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大)-第5章.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792993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PPT 页数:180 大小:1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大)-第5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大)-第5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大)-第5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5 0概述5 1弹性和粘弹性5 2晶体的塑性变形5 3回复和再结晶5 4热变形与动态回复 再结晶5 5陶瓷材料变形的特点5 6高聚物的变形特点 重点与难点 弹性变形的特点和虎克定律 弹性的不完整性和粘弹性 比较塑性变形两种基本形式 滑移与孪生的异同点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滑移的位错机制 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细晶强化与Hall Petch公式 屈服现象与应变时效 弥散强化 加工硬化 形变织构与残余应力 回复动力学与回复机制 再结晶形核机制 再结晶动力学 再结晶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因素 晶粒的正常长大及其影响因素 一次与二次再结晶以及静态再结晶的区别 无机非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特点 高聚物塑性变形的特点 学习方法指导 善于用图示法分析相关问题 滑移系中晶面和晶向的关系 单滑移 多滑移 交滑移等产生的晶体表面痕迹 弥散强化机制 变形量与强度的关系 利用本章内容中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理解相关知识点 一方面介绍了晶体塑性变形的机制 而另一个核心内容是材料的强化机制 一方面是晶体滑移的实现 另一方面材料的强化这是强调阻碍位错滑移的因素 注意本章内容与其他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 本章除了晶体滑移的理论 还涉及位错运动 晶界 相结构等重要知识点 要注重晶体滑移与其之间的联系 内容体系的建立遵循从特殊到普遍 从理论到应用的思路 本章材料变形理论的演变是从单晶体变形到多晶体 单相合金和多相合金 从位错运动的晶体滑移到多晶体 固溶体和多相合金的强化 以 驱动力 为线索 理解重要概念及其区别 令变形金属在受热时发生的回复 再结晶 品粒长大均需要驱动力 如回复与再结晶的驱动力是畸变能差 晶粒长大的驱动力是晶界能差 同时 根据工作是否具有驱动力判断其是否可以通过再结晶的方式改善性能等 5 0概述 材料在加工制备过程中或是制成零部件后的工作运行中都要受到外力的作用 材料受力后要发生变形 外力较小时产生弹性变形 外力较大时产生塑性 变形 而当外力过大时就会发生断裂 图5 1为低碳 钢在单向拉伸时的应力一应变曲线 研究材料的变形规律及其微观机制 分析了解各种内外因素对变形的影响 以及研究讨论冷变形材料在回复再结晶过程中组织 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规律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应力 s e e约3单 1生极限J s刻屈服强反J b刻抗拉强反J b b k应变图5 1低碳钢在单向拉伸时的应力一应变曲线 5 1弹性和粘弹性 5 1 1弹性变形的本质弹性变形是指外力去除后能够完全恢复的那部分变形 可从原子间结合力的角度来了解它的物理本质 原子处于平衡位置时 系系关关的的距离间距子和原力与用量作色町系子u体原肌阻刷刷 二一 工 U U 山山 b一嗣 二 ur二内 lltill 门 Iit 力 J 丸 f 一 一 明 丁 非 以 L川 M l 处为当位生产力原变性 U力 衡产将外其的弹 能用态平将时 复生是 位作状其时小样恢产就 互的离大减这会所这 一刊相定偏增距 都 为 稳将距间刀子置失 距置最后间子报原位消 间位是力子原侣 衡全 子低这一党原 力后平完 原曰取 子 力斥除的便形 其于零原置引生去来形变 r T b 5 1 2弹性变形的特征和弹性模量 弹性变形的主要特征是 1 理想的弹性变形是可逆变形 力口载时变形 卸载时变形消失并恢复原状 2 金属 陶瓷和部分高分子材料不论是加载或卸载时 只要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其应力与应变之间都保持单值线性函数关系 即服从虎克CHooke 定律 在正应力下 E 在切应力下 T Gy 式中 s t分别为正应力和切应力 e g分别为正应变和切应变 E G分别为弹性模量 杨氏模量 和切变模量 弹性模量与切变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为 G E2 1 v 式中 v为材料泊松比 表示侧向收缩能力 一般金属材料的泊松比在0 25 0 35之间 高分子材料则相对较大些 弹性模量代表着使原子离开平衡位置的难易程度 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 金刚石一类的共价键晶体由于其原子间结合力很大 故其弹性模量很高 金属和离子晶体的则相对较低 而分子键的固体如塑料 橡胶等的键合力更弱 故其弹性模量更低 通常比金属材料的低几个数量级 3 弹性变形量随材料的不同而异 多数金属材料仅在低于比例极限Sp的应力 范围内符合虎克定律 弹性变形量一般不超过 5 而橡胶类高分子材料的高弹形变量则可高达1000 但这种变形是非线性的 5 1 3弹性的不完整性 多数工程上应用的材料为多晶体甚至为非晶态或者是两者皆有的物质 其内部存在各种类型的缺陷 弹性变形时 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 应变的发展跟不上应力的变化等有别于理想弹性变形特点的现象 称之为弹性的不完整性 弹性不完整性的现象包括包申格效应 弹性后效 弹性滞后和循环韧性等 1 包申格效应 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 小于4 而后同向加载贝IjSe升高 反向加载则Se下降 此现象称之为包申格效应 它是多晶体金属材料的普遍现象 弹 后放一些实际晶体 在加载或卸载时 应变不是瞬时达到其平衡值 