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六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7848744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六篇【篇一】“x书记,咱这巷道啥时候能修呀?”“明年就开整!”12月26日,*市*区*镇*村村路上,一个问得随意,一个答得干脆。看到村子最近两年出现的变化,村民们对村里的事务都挺上心,更希望赵书记能带领大伙过上好日子。村民眼中的赵书记是个“拼命三郎”,但其实他已经61岁了。2018年5月,已经从*少儿出版社退休3个月的*,受组织委派奔向脱贫攻坚新阵地,任职*村第一书记。“虽然我有过下乡经历,但眼前这个村的现状还是超出了预料。村里像一盘散沙,这个问题最突出。”*在村里走访调研一段时间后,琢磨着如何打开突破口。老乡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把强化基层党组织作为突破口,着手完善村里的规章制度,建起“党建”图书角,用“党建群”把党员联接起来,并丰富党员教育活动,让全体党员做到思想上清晰、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强了“核”。在以党建引领脱贫工作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村里对两个小广场进行了扩建,并完善功能,发动村民自筹资金组建起100多人的*秧歌队;村里还建起了电影放映组,为了节省开支,老电影放映员李英民义务放映。村里文化生活搞活了,大家的向心力也增强了。扶贫要扶到根上。村里的李春深患有先天性疾病,父母亡故后孤身生活,甚至没有自己的住房,常年轮流寄宿在几个亲戚家。*几经协调给李春深建了房,结束了他“串房檐”的日子。李春深逢人便夸:“赵书记真是我恩人。”村里事务繁杂,但*总是眼明心细。今年秋前两场大雨,损毁了村里的农田作业路,为不耽误村民秋收,*四处筹措资金平整、修缮了十余公里作业路,受到村民夸赞。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村剩余的21户48名贫困人口实现全脱贫。“脱贫只是阶段性目标,我的愿望是带领大家致富,过上物质和精神都富足的日子。”*吐露心迹。村里目前有两个种养殖业合作社,但在*看来带富辐射功能有限,村集体经济短板也很明显。这些问题,则是他下步工作的主攻方向,他说,“村不富不退休”。【篇二】“短暂的两年下派时间,深入体验农村生活的苦与乐,对我就是一种内在的沉淀。看到村民那一张张淳朴的笑脸、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深知自己的使命,也坚定了我的初心。”作为*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年轻干部,*被选派到*县*镇晨光村任“第一书记”已快两年了。当初,决定作为第一批选派干部驻村扶贫的时候,*的宝宝还未满周岁。朋友的不解、丈夫的犹豫、孩子的幼小,都没有让她退缩。冬季来临,看到一些困难群众没有棉衣,*心急如焚。她带头将自家的旧棉衣、棉鞋及生活用品等整理出来,赠送给有需要的村民,同时号召村“两委”班子、全村党员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旧物能够再利用。一次,*抱着衣物走在通往村委会的路上,见两位身着单衣的老人正在路边捡垃圾,忙走上前说:“大姨啊,我带来了几件棉衣,都是九成新的,快跟我去村委会选吧,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两位老人抬头一看是*,连忙应道:“太好了,刘书记,今年冬天好过喽!”原来,这两位老人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老伴早早去世了,一个人生活,常搭伴去附近捡垃圾。驻村第一年的一个雨雪天,在走访贫困户*家时,老人痛苦地说自己肩膀根儿一直很疼。“大姨,我学过一些按摩手法,给您简单做个按摩吧。”说罢,*撸起袖子,把手搓热了,开始给老人按摩肩膀。见人家城里来的女孩子一点不嫌弃自己,老人连声感谢。离开*家,*又走访了几名贫困户。返回村委会时天色已晚,村路上布满了泥雪,又没有路灯,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而对于这些,*只是淡淡地说:“早习惯了。”驻村用心,对于每一名村民,*都用心去交流,对于每一寸土地她都希望能实现最大价值。