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4).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751578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4)一、 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关于参照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作为参照物B . 除研究的物体外,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为参照物C .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为参照物D . 只有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作为参照物2. (2分)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的正常体温为37.0B . 中学生身高约为160dmC . 人的发声频率可为12HzD . 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为70dB-80dB3. (2分)下列选项属于红外线应用的是( )A . 适量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B . 热谱图,检查人体健康C . 制成验钞机,使荧光物发光D . 杀菌消毒4. (2分)(2015邵阳)航天器外壳要轻巧耐高温,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 )A . 密度大、熔点高B . 密度小、熔点高C . 密度大、熔点低D . 密度小、熔点低5. (2分)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去,水中尺子的刻度情况( ) A . 变得疏了B . 变得密了C . 一部分变疏一部分变密D . 疏密没有变化6. (2分)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于物理学中运动与力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惯性的概念B . 物体只要受到了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发生改变C . 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是能够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来验证的D . 伽利略对理想斜面的研究采用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7. (2分)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 . 升华B . 汽化C . 液化D . 熔化8. (2分)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B . 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 . 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D . 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灌溉庄稼二、 填空题 (共15题;共56分)9. (3分)_和_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_10. (2分)如图所示为_的模型示意图(填近视或远视),需要_透镜来矫正(填凸或凹)11. (2分)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_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2. (3分)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现象,后者是光的_现象13. (2分)图中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运动速度比较大的是物体_。甲、乙两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_。14. (5分)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有关部门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多次实施了人工降雨,通过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直接变成了气体,这是_现象,这一过程中要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空气的温度急剧_(填“升高”或“降低),致使周围的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小冰粒,这是_现象,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后变成雨点落到地面上,这是_现象 15. (2分)古人通过观察和猜想,建立了不同的宇宙模型,其中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以_为中心的宇宙模型,简称“地心说”近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模型,简称_16. (2分)下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相同时间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距离是_cm,小球做的是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17. (5分)音调是由发声体的_决定的,_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发声体的_有关系,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有关18. (4分)(2017武汉)今年举行的武汉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内外选手参赛如图为选手们通过建成通车60周年的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半程马拉松距离约21k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70min,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_m/s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成小水滴或_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19. (5分)在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时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性质制成的。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冰的温度是_。 (2)根据实验数据,小勇画出了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后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_。不考虑热量损失,第24min冰吸收的热量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12min水吸收的热量。(3)若将试管中的水倒掉,装入另一种液体,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用酒精灯不断给烧杯加热时,最终发现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沸腾了,这说明水的沸点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 20. (8分)小明用蜡烛和毛玻璃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测量焦距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让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_的光斑,用刻度尺测量光斑到_的距离,结果为10.0cm (2)如图所示,刚开始实验时烛焰的像只有一小部分成在光屏边缘的A处,大部分不在光屏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 (3)当蜡烛距透镜5.0cm时,光屏上_(有/没有)烛焰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此时,像成在_(光屏/蜡烛)一侧,在_(光屏/蜡烛)一侧观察像 (4)小明字母“L”替换蜡烛,将它放在距透镜25.0cm处,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小明在毛玻璃光屏后面观察物和屏上的像,他直接看到的物为“L”,则他看到屏上像的形状为_;移去光屏,用眼直接观察,看到像的形状为_21. (3分)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如图所示。(1)他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移动(选填“左”、“右”)。 (2)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时,光屏所成清晰的像偏下,要是光屏所成的像移动到光屏中央处位置,应使凸透镜向_移动(选填“上”、“下”)。 (3)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_(选填“会有指尖的像、“会出现指尖的影子”、“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 22. (7分)在研究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示位置放置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他 们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上若此时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则该像为烛 焰倒立、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此时光在光屏上 发生_反射;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后,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 光屏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 (2)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左移到某处,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3)小华测焦距 f 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 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 L_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华取一发光的小电灯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离光心距离为 L 处,在透镜另一侧将白纸沿主光轴远离透镜过程中,纸上的光斑大小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 (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AO射到O点,为了便于测量和探究,需要在纸板上记录的是_;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_ 三、 计算题 (共4题;共35分)24. (10分)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 (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 (2)小华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5 m,他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84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如果这个过程用时35 s,则他的步行速度是多少? 25. (10分)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有关内容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26. (5分)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声速用声音在15时的传播速度)。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ms?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多少时间? 27. (10分)如图甲,一重为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细线竖直向上拉物体,拉力的大小为F。(1)若FG,求F压与G、F之间的关系; (2)若G=30 N,将细线竖直系在质量不计的杠杆A端,O为杠杆的支点,已知AO=2BO,要使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零,应在B端竖直向下施加多大的力(杠杆始终保持水平)?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1-1、2-1、3-1、4-1、5-1、6-1、7-1、8-1、二、 填空题 (共15题;共56分)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9-2、19-3、20-1、20-2、20-3、20-4、21-1、21-2、21-3、22-1、22-2、22-3、23-1、23-2、三、 计算题 (共4题;共35分)24-1、24-2、25-1、25-2、26-1、27-1、2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