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工程测量学课设.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7883840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工程大学工程测量学课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北工程大学工程测量学课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北工程大学工程测量学课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必修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学院: 资源学院 专业: 测绘工程 班级: 测绘10级2班 姓名: 王超 学号: 100510229 教师: 李喜盼 2013 年06月24 日 至 2007 年06月30 日目录一、支漳河区段工程测量设计1.概论.51.1实习目的与任务.51.2测区概况.51.2.1气候条件.51.2.2测量条件.5 1.3实习位置.51.4测区内进行测绘工作难以情况.61.5组内测前组织与实习任务安排.6 2.执行规范.73.实习内容.73.1平面控制测量.73.1.1勘查选点及埋石.73.1.2观测技术要求.83.1.3仪器配备.93.1.4点位布置方案.93.1.5观测方法与原则.93.1.6数据处理.103.2高程控制方案.103.2.1勘查选点及埋石.103.2.1观测技术要求.103.2.3仪器配备.113.2.4观测方法.113.2.5数据处理.113.3地形图测量.123.4纵横断面测量.143.4.1纵断面测量.143.4.2横断面测量.143.4.3内业处理.143.5土方计算.153.5.1断面面积计算.153.5.2土方量计算.153.6河流曲线设计及放样.153.6.1河流曲线设计.153.6.2 放样.163.7提交资料.16二、某建筑物楼体沉降监测方案1.概况.171.1工程概况.171.2工程地质条件.172.检测目的.173.监测方案技术依据.184.监测项目.185.基准点与监测点的布设.185.1基准点的布设.185.2监测点的布设.186.监测方法.196.1竖向位移监测.196.2平面位移监测.197.仪器设备.198.组织与成果.208.1组织机构. 208.2质量保证措施.208.3监测精度及频率.218.4报警值.228.5成果处理及信息反馈.229.提交资料.24支漳河区段工程测量设计一、概论1.1实习目的和任务巩固校内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工程测量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工程测量野外作业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GPS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熟悉并掌握等级导线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对野外业观测成果进行整理、检查和计算。了解工程测量中水利测量 工作内容;掌握河流施工建设中测量控制点的布设原则、方法;掌握点位的施工放线方法、河流的纵横断面的测量方法。通过完成工程测量实际任务的煅炼,提高学生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1.2测区概况1.2.1气候条件测区属于典型的大陆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5,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19,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2.5,全年无霜期200天,年日照2557小时。邯郸6/7月份干热,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5,8月份潮湿闷热,气温也可达35左右,九月秋高气爽。冬季干冷1.2.2测量条件测区属于支漳河一段,由于正在施工造成通行稍有不便不利于测量;测区内无高达灌木通视良好,对观测、整体选点、布点较为有利;但部分观测需要跨河为测量造成很大困难。从整体来看,测区进行测绘工作的难度一般。1.3实习位置测区为邯郸市支漳河。位于邯郸市东南,距河北工程大学约1公里。南环路以南,邯大公路与水坝施工之间支漳河段。辖境居东经11429、北纬3633。长约1公里。如图1-1:1.4测区内进行测绘工作难以情况测区距离市区及学校较近,进行测量工作时交通方便;测区地势较为单一,通行便利,又区内视野开阔、地表土壤层厚且实,整体选点,布点及埋设标石方便;测区内河流为支漳河,水位较深,对同学们进行测绘工作时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1.5组内测前组织与实习任务安排准备好理论知识,掌握GPS控制测量、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以及仪器的使用规范及过程,协调好分组的搭配。以各个班为单位建立测量实习小组,5-6人一组,分10个小组,任务安排如表4-1表4-1项目与内容时间安排(天)任务与要求实习动员、领仪器工具、仪器效验1作好测前准备工作踏勘选点埋石1踏勘现场,选择合适的地点埋石个等级点标石GPS静态测量2以GPS-D级网静态测量建立测区的首级控制网导线测量2采用一级导线测量方法、精度布设加密网水准测量2练习用GPS做静态控制地形图测绘7完成测区内地形图的测绘实习总结7整理成果、编写实习报告、归还仪器二、执行规范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7、本项目技术要求。