了解村民贫困的原因,帮助村民寻找脱贫出路,带领村民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为村民免费检查视力。就这样,经过*的不懈努力,村里亮起了路灯,防旱排涝的蓄水方塘修成了,灌溉用的陈旧电缆换新了,村民也终于吃上了放心水【篇三】2018年初,*省商务厅机关干部*来到大山深处的*市*满族自治县*镇*村任第一书记,修路、找水、帮困村党支部书记*感慨:“别看人家是省里的干部,打起背包在村里一呆就是两年,连退休的妻子也跟着搬了过来,俺就服他扑下身子为村民办实事的认真劲”“当双脚踏上这块土地时,心就愈发踏实”在*村3组,有一处3间瓦房,门前有一个新堆的雪人,里便是*租住的家。和妻子一口锅一铺炕,入乡随俗。“这几天取暖锅炉坏了,晚上需要每两小时起来一次往锅炉加水。”52岁的*说,他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炊烟、鸡鸣、夏天雨水击打房顶的声音,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被选派进村工作,一开始,家里人都不同意。老母亲握着他的手问:“孩子,你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了?”*带着爱人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的派驻动员大会,一起看了马向阳下乡记电视剧,妻子很受感动,表态支持丈夫的选择。在*租住的偏厦子里,停放着一台“小刀”牌电动车,这是省商务厅为派驻干部配备的。驻村后,*骑着电动车在大山里转悠,全村11个村民组、数百农户,他几乎挨家挨户走遍了。“那段时间,有人说我脸黑了、头发乱了,我听了心里真的高兴。”*说,当双脚踏上这块土地时,心就愈发踏实。妻子*从*来村里看*,当看到他天天晚上睡凉炕,有时还吃不上饭时,心疼地掉了眼泪。为了能让丈夫安心工作,*带着行李也住到了村里。抓党建聚合力聚人心在*眼里,紧紧地将村两委班子拢在一起,发挥党支部凝聚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事比跑资金、要项目还难、还重要。*村由两个村合并而成,至今仍保留两套经济单独核算模式,村党支部及村委会成员间交流少、有隔阂,党支部凝聚力不强。*确定了“抓好党建引领,守住底线不添乱,当好参谋不越位,积极作为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在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基础上,坚持开展灵活多样的党日活动,适时召开村党支部民主生活会,让支委成员红脸冒汗。组织全村党员赴凤城大梨树毛丰美干部学校参观学习,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争取支持开展党建活动资金近万元,组织村党支部与*三鑫建设集团支部结对子。村干部之间的隔阂矛盾一点一点解开了,心也齐了。5组老党员张贵珍有43年的党龄,一直住在茅草房里,四面漏风。了解这一情况后,*和村班子商量,综合各方面情况,认为张贵珍符合建档立卡户扶贫对象条件。今年村里为张贵珍争取到了危房改造资金,10月份老人就住进了新家。村里有位党员孩子考上大学,想摆上几桌庆贺,*找到这名党员,与他讲党纪、谈文明倡议,及时制止了“升学宴”。“党有党纪,村有村规,现在办啥事都有章法了。”如今,*村党员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党支部凝聚力也强了。“像这样的猪贩子,只要有机会还要做下去”“上级派我们驻村,就是帮助一线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说。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矛盾,他牵挂于心,竭尽全力将实事办好。村里的、组里的、地里的、院里的,都要尽心尽力地去管去做;面儿上的、背地里的、嘴里的、心里的工作,都要付出真心去努力。4组有十来户村民需要蹚水过河或沿着崎岖的小路绕行出山。“过去不但农产品卖不出去,要是遇到有病有灾的,干瞪眼没办法。”村民肖玉成说,臧书记多次来这里体验出行,今年沿北股河坝体新修了一段油路,再也不为出行犯愁了。在*村,像这样需要修路的沟沟岔岔还有不少。*多方联系和争取,在*交建集团支持下,明年计划修筑和修复破损村堡路6公里。前些年,3个村民组没有自来水,只能自家打井或到水泡子舀水吃。