而是通过一种弛豫过程未完成其变化的 图5 3 这种在弹性极限Se范围内 应变滞后于外加应力 并和时间有关的现象称为弹性后效或滞弹性 i 恤 峙 回 c 恤 oj ld 时间恒应力下的应力驰豫 图5 3 3 弹性滞后由于应变落后于应力 在s e曲线上使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封闭回线 称之 为弹性滞后 弹性滞后表明加载时消耗于材料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时材料恢复所释放的变形功 多余的部分被材料内部所消耗 称之为内耗 其大小即用弹性滞后环面积度量 5 1 4粘弹性 变形形式除了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外还有一种粘性流动 所谓粘性流动是指非晶态固体和液体在很小外力作用下便会发生没有确定形状的流变 并且在外力去除后 形变不能回复 纯粘性流动服从牛顿粘性流动定律 as a 阿一一 dt式中 为应力 为应变速率 称为粘度系数 反映了流体的内摩擦力 即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 其单位为Pa so 一些非晶体 有时甚至多晶体 在比较小的应力时可以同时表现出弹性和粘性 这就是粘弹性现象 粘弹性变形的特点是应变落后于应力 当加上周期应力时 应力一应变曲线就成 回线 所包含的面积即为应力循环 周所损耗的能量 即内耗 5 2晶体的塑性变形 应力超过弹性极限 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即产生不可逆的永久变形 5 2 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在常温和低温下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通过滑移方式进行的 此外 尚有孪生和扭折等方式 1 滑移 滑移线与滑移带 当应力超过晶体的弹 性极限后 晶体中就会产生层片之间的相对滑移 大量的层片间滑动的累积就构成晶体的宏观塑性变形 金属单晶体拉伸如图5 40对滑移线的观察也表明了晶体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 滑移只是集中发生在一些晶面上 而滑移带或滑移线之间的晶体层片则未产生变形 只是彼此之间作相对位移而已 图5 5 精事搜 图5 5滑移带形成示意图 图5 4金属单晶体拉伸后的实物照片 b 滑移系 塑性变形时位错只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运动 这些晶面和晶向分别称为 滑移面 和 滑移方向 晶体结构不同 其滑移面和滑面喃喃陆和滑移方向往往是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最密的晶面和晶向 这是因为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其面问距最大 点阵阻力最小 因而容易沿着这些面发生滑移 至于滑移方向为原子密度最大的方向是由于最密排方向上的原子间距最短 即位错b最小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晶体中的滑移系愈多 滑移过程可能采取的空间取向便愈多 滑移容易进行 它的塑性便愈好 据此 面心立方晶体的滑移系共有 111 43 12个 体心立方晶体可同时沿 110 112 123 晶面滑移 密排六方晶体的滑移系仅有 0001 13 3个 由于滑移系数目太少 的好 hcp多晶体的塑性不如fcc或bcc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精选实例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见下表5 1 表5 1一些金属晶体的滑移面展滑移方向 品体结构 金属举例滑移面Cu Ag Au Ni Allll1fAl 在高温 11UUI 滑移方向 面 立 方 100 110 111011112111231 Fc 111 体心立方 W 民110 Na 子0 08 0 24T r 11121 地 Na 于0 26 0 501 11101 111 Na K 于O 8Tn 123 111 Nb IIOl 111 B eTe 1臼 Ol 1120 10001 1120 1123 Zn i1122 一一一一 Be Re Zr l10101 1120 1120 l00011 密排六方 一 111221 1010 1120 1120 Mg 110111 110101 1120 1120 Ti Zr 1王f 1011100011 c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晶体的滑移是在切应力作用下进行的 但其中许多滑移系并非同时参与滑移 而只有当外力在某一滑移系中的分切应力达到一定临界值时 该滑移系方可以首先发生滑移 该分切应力称为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是一个真实反映单晶体受力起始屈服的物理量 其数值与晶体的类型 纯度 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还与该晶体的加工和处理状态 变形速度 以及滑移系类型等因素有关 常见金属发生滑移的切应力见表5 20 表5 2 些金属晶体在生滑秽的 商界分相应为纯度J喃情移丽滑移方向99 991111 l1Q 1111 llO 金属温度It i临界分回应为lMFa Ag 室祖 74 Al 窒祖 0 陌 cu 室温 99 9 1 111 11 1111 110 0 98 Ni 室沮 99 8 A 5 ffi 室I 1101 111 FE 99 96 27 料 一且 Nb 室温 11101 t11 33 8 i Ti 室温 99 99 四101 1120 13 7 100011 理 地 室温 99 95 1l20 81 室温 100011 地 99 98 1l20 76 1000111 Mg 330 99 98 ll20 OTM 3 92 地 330 9S 1011 1120 例5 1 设 为滑移面法线与外 力F中心轴的夹角 为滑移方向与外力F的夹角 则F在滑移方向的分力为Fco矶 而滑 移面的面积为A cos 于是外力在该滑移面沿滑移方向的分切应力 为 如图5 6 r fm mA 怯线 图5 6例5 1示意图 F A为试样拉伸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当 c 开始滑移 F A s cos cos 称为取向因子或施密特因子 它是分切应力 与轴向应力F A的比值 取向因子越大 则分切应力 越大 对任一给定 角而言 