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蒙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733551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与蒙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国学与蒙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国学与蒙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与蒙学一部十七史 从何处说起 文天祥 国学热 与 蒙学热 兴起原因 与中国全面崛起和文化自信有关 今天 我们与其他国家对话时须有公平的平台和载体 要在传播自己思想时赢得最广大人民的认同 即找到文化的 最大公约数 我国传统文化本身丰富多彩 博大精深 具有极大魅力和巨大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需要回归深层次的文化层面予以思考和解决 夫国学者 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吾闻处竞争之世 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 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能自立者也 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 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 章太炎 世界现在最需要的是中国文明的精髓 和谐 如果中国不能取代西方成为人类的主导 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是可悲的 英 汤因比人类要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到公元前六世纪之前 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瑞典 汉内斯 阿尔文 1970年物理学奖获得者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中国文化终极目标是 万世太平 西方文化 霸权 主张追求利益最大化 我们祖先玩剩下的 公孙鞅闻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 乃遂西入秦 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秦孝公既见卫鞅 语事良久 孝公时时睡 弗听 罢而孝公怒景监曰 子之客妄人耳 安足用邪 景监以让卫鞅 卫鞅曰 吾说公以帝道 其志不开悟矣 后五日 复求见鞅 鞅复见孝公 益愈 然而未中旨 罢而孝公复让景监 景监亦让鞅 鞅曰 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请复见鞅 鞅复见孝公 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罢而去 孝公谓景监曰 汝客善 可与语矣 鞅曰 吾说公以霸道 其意欲用之矣 诚复见我 我知之矣 卫鞅复见孝公 公与语 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 子何以中吾君 吾君之驩甚也 鞅曰 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 而君曰 久远 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 各及其身显名天下 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 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 君大说之耳 然亦难以比德于殷 周矣 中国文化的包容和谐 天下观念和世界精神 就像是水泥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像是砖瓦 只有用这水泥 才能把这些砖瓦黏合起来 使新的文明大厦拔地而起 创造人类丰富多彩的未来 一 国学基础 一 何谓 国学 或曰 国学 这个说法是不存在的 因为真正的学问不是以 国 来划分 也不能以 国 来标志与私有 钱穆 国学概论 学术本无国界 国学 一名 前既无承 将来亦恐不立 特为一时代的名词 其范围所及 何者应列国学 何者则否 实难判別 然而 民族不同 国家有别 历史各异 各国之文化亦当自有其异质优长之处 中国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影响广大 何谓 国学 学界尚无统一说法 汉语大词典 释 国学 古代指设国家设立的学校 指我国固有的文化 学术 国学 一词最早见于 周礼 春官 乐师 乐师掌国学之政 以教国子小舞 周礼 地官 师氏 以三德教国子 一曰至德 以为道本 二曰敏德 以为行本 三曰孝德 以知逆恶 郑玄注 国子 公卿大夫之子弟 礼记 学记 古之教者 家有塾 党有庠 术 当为州 有序 国有学 可见 国学 本意是指国家一级的学校 国家级学校的称谓 历代有所变化 汉代称太学 晋代称国子学 北齐称国子寺 隋代称国子监 唐宋时则以国子监总管国子 太学 四门等学 元代设国子学 明 清两代设国子监 至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开始设学部 国子监的称呼于是废止 现在我们所言之 国学 乃是 指我国固有的文化 学术 它凝聚着中华文化精神 国学既是指传统文化本身 也包括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和学术 所谓学问 侧重于有关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梳理与研究 所谓学术 侧重于有关传统文化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 是晚清逐渐形成的 西学东渐 为了与 西学 相对峙 有人提出了 旧学 或 中学 的概念 张之洞 新旧兼学 四书五经 中国史事 政书 地图为旧学 西政 西艺 西史为新学 旧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不使偏废 劝学篇 外篇 