三、实习内容3.1平面控制测量3.1.1勘查选点及埋石根据设计的首级控制网(GPS D级网),在支漳河两侧,埋设12个木桩+钢钉,全局性考虑,既要便于进行导线测量,同时考虑到通视情况良好,便于进行碎步测量,并使所选点位构成良好的图形。选点同时绘制各点点之记,便于以后找点。选点要求:1.选择周围应易于安置仪器,视野开阔,障碍物高度角不高于15。2.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3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4.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等)。标石类型:3.1.2观测技术要求三角测量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三角形最大闭合差()测回数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四21/700002.5961/40000表5-2测回法观测各项限差限差项目两次重合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2c一测回2c互差测回互差限差()3830139精密测角一般原则: 1)观测应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的有利于观测的时间进行,以提高照准精度和减少旁折光的影响。2)观测前应认真调好焦距,清除视差。在一测回的观测过程中不得重新调焦,以免引起视准轴的变动。3)各测回的起始方向应均匀的分配在水平度盘和测微分划尺的不同位置上,以消除或减弱读盘分划线和测微分划尺的分划误差的影响。4)在上、下半测回之间倒转望远镜,以消除或减弱视准轴误差、水平轴倾斜误差等影响,同时可以由盘左、盘右读数之差求的两倍视准误差2c,借以检核观测质量。5)上、下半测回照准目标的次序应相反,并使观测每一目标的操作时间大致相同,以消除或减弱与时间成比例均匀变化的误差影响,如觇标内架或三脚架的扭转等。6)为了克服或减弱在操作仪器的过程中带动水平度盘位移的误差,要求每半测回开始观测前,照准部按规定的转动方向先预转1-2周。7)使用照准部微动螺旋和测微螺旋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8)为了减弱垂直轴倾斜误差的影响,观测过程中应保持照准部水准器气泡居中。当使用J1型和J2型经纬仪时,若气泡偏离水准器中央一格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平仪器,这样做可以使测量过程中垂直轴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的大小具有偶然性,可望在各测绘观测结果的平均值中减弱其影响。方向观测法的补测:当方向数多于三个时,方向观测一测回中可以暂时放弃不宜观测的方向,放弃的方向数不得超过应测方向数的三分之一,补测放弃的方向可只联测零方向。方向观测法的重测:1)超出限差规定值的都要重测。2)测角法的重测数按应重测的基本测回数计算,重测数超过基本测回数的1/3时,应全点重新观测。3)方向观测法的重测数按应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计算。4)测回互差超限,除明显的孤值外,一般都应对称重测该组观测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5)方向观测法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1/3,及观测三个方向有一个方向要重测,则应重测整测回。此时只按超限方向测回计算重测数,因零方向超限而全测回重测,算做(n-1)重测方向测回。6)方向观测重测只须联测零方向。7)观测的基本测回和重测测回结果均应载入记簿,每一测回只采用一个符合限差的结果。8)全组合测角法,直、间接角之间超限时可重测单角。3.1.3仪器配备仪器:科利达全站仪一台;单棱镜一个;三脚架两个;卷尺一个。3.1.4点位布置方案3.1.5观测方法与原则1) 将仪器架设到测站点上(设2点),严格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瞄准后视点(设1点)并置零;2) 将棱镜架设到另一点(设3点),严格对中整平并量取仪器高;3) 用方向观测法盘左盘右观测两个测回,符合技术要求则记录,转下一点测量。观测原则:1) 选择距离适中,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的方向作为初始方向;2) 观测前认真调好焦距,消除视差,在一测回中不得重新调焦;3) 上下半测回照准目标的次序相反;4) 观测过程中,应始终保持仪器垂直轴居于铅垂位置。3.1.6数据处理将所测数据传至电脑,进行处理;检验数据,剔除不合格数据;把处理好数据绘制成表格。3.2高程控制方案 3.2.1勘查选点及埋石点位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或稳定的建筑物上,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采用水准标石,标石的规格和埋设。3.2.1观测技术要求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三等水准高程控制网。