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质量检测试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814453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15分)1. (1分)科学家经常用估算的方法来获得事物的有关信息。下面是小明的一些估算值。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的30NB . 教室内书桌的高度约为80cmC . 教室门的高家约为5mD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2. (1分)(2015东营)2015年,东营市以优异成绩入选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清洁车在美化城市环境方而起着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清洁车匀速行驶,将水不停地洒在地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清洁车所受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 . 路上行人感觉清凉,是因为水蒸发要吸收热量C . 洒水过程中清洁车的动能始终保持不变D . 以清洁车为参照物,路两旁的树是运动的3. (1分)智能机器人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 .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 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D .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 108 m/s4. (1分)初中三年,同学间非常熟悉,甚至可以“闻其声,知其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 音调B . 响度C . 声速D . 音色5. (1分)如图所示,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 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 . 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C . 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D . 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6. (1分)如图所示是加油站设有的“禁止使用手机”警示标志,该标志是为了防止拨打手机产生的电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容易( )A . 液化B . 汽化C . 凝华D . 升华7. (1分)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而我国的古诗词文化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C .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D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8. (1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 看到水中的鱼变浅了B . 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C . 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D . 太阳未出地平线,人已看到太阳9. (1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B . 照相机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C . 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D .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10. (1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解释,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光的反射B . 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光的直线传播C . 人在月光下,地面上会出现影子平面镜成像D .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折射11. (1分)(2016常州)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 . 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 . 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D . 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12. (1分)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A . 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5m左右B . 人的心脏的跳动频率约是2HzC . 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40D . 初二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左右13. (1分)几个同学对图中所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甲,点燃酒精灯,上方的纸风车会转动起来,是由于火焰上方空气的密度变大了B . 图乙,用力捏装满水的椭圆形厚玻璃瓶,使其容积变小,导致细管中的水面升高C . 图丙,给门轴上的合页加润滑剂,可以增大摩擦D . 图丁,能将饮料吸到嘴里,是因为他利用了连通器的特点14. (1分)由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金属球,其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72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是空心球,乙是实心球B . 实心球的密度是6gcm3C . 空心球的密度是8gcm3D . 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3cm315. (1分)人体内血液质量约为身体质量的8,则普通成年人体内血液的总体积可能是( ) A . 0.5LB . 5LC . 50LD . 50mL二、 填空题 (共8题;共8分)16. (1分)如甲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cm;如乙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其读数为_17. (1分)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水花;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面,并置入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丁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里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一表明_、实验二表明_、实验三表明_18. (1分)如图所示,是某位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镜中视力表的像是_像,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_,镜中视力表的像是_形成(选填“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19. (1分)穿着被雨淋湿的衣服,容易使人着凉感冒,这是由于_引起的。20. (1分)我们经常提到的像:小孔成像;放大镜中的像;投影仪上的像;平面镜成像;照相机成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_,属于成正立的像的是_(填序号)。 21. (1分)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只_ (选填“吸收”或“反射”)绿色光;同学们在教室的每个位置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反射现象;如今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潢,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_(选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2. (1分)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量杯的质量是_g,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kg/m3 23. (1分)把一个铁球全部浸入盛满酒精的烧杯中,从杯中溢出8g酒精,则铁球的体积是_cm3 , 若将该铁球全部浸入盛满水的烧杯中,从杯中溢出水的体积为_cm3 , 溢出水的质量_8g(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酒精0.8l03kg/m3;水1.0l03kg/m3) 三、 计算题 (共2题;共2分)24. (1分)如图所示,实心立方体A、B,A的边长为10cm,B的体积是A的 ,把A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入装满水时深度为20cm的溢水杯中,当A的一半浸入水中时溢出水的质量刚好等于B的质量,当A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A的重力的 ,求: (1)A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A浸没时所受浮力大小; (3)A和B的密度之比。 25. (1分)在测定某液体密度时,有一同学测出了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做了三次,记录如下: 液体的体积V/cm35.87.810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g10.813.0m试求:(1)液体的密度; (2)容器的质量m0; (3)表中的m。 四、 作图题 (共3题;共3分)26. (1分)如图所示,一束由A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表面O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并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27. (1分)如图所示,凸透镜斜放,其主光轴与水平成45角,F是焦点。一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被反射,已知折射光线BO与水平成45角,请完成光路图,画出入射到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 28. (1分)如图所示,凸透镜主光轴与水面重合,即:上半部分在空气中,下半部分在水中,请作出通过凸透镜的入射光线,以及折射入水后的光线(方向大致符合物理规律即可)。五、 实验题 (共8题;共24分)29. (2分)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 OB方向射出,如图甲所示,反射角_入射角,入射角减小时,反射角将_。 (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 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同一平面内,纸板上_看到反射光线。30. (5分)如图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小明应选择较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进行实验。 (2)在玻璃板前面放支点燃的蜡烛A , 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确定像的_并比较像和物的_关系。 (3)移去蜡烛B , 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像是_像。 (4)小明将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5cm处,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A与B之间的距离为_cm。 31. (3分)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 (1)图甲是小明使用托盘天平的情形,他操作的错误是在测量过程中移动了_。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分析图象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选填“相同”或“不同”);塑料的密度为_kg/m3 , 液体的密度为_kg/m3;往烧杯内倒入10cm3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g若烧杯内液体的体积为20cm3 , 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_g。32. (4分)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原理制成的。 (2)从图乙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过程中,图a、b所示的是观察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_(填“a”或“b”) (4)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5)该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办法是_。33. (2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_、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的位置因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 (3)在上一步骤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 34. (3分)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用焦距f为8厘米的凸透镜和物高h物为5厘米的光源等器材进行实验,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大小与物距u、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计算了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1中。 表1:f=8厘米,h物=5厘米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h像(厘米)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128.011.22.02.5224.012.02.52.0318.014.44.01.25413.020.88.00.625512.024.010.00.50610.040.020.00.25根据实验序号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比较_关系,可直接判断:同一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比较像距v、像高h像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中物距与像距的比值k和像高h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35. (4分)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用调好的天平称液体质量,往烧杯中倒入液体,称出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为70g,把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再称烧杯和剩下液体的总质量时,发现加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这时应移动_使天平平衡,若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倒入量筒内液体质量为_g,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是_cm3 , 液体的密度为_kg/m3。 (2)若小刚在用已调好的天平测液体质量时,操作如图丙所示,请你指出其中的两条错误。 _;_。36. (1分)小文和小徐一起设计“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案:(1)小文设计测一个实心塑料小球的密度: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零刻度处,发现指针静止在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由于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a所示。记录塑料球质量为m;B.把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1;C.在塑料球下方用细线拴一个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c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D.取出塑料球,如图d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实验中多余的步骤是_ (填字母);实验中测出该球的质量m=_g,计算出它的密度=_kg/m3。此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2)小徐设计的“测定食用油的密度”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 , 然后将烧杯内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2 , 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_。 (3)如在用天平称量的过程中使用了生锈的砝码,则测量的质量_物体真实的质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15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8题;共8分)16-1、17-1、18-1、19-1、20-1、21-1、22-1、23-1、三、 计算题 (共2题;共2分)24-1、24-2、24-3、25-1、25-2、25-3、四、 作图题 (共3题;共3分)26-1、27-1、28-1、五、 实验题 (共8题;共24分)29-1、29-2、30-1、30-2、30-3、30-4、31-1、31-2、32-1、32-2、32-3、32-4、32-5、33-1、33-2、33-3、34-1、35-1、35-2、36-1、36-2、3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