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各科标准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7825556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各科标准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医院各科标准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医院各科标准预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院各科标准预防措施一、概念: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二、基本特点: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保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微粒隔离。三、具体措施:1、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戴手套、具有防渗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隔离衣。2、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3、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4、治疗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包括注射器、输液器、试管、手套、隔离衣等。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6、用后的污物必须进行及时统一的消毒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7、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8、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别人。9、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10、不要在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11、在缝合伤口时,要特别注意减少刺伤。12、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中,统一处理。13、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14、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15、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血液、体液:根据可能接触血液,体液量的多少,决定采用适当防护设施,包括: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急诊科标准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在为病人进行诊查、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2、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3、进行换药、缝合等无菌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手套,急诊病人需缝合、包扎时,按传染病人对待,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一次性手术衣。4、在进行各项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 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5、可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 6、用后的污物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7、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严禁复帽。8、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9、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ICU标准预防措施1、 入住ICU的患者常规监测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感染患者应加强防护措施。2、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并尽量减少创口出血。3、用过的一次性注射针头严禁复帽。4、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创伤。5、理所有锐器物品时应特别小心,勿将锐利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内,应直接放入锐器盒;可循环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 6、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和污染物品时戴手套,脱手套后立即洗手。7、进行抽血、注射、清洁伤口、换药、处理污物等工作估计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时,若自己手上有伤口(包括皮肤损伤)则应戴双层手套。8、合理使用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血液体液,根据可能接触血液体液量的多少,决定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如手套、口罩、防护镜、 一次性手术衣。9、隔离监护室病人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保护性监护室病人要做好环境消毒、严格洗手和手消毒流程等保护性隔离措施,防止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10、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11、若意外遇到手部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并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NICU标准预防措施1、入住NICU的患儿常规监测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遇感染患儿应加强个人防护。2、医务人员在给患儿进行诊查、喂奶、换尿布等各种操作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在给两患儿之间进行的操作一定要洗手,防止医院感染发生。3、在为传染病患儿进行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戴手套、具有防渗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一次性手术衣。4、在进行各种诊疗穿刺、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防止被针头刺伤或者划伤。5、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6、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严禁复帽,也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7、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8、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 内科标准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2、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3、在进行各种穿刺、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戴口罩、帽子、必要时带手套,为传染病病人进行诊疗、穿刺、护理操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戴手套、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一次性手术衣。4、在进行各种穿刺、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防止被针头刺伤或者划伤。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6、可循环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用后的污物进行及时分类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7、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严禁复帽,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8、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9、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外科标准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在为病人进行诊查、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2、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3、进行换药、缝合等无菌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手套,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换药、缝合等无菌操作时,应戴手套、帽子、外科口罩、防护眼镜;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一次性手术衣。4、在进行各项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 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6、可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用后的污物进行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7、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严禁复帽,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8、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9、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眼科标准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在为病人进行眼部诊查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2、进行眼部治疗时,应戴口罩、帽子、手套,为传染病病人进行穿刺、换药、缝合等操作时,应戴手套、帽子、外科口罩、防护眼镜;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 一次性手术衣。3、在进行各项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穿刺头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5、可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用后的污物进行及时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6、不要在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7、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8、在眼科诊疗过程中若遇到急诊病人, 按传染病人对待,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血液净化室标准预防措施1、按规定血液净化前常规检测抗-HIV、抗-HCV、HBsAg,梅毒抗体,感染患者应在隔离血透机上进行透析,并做好个人防护。2、凡进入血液净化室的工作人员须在指定区更衣换鞋,戴好口罩、帽子。3、进行透析前严格洗手和手消毒。 