若滑移方向是位于F与滑移面法线所组成的平面上 即 900 则沿此方向的 值较其他 的 值大 这时取向因子cos cos cos cos 900 1 2sin2 故当 值为450时 取向因子具有最大值0 50 这就是说 当滑移面与外力方向平行 或滑移方向与外力方向垂直的情况下不可能产生滑移 而当滑移方向位于外力方向与滑移面法线所组成的平面上 且 450 时 取向因子 达到最大值 0 匀 s最小 即以最小的拉应 力就能达到发生滑移所需的分切应力值 通常 称取向因子大的为软取向 而取向因子小的叫做硬取向 d 滑移时晶面的转动 单晶体滑移时 除滑移面发生相对位移外 往往伴随着晶面的转动 对于只有一组滑移面的hcp 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图5 7为单轴拉伸时晶体发生转动的力偶作用机制 晶体受压变形时也要发生晶面转动 但转动的结果是使滑移面逐渐趋于与压力轴线相垂直 如图5 8 另外 单晶体拉伸变形过程见图5 9 图5 7单轴拉伸时晶体转动的力偶作用 图5 8晶体受压时的晶面转动 压缩前 b 压缩后 a 捐移方向 央头 转胡 b F c 图5 9单晶体拉伸变形过程b 自由滑移变形c 受夹头限制的变形 a 原试样 e 多系滑移 对于具有多组滑移系的晶体 滑移首先在取向最有利的滑移系 其分切应力最大 中进行 但由于变形时晶面转动的结果 另一组滑移面上的分切应力也可能逐渐增加到足以发生滑移的临界值以上 于是晶体的滑移就可能在两组或更多的滑移面上同时进行或交替地进行 从而产生多系滑移 f 滑移的位错机制 实际测得晶体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值较理论计算值低34个数量级 表明晶体滑移并不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 部分沿着滑移面作刚性整体位移 而是借助位错在滑移面上运动来逐步地进行的 晶体的滑移必须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才能发生 这说明位错的运动要克服阻力 位错运动的阻力首先来自点阵阻力 由于点阵结构的周期性 当位错沿滑移面运动时 位错中心的能量也要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如图5 10所示 图5 10位错滑移时核心能量的变化 图5 10中1和2为等同位置 当位错处于这种平衡位置时 其能量最小 相当于处在能谷中 当位错从位置1移动到位置2时 需要越过一个势垒 这就是说位错在运动时会遇 到点阵阻力 由于派尔斯 CPeierls 和纳巴 罗CNabarro 首先估算了这一阻力 故又称 为派一纳CP N 力 p 2G I v xp 2 W b 式中 b为滑移方向上的原子间距 d为 滑移面的面问距 表位错宽度 v为泊松比 W d 1叫代 由派一纳力公式可知 位错宽度越大 则派一纳力越小 这是因为位错宽度表示了位错所导致的点阵严重畸变区的范围 宽度大则位错周围的原子就能比较接近于平衡位置 点阵的弹性畸变能低 故位错移动时其他原子所作相应移动的距离较小 产生的阻力也较小 位错运动的阻力除点阵阻力外 位错与位错的交互作用产生的阻力 运动位错交截后形成的扭折和割阶 尤其是螺型位错的割阶将对位错起钉扎作用 致使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加 位错与其他晶体缺陷如点缺陷 其他位错 晶界和第二相质点等交互作用产生的阻力 对位错运动均会产生阻力 导致晶体强化 2 孪生 孪生是塑性变形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它常作为滑移不易进行时的补充 孪生变形过程当面心立方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发生孪 生变形时 晶体内局部地区的各个晶面沿着 112 方向 图5 11a的AC 彼此相对移动距离为的均匀切变 111 产生 图5 11面心立方晶体孪生变形示意图 a 孪晶面和孪生方向 b 孪生变形时原子的移动 这样的切变并未使晶体的点阵类型发生变化 但它却使均匀切变区中的晶体取向发生变更 变为与未切变区晶体呈镜面对称的取向 这一变形过程称为孪生 变形与未变形两部分晶体合称为孪晶 均匀切变区与未切变区的分界面 即两者的镜面对称面 称为孪晶界 发生均匀切变的那组晶面称为 孪晶面 即 111 面 孪生面的移动方向称为孪生方向 b 孪生的特点 1 孪生变形也是在切应力作用下发生的 并通常出现于滑移受阻而引起的应力集中区 因此 孪生所需的临界切应力要比滑移时大得多 2 孪生是一种均匀切变 即切变区内与孪晶面平行的每一层原子面均相对于其毗邻晶面沿孪生方向位移了一定的距离 且每一层原子相对于孪生面的切变量跟它与孪生面的距离成正比 3 孪晶的两部分晶体形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 c 孪晶的形成 在晶体中形成孪晶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一是通过机械变形而产生的孪晶 也称为 变形孪晶 或 机械孪晶 它的特征通常呈透镜状或片状 其二为 生长李晶 它包括晶体自气态 如气相沉积 液态 液相凝固 或固体中长大时形成的孪晶 其三是变形金属在其再结晶返火过程中形成的李晶 也称为 退火孪晶 它往往以相互平行的孪晶面为界横贯整个晶粒 是在再结晶过程中通过堆垛层错的生长形成的 它实际上也应属于生长李晶 系从固体中生长过程中形成 通常 对称性低 滑移系少的密排六方金属如Cd Zn Mg等往往容易出现孪生变形 面心立方晶体中孪晶的形成见图5 120 L J L电n 1 B c LA归 l C 4CHA b J L 日A a 图5 12面心立方晶体中孪晶的形成 d 孪生的位错机制 由于孪生变形时 整个李晶区发生均匀切变 其各层晶面的相对位移是借助一个不全位错 肖克莱不全位错 运动而造成的 孪生的位错极轴机制见图5 130 生 通过位错增殖的极轴机制形成 v b1 H 图5 13孪生的位错极轴机制 3 扭折 由于各种原因 晶体中不同部位的受力情况和形变方式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对于那些既不能进行滑移也不能进行孪生的地方 晶体将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塑性变形 相关实例见图5 14和图5 150为了使晶体的形状与外力相适应 当外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晶体将会产生局部弯曲 这种变形方式称为扭折 变形区域则称为扭折带 扭折变形与孪生不同 它使扭折区晶体的取向发生了不对称性的变化 扭折是一种协调性变形 它能引起应力松弛 使晶体不致断裂 eatta