*争取移民资金53.8万元,打井并铺设了8公里水管,让百余户村民彻底告别无自来水的历史。前几天,1组村民周国平家卖了5头肥猪,收入2万元。周国平说,“敢养这些猪,全仗着臧书记帮着卖。”去年生猪行情不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做*笨猪的“代言人”,联系*、*等地的亲戚朋友,推销*的笨猪。“贫困户家的猪,每斤价格必须比市场价高一元钱。”*拉下脸。亲戚朋友都支持他,50余头肥猪全部卖了出去。“像这样的猪贩子,只要有机会还要做下去。”*说。被人笑称“香菇书记”“我每个月都回省城汇报驻村工作,由于经常谈起种香菇的事,同事们笑称我为香菇书记。”*说,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香菇已经成为*村的主导产业。12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该村3组的香菇产业集中连片区。8座现代化暖棚一字排开,掀开棉帘,一股暖流扑面而来。“这里面有20多度呢。”租种暖棚的*村2组村民张大姐告诉记者,棚内摆有1.6万个香菇菌棒,菌棒一季能出6茬菇,现在出了4茬菇了,基本上把前期投入都收回来了,剩下的2茬就是净赚的了。“香菇书记”*。“确定一项产业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说。去年,村里利用贫困户新垦荒地试种过刺嫩芽,但刺嫩芽喜阴,只能在林下和房前屋后种点,形不成规模,这个项目后来就放弃了。*介绍说,*群山环抱,平均海拔700米以上,素有“宽北小高原”之称,早晚温差大,适合优质香菇的种植生产。这里种香菇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后来种植面积萎缩了,但部分群众仍有着较丰富的种植经验,发展香菇产业可谓得天独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经*多方沟通和联系,村里争取到省振兴乡村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结合商务工作特点和优势,*还前往河北、湖南、江苏等多地考察,帮助参与企业找市场,帮助菇农找销路,研究香菇产业发展,形成了*村香菇种植园区发展报告,并与*峪程菌业有限公司合作,一个由8栋标准化香菇大棚组成的种植园区今年春落成,分别承包给了4户菇农种植。*说,香菇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现在3个方面:村集体一举摘下了空壳村的帽子,村里通过发包香菇种植大棚,今年收租金6.3万元,今后9年时间每年还可确保最低增加收入10万元;承包户能得到经济实惠,摆放31.8万袋香菇菌棒,每年可产香菇13万公斤,预计每个承包户每年实现纯收入可达4万多元,整个园区将实现纯利润32万多元;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力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每年村民在这里务工总收入在20万元左右。同时,企业的标准化菌棒制作,让以往屡禁不止的山林滥砍盗伐现象得到遏制。*说,明年村里将继续通过与峪程菌业公司合作以及菇农自建等模式,集中连片建与房前屋后建相结合,计划新建冷棚70个,预计新增香菇菌棒91万袋,有望实现年产值近800万元,真正把“小香菇”做成*村的大产业。【篇四】沿着一条曲折的窄路,*驾驶着他的四驱吉普,拉着记者来到半山腰上的芦花鸡养殖场。500多平方米的鸡舍卫生洁净,秋日的暖阳里,600多只壮硕的芦花鸡在四亩多的宽阔散放区或低头觅食,或悠闲散步。“这些鸡全部都是*从山东引进的。一年产蛋的净收入能达到四五万元,加上原有地瓜的收入,一年剩个六七万元不成问题。”40岁的场主马帅告诉记者。*市闫店乡*村,是由*村和程岚村合并而成的大村,面积达16平方公里。村里大部分都是沙壤山地,1080户人家常年靠着地瓜和部分果树生活,增收困难,低保户有37户,低保边缘户近30户。去年5月,*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来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几经调研摸索,*认识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的今天,农产品必须走绿色生产之路,而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只有与市场精准对接,才能实现应有的价值。