设学第三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所谓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者 张之洞最乐道之 而举国以为至言 可见 相对于新学而言 国学指旧学 相对于西学 国学指中学 国学 国故 和 国粹 胡适 国故 这两字 是章太炎先生提出 比从前用的 国粹 好多了 其意义 即中国过去的历史 文化史 包括一切 国学 在我们的心眼里 只是 国故学 的缩写 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 都是我们的 国故 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 就是 国故学 省称为 国学 国故 实在包括 国粹 与 国渣 两部分 如不加以整理 就无法将两者区分开来 外国学者称研究中国的传统学问 一般叫 汉学 支那学 或 华学 古印度人称中国chini 据说是 秦 的音译 中国从印度引进梵文佛经后 译佛经为汉文 高僧按音译把chini译成 支那 支那是近代日本对中国的蔑称 1930年 国民政府照会日本 倘若日方公文使用 支那 之类文字 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 至于 中国学 称谓 则是海外学者研究中国传统和现当代学术的合称 欧美学术界还有 东亚学 的称谓 其范围包括对中国 日本 韩国等东亚国家的研究 二 国学概说 1 国学的分类 从学科分类来说 共分四门 考据之学 义理之学 经世之学 辞章之学从文献载体分类来说 共分四部 经 史 子 集 考据之学 是实事求是地考查真相的学问 分为三项 考求文字之真相 文字学 音韵学 训诂学 考求书籍之真相 目录学 版本学 校勘学 辑佚学 辨伪学 避讳学等 考求文物之真相 考古学 金石学 甲骨学 简帛学 敦煌学等 义理之学 义理是研究国学思想理论 精神内涵之学 可分为下列诸项 经学 诸子学 魏晋玄学 道教神仙之学 六朝隋唐佛学 宋明理学 清代的汉学与宋学 新儒家 指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思潮在中国影响力扩大 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仍有价值 认为中国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价值 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 经世之学 读书治学目的有内外两端 向内讲求修身养性 发展完善人性 向外主张贡献服务于社会人群 如此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有用之学 如果说义理之学为体 那么 经世之学便为用 传统经世之学可分为三项 自然科学 天文 地理 数学等 社会科学 氏族学 史学 兵学 政治学 刑法学 经济学 外交学 礼俗学 教育学等 应用科学 农桑 水利 医药 工艺 营造 养生 堪舆 占梦等 辞章之学 又称文艺之学 包括文学与艺术两项内容 文学 文章学 文法学 修辞学 诗学 词学 曲学 赋学 戏剧学 小说学 文学批评学等 研究著名作家或作品的也可独立成学 如研究 昭明文选 谓 文选学 研究 文心雕龙 谓 龙学 研究杜甫诗歌谓 杜诗学 研究 红楼梦 谓 红学 等 还有 敦煌学 俗文学 等 艺术 音乐学 书法学 绘画学 舞蹈学 雕塑学等 古代文献分类四大类 经 史 子 集 经部 是指记述天道 人事 常理的书 史部 是记载有关史事的书 子部 是记载各家思想 义理 考证 艺术的书 如 老子 庄子 等 集部 专指文学之书 以辞章为名 包括散文 诗 词 戏曲等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 是中国古代最大丛书 乾隆37年 1772 安徽学政朱筠提出 永乐大典 辑佚问题 得到乾隆认可 诏令将所辑佚书与 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 汇编一起 名 四库全书 由纪晓岚 王念孙 戴震等一流学者完成 四库 即指经 史 子 集四部 全书 指所收都是全本 壮志饥餐飞食肉 笑谈欲洒盈腔血 经 史 子 集不仅是目录学上的典籍分类 而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流别 四库全书 按内容分类包括4部44类66属 经部 分易类 书类 诗类 礼类 春秋类 孝经类 五经总义类 四书类 乐类 小学类等10个大类 其中礼类又分周礼 仪礼 礼记 三礼总义 通礼 杂礼书6属 小学类又分训诂 字书 韵书3属 史部 分正史类 编年类 纪事本末类 杂史类 别史类 诏令奏议类 传记类 史钞类 载记类 时令类 地理类 职官类 政书类 目录类 史评类等15个大类 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 奏议2属 传记类又分圣贤 名人 总录 杂录 别录5属 地理类又分宫殿疏 总志 都会郡县 河渠 边防 山川 古迹 杂记 游记 外记10属 职官类又分官制 官箴2属 政书类又分通制 典礼 邦计 军政 法令 考工6属 目录类又分经籍 金石2属 子部 分儒家类 兵家类 法家类 农家类 医家类 天文算法类 术数类 艺术类 谱录类 杂家类 类书类 小说家类 释家类 道家类等14大类 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 算书2属 术数类又分数学 占侯 相宅相墓 占卜 命书相书 阴阳五行 杂技术7属 艺术类又分书画 琴谱 篆刻 杂技4属 谱录类又分器物 食谱 草木鸟兽虫鱼3属 杂家类又分杂学 杂考 杂说 杂品 杂纂 杂编6属 小说家类又分杂事 异闻 琐语3属 集部 分楚辞 别集 总集 诗文评 词曲等5个大类 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 词选 词话 词谱词韵 南北曲5属 除了章回小说 戏剧著作之外 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 就著者而言 包括妇女 僧人 道家 宦官 军人 帝王 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具体而言 国学 包含三个层面 是一种知识体系 是一种思维智慧 是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有它的核心价值观 如 天人合一 仁爱 和而不同 等 我国古代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体 