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等 级仪器类型水准尺类型观测方法观测方法三 等DS1因瓦光学观测法往后-前-前-后DS3双面中丝读数法往返后-前-前-后DS3水准仪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要求: 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黑红面读数差黑红面高差之差高差闭合差视线高度75m2.0m5.0m2.0mm3.0mmLmm三丝能读水准测量的精度:等级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偶然中误差M全中误差MW平原微丘区山岭重丘区三等36123.5或1520注:计算往返较差时,L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km);计算附合或环张闭合差时,L为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Li为检测测段长度(km)。3.2.3仪器配备仪器:DS1水准仪,双面水准尺一对,尺壂2个。3.2.4观测方法采用对向观测,首先在A点设置全站仪,在D点安置棱镜,并分别量取仪器高i和棱镜高v,测得两点间平距D与竖角以计算两点间的高差,然后在D点设置全站仪,在A点安置棱镜,并分别量取仪器高i和棱镜高v,测得两点间平距D与竖角以计算两点间的高差,两次高差之差在限差范围之内。由于距离较长,在距离较长点BC之间加了1个测站,在CD之间加了2个测站,在AD之间加了1个测站。参照如图3.1。图3.1三角高程闭合路线图3.2.5数据处理 a) 计算高差闭合差fhb) 计算容许高差闭合差fh容c) 闭合差调整d) 计算改正后高差e) 推算各待定点高程3.3地形图测量1、地形测图所使用之测绘仪器必须经过检验校正,视距常数在1000.1以内;垂直度盘指标差不超过2;比例尺尺长不超过0.2mm;量角器半径不小于10cm,其偏心差不大于0.2mm;坐标展点器之刻划误差不超过0.2mm。2、图根控制点应根据地形之复杂程度,在满足测图要求之前提下,1:2000地形图每平方公里控制点不小于20个;1:500地形图每平方公里控制点不小于180个。图根点在高级控制点之基础上发展,其发展次数一般为2次,困难地区,可再附合一次。图根导线以测距导线施测。图根点之精度,相对于临近控制点之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2cm。当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可测设支点或测距支导线。支导线边不得超出三条边,且不能连续发展。图根点高程采用光电三角高程施测,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0cm。3、地形图测绘方法、要求,以及内容取舍按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第四章执行,独立地物能按比例尺表示之,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号;不能按比例尺表示之,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准确表示其点位;高程注记点每格不得小于10个;等高线之计曲线必须标注高程。碎部测量主要技术要求:1)居民地是高等级公路测图之重要地物要素,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按实地轮廓准确测绘。房屋以墙基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质量分类,房屋一般不综合,应分间表示,临时性建筑物可舍去。房屋和建筑物轮廓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在图上小于0.6mm可用直线连接。图上6mm2以下之天井可不表示。2)地下光缆、地下电缆之标志桩、检修井,必须实测,并用相应符号表示与连接。3)独立地物是判定方位、确定位置、指示目标之重要标志,必须准确测绘和按规定之符号正确地加以表示。4)永久性电力线、通讯线均需表示,电杆、电塔位置必须实测,同一条杆上有多种线路时,表示其主要线路,图面上各种线路之走向应连贯、类别分明。建筑区内之电力线、通讯线不连线,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地面及架空管线均需表示,并注记输送物质,地下管线检测井等均需测绘。围墙、永久性广告牌、栅栏、栏杆、篱笆和活树篱笆等均应测绘。公路及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按实际宽度依比例尺表示。公路及街道按其路面材料划分为水泥、沥青、碎石、硬砖、砂砾和土路等,以文字注记在图上。等级公路应注明等级、代码和编号。铺装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隔,主要道路须注明走向。国道路面、路肩应绘制四条线条,路面线不得中断。有围墙栏栅之公园、工厂、机关、学校等内部之道路;除通行汽车之主要道路、全部按内部道路测绘。5)河流、溪流、湖泊、水库、池塘等都应测绘,沟宽在图上小于1mm之以单线表示。水涯线按测图时之水位测定并标注测绘时间。6)地形图表示之各种树木名称、苗圃、灌木丛、散树、独立树、行树、竹林、经济林等,应正确反映分布状况,芦苇地、花圃、草地、沼泽地应表示;树林要标注树之种类、高度。7)每幅图之接边均应测出图廓外5mm,自由边在测绘过程中应加以检查,确保无误。4.成图软件:南方cass7.0成图软件。5.精度检查: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6.内业成图导出数据并做初步处理。在cass7.0软件下成图并实地对照检查修缮。根据要求分幅7.注意事项在作业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所需仪器带齐,全站仪的电池、备用电池均应充足电;收工时要检查仪器是否丢失。对于一些重要的无法通视的观测点,应通过一定的位移来替代观测或者设置支导线点来观测。草图绘制人员要提前观察好下一步要测的地形,并预先通跑棱镜的人这一区域跑镜的线路,尽量避免走冤枉路;碎部点要在草图上标明位置,每隔10个碎部点互通点号,防止出错。8.检查验收组长检查;组与组之间进行比对检查;指导老师验收。3.4纵横断面测量3.4.1纵断面测量 使用全站仪对河道进行纵断面的实测成图。