E tBE E LFh rc 一 F tkt J川向 a A aaa BEE E k v d VF J 宇品扭析懵 b a b 图5 15单晶铺被压缩时的扭折 a 扭折示意图 b 铺单晶中的扭折带 图514伴随着形成孪晶而产生的扭折带 5 2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实际使用的材料通常是由多晶体组成的 室温下 多晶体中每个晶粒变形的基本方式与单晶体相同 但由于相邻晶粒之间取向不同 以及晶界的存在 因而多晶体的变形既需克服晶界的阻碍 又要求各晶粒的变形相互协调与配合 故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较为复杂 1 晶粒取向的影响 晶粒取向对多晶体塑性变形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各晶粒变形过程中的相互制约和协调性 当外力作用于多晶体时 由于晶体的各向异性 位向不同的各个晶体所受应力并不一致 处于有利位向的晶粒首先发生滑移 处于不利方位的晶粒却还未开始滑移 为了使多晶体中各晶粒之间的变形得到相互协调与配合 通过各晶粒的多系滑移来保证 5个独立的滑移系 这就与晶体的结构类型有关 j骨移系甚多的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晶体能满足这个条件 故它们的多晶体具有很好的塑性 相反 密排六方晶体由于滑移系少 晶粒之间的应变协调性很差 所以其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可低 2 晶界的影响 从第3章得知 晶界上原子排列不规则 点阵畸变严重 何况晶界两侧的晶粒取向不同 滑移方向和滑移面彼此不一致 因此 滑移要从一个晶粒直接延续到下一个晶粒是极其困难的 在室温下晶界对滑移具有阻碍效应 对只有2 3个晶粒的试样进行拉伸试验表明 在品界处呈竹节状 见图5 16 多晶体试样经拉伸后 每一晶粒中的滑移带都终止在晶界附近 如图5 17所示 在变形过程中位错难以通过晶界被堵塞在晶界附近 这种在晶界附近产生的位错塞积群会对晶内的位错源产生一反作用力 此反作用力随位错塞积的数目n而增大 n kn LGb式中 为作用于滑移面上外加分切应力 L为位 错源至晶界之距离 k为系数 虫累 位错k l 刃位错 k l v 当它增大到某一数值时 可使位错源停止开动 使晶体显著强化 图5 16 经拉伸后晶界处呈竹节状 图5 17位错在相邻晶粒中的作用示意图 因此 对多晶体而言 外加应力必须大至足以激发大量晶粒中的位错源动作 产生滑移 才能觉察到宏观的塑性变形 由于晶界数量直接决定于晶粒的大小 因此 晶界对多晶体起始塑变抗力的影响可通过晶粒大小直接体现 实践证明 多晶体的强度随其晶粒细化而提高 多晶体的屈服强度Ss与晶粒平均直径d的关系可用著名的霍尔一佩奇 Hall Petch 公式表示 q 口口 Kd2 0 0 0 Kd 2 式中 反映晶内对变形的阻力 相当于极大单晶的屈服强度 K反映晶界对变形的影响系数 与晶界结构有关 进二步实验证明 霍尔一佩奇公式适用性甚广 因此 一般在室温使用的结构材料都希望获得细小而均匀的晶粒 因为细晶粒不仅使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 硬度 而且也使它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即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 当变形温度高于O 5Tm 熔点 以上时 由 于原子活动能力的增大 以及原子沿晶界的扩散速率加快 使高温下的晶界具有一定的粘滞性特点 它对变形的阻力大为减弱 即使施加很小的应力 只要作用时间足够长 也会发生晶粒沿晶界的相对滑动 成为多晶体在高温时一种重要的变形方式 此外 在高温时 多晶体特别是细品粒的多晶体还可能出现另一种称为扩散性蠕变的变形机制 这个过程与空位的扩散有关 据此 在多晶体材料中往往存在一 等强温度飞 低于Te时 晶界强度高于晶粒内部的 高于Te时则得到相反的结果 见图5 18 图5 18等温强度示意图 5 2 3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塑性变形不但可以改变材料的外形和尺寸 而且能够使材料的内部组织和各种性能发生变化 在变形的同时 伴随着变性 1 显微组织的变化 经塑性变形后 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发生明显的改变 一每个晶粒内部出现大量的滑移带或孪晶带外 一随着变形度的增加 原来的等轴晶粒将逐渐沿其变形方向伸长 一当变形量很大时 晶粒变得模糊不清 晶粒己难以分辨而呈现出一片如纤维状的条纹 称为纤维组织 纤维的分布方向即是材料流变伸展的方向 一晶体的塑性变形是借助位错在应力作用下运动和不断增殖 随着变形度的增大 晶体中的位错密度迅速提高 经严重冷变形后 位错密度可从原先退火态的106 107cm 2增至1011 1012cm 2o 2 亚结构的变化 经一定量的塑性变形后 晶体中的位错线通过运动与交互作用 开始呈现纷乱的不均匀分布 并形成位错缠结 进一步增加变形度时 大量位错发生聚集 并由缠结的位错组成胞状亚结构 一此时 变形晶粒是由许多这种胞状亚结构组成 各胞之间存在微小的位向差 一随着变形度的增大 变形胞的数量增多 尺寸减小 一如果经强烈冷轧或冷拉等变形 则伴随纤维组织的出现 其亚结构也将由大量细长状变形胞组成 3 性能的变化 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 随着内部组织与结构的变化 其力学 物理和化学性能均发生明显的改变oa 加工硬化 金属材料经冷加工变形后 强度 硬度 显著提高 而塑性则很快下降 即产生了加工硬化现象 加工硬化是金属材料的一项重要特性 可被用作强化金属的途径 特别是对那些不能通过热处理强化的材料如纯金属 以及某些合金 如奥氏体不锈钢等 主要是借冷加工实现强化的 问啊剧国B nu nHAU za t电ta a T E i 由 切应变 图5 19单晶体的切应力 切应变曲线显示塑性变形的三个阶段 11阶段一一线性硬化阶段 金属单晶体的典型应力一应变曲线 也称加工硬化曲线 其塑性变形部分是由三个阶段所组成 图5 19 I阶段一一易滑移阶段 当 三 c后 应力增加不多 便能产生相当大的变形 此段接近于直线 其斜率 I 或 即加工硬化率低 一般I为 10 4G数量级 G 为材料的切变模量 随着应变量增加 应力线性增长 此段也呈直线 且斜率较大 加工硬化十分显著 9IIG 300 近乎常数 111阶段一一抛物线型硬化阶段 随应变增加 应力上升缓慢 呈抛物线型 9111逐渐下降O 图5 20 回心立方 Cu hh迦军 