4、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做各项操作时应手套,在监护各个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5、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严禁复帽,也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勿将锐器混入其他废物内,应放入锐器盒内。6、每次透析后所有用过的一次性透析器和管道等应按医疗废物放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内,有专业人员回收;复用的透析器做好消毒工作。 7、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8、若意外遇到手部接触血液、体液时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并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手术室标准预防措施手术室医务人员因本身工作性质决定其暴露于污染血液或体液的频率和强度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因此,标准预防在手术室医务人员感染的预防及控制中尤为重要,特制定标准预防措施如下:1、为杜绝或减少医源性经血源性传播疾病,择期手术病人手术前常规检测抗-HIV、抗-HCV、HBsAg、梅毒抗体,遇感染患者应安排在隔离手术间手术,同时加强个人防护,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在指定区域更换衣服、鞋、戴好帽子、口罩,口罩须罩住口鼻,头发须用帽子完全罩好。2、手术中尽量减少应用锐利器械,采用一次性刀片,尽量减少尖锐手术器械在手术人员之间的传递。3、在手术中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进行创口缝合时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创伤,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4、在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戴手套、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一次性手术衣。5、如果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做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勿将锐利废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7、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严禁复帽,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放置,由专人回收。8、可循环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 9、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10、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计划生育手术室标准预防措施1、按规定进行人流术前常规检测抗-HIV、抗-HCV、HBsAg,梅毒抗体,遇感染患者应安排在隔离手术室手术,同时加强个人防护。2、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在指定区域更换衣服、鞋、戴好帽子、口罩,口罩须罩住口鼻,头发须用帽子完全罩好。3、人流手术前须做好六步洗手、手消毒防止医院感染发生。4、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和污染物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立即洗手。5、严禁向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也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6、处理锐器时应特别小心,勿将锐器混入其他废物内,应放入锐器盒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分类处置,由专人回收。7、可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 8、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9、若意外遇到手部接触血液、体液时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并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产房标准预防措施 1、按规定对产妇常规检测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遇感染患者应加强个人防护。2、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和污染物品时戴手套,脱手套后立即洗手。3、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在指定区域更换衣服、鞋、戴好帽子、口罩,口罩须罩住口、鼻,头发须用帽子完全罩好。4、在进行接生和助产前必须按外科刷手法进行洗手和手消毒,先检查双手有无伤口,裂口,如有则不能接生。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5、接生时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应穿防渗漏性能的一次性手术衣和戴防护眼镜。 6、进行侧切时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切口出血,缝合时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创伤。7、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严禁复帽,也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8、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勿将锐利废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9、可循环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 10、进行抽血、注射、处理污物等工作时,估计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时,若自己手上有伤口(包括皮肤损伤)则戴双层手套。11、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12、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耳鼻喉科标准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在为病人进行耳、鼻、喉诊查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2、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3、进行穿刺等各项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手套,为传染病病人进行穿刺、换药、缝合等操作时,应戴手套、帽子、外科口罩、防护眼镜;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一次性手术衣。4、在进行各项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穿刺头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可循环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 6、用后的污物进行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7、不要在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8、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9、在诊疗过程中若遇到急诊病人, 如鼻出血等按传染病人对待,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妇科标准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在为病人做妇科诊查、 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2、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或粘膜, 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3、为性病或其他传染病病人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手套、具有防渗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一次性手术衣。所用物品应使用一次性的。4、在进行伤口换药、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被针头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可循环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 6、用后的污物进行及时统一的消毒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7、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严禁复帽,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8、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9、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感染性疾病科标准预防措施1、感染性疾病科人员在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2、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3、在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戴口罩、帽子、必要时带手套,为传染病病人进行诊疗、 护理操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戴手套、具有防渗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 一次性手术衣。4、在进行各种穿刺、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防止被针头刺伤或者划伤。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6、用后的污物进行及时统一的消毒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7、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严禁复帽,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8、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9、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消毒供应中心标准预防措施1、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区域更衣,更鞋、戴手套、口罩、回收工作人员应穿胶鞋,接受回收的各类包时要注意避免锐利刺伤手。 2、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3、可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采用封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4、特殊患者污染的可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照2012年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个行业标准要求进行处理,防止医源性传播,同时做好自身防护。5、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6、回收人员在回收各类器械包的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检验科标准预防措施 1、检验人员在为病人抽血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2、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3、抽血时要戴口罩、帽子、手套,使用一次性用品,包括注射器、试管等。