纵断面图以中华桥为起点,其桩号为0+000,由于实习时的条件有限,以河左水位线为河底,绘制1:500的纵断面图。3.4.2横断面测量 使用全站仪对河道进行横断面的实测成图。横断面图以河道中心线为原点,沿河流方向左为正右为负,每间隔50米绘制一幅1:100的纵断面图,必要处需要加绘断面地图。3.4.3内业处理绘制横断面图的方法一般都是先绘制出地面线,然后根据中桩填挖高度将地面线套入标准填挖方断面绘制成图。三维坐标断面法测量数据根据记录形式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用仪器记录:数据传入电脑后转换为Excel格式,用公式 ((X1-X2)2+(Y1-Y2)2)0.5计算出中桩到每个变坡点的距离,左边的距离设置为负数,右边的距离设置为正数,中桩距离为0,在数据后面一格里输入对应的高程,然后用公式(a1&”,”&b1)将该断面所有的点转换为“a,b”形式后,直接复制到AutoCAD图形界面点击多线段,回车后地面线就绘制完成,然后,标注桩号。、用表格记录:可以记录为坐标和高程形式,也可以记录为距离和高程形式,如果用坐标记录时,将数据输入Excel表格进行处理后用AutoCAD绘图,用距离记录时可以直接将数据输入AutoCAD绘图。3.5土方计算3.5.1断面面积计算利用南方cass7.0绘图软件中查询面积法:利用面积查询命令,查询出填方面积、挖方面积并做记录。查询的面积乘5即为实际面积。3.5.2土方量计算总方量根据计算出的各横断面面积,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出总的土方量: 式中V 为总土方量;S为公式一计算面积; S1为第一个横断面面积; Sn为最后一个横断面面积;L 为相邻断面问的距离。计算填方量 根据公式(2)计算,其中S为各断面填方面积。计算挖方量 根据公式(2)计算,其中S为各断面挖方面积。检核:总方量理论上等于填挖放量之和。3.6河流曲线设计及放样3.6.1河流曲线设计设计位置:中线转点坐标X 4047851.177921 Y 543691.815954 如图4-2所示曲线设计位置4-23.6.2 放样仪器:华测GPS一台,手簿一台。方法GPS-RTK模式放样3.6.2.1坐标计算利用南方cass5.1绘图软件中工程应用曲线设计计算里程点坐标。3.6.2.2曲线放样与检核曲线放样为各个组独立放样河道两岸里程桩点,组与组之间计较放样结果。3.7提交资料(1)数据原始记录表一份;(2)测区地形图一份;(3)横断面图一份;(4)填挖土方量表一份;(5)技术总结报告一份。某建筑物楼体沉降监测方案1.概况1.1工程概况安徽省君某公司拟在某市中山北路与申元街交汇处南侧三角地块建设“汇金广场”。建筑物暂定地上30层、地下2层(暂定),框剪结构,0.00=9.90m(黄海高程),基坑四周地面相对标高为-0.30m-3.00m,基坑实际开挖深度7.00m9.7m,基坑周长约400m。1.2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内地层从上而下分别为:层杂填土:褐灰等色,松散或软塑可塑状态,含植物根茎、碎砖石、淤泥质土及腐烂垃圾等。厚度一般为1.55.0m;1层粘土:褐灰浅绿色,呈软塑状态。无摇振反映,干强度低,韧性低等。层厚一般为0.0m3.5m;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淤泥:青灰色浅灰色,呈软塑流塑状态,无摇振反映,干强度低等,韧性低等。层厚一般为0.00m8.60m;主要分布在冲沟中;1层粘土:褐灰浅绿色,呈可塑状态。无摇振反映,干强度中,韧性中,层厚一般为0.0 2.8m;2层纷质粘土:褐黄黄灰色,呈硬塑状态。无摇振反映,干强度高,韧性高,层厚一般为1.4013.5m;层安山岩残积层:灰黄黄褐色,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干强度高,韧性高,层厚0.03.30m。 1层安山岩强风化带:棕黄、棕红色,稍湿,密实状态,表部已风化成土壤及砂,层厚0.502.50m,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2层安山岩中微风化带:棕黄、棕红色,坚硬(密实)状态,表面较破碎,向下逐渐趋于完整,属较软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判定为类。2.检测目的( 1 )监视分析基坑周围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明确工程施工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2 )掌握支护体系的受力和变位状态,并对其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 3 )通过现场监测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优化施工工艺,达到工程优质、安全施工、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4 )观测高层建筑在不同荷载时的下沉量及时发现异常沉降,以便取适当可行的办法,保证建筑物的安全。3.监测方案技术依据( 1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 T12897 一2006 ) ;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 8 一2007 ) ; (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S0007 一2002 ) ; ( 4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 一2009 ) ;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 (GBSOO26 一2007 ) ; ( 6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02 一2002 ) ; ( 7 )本工程的设计图和技术要求。