感到越来越有体面,在交大附中生活,我们一定会感到越来越有尊严! 二、再说说“笃行”。 “笃行”的核心是“笃”,也就是怎样行的问题。我也讲三条:求实、求是、执着。 “笃行”一:求实。 “求实”就是做事要实在,要实在,就不能只顾私利。急功近利绝对做不到实在。我崇尚“力争上游,不务虚名”的做人境界,所以我把“力争上游,不务虚名”定为我做班主任的班的班训,届届均无例外。我用它来塑造我的学生,也用它来自律。“力争上游”容易,“不务虚名”就难了。俗话说,虚名就像一把刀,别人用它剜你的心头肉,你却感受不到。虚名,会遮蔽你的双眼,捆住你的双脚,阻碍你的前进。有它当道,怎么还能力争上游?虚名,就像一个陷阱,掉进去就会看不见也听不清。当代著名学者欧阳培就曾勉励自己说:“不务虚名传四海,但求硕果见人间。” 教育是类似农业性质的事业,它不是象工业那样能立竿见影。它有一个播种、施肥、浇水、耕耘到最后收获的相对漫长的过程。教师就像农夫,需要潜心了解各种作物的不同特点,每天在田间精耕细作。违背农时,揠苗助长,是农夫断然拒绝的。教育没有捷径,有的是投入和期待。你不能指望今天种明天收,急功近利是要遭到报应的。语文学科更是一个慢功夫的学科,它不是台阶式的前行,而是在反复中螺旋式的上升。语文成绩难以短期提高,认真学了两个月三个月,好像不见效,但是如果再坚持一个月两个月,很可能就会产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语文上台阶不容易,但是一旦上了一个台阶,下台阶也不容易。所以,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有学生一段时间不好好学语文,但考试成绩却没有下降。所以,有学生就因此而认为语文不学也能考好。甚至有的老师也给学生这样说。于是,语文虽然考试分值高,虽然它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是由于它见效慢,还是被边缘化了。其实他们不了解,语文学习如果你荒废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质变。一旦质变下降,你想上去,那将是相当困难的。 当下社会思想浮躁,功利性太强,为一点点暂时的蝇头小利,投机钻营,煞费苦心。学术腐败为着何来?考试作弊为着何来?作文抄袭胡编说假话为着何来?所有的弄虚作假莫不是急功近利在作怪。现在的校园里,分数好像真的成了学生的命根。老师也好像被分数左右,好像学生成绩的高低,在证明着老师的什么。孔老夫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的优秀率也才百分之二多一点。但他是个古今中外公认的伟大的教育家。杜甫有诗说:“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生。”多洒脱啊。 当然,教和学,完全不讲功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我们说的是不能急功近利。我常把“功利”和“素质”两个概念对比使用,它们并不矛盾。比如课堂演讲,素质性大于功利性,费时费力,但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确实大有好处,也深受学生欢迎。我就调整教学计划,一直坚持着,到现在已经十年了。从08届高三开始,我把我08年出的一本书作为奖品,奖给演讲优胜者(08届两个班奖励21人;11届上一学期,两个班共奖励6人),使得学生参与的热情极为高涨。08届2班一个叫钱行的学生(考入南京大学),2010年1月在网上发表感想说:“在黑爷爷手下干了三年课代表,我能拍着胸脯说,我在三年的高中语文中得到了快乐和收获 一是课前的演讲,我非常感谢黑爷爷能在各种压力面前将这个传统保持了下来,时至今日每当我要写些什么,或者在某些场合要发表看法,都能想起课前演讲积累下的经验;时至今日我还能为当时精彩文章拍案叫绝,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语文啊!二是“求是本”和“积累本”,我相信,“求是本”是黑爷爷的独创了吧?也是我们这些弟子最宝贵的财富。这不只是说两个本子十分有用的内容,更是说由 “求是”和“积累”此而养成的学习习惯。现在,我的手旁就摆着我的“新”“求是”本,上面记载着我的思考、我的灵感、我的痛苦、我的发现。用笔记下的事情,你不用翻开,也都在脑子里了! 所以,感谢黑爷爷,也希望您能把这些经验传给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如果有一天我有幸走上讲台,我一定也会把“不务虚名”四个大字重重地写在黑板上的!”学生的话真的让我很感动,看到我为他们付出的心血得到传承,心里十分欣慰。 交大电视台近来播放了一个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给交大学生的演讲,听后很受启发。前几天,我把他讲的一个例子拿到一个班上做了个检测,结果很让人深思。(大家也可以自我检测一下。)例子是这样的:说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为了防止车祸,人们在马路上修了一座天桥,又在马路下面修了一个地道。问:你要过马路是上天桥,还是下地道?让学生不加思考说出选择。结果多数学生选择了下地道。这说明了什么?这座天桥就在浙大的跟前,修好后因为大学生不走,才又修了地道。