于是,*找到了一条“双精准”之路。一方面,他引导村民引进先进的覆膜技术和地瓜新品种,生产市场欢迎的优质地瓜,同时,帮助村里的低保边缘户等低收入人群引进芦花鸡,生产纯正的农家鸡蛋和跑山鸡;另一方面,*为村民的优质地瓜和鸡蛋对接庞大的孕产妇和婴幼儿市场。“芦花鸡从小到大,吃的都是玉米、豆粕、鱼粉、贝壳粉、麸子等,加上散养区自己活动觅食,公鸡能长到9斤以上,母鸡也有六七斤,鸡蛋和鸡肉是孕产妇的绝佳选择。”*走到哪里,都不忘推销“左程家”鸡蛋和大公鸡老母鸡。如今,*村绿色地瓜和“左程家”鸡蛋陆续进入包括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在内的市内各大医院,深受孕产妇欢迎。绿色地瓜增产增收,芦花鸡养殖又“顺便”为*村的低收入人群带来额外的收成。一边对接低收入群众和农产品,一边对接城市消费人群,*为实现两头精准对接,付出了艰辛努力。村里人都知道*有两台车,为落实绿色生产,路好的地方,*骑着三轮车走村串屯,路不好的地方,开着吉普车上山下田。而在有限的回城休息时间,*挨家医院推销着*的绿色地瓜、农家鸡蛋和溜达鸡。“现在大公鸡都到了销售的季节,延迟一天,养殖户就多增加一份养殖成本,必须抓紧啊。”*心急如焚。来*村的一年半时间,*的吉普车基本上成了货车,卖什么拉什么。现在“左程家”鸡蛋已经有了稳定的市场,目前供不应求。为保证标准化生产,*帮助村里成立了大连平伟家禽专业合作社,吸收更多的低收入人群参与养殖,并寻求更优质的蛋鸡品种。“我希望农家鸡蛋能成为*村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产业,即使在我离任以后,它也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篇五】今年40岁的*是*农业大学教师,妻子*比他小一岁,是*省发展改革委干部。2018年3月,夫妻二人响应号召,抛开城市的繁华与舒适,带着3岁的女儿乐乐,连同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起从省城搬到*,开始了驻村工作和生活。一年多来,夫妻俩扎根泥土,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比翼鸟,乡村振兴路上的并蒂莲,在多彩的乡村田野,用奋进的青春诠释最美芳华。“老公,我们村牛粪转化有机肥项目落地了,每年收益可达百万元,不仅可以还清村里以前欠下的外债,还可以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12月9日,忙完一天村里的工作,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坤都营子乡坤都营子村“第一书记”*回到家,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丈夫*。“太好了!要说农村环境治理,我们村可是全省先进。去年我们村是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今年又在开展*省美丽乡村建设。”*县六官营子镇东前沟村“第一书记”*也晒出自己的成绩单。“嗯,过两天,我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去你们村参观学习。”*说。如今,每天回到家中,*、*夫妻俩分享各自所在村的工作成绩,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已成为一种习惯。夫妻俩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比翼鸟,乡村振兴路上的并蒂莲。一家五口从省城*搬到*今年40岁的*是*农业大学教师,妻子*比他小一岁,是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之前,*一家三口住在*。和许多同龄人一样,白天,夫妻俩在整洁的办公室里工作;晚上,一家人回到家里其乐融融。2018年2月,省发展改革委的一个会议,让一家人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轨迹。“那天是鸡年的岁尾, 2018年2月12日,农历腊月廿七。”*对那一天记忆深刻。当天,省发展改革委召开选派机关干部到乡镇和村工作动员大会,*产生了驻村工作的想法。