4.监测项目基坑边坡水平位移监测;基坑边坡竖向位移监测;楼主体竖向位移监测、平面位移监测以及支撑地基未定性沉降观测。5.基准点与监测点的布设5.1基准点的布设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 、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等有关规范及建筑物周边的实际情况,在基坑周围、施工场地影响范围外拟布设2 个基准点P1、P2,分别布设于芜纺宿舍和其东侧路口一永久建筑上。2 个基准点选择离基坑影响范围之外且不易被扰动的位置,基准点的埋设采用现场混凝土浇注或钢管深埋法,根据现场的情况选埋。待水准基点稳定后方可投入使用,监测期间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5.2监测点的布设(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4)对于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点及四周设地面点;(5)当建(构)筑物出现裂缝时,布设在裂缝两侧。(6)沉降观测标志应稳固埋设,高度以高于室内地坪(0面)25cm为宜。对于建筑物立面后期有贴面装饰的建(构)筑,宜预埋螺栓式活动标志。6.监测方法6.1竖向位移监测使用高精度数字水准仪及锢瓦条码尺,进行闭合路线观测,沉降初始值为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后的平均值。竖向位移监测的各级精度指标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执行。6.2平面位移监测使用精密智能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位移初始值为连续两次观测所得坐标的平均值。7.仪器设备监测项目使用仪器设备一览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仪器设备性能单位数量1Leica DNA03DSO3台22TCAZOO30.5 台13铟瓦尺付24钢卷尺50M把17.5M把25.0M把45联想笔记本台16对讲机部48.组织与成果8.1组织机构保证安全是检测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在检测工作中必须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要求,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检测设备的搬运、安装、操作必须注重安全,严禁野蛮操作。8.2质量保证措施( 1 )所有测量仪器测量精度满足本工程监测要求,均在当地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检验、标定,并取得合格证,监测工作中定期对仪器进行认真自检;( 2 )施工前对周围建筑物和有关设施的现状、裂缝开展情况等进行调查详细记录并作为施工前档案资料;( 3 )水准基点在施工前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埋设2个点,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监测期间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在整个施工期内,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基准点正常使用;( 4 )变形测量的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并取两次观测结果( 5 )在监测工作中,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施测;( 6 )本工程监测人员必须具有监测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监测经验,实行有证上岗,并定期进行培训与考核,实行奖惩制度;( 7 )监测数据认真整理,仔细校核,应及时提交当次监测报表,并实行签名制,责任到人,每月提供阶段性报告,在报表和报告中,结合施工工况,天气情况、周围环境变化原因及变化趋势;( 8 )当监测值达到报警指标时,应及时签发报警通知,当达到报警指标或观测值变化速率加快或出现危险征兆时,加密观测次数;( 9 )选派专职人员,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强化对各监测点的保护,尽可能保全每个观测点,确保监测数据的普遍性和连续性。8.3监测精度及频率( l )监测精度 本工程参照 工程测量规范 (GBSOO26 一2007 ) ,竖向位移监测按国家二等水准观测要求进行,采用闭合路线方法观测。竖向位移监测基准网主要技术要求如下:竖向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 mm 往返较差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 二等0.50.150.30.4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器号水准尺视线长度m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m 前后是的距离较差累计/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m 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较差mm 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所测高差较差/ mm 二等DSOS 铟瓦0.50.51.50.50.30.4本工程参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平面位移采用极坐标法施测。