切应变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由于晶界的阻碍作用和晶粒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 各晶粒不可能以单一滑移系动作而必然有多组滑移系同时作用 因此多晶体的应力一应变曲线不会出现单晶曲线的第l阶段 而且其硬化曲线通常更陡 图5 21 三种典型晶体结构金属单晶体的硬化曲线 图5 20 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晶体显示出典型的三阶段 至于密排六方金属单晶体的第I阶段通常很长 远远超过其他结构的晶体 以致于第II阶段还未充分发展时试样就已经断裂了 300 多晶体 0 012mm 单品体 10 4呻t主Il t图5 21多晶体与单晶体塑性变形对比 勿同 哩寺Z叫 干 多品悴 图5 22 时 199 99 21 i申民 呀 3D 40 其硬化曲线通常更陡 细晶粒多晶体在变形开始阶段尤为明显 图5 22 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密度的增加及其所产生的钉扎作用是导致加工硬化的决定性因素 b 其他性能的变化 经塑性变形后的金属材料 由于点阵畸变 空位和位错等结构缺陷的增加 使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也发生一定的变化 如塑性变形通常可使金属的电阻率增高 增加的程度与形变量成正比 另外 塑性变形后 金属的电阻温度系数下降 磁导率下降 热导率也有所降低 铁磁材料的磁滞损耗及矫顽力增大 由于塑性变形使得金属中的结构缺陷增多 自由焰升高 因而导致金属中的扩散过程加速 金属的化学活性增大 腐蚀速度加快 4 形变织构 在塑性变形中 随着形变程度的增加 各个晶粒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都要向主形变方向转动 逐渐使多晶体中原来取向互不相同的各个晶粒在空间取向上呈现一定程度的规律性 这一现象称为择优取向 这种组织状态则称为形变织构 形变织构随加工变形方式不同主要有两种类型 拔丝时形成的织构称为丝织构 其主要特征为各晶粒的某一晶向大致与拔丝方向相平行 轧板时形成的织构称为板织构 其主要特征为各晶粒的某一晶面和晶向分别趋于同轧面与轧向相平行 5 残余应力 塑性变形中外力所作的功除大部分转化成热之外 还有一小部分以畸变能的形式储存在形变材料内部 这部分能量叫做储存能 储存能的具体表现方式为 宏观残余应力 微观残余应力及点阵畸变 按照残余应力平衡范围的不同 通常可将其分为三种 1 第一类内应力 又称宏观残余应力 它是由工件不同部分的宏观变形不均匀性引起的 故其应力平 衡范围包括整个工件 例如 图5 23和图 5 24中将金属棒施以弯曲载荷 则上边受拉而伸长 下边受到压缩 变形超过弹性极限产生了塑性变形时 则外力去除后被伸长的一边就存在压应力 短边为张应力 这类残余应力所对应的畸变能不大 仅占总储存能的0 1 左右 国5 23 金属棒弯曲变形后的残留应力 四 圃 图5 24 金属拉丝后的残留应力 2 第二类内应力 又称微观残余应力 它是由晶粒或亚晶粒之间的变形不均匀性产生的 其作用范围与晶粒尺寸相当 即在晶粒或亚晶粒之间保持平衡 这种内应力有时可达到很大的数值 甚至可能造成显微裂纹并导致工件破坏 3 第三类内应力 又称点阵畸变 其作用范围是几十至几百纳米 它是由于工件在塑性变形中形成的大量点阵缺陷 如空位 问隙原子 位错等 引起的 变形金属中储存能的绝大部分 80 90 用于形成点阵畸变 这部分能量提高了变形晶体的能量 使之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 故它有一种使变形金属重新恢复到自由大含最低的稳定结构状态的自发趋势 并导致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回复及再结晶过程 5 3回复和再结晶 经塑性变形的材料具有白发恢复到变形前低自由能状态的趋势 当冷变形金属加热时会发生回复 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等过程 了解这些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对于改善和控制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 3 1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与性能变化 冷变形后材料经重新加热进行退火之后 其组织和性能会发生变化 观察在不同加热温度下变化的特点可将退火过程分为回复 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三个阶段 图5 25 回复是指新的无畸变晶粒出现之前所产生的亚结构和性能变化的阶段 再结晶是指出现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 晶粒长大是指再结晶结束之后晶粒的继续长大 固复 十 辑结属 f 矗位最大 t t 13 s 雹4 宫2 事 加热温度或保温时间 图5 25 冷变形金属退火时晶粒形状大小的变化 由图5 25和图5 26可见 在回复阶段 由于不发生大角度晶界的迁移 品粒的形状和大小与变形态的相同 仍保持着纤维状或扁平状 从光学显微组织上几乎看不出变化 在再结晶阶段 首先是在畸变度大的区域产生新的无畸变晶粒的核 心 然后逐渐消耗周围的变形基体而长大 直到形变组织完全改组为新的 无畸变的细等轴晶粒为止 最后 在晶界表面能的驱动下 新晶粒互相吞食而长大 从而得到一个在该条件下较为稳定的尺寸 称为晶粒长大阶段 a b c 图5 26显微组织变化 示意图 冷变形金属在退火过程中的性能和能量变化 1 强度与硬度 回复阶段的硬度变化很小 约占总变化的1 5 丽再结晶阶段则下降较多 可以推断 强度具有与硬度相似的变化规律 上述情况主要与金属中的位错机制有关 即回复阶段时 变形金属仍保持很高的位错密度 而发生再结晶后 则由于位错密度显著降低 故强度与硬度明显下降 2 电阻 变形金属的电阻在回复阶段己表现 明显的下降趋势 因为电阻率与晶体点阵中的点缺陷 如空位 间隙原子等 密切相关 点缺陷所引起的点阵畸变会使传导电子产生散射 提高电阻率 它的散射作用比位错所引起的更为强烈 因此 在回复阶段电阻率的明显下降就标志着在此阶段点缺陷浓度有明显的减小 3 内应力 在回复阶段 大部或全部的宏观内应力可以消除 而微观内应力则只有通过再结晶方可全部消除 4 亚晶粒尺寸 在回复的前期 亚晶粒尺寸变化不大 但在后期 尤其在接近再结晶时 亚晶粒尺寸就显著增大 5 密度 变形金属的密度在再结晶阶段发生 急剧增高 显然除与前期点缺陷数目减小有关外 主要是在再结晶阶段中位错密度显著降低所致 6 储能的释放 当冷变形金属加热到足以引起应力松弛的温度时 储能就被释放出来 回复阶段时各材料释放的储存能量均较小 