她是*人,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小时候她最爱听父母讲知青下乡的故事,对农村有着美好的向往。“老公,单位今天号召我们驻村扶贫,我想报名,你看怎么样?”当天,在晚饭的餐桌上,*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丈夫听。“驻村扶贫是好事,可孩子怎么办?”*思考一下反问道。是啊,孩子才3岁,自己不在身边,孩子怎么办? 丈夫的反问让*犹豫不决。两天后,事情发生了新变化。*所在单位*农业大学也进行了相关动员。“今天,学校也号召我们驻村扶贫,我是研究农业的,不如咱们一起去吧。”回到家后,*和妻子商量着。*从小生活在营口大石桥市的乡村,对农村有着深厚感情,学校召开动员会后,也有了驻村扶贫的想法。“好!我们一起到农村去,到农业最前沿去!”听到*的这一想法,*高兴地跳了起来。狗年大年初一,夫妻俩向双方父母告知了自己的想法。“当年,我和你妈都是知青,都在农村历练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支持你们到农村去扶贫。”*的父亲桑国喜说。夫妻都去乡下工作,3岁的女儿无人照看,怎么办?为了安心履职,做好驻村工作,夫妻俩决定把孩子一同带上,孩子的爷爷、奶奶也主动提出帮助他们带孩子。就这样,2018年3月,*、*带着3岁的女儿乐乐,连同孩子的爷爷、奶奶,从省城*搬到了*。一家人在*县大城子镇租房居住,女儿在当地幼儿园上学。扶贫路上夫妻相互帮助你追我赶驻村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摸清村情。夫妻俩沉下心,俯下身,进村入户,走访调研。晚上回到家,夫妻俩互相通报所在村的情况和扶贫工作心得。有时,夫妻俩互相“晒晒成绩单”,比一比谁走访的贫困户多,谁了解得更深入,在工作中你追我赶。“十年九旱,老百姓靠天吃饭;村里一穷二白,集体收入为零;劳动力外流,家里只剩老人和儿童这都是农村发展的大难题啊。”一天晚上回到家中,*感叹道。“咋了?刚来就发愁?正因为有这些难题,才需要我们这些驻村干部呀。” *笑着说。“对!正是因为有这些难题,才需要我们这些驻村干部。”*肯定地答道。此后,这句话就成了夫妻之间相互鼓励的口头禅。刚来时,*所在的坤都营子村是全乡基础设施最差的一个村。村里道路还是泥土路唱着主角儿,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当地农民有养牛的传统,牛粪、秸秆堆放在自家门口,一不小心踩到牛粪上是常有的事。驻村后不久,*就迎来个“硬活”坤都营子村7.8公里巷道硬化项目。虽然修路是好事,但村民只接受修路,却不愿把自家当街的牛棚迁进院里。村民张大爷家最特殊,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家里只有老两口。3月刚刚新建的牛棚,6月就要拆除。“谁敢动我家牛棚,我就和他拼命!”张大爷放言道。一户看一户,张大爷家牛棚拆不掉,其他村民的工作也做不通。回到家,*闷闷不乐,*询问了事情经过后笑着说:“做张大爷儿子工作,让儿子说服张大爷。这是我们村的成功经验。”*给出的高招果然奏效,张大爷同意把牛棚迁进院里。此后,道路修建工作进行顺利,全村实现了道路硬化全覆盖。“咱家祖辈都是农民,知道农民的苦。和农民打交道要有耐心,要多替他们着想。”在家里,*的父亲孙庆伍时常对小夫妻俩这样说。几个月下来,夫妻俩习惯了早出晚归进村入户,习惯了办公室里的蚊虫飞蛾,习惯了在村民的抱怨声中仔细倾听。*、*在今年新建成的妇女儿童之家与孩子们在一起。再次回到农村正是寻找初心的过程2018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天空中电闪雷鸣。*看到一个小孩儿仍在村口玩耍。“小朋友,你怎么不回家?”*关切地问。“我爷爷下田没回来,我在等爷爷。”小朋友说。“要下雨了,快回家找妈妈吧。”*说。“妈妈在城里打工,过年才能回来呢。”小朋友说。望着孩子稚嫩的脸庞和清澈的双眼,*被深深地触动了。从那天起,*萌生了为村里孩子做点事的想法。经了解,*得知省妇联有个妇女儿童之家项目,可以为孩子们建一个专属活动场所。为此,*把想法汇报给省发展改革委,并与省妇联联系,争取到了坤都营子村妇女儿童之家项目。2019年6月1日,坤都营子村妇女儿童之家建成并投入使用。当天,孩子们在妇女儿童之家表演节目,清脆的童声和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乡间,打破了小村十余年的沉寂。目前,妇女儿童之家每周末开放,*、*时常在这里领着孩子们背古诗,给孩子们讲故事,带孩子们做游戏,这里成为全村孩子共同的“家”。