4、检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注意防止被针头刺伤或者划伤。5、用后的血样要按医疗废物处理;污物须及时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6、使用后的针头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不要与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防止被针头刺伤。 7、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严禁复帽,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8、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9、 检验人员在抽血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介入科标准预防措施1、按规定进行人流前常规检测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遇感染患者手术时应安排在最后进行,同时应加强个人防护。2、在术中尽量减少病人出血。3、凡进入介入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专用的衣裤、帽子、口罩、鞋。口罩须罩住口鼻,帽子必须盖头发。 4、在手术中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进行创口缝合时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创伤,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5、在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戴手套、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一次性手术衣。6、如果的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做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7、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勿将锐利废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8、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严禁复帽,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放置,由专人回收。9、可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 10、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11、若意外手部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由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包扎,眼睛或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则要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并追踪血清学检查结果。 口腔科标准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在为病人进行口腔诊查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2、在口腔诊疗操作中了解工作环境中疾病传染的潜在危险,做好防护。3、物体表面、地面每日应用消毒液消毒;冷光源手柄应加保护套,一人一用一更换,防止医院感染。4、使用个人保护物品如手套、口罩及手术一次性手术衣、护目镜。戴手套前后均应洗手及消毒。5、防止在诊疗操作过程中手被锐器刺伤,使用过的针头应立即放入锐器盒内进行无害化处理。6、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严禁复帽,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7、可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 8、对诊疗过程中的废弃物应分类放入专用容器内,由专人回收。9、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10、在诊疗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内镜室标准预防措施1、病人在做内镜之前应常规检测抗-HIV、抗-HCV、HBsAg,遇感染患者应安排在最后进行,并加强个人防护措施。2、医务人员在为病人做内镜检查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3、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4、进行内镜检查时,应戴口罩、帽子、手套,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时,应戴手套、帽子、具有防渗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尽可能减少胃肠道损伤,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一次性手术衣。5、用后的污染物进行及时分类处理,感染患者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6、可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 7、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8、医务人员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针灸科标准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诊疗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2、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3、给病人进行针灸、拔罐时,应做好手卫生,为传染病病人进行针灸时,尽量使用一次性针灸针,应戴手套,要保证光线充足,注意防止被针刺伤或者划伤。4、可循环使用的针灸针等医疗器械,初步处理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用后的污物及时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5、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6、医务人员在针灸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中医科标准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2、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3、在进行各种穿刺、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戴口罩、帽子、必要时带手套,为传染病病人进行诊疗、穿刺、护理操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戴手套、具有防渗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一次性手术衣。4、在进行各种穿刺、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防止被针头刺伤或者划伤。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6、给病人进行针灸时,应做好手卫生,为传染病病人进行针灸时,尽量使用一次性针灸针,应戴手套,要保证光线充足,注意防止被针刺伤或者划伤。7、可循环使用的针灸针等医疗器械,初步处理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用后的污物及时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8、不要在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9、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10、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输血科标准预防措施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成分及污染物品前均应戴手套,摘除手套后要进行手卫生。2、操作中有可能发生血液喷溅时,必须带防护镜、口罩和穿防渗透一次性手术衣,以防止污染皮肤黏膜和衣服。3、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成分等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做好消毒处理,防止传染性病原体传播扩散。4、进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防止被针头刺伤或者划伤。5、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6、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产科标准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在为产妇做妇科诊查、 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2、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或粘膜, 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3、为性病或其他传染病产妇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手套、具有防渗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一次性手术衣。所用物品应使用一次性的。4、在进行伤口换药、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被针头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可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 6、用后的污物进行及时统一的消毒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7、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严禁复帽,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8、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9、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 医疗废物专职回收人员标准预防措施1、回收医疗废物时,要戴口罩、帽子、穿胶鞋,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防止医疗废物经手传播。2、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3、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4、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5、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6、 医疗废物运送人员每天要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各科室医疗废物实施分类收集,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7、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8、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当发生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职业暴露时,要按照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登记。 30 / 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