再结晶晶粒出现的温度对应于储能释放曲线的高峰处 图5 27 上述介绍的性能变化情况见图5 280 再A结a 霄结 再撞Sc fI A 纯金属B 不纯的金属C A口一合 Bi八 蝠 I 瑶摞 II 温度 图5 27 变形金属加热时储能的释放 回复 Fl 硬度 临件坦坦拭N问剧也树干 二 温度图5 28变形金属加热时性能的变化 5 3 2回复 1 回复动力学 图5 29 回复是冷变形金属在退火时发生组织性能变化的早期阶段 回复特征通常可用 级反应方程来表达 dx 一一 cx dt式中 t为恒温下的加热时间 x为冷变形导 致的性能增量经加热后的残留分数 和温度有关的比例常数 c为与材料 c1直与温度的关系具有典型的热激活过程 的特点 可由著名的阿累尼乌斯方程来描述 Qjc coglE Arrhenius 式中 Q为激活能 R为气体常数 T为绝 对温度 Co为比例常数 回复方程式 lnt A 一二RT式中 A为常数 作lnt l T图 如为直线 则 由直线斜率可求得回复过程的激活能 E国 司变电量自o E 喘0 画 自时间 图5 29经拉伸变形的纯铁在不同温度下加热时 屈服强度的回复动力学 回复动力学特点 1 回复过程没有孕育期 随着退火的开始进行 发生软化 2 在一定温度下 初期的回复速率很大 以后逐渐变慢 直到最后回复速率为零 3 每一温度的回复程度有一极限值 返火温度越高 这个极限值也越高 而达到此极限所需时间则越短 4 回复不能使金属性能恢复到冷变形前的水平 例5 1回复动力学方程例 己知辞单晶的回复激活能Q 20000cal mol 在OOC回复到残留75 的加工硬化需5min 请问在270C和 500C回复到同样程度需多长时间 解 fl 5e200叮1性古 0 185 Crnin 20000 4 18 11 f二元 8 31 273223 二185 rnin 13 天 测量出几个不同温度下回复到相同P值所需的时间 利用 4 式并取对数 得到 lnt 常数 主 RT 从htJ关系可求出激活能 矛恻以推断可能的回复机制 2 回复机制 低温回复低温时 回复主要与点缺陷的迁移有关 b 中温回复加热温度稍高时 会发生位错运动和重新分布小回复的机制主要与位错的滑移有关 c 高温回复高温 0 3Tm 时 刃型位错可 获得足够能量产生攀移 通过攀移使同一滑移面上异号位错相消 位错密度下降 位错重排成较稳定的组态 构成亚晶界 形成回复后的亚晶结构 多边化前后刃型位错变化见图5 30 b 图5 30多边化前 后刃型位错的排列情况 a 多边化前 b 多边化后 从上述回复机制可以理解 回复过程中电阻率的明显下降主要是由于过量空位的减少和位错应变能的降低 内应力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晶体内弹性应变的基本消除 硬度及强度下降不多则是由于位错密度下降不多 亚晶还较细小之故 3回复返火的应用1 回复机制与性能的关系内应力降低 弹性应变基本消除 硬度和强度下降不多 位错密度降低不明显 亚晶较细 电阻率明显下降 空位减少 位错应变能降低 2 去应力退火降低应力 保持加工硬化效果 防止工件变形 开裂 提高耐蚀性 5 3 3再结晶 再结晶的驱动力是变形金属经回复后未被释放的储存能 相当于变形总储能的90 通过再结晶退火可以消除冷加工的影响 故在实际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1 再结晶过程再结晶是一种形核和长大过程 即通过在变形组织的基体上产生新的无畸变再结晶晶核 并通过逐渐长大形成等轴晶粒 从而取代全部变形组织的过程 图5 31 a d e i f 图5 31 再结晶过程示意图 形核 1 晶界弓出形核 图5 32 对于变形 程度较小 一般小于20 的金属 其再结晶 核心多以晶界弓出方式形成 即应变诱导晶界移动或称为凸出形核机制 2 亚晶形核 图5 33 此机制一般是在大的变形度下发生 借助亚晶作为再结晶的核心 其形核机制又可分为以下两种 亚晶合并机制 亚晶迁移机制 业晶粒合并形核 晶粒长大形核 晶界弓出形核 c 图5 32 形核机制示意图 晶界凸出形核 变形量较小时 20 晶界弓出形核 凸向亚晶粒小的方向 A A 图5 33具有亚晶组织的晶界凸出形核示意图 b 长大 驱动力 畸变能差方式 晶核向畸变晶粒扩展 至新晶粒相互接触 注 再结晶不是相变过程 2 再结晶动力学再结晶动力学决定于形核率和长大速率G的大小 和G不随时间而改变的情况下 在恒温下经过t时间后 已经再结晶的体积分数 R可用下式表示 1 1 时再结晶速率和产生某一体积分数 R所需的时间t成反比 即V l t 故此1 AEgf去式中为常数 Q为再结晶的激活能 R为 气体常数 T为绝对温度 规律有孕育期 温度越高 变形量越大孕育期越短 在体积分数为0 5时速率最大 然后减慢 其中 纯铁和碳钢的情况见图5 34和图5 350 100 100r i Ii 80击目 恤 40随t 20 市叫田 汇1 退火时间I min wcO 26620 C 102 图5 34纯铁的再结晶 图5 35变形量对碳钢再结晶的影响 3 再结晶温度1再结晶温度 经严重冷变形 变形量 70 的金属或合金 在lh内能够完成再结晶的 再结晶体积分数 95 最低温度 高纯金属 T再 0 25 0 35 Tm0 2经验公式 斗工业纯金属 T再 0 35 0剧Tmo合金 T再 0 4 0 9 Tm0 注 再结晶退火温度一般比上述温度高1002000C 3影响因素 变形量越大 驱动力越大 再结晶温度越低 纯度越高 再结晶温度越低 加热速度太低或太高 再结晶温度提高 4 影响再结晶的因素 1 退火温度 温度越高 再结晶速度越大 2 变形量 变形量越大 再结晶温度越低 随变形量增大 再结晶温度趋于稳定 变形量低于一定值 再结晶不能进行 如原始晶粒尺寸 晶粒越小 驱动力越大 晶界越多 有利于形核 4 微量溶质元素 阻碍位错和晶界的运动 不利于再结晶 5 第二分散相 间距和直径都较大时 提高畸 变能 并可作为形核核心 促进再结晶 直径和间距很小时 提高畸变能 但阻碍晶界迁移 阻碍再结晶 5 再结晶晶粒大小的控制 晶粒大小一变形量关 系图 1 变形量 图 存在临界变形量 生产中应避免临界变形量 2 原始晶粒尺寸 晶粒越小 驱动力越大 形核 位置越多 使晶粒细化 3 合金元素和杂质 增加储存能 阻碍晶界移动 有利于晶粒细化 4 温度变形温度越高 回复程度越大 储存能减小 晶粒粗化 退火温度越高 临界变形度越小 晶粒粗大 6再结晶的应用 恢复变形能力改善显微组织消除各向异性提高组织稳定性 再结晶返火 再结晶温度 T再 1002000C 5 3 4晶粒长大 再结晶结束后 材料通常得到细小等轴晶粒 若继续提高加热温度或延长加热时间 将引起晶粒进一步长大 对晶粒长大而言 晶界移动的驱动力通常来自总的界面能的降低 晶粒长大按其特点可分为两类 正常晶粒长大与异常晶粒长大 二次再结晶人前者表现为大多数晶粒几乎同时逐渐均匀长大 而后者则为少数晶粒突发性的不均匀长大 1 晶粒的正常长大 1 正常长大 再结晶后的晶粒均匀连续的长大02 驱动力 