天桥和地道以马路为中轴线形成了一个上下对称的六边形。过天桥是先上后下,即先付出攀登的辛苦,然后再享受下行的轻松;过地道是先下后上,就是说在没有任何付出的情况下,就先享受到了下行的轻松,之后就不得不付出向上攀登的辛苦。不加思考就选择下地道者,说明在他的潜意识里,一事当前首先考虑的是享受。但是谁都知道,付出后才得到,人们从中获得的幸福感,要远远大于不付出就得到而产生的幸福感的。现在我们的学生,就是这样,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一事当前,首先追求的是轻松和享受,而不是付出和创造。或者总是想用最小的付出,去获得最大的收获。可以说,一切弄虚作假,其源盖出于急功近利。这真让人很担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做事情总是想得太多,太在乎事情所带来的后果,太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说三道四,太在乎现在和未来的一切,而恰恰忽略了事情本身。我们的大脑被各种欲望塞得满满的,在这种重荷下,能把事情做好吗?结果我们总是偏离预定轨道,离成功越来越远。我们要教育学生,只见小利,则必不成大事。急功近利者,日后必将受累。学习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学习功利性太强,必然不会求实,不求实,你的学习工程就会变成豆腐渣,其结果不言而喻:不是楼脆脆,就是楼歪歪,甚而是楼倒倒。 “笃行”二:求是 毛泽东说:“是”就是客观规律,“求”就是要我们去研究。“求是”就是探寻、掌握客观规律。目的是按照教育规律办事。 上个世纪语文教学流派纷呈,诸如于漪的“情感派”、钱梦龙的“导读派”、宁鸿彬的“思维派”等十几个教法门派,我自我认定我是“规律派”。我认为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的感觉它,所以,我非常重视学科规律的归纳,想让学生通过规律的理解,提速举一反三的运用。我制定的“3典8本制”,已经执着的坚持了20几年。3典(每人必备3本工具书: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意在培养学生随手拉工具书的习惯;8本(求是本、积累本、究错本、文言预习本、课外阅读本、课堂笔记本、作文本、作业兼考试本)以“求是本”、“积累本”、“究错本”等三大基“本”为核心。“求是本”,主要记录那些具有宏观规律性质的东西;“积累本”,分为文言积累、成语积累,语音文字积累等。 “究错本”(“研究”的“究”不是“纠正”的“纠”),不只是“纠正”错,而是要“研究”错,要研究做错的根源,要研究错题给自己的启示。这些不但教给了学生学科技能,更教给了学生一种思维,也是让学生跳出题海的重要一环。至于被我称之为“211”的阅读制(每月两本杂志我推荐读者微型小说选刊、每周一份报纸我推荐语文报、每天一次广播、电视)以及多主题的课前演讲等等,目的都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语文素养的问题。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说,只学习不思考,不归纳规律,不去伪存真,就会上当受骗。我主张“高位”思想。高位做人,不被欺辱有尊严。高位做学问,不迷信权威,不做成见的粉丝,不做书本的奴隶,不当教参搬运工。这正像吃猪肉不能变成猪一样。我告诉学生:我们需要而且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创造未来。只思而不学,不能保证思考的科学性。但是不加审视盲目的学,就没有提升,就没有创造,甚至还会顺着巨人的错误滑入泥潭。不是高位的学习,热情越高后果就越可怕。我重视和学生互相切磋,要求学生向我提出问题,我说那是逼我思考,帮我避免将来老年痴呆。 “求是”,因为掌握了规律,做到了举一反三,其的结果,必然是课业负担的减轻。我们就可以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我不赞成加班加点。那种靠夯时间来提高那么一点点成绩的做法,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得不偿失,不是交大附中的特色。我更不赞成只顾自己这门课,而不顾、甚至挤占别的课,搞单打独斗的做法,教育硕果的取得必须靠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搞题海战术,搞单打独斗,违背了教学规律,其主观愿望尚可肯定,但其客观效果确实不敢恭维。前几年社会上流传的“中学是屠场、中学是战场,交大附中是牧场”的说法,是对三个学校特色的幽默总结。战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多残酷啊!;屠场,任人宰割,冤魂哀鸣,多阴森啊!“牧场”,鲜花满地,歌声悠然,多舒畅呀!那是育人的场所。附中校园里艺术节、学科节、社团文化节、电影欣赏节等都是在牧场的大背景下,百花盛开的美景。交大附中引以自豪的,是它的学生走出校门后,有足够的后续力量,去迎接更繁重的学习任务。