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说课稿.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7809426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说课稿-折线统计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交流的课题是:折线统计图。本课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根据道德课堂的要求以及“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设计的要求,也就是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下面我将从学习目标的叙写和评价设计教学流程预设几方面来说一说我的想法。一 学习目标的叙写【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第( 二 )学段“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的“简单数据统计过程”部分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目标是: 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教材分析】(可结合教师用书教材说明。包括教材的来龙去脉、已有知识基础、所处地位(在单元或整册教材、内容领域中的位置)、为后面哪些知识的学习打基础。)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本节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还属于具体形象思维,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依据以上教材分析我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确定为:【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学习例题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探讨,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独立解决问题,从而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同学之间的相互质疑,解疑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水平,特别是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小组合作的氛围已经形成。但学生在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薄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所以依据以上学情分析,我把本节课的学习难点确定为: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正确、清晰具体、可操作)了解=知道、初步认识;理解=认识、会;掌握=能;运用=证明;经历=感受、尝试;体验=体会目标1:目标2:目标3: 二、评价设计知道了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即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还要有判断目标是否达成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接下来我来说说本节课的评价设计。【评价设计】基于“目标引导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评价促进教学”的基本理念,针对以上学习目标我将采用以下评价方式和评价任务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目标1针对目标2针对目标3评价样题:1、2、3教学流程预设: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地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课件)(设计意图:创设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充分观察讨论的基础上,感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在体现了社会性和时代感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创设这样的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情境,并非只为了引入新课,而是把知识点贯穿在整个问题情境之中。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 的需要,亲身经历了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使问题意识和数感得到培养。这是再创造的第一步,也为后面自主、开放式的学习创设了空间。(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让学生在汇报评价、质疑答疑中畅所欲言。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的结论,汇报时也可能遇到 的困难,这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也是教师发挥引导者作用的时机。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核心进行思考,突出本课的知识重点。对于错例,尽可能在学生的相互补充中得到正确的结论。如仍然不能解决,则教师应抓住 用知识迁移规律适当做出引导。从而突破知识难点。通过以上的互动式学习,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进行知识的建构,对数学原理、方法的认识从模糊逐步到清晰,还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评价,发展了问题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同时培养了深刻、批判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所以这个环节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独立思考,再通过自学课本验证对照自己的直观体验,把直观感受与概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理解了概念,有效的完成了学习目标1的教学。)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把知识融于情景。教师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数学方法。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组织学生开展大块的数学活动。在关键处、难点处组织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核心进行思考,使学生的活动能有序、有效。还真诚的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和学生共同营造民主、热烈、和谐的学习氛围。3、以评价促发展。如在本节课中有多次小组互相评价、还有教师适当的点评和学生的自评。(设计意图:通过“ ”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变被动地“学数学” 为主动地“做数学”。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学生体验了操作过程,理解了 ,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和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三)反馈矫正(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基础训练是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本节练习中我以基础练习为主,适当补充了提高练习。通过带有一定模仿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强化重难点。数学源自生活而应用于生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下面,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兼顾了习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练习,以求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四)拓展创新:通过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的亲身体验思维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我把学生探索的阵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主动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开课时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后迎刃而解,让学生体验学有所用的喜悦。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主动体现(五)总结激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提高、学习方法、自己的情感体验等方面总结反思。)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