界面能差 界面能越大 由率半径越小 驱动力越大 长大方向是指向曲率中心 而再结晶晶核的长大方向相反 3 晶粒的稳定形状 晶界趋于平直 晶界夹角趋于1200C 二维坐标中晶粒边数趋于6 图5 36 I图W晶拉长大时晶界移动方向 4影响晶粒长大的因素 1 温度 温度越高 晶界易迁移 晶粒易粗化 2 分散相粒子 阻碍晶界迁移 降低晶粒长大速率 一般有晶粒稳定尺寸d和第二相质点半径队体积分数 的关系 d 4r 3 3 杂质与合金元素 气团作 钉扎晶界 不利于晶界移动 4 晶粒位向差 小角度晶界的界面能小于大角度晶界 因而前者的移动速率低于后者 2晶粒的异常长大 钉扎晶界的第二相溶于基体 再结晶织构中位向一致晶粒的合并 大晶粒吞并小晶粒 1 机制 各向异性织构明显优化磁导率晶粒大小不均性能不均 2 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降低强度和塑韧性晶粒粗大提高表面粗糙度 3再结晶退火的组织 1 再结晶图 退火温度 变形量与晶粒大小的关系图 2 再结晶织构 再结晶退火后形成的织构 退火可将形变织构消除 也可形成新织构 择优形核 沿袭形变织构 择优生长 特殊位向的再结晶晶核快速长大 3 返火孪晶 再结晶返火后出现的孪晶 是由于再结晶过程中因晶界迁移出现层错形成的 5 4热变形与动态回复 再结晶 冷塑性变形引起的加工硬化 可以通过加热发生再结晶来加以消除 如果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压力加工 那么塑性变形所引起的加工硬化就可以立即被再结晶过程所消除 将金属或合金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压力加工称为热加工 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加工称为冷加工 在热加工过程中 金属内部同时进行着加工硬化和再结晶软化这两个相反的过程 不过此时的再结晶是在加工的同时发生的 称为动态再结晶 它与上一章介绍的冷加工后退火时发生的再结晶是不尽相同的 有时在热加工过程中硬化和软化这两个因素不能刚好全部抵消 5 4 1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 热加工时 硬化过程与软化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按其特征不同 可分为下述五种形式 1 动态回复 2 动态再结晶 1 2 是在温度和负荷联合作用下发生的 3 亚动态再结晶 4 静态再结晶 5 静态回复 3 4 5 是在变形停止之后 即在无负荷作用下发生的 1动态回复 图5 38 特点 流变应力不随应变而变的稳态流变 1 真应力一真应变曲线 图5 37 1 微应变阶段 11 动态回复的初始阶段 111 稳态变形阶段 R12 l 晶粒伸长 位话密度增加 位锚密度不变 巨 品发展 巨品保恃等轴 尺寸不变 平均取向差不变 m 一一一一 一一一 一二一 应变图5 37真应力一真应变曲线 160 句 8 不lO s 3 0 IO zs l 2 3 XlO ls I3 0 10 s t 6 0 xlO 5s 1 苟 0 40 6 0 8 1 0 0 2 图5 38动态回复的应力应变曲线 流变曲线 2 组织结构的变化 热加工后的晶粒沿变形方向伸长 同时 晶粒内部出现动态回复所形成的等轴亚晶粒 亚晶尺寸与稳态流变应力成反比 并随变形温度升高和变形速度降低而增大 图5 39 创光学显微组织 偏振光430X b 搬进t电镜照片 图5 39铝在4000C挤压时动态回复所形成的亚晶 3 动态回复的机制 1 是位错的攀移和交滑移 攀移在动态回复中起主要的作用 2 层错能的高低是决定动态回复进行充分与否的关键因素 3 动态回复易在层错能高的金属 如铝及铝合金中发生 2 动态再结晶 1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图5 40 I加工硬化阶段 0 c 11 动态再结晶的权始阶段 c三 s 111 稳态流变阶段 三 s 1十E十二E 4 2 一L 一二一一一 t 1 应变 吨 t 回5刷低层错能金属在热细工温度的应力句应变曲线 示意困 v 1一连续的快速动态再铺晶 2一反复的动态再结晶 2 动态再结晶的机制 在热加工过程中 动态再结晶也是通过形核和长大完成的 动态再结晶的形核方式与 及由此引起的位错组态变化有关 当 较低时 动态再结晶是通过原晶界的弓出机制形核 而当 较高时 则通过亚晶聚集长大方式进行 3 组织结构的变化 图5 41 晶粒是等轴的 大小不均匀 晶界呈锯齿状 等轴晶内存在被缠结位错所分割成的亚晶粒 图5 41 动态再结晶组织 动态再结晶的先锥照片 的锦在93400变形时 嗣1 63x10 28 1 e 7 0 在动态再结晶形成的品位中的捕结位错 薄膜透射电能照片 4 层错能较低的金属 如铜及铜合金 热 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软化过程主要来自动态再结晶 现存的晶界往往是动态再结晶的主要形核之处 形变温度越高 应变速率越小 应变量越大 越有利于动态再结晶 动态再结晶的晶粒大小d主要决定于热变形时的流变应力 ocd n D 常数0 1 0 5 5 4 2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 消除了某些铸造缺陷 较铸态具有较佳的机械性能 图5 42 图5 42铸造组织成为变形组织 2 加工流线 图5 43 二 囡 5 43 注叫WZ hh u川 F hz t飞 OMS 兰耳飞 HU V民运V 飞 棋艺节盐川 dJ川 Jktr川mu N C的困山 寻m图 图5 45Cr12钢中的碳化物带 图5 46H62带状组织 5 4 3蠕变 金属在室温下或者温度在低于O 3Tm时的变形 主要是通过滑移和孪晶两种方式进行的 而在温度高于O 3Tm会发生位错的攀移 从而产生蠕变现象 所谓蠕变 是指材料在高温下的变形不仅与应力有关 而且和应力作用的时间有关 在恒定的温度与应力下 金属发生蠕变的典型情况如图5 47所示 整个的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榈锢 第三蜡黄阶段 EEZ 如触阶段 I JOOr典型的蠕壶曲线 固5 47 由自需变速率逐渐减慢的第一阶段到恒速蠕变的第二阶段 在蠕变过程后期 蠕变速率加快直至断裂 是为蠕变第三阶段 随着温度与应力的增高 蠕变第二阶段渐短 金属的蠕变很快由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三阶段 使高温下服役的零件寿命大大减少 因为在蠕变第二阶段蠕变速率最低 且蠕变量易于推算 故高温下工作的零件其设计寿命多在这一阶段 咽Z T 功 l T 罔5 48蠕变速事和温度的关系这一阶段的蠕变速率和温度有着指数关系 当作ln l T时 可得出一直线 其斜率为 