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控制点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 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主要作业方法和观测要求二等士3 . 0 150士1 . 81 / 70000按三等三角测量进行( 2 )监测频率(1)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若建筑施工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2)施工过程中若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3)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外,可在建筑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在完工的 12个月观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4)在观测过程中,若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23d一次的连续观测;(5)建筑物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当最后一百天的沉降速率小于0.02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8.4报警值 一般根据工程设计提出,若设计未给出报警值,则参照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确定: 累计沉降量3cm 日均沉降量1mm/d8.5成果处理及信息反馈建筑变形测量在完成记录检查、平差计算和处理分析后,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成果的整理:1 观测记录手簿的内容应完整、齐全;2 平差计算过程及成果、图表和各种检验、分析资料应完整、清晰;3 使用的图式符号应规格统一、注记清楚。建筑变形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资料及技术成果均应有有关责任人签字,技术成果应加盖成果章。根据建筑变形测量任务委托方的要求,可按周期或变形发展情况提交下列阶段性成果:1 本次或前12次观测结果;2 与前一次观测间的变形量;3 本次观测后的累计变形量;4 简要说明及分析、建议等。当建筑变形测量任务全部完成后或委托方需要时,应提交下列综合成果:1 技术设计书或施测方案;2 变形测量工程的平面位置图;3 基准点与观测点分布平面图;4 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5 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6 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及成果表;7 反映变形过程的图表;8 技术报告书。建筑变形测量技术报告书内容应真实、完整,重点应突出,结构应清晰,文理应通顺,结论应明确。技术报告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 项目概况。应包括项目来源、观测目的和要求,测区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项目完成的起止时间,实际布设和测定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点数和观测次数,项目测量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核审定人等;2 作业过程及技术方法。应包括变形测量作业依据的技术标准,项目技术设计或施测方案的技术变更情况,采用的仪器设备及其检校情况,基准点及观测点的标志及其布设情况,变形测量精度级别,作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变形测量各周期观测时间等;3 成果精度统计及质量检验结果;4 变形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异常和作业中发生的特殊情况等;5 变形分析的基本结论与建议;6 提交的成果清单;7 附图附表等。建筑变形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资料和技术成果应进行归档。建筑变形测量的各项观测、计算数据及成果的组织、管理和分析宜使用专门的变形测量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该系统宜具备下列功能:1 对变形测量的各项起始数据、各次观测记录和计算数据以及各种中间及最终成果建立相应的数据库;2 各种数据的输入、输出和格式转换;3 变形测量基准点和观测点点之记信息管理;4 变形测量控制网数据管理、平差计算、精度分析;5 各次原始观测记录和计算数据管理;6 必要的变形分析;7 各种报表和分析图表的生成及变形测量成果可视化;8 用户管理及安全管理等。9.提交资料1) 变形监测技术方案2) 基准点和观测点布置示意图和变形时间曲线图3) 变形监测成果表4) 变形监测记录表5) 变形观测技术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