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7).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757859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7)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小题3分,共36分 (共12题;共36分)1. (3分)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 一个苹果质量约有1.5kgB . 微型电风扇的额定功率约500WC . 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约2sD . 初中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0.8m2. (3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 A . 光年B . 千米C . 米D . 厘米3. (3分)下面甲、乙两张图片是小汽车和小货车相对位置的情况,仔细观察,判断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 A . 甲图中小汽车相对于小货车一定是运动的B . 乙图中小汽车相对于小货车一定是运动的C . 甲图中小汽车相对于地面一定是运动的D . 乙图中小汽车相对于地面一定是运动的4. (3分)调节电视音量时,是在改变声音的( ) A . 音调B . 响度C . 音色D . 以上都不是5. (3分)(2015福州)2015年4月5日晚,天空出现的”红月亮“是月全食奇观,月全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 . 光的直线传播B . 小孔成像C . 平面镜成像D . 光的折射6. (3分)看电影时,人们在电影院各个座位上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B . 光在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C . 银幕向各个方向都发出了光D . 银幕对光有折射作用7. (3分)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B . 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C .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D . 近视眼用凹透镜正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8. (3分)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B . 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C . 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D . 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9. (3分)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下列正确说法的是( ) A . “手影”是手通过小孔所成的实像B . 白鹤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倒立的虚像C . 水中弯折的“筷子”是折射形成的虚像D . 玻璃外墙“反光”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10. (3分)在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境: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对此情境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A . 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B . 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 . 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播D . 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11. (3分)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 )A . A处应是紫光B . 只有AB之间有光C . 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的外侧温度会升高D . 将100元人民币放到AB范围B的外侧,人民币上的荧光物质不会发光12. (3分)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 A . 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B . 两同学在t = 15min时相遇C . 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3倍D . 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共10题;共20分)13. (2分)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线圈总长度L是_cm,则金属丝的直径d 。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_次测量误差较小。 14. (2分)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钟_产生的,钟声是通过_传播到人耳中的。 15. (2分)如图是探究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装置为了观察到光在水中是沿_传播的清晰路径,老师会在水中滴入几滴牛奶;那么,为了观察到光在空气中传播的清晰路径,则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16. (2分)阳光下微风轻拂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这时产生的是光的_现象,透过厚薄不均匀的玻璃看室外的电线,可能会看到电线粗细不均匀且弯弯曲曲, 这时产生的是光的_现象。17. (2分)图中所示为一束光线从玻璃射入空气时的光路(方向没标出)由图可以判定MN的左侧是_(填“空气”或“玻璃”),_为折射角_为入射角。 18. (2分)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它与箱底的夹角为_度,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_性质。 甲 乙 19. (2分)一艘轮船往返于甲、乙两码头之间,顺水行驶时速度为25 km/h,逆水行驶时速度为20 km/h,则船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_km/h. 20. (2分)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反射角大小是_。电影院里各个座位的观众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银幕上产生_射,教室里有些位置上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某处的粉笔字,感觉该处黑板比较亮,这是由于光在该处发生_反射缘故。 21. (2分)(2016枣庄)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cm22. (2分)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来解释 三、 实验题(每空1分,共27分) (共4题;共27分)23. (7.0分) (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 (2)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实验中为了方便记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选填“大”或“小”)。 (3)如图所示的是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图中秒表的设置是“时:分: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路程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小车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_ , 正好是总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_ 。 (4)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起始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s1的平均速度偏_。(选填“大”或“小”) 24. (6.0分)如图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小明应选择较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进行实验。 (2)在玻璃板前面放支点燃的蜡烛A , 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确定像的_并比较像和物的_关系。 (3)移去蜡烛B , 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像是_像。 (4)小明将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5cm处,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A与B之间的距离为_cm。 25. (5.0分)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过程中,电热棒的功率保持恒定。 (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刻物质的温度是_ (2)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加热过程中烧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该物质的熔点是_ (3)t2时刻该物质处于_态。 (4)比较t2与t3时刻的内能,_时刻杯内物质的内能较大。理由是_。 (5)已知0t1与t5t6的加热时间相等,由图乙可知两段时间内,物质的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得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_。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用公式表示) 26. (9.0分)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中,老师发现某小组的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则该组测得水的温度比实际温度偏_。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 (2)水中气泡如图丙所示时,水_(填“没有沸腾”或“已经沸腾”)。 (3)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撤去酒精灯后,同学们发现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 (5)水全部沸腾后,同质量的100的水和100的水蒸气相比,内能大的是_。 四、 论述与计算题(27题4分,28题6分,29题7分) (共3题;共17分)27. (4分)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45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 10:30 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 日 15:00 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 144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 1500m 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 梁的时间是 50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火车的长度 28. (6分)一艘巡洋舰用70千米/小时的速度追赶在它前面10千米的一艘战斗舰,巡洋舰追了210千米,恰好赶上战斗舰,求战斗舰的速度 29. (7.0分)光速的测定在光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推动了光学实验的发展,也打破了光速无限的传统观念,引发了一场物理革命,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1)最初的光速值是根据丹麦科学家罗默的理论测出的。罗默对木星系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观察和研究。他发现,离木星最近的卫星-木卫一绕木星运行,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木星遮食一次,这个时间间隔在一年之内的各个时间里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罗默在解释这个现象时说,这是因为光穿越地球轨道需要时间,最长时间可达22min,已知地球轨道半径R=1.5108km请根据罗默的数据算出光速的大小。 (2)如图所示是迈克尔逊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P可旋转的八面镜,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八面镜距反射系统的距离为AB=L(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现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当每秒转动次数达到n0时,恰能在望远镜中第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迈克尔逊测出光速c请写出测量光速的表达式。 (3)一车厢以速度v在水平地面上行驶,车厢底部有一光源,发出一光信号,射到车顶。已知在车厢里的观察者测量到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0 , 如图(a)所示。另外一个观察者站在地面,他测量到的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如图(b)所示。研究表明不论观察者是站在车厢里还是在车厢内地面上,车厢的高度L0都是不变的,光在车厢里和车厢内地面上传播的速度都是c,试判断t和t0哪一个更大一些,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小题3分,共36分 (共12题;共36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共10题;共20分)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三、 实验题(每空1分,共27分) (共4题;共27分)23-1、23-2、23-3、23-4、24-1、24-2、24-3、24-4、25-1、25-2、25-3、25-4、25-5、26-1、26-2、26-3、26-4、26-5、四、 论述与计算题(27题4分,28题6分,29题7分) (共3题;共17分)27-1、27-2、28-1、29-1、29-2、2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