在交大附中的校园里,学生永远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努力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这才是交大附中的特色! “笃行”三:执着 交大唐文治校长说过:“吾人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我想,要想成为这三个第一,还必须得有另外三个第一,那就是第一等的精神,第一等的思维,第一等的品质。这些精神、思维、品质之中,“执著”应该位列其首。人生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性格。性格是无声的命令,支配你的潜意识,推动你的惯性。“执著”是品质;是思维;是精神,也是一种性格。“执著”是在目标已经确定的前提下,顽强的、不退缩的奋斗。这种性格是高位俯视的;是勇往直前的;是心无旁骛的。“执著”不是固执,它兼收并蓄,随时自我修订。它讲求埋头拉车,也讲求抬头看路。 我非常欣赏电视剧大秦帝国的主题曲:“赳赳老秦,勇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靠着这种“死不休战”的执着精神,大秦由弱到强,最终统一了全国。我也很欣赏林彪统帅四野的拼命精神,他说:“枪一响,上战场,老子今天就死在战场了”!(林彪后期的反动另将别论) 干工作就要有这么一口气,一股劲。执著,就是自己选择的路,即就是爬也要把它走完。绝不言退,决不放弃。我就是个拿得起,但是放不下的人。心里装个事,老是叨念着,总想干得自己认为最好才行。所以,我欣赏拼命三郎。 1979年,文革动乱刚刚结束,陕西省教委和省教育学院联合开办了 “陕西省高等师范函授班”(交大附中语文教师胡安珍就是这个班的学员,现已退休)我有幸被市教委聘任为西安地区授课教师。讲授“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两门课。第二年又加了一门“现代文学”。我是年考入大学,年毕业,上大学期间正处于文革动乱时期,上课时间断断续续,我的业务水准可想而知。工作以后,大学学到的那一点儿东西,根本胜任不了工作。完全靠刻苦自学。在这种情势下,要叫我去教授大学课程,而且还是艰深的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而且学生都是中学语文老师。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我知道,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其首要条件是课要教得好。我感到提高自己业务的机会来了。想到这些,我异常兴奋。我把它作为考验、磨练自己的最佳条件,迎难而上,执著的干了4年。那个时候,我两个儿子,一个岁,一个岁,爱人又在外面进修。学校个班的课再加个班主任。日子过得忙碌极了。下班回来,真是一进门就不想动了。函授班每周周日上个小时课,备课量很大。大学的备课主要在晚上做。几乎每天都是备课到深夜一二点,有时一直到凌晨四五点,稍一阖眼,就又开始第二天的忙碌了。那时侯,我才岁,身体好,热情高。好像有用不完的劲儿。在后来的十年中,我又接着带了陕西民盟自考班、北京广播学院陕西教学班的大学语文、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等课程。与此同时,我积极参加了省、市以及全国的中学语文教研活动及其他社会工作,中国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吸纳我为会员;我担任了西安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担任西安市教育学会教研信息中心语文教研员兼命题组顾问;担任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四十岁之前的十五年中,我是在极其紧张、劳累中度过的。我觉得累是累些,但是过得相当充实,心情十分愉快,感觉十分幸福。2010年3月一个准备走向讲台的05届的学生来向我讨教,我把1980年前后,我的13本高师函授“古代汉语”备课本拿出来给她看,让她吸了一口冷气。备课本上,大字小字,蓝笔红笔,出处渊源,旁征博引。那个仔细啊,那个认真啊,连我也为35岁的我感动了。 从25岁走上讲台开始,我用了15年,执着地追求着,艰苦地奋斗着。勤奋的结果,极大的提高了我的业务能力,极大的锻炼了我的意志。大学的“语言”、“文学”、写作等教材,我教了多遍,非常熟悉;全国语文教学情况,我积极参与,了如指掌。这些都为我四十岁之后,能够轻松地应对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现在真实得体会到,度过人生之路还是上天桥的好,开始阶段艰苦攀登,你换来的是,中间阶段悠然前行,最后阶段幸福享受。年轻的同志们,你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刻苦努力,不要怕苦,不要怕累,不要怕吃亏,不要埋怨多做了一点事儿,一心一意,努力工作,勤奋积累,为日后的幸福,打下牢靠的基础。 说了这么多,集中起来,还是“励志笃行”。我认为:人生在世无非“事、情”二字,“笃行”说的就是“事”;“励志”,说的就是“情”。把这二者做好,做到“工事”、“钟情”,人生也就可以含笑了。 以上是我完成的作业,请同志们批改打分。谢谢! (2010.5.5.) 已是首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