Q R Q为蠕变过程的激活能 图5 48 在蠕变第二阶段 一般认为是由位错滑移产生的加工硬化和由位错攀移产生的高温回复 这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 于是便形成了恒定的蠕变速率过程 5 4 4超塑性 某些金属材料 在特定条件下拉伸时 能得到特别高的延伸率 这一现象称为超塑性 按产生超塑性的冶金因素不同 可将其分为两类 1 微晶超塑性 组织超塑性 2 相变超塑性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微晶超塑性 1超塑性的表示 力学性能指标 不产生缩颈和获得高延伸率是衡量材料超塑性的两项指标 延伸率用 1 10 10 x100 表刁之 相变超塑性不产生缩颈的抗缩颈能力用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表示Om越高 越有利于获得超塑性 超塑性合金 m 0 3 0 9 2超塑性的特征抗缩颈能力应一变速率敏感指数m在温度T 应变量 T一定的条件下 真应力 与应变速率的关系为 K mK 常数对 1 式求导 19 lgK m19 19 19B m m即19 lg 关系曲线的斜率 图5 49 图5 50和图5 51 e画 102 我地 毒W E 1重塑佳范E m Q s 窑0 3 10 10幅4 10 1 O s 10 110 e 分 l 因5 49 Mg Al共晶合金在3500C变形时的流变应力 6和参数m与应变速率的关系 晶粒尺寸10 6微米 t10 棋也 EE anvtA l 10 t 静 1图5 50热加工伏态的Al C哄屠含金在不同温度试验时的就变应力与应变速率的关系 0 以及参数m与应变速事的关革 b E V秘 1 ht AHV 1 10 1 也咽H F 血U圃 EE 10辑 叶眼 1 川川rhdEE 品川咀 1 晶 HV 帽 mm 阳 4d EMFaTE 配 4 噜品 q哑 A W U唱 10 10 J t t秒 1 huw E 吨 晶HM 品 咽 AHUE E且 1 7SI m lO 10 10 10 1 11111 t 8 C 图5 51Al 共屠合金于5120 C时品位尺寸与0的关系 a 及品收尺寸与刑的关系 b 3 组织超塑性变形后的组织变化 1 晶粒保持为等轴状 但产生粗化 2 有明显的晶界滑动和晶粒转动 没有明显的晶内滑移 也没有位错密度的显著升高 看不到晶内亚结构 3 不产生织构 4 组织超塑性变形的机制 目前倾向于认为是晶界滑动和晶粒回转为 主 伴有原子的扩吱目二 微晶超塑变形机制 图5 52 晶粒转换机制的二维表示法 b 伴随定向扩散的晶界滑动机制 虚线箭头代表体扩散方向 图5 52微晶超塑变形机制 e 讨论 热加工虽然不致引起加工硬化 但也会 使金属的组织和性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 1 通过热加工 可以使铸态金属中的气孔焊合 从而使其致密度得以提高 2 通过热加工 可以使铸态金属中的粗大枝晶和柱状晶粒破碎 从而使其晶粒细化 机械性能得以提高 3 通过热加工 可以使铸态金属中的枝晶偏析和非 金属夹杂的分布发生改变 使它们沿着变形的方向细碎拉长 形成所谓热加工 纤维组织 又称 流线 从而使金属的机械性能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纵向上的性能显著优于横向上的 因此 热加工时应 力求工件流线分布合理 图5 53 为锻造曲轴的合理 流线分布 它可保证曲轴工作时所受的最大拉应力与流线一致 而外加切应力或冲击力与流线垂直 使曲轴不易断裂 图5 53 b 为切削力日工制成的曲轴 其流线分布不合理 易沿轴肩发生断裂 b 切削力 1工曲轴 图5 53曲轴的流线分布 3 lPl1 5 5陶瓷材料变形的特点 陶瓷材料具有强度高 重量轻 耐高温 耐磨损 耐腐蚀等一系列优点 作为结构材料 特别是高温结构材料极具潜力 但由于陶瓷材料的塑 韧性差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 本节将讨论陶瓷材料变形特点 5 5 1陶瓷晶体的塑性变形 陶瓷晶体一般由共价键和离子键结合 在室温静拉伸时 除少数几个具有简单晶体结构的晶体如 KCI MgO外 般陶瓷晶体结构复杂 在室温下没有塑性 如图5 54所示 即弹性变形阶段结束后 立即发生脆性断裂 这与金属材料具有本质差异 和金属材料相比 陶瓷晶体具有如下特点 陶鲁吉b占G 金属 b E 图5 54金属材料与陶瓷材料的应力 应变曲线 1 陶瓷晶体的弹性模量比金属大得多 常高出几倍 这是由其原子键合特点决定的 共价键晶体的键具有方向性 使晶体具有较高的抗晶格畸变和阻碍位错运动的能力 使共价键陶瓷具有比金属高得多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离子键晶体的键方向性不明显 但滑移不仅要受到密排面和密排方向的限制 而且要受到静电作用力的限制 因此实际可移动滑移系较少 弹性模量也较高 2 陶瓷晶体的弹性模量 不仅与结合键有 关 而且还与其相的种类 分布及气孔率有关 而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是一个组织不敏感参数 3 陶瓷的压缩强度高于抗拉强度约一个数量级 图5 55 而金属的抗拉强度和压缩强度一般相等 这是由于陶瓷中总是存在微裂纹 拉伸时当裂纹一达到临界尺寸就失稳扩展立即断裂 而压缩时裂纹或者闭合或者呈稳态缓慢扩展 使压缩强度提高 nunvnu nL 罢 b 4 A n川V 八川Va 0 005 a 币 nM导面 b 0 01 0 005 b 图5 55陶瓷的应力 应变曲线 4 陶瓷的理论强度和实际断裂强度相差1 3个数 量级 引起陶瓷实际抗拉强度较低的原肉是陶瓷中因工艺缺陷导致的微裂纹 在裂纹尖端引起很高的应力集中 裂纹尖端之最大应力可达到理论断裂强度或理论屈服强度 因陶瓷晶体中可动位错少 位错运动又困难 所以 一旦达到屈服强度就断裂了 因而使陶瓷晶体的抗拉强度远低于理论屈服强度 5 和金属材料相比 陶瓷晶体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抗蠕变性能 而且在高温下也具有一定塑性 如图5 56所示 叭锢 一 低速加 fr温低速加载 应变 图5 56陶瓷材料的应力 应变曲线 5 6高聚物的变形特点 聚合物材料具有己知材料中可变范围最宽的变形性质 包括从液体 软橡胶到刚性固体 而且 与金属材料相比 聚合物的变形强烈地依赖于温度和时间 表现为粘弹性 即介于弹性材料和粘性流体之间 聚合物的变形行为与其结构特点有关 聚合物由大分子链构成 这种大分子链一般都具有柔性 但柔性链易引起粘性流动 可采用适当交联保证弹性 除了整个分子的相对运动外 还可实现分子不同链段之间的相对运动 1屈服与冷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