“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采访当天,*领着孩子们背诵古诗苔,孩子们美妙的童声一个比一个响亮。在东前沟村,村民们知道*是农大老师,生产中遇到技术难题都向*请教。针对村民的需求,*及时与*农业大学专家联系,在农业种养技术方面给予村民们及时的指导。*还到农大实验基地考察,为村民带回钙果、软枣猕猴桃、小苹果、迷你胡萝卜等特色品种,在村里建立试种试验园。“孙书记,真得谢谢你,钙果树种对了,耐旱,丰产,采摘价格每斤25元。”今年秋季,试种钙果树的村民马桂成握着*的手激动地说。“*到我们这儿任第一书记,不仅给村里带来了项目和资金,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种养方面的新观念、新技术。”东前沟村党支部书记曲国信说。目前,东前沟村投资100万元正在建设设施园艺冷棚种植示范区,引领村民向现代化农业方向迈进。“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喜欢开花结果的土地,如今再次回到农村,正是一个寻找初心的过程。当一双双粗糙皲裂的手紧紧握住我的手表示感谢时,我知道自己已经成为村民心中的依靠,看到村民们的一张张笑脸,我感到幸福和满足。”在驻村工作笔记中,*这样写道。补记|后盾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从2018年2月起,我省两批选派1.2万名机关干部到乡镇工作和任驻村“第一书记”,实现了对全省593个经济困难乡镇和1.17万个村全覆盖。*、*夫妻俩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来到*县工作的。2018年3月,*一家刚到*时,租住的房子此前空了两年,一直没交采暖费,一家人搬进去的时候房屋有些寒冷。“采暖期马上就要过去了,再交采暖费不划算,我俩想挺挺就过去了。”*说。孩子乐乐有些不适应,时常念叨:“妈妈,我要回家,我要回*,我想找姥姥。”每当这时,*就耐心地对乐乐说:“爸爸妈妈在哪儿,哪儿就是家,现在*就是咱们的家。”因为房屋寒冷,乐乐奶奶的风湿病犯了,夫妻俩为此事一直很愧疚。“有啥愧疚的,我这是老毛病了,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每当说起此事,乐乐奶奶总会这么说。“两个孩子有上进心,工作上有干劲儿,我们老人力所能及帮他们把家照顾好,吃点苦、受点累也高兴。”采访中,乐乐奶奶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在*居住的*父母一直牵挂着*一家人。由于工作繁忙,*很少回*与父母团聚。2019年10月18日,*省绿色农产品展销会在*举办。*、*夫妻俩去参加农展会,决定带着女儿一起回家探望*父母,一家人在*有了一次短暂快乐的相聚。“你们在村里安心工作,以后我就是村里农产品的代言人,帮着联系*超市,销售村里的农产品。”展会结束,*父亲在送别一家三口返回*时说道。“妈妈,*的楼好高,灯好亮,咱们为什么要去*啊?”乐乐问。“咱们的家在*!”*回答。在汽车后视镜里,*看到父母驻足的身影,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奋进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远离都市生活,在多彩的乡村田野磨砺意志,锻炼自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美丽人生,这就是*、*现在的生活。【篇六】在*街道*村,提起第一书记*,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范管事”,说起这名字的由来,*笑称:“我这名字就是管闲事儿得来的”虽是句玩笑话,但*管的可都不是一般的闲事儿,尤其是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他的闲事儿管出了一定的效果。硬件与软件协同并进抓党建自2018年5月开始驻村工作后,*深刻的感受到,学习这件事本身对于农村党员来说非常难。在提升农村党员学习吸引力方面,*没少想办法。2019年年初,国资委与*所属单位省交投集团为集团中每一位下派干部拨发5万元助力乡村振兴扶贫专项基金,这对于*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经与村两委班子商讨,最终,*决定先从硬件设施入手,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修缮村内村外墙面、更新了党建展板等等,只包装硬件还不够,得让党员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学才行。”于是,他利用包装硬件剩余的经费,在村部院内设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学习专栏,创办庭院微党课,激发党员学习热情;与村干部分头入户向党员推广“学习强国APP”的使用,培养党员自学习惯;组织党员开展主题教育应知应会百题测试,以考促学。党员们普遍反映,“范管事”驻村工作后,“三会一课”等制度执行的更规范了,党员学习氛围更浓了,党员活动越发丰富了。“我希望通过外部设施的完善和内在学习的启发,使党员能够提高政治站位、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责任担当,守初心、担使命,引领群众朝着美好生活不断前行。”*坚定的说道。输血与造血双管齐下助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可谓是道大难题,怎么能巩固已有的脱贫成果、怎么能让新增贫困户在年底稳定脱贫是*2019年驻村工作的重中之重。2019年春,*在所属单位的协助下接触到省郭明义爱心团队,通过他对村内急需帮扶贫困户的情况介绍,爱心团队安排专人来到*村,对村内贫困家庭进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6户建档立卡户为团队2019年度重点帮扶对象,将按照困难程度给予1000元至1800元不等的资金帮扶。9月,郭明义爱心团队承诺的帮扶资金累计7300元到帐,*第一时间便把帮扶款送到6户贫困户手中。贫困户们拿着钱,感动不已,纷纷表达着对范书记的感恩。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深深的明白“输血”不如“造血”的道理,因此,在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夏恒来和2019年新增贫困户张桂红时,*组织党员志愿者为他们两户新建了猪圈和鸡舍,又提供资金千余元为他们分别购买了20只鸡雏、2头猪崽,同时还联系致富能手传授他们养殖技术,以产业扶贫帮助他们从根源上摆脱贫困。“范书记这么帮我们,我们一定好好干、好好过日子,不拖党组织后腿,今年年底一定能脱贫”好事与实事相辅相成解民忧“感谢范书记呀,我们家这回也能吃上自来水啦”家住*村七组的贫困户张书山高兴地来到新改造的自来水管前,急于展示自来水的便捷。年初,经上级部门勘察,计划在*村打四眼井,解决部分村民吃水难问题,村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高兴的合不拢嘴,但当井打完之后,张书山家仍然接不上自来水管,仍旧吃水难。“范管事”爱“管闲事儿”的劲儿来了,“打了井怎么还接不上自来水管,我就不信这个邪”。*联系了专业人员现场查找原因,最终发现张书山独自一人生活,没有劳动能力,更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且其居住的房子地势较高,引水较难。在钻井项目承包商的建议下,最后决定采用到张书山邻居家就近引水的方式,为张家安装自来水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的积极沟通与协调下,承包商承担了近1000元的水管施工与安装费用,张书山家的自来水管终于在9月末安上了。看着水管里流出的自来水,张书山激动的热泪盈眶:“感谢范书记呀,我以为这辈子我家都用不上自来水了。”接通自来水对张书山来说是件好事,对党组织来说更是件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看着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里着实替他们高兴。*感慨道:“我的性格就是爱操心、爱管闲事儿,在我驻村工作剩余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村里的闲事儿我还会尽我所能继续管着,我也希望我村的党员们能跟我一起发挥作用,共同把村里的闲事儿管好、管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党风建设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