所以 一般来说 国学又可以看做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当然 在强调价值理念为 国学 核心的同时 我们也不能忽略 国学 的综合性与整体性的特征 3 文字学 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者为文字学 经学和史学 章太炎持此论 文字学叫 小学 是小学生所学 汉书 艺文志 古者八岁入小学 故 周官 保氏掌养国子 教之六书 谓象形 象事 象意 象声 转注 假借 造字之本也 朱熹 大学章句序 人生八岁 则自王公之下 至庶人之子弟 皆入小学 而教之以洒扫 应对 进退之节 礼 乐 射 御 书 数之文 小学是是打开中国古代文化之门的管钥 小学主要包括文字 音韵 训诂 何谓 文字 文 是指象形字 是 错画 而成 故谓之文 字 是指合体字 字有生的意思 因是由 文 滋生出来的 所以叫 字 说文解字叙 盖依类象形 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 即谓之字 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六书 指事 就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事的 有可能是最早产生的一类文字 相当多的指事字是在象形符号上加标识以表示所指之事的 如 木 刀 多是以强调 夸张某些事物的部位来指事的 如 天 象形 指纯用点划描摹物体的字 说文解字叙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 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人体方面 耳 目 口 手天文方面 日 月 云 气地理方面 山 水 回 永鸟兽草木方面 鸟 燕 象 万生活用具方面 丝 衣 门 豆 形声字是由形与声两部分组成的文字 是在象形字基础上产生的 在汉字中占得比重最大 表形的部分 都是与事物的类别相关的 大多属于部首字 如手部字 捉 握 接 招 掌等 手 表示它们都与手有关 而足 屋 召 尚等则表示读音 表示声符的部分 往往是有意义存在的 如包 卢 句 息等 会意字是由两个以上意符构成的字 所以 说文 说 比类合谊 以见指撝 如武 信 表示自然的 如 明 旦 莫 昔 等 与人类行为有关的 如 即 乡 陟 降 等 步 年等 转注是指读音相近的字之间的意义联系 说文 所谓 建类一首 同意相受 建类 就是同训的字群 一首 就是同一语源 同意相受 就是相互间的意义联系 如 考 和 老 大 族 大 字象人手足张开形 取意为大 音变为 太 岱 诞 唐 荡 等 都有大的意思 假借 本无其字 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 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 如 自 字本义是鼻子 因同音关系 借来表示 自己 之意 通假 就是 通用 借代 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 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 古已有之 今又造字 如 莫 为 暮 之古字 异体字 指读音 意义相同 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如 泪 和 涙 睹 和 覩 通假字 音同本字 借来一用 如 蚤 与 早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 本字 赵翼 陔余丛考 字之音同而异义者 俗儒不知 辄误写用 世所谓别字也 汉字形义中蕴藏着一个世界 说文 说 取 捕取也 从又从耳 周礼 获者取左耳 司马法 曰 载献聝gu 聝者 耳也 馘 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左耳以计数献功 俘二百五十人 馘百人 汉字所记载的传统文化典籍 其丰富性 久远性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 汉字强化了民族的凝聚力 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汉字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及复杂的文化思想 也是世界上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 蒋一葵 武进 今常州 人万历二十二年 1594 举人 官至南京刑部主事 咏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晓月明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晓月明 明月晓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苏轼 晚眺 长亭短景无人画 老大横拖瘦竹笻 回首断云斜日暮 曲江倒蘸侧山峰 4 经学 经 织从丝也 许慎 说文解字 毛诗 织之从丝谓之经 必先有经而后有纬 是故三纲五常六艺 谓之天地常经 西汉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 西晋 张华 博物志 圣人制作为经 经 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 纲常伦理 道德规范的教条 一般指儒家典籍 即儒学 十三经 五经 诗 书 易 礼 春秋 六经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七经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论语 九经 易 诗 书 三 礼 三 传 十经 易 诗 书 三 礼 三 传 论语 十二经 易 诗 书 三 礼 三 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儒学十三经 周易 尚书 周礼 礼记 仪礼 诗经 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穀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全部 十三经 加起来还不足70万字 经学是国学灵魂和精髓 易 以纪阴阳变化 为 群经之首 诗 以纪兴衰诵叹 风 为土风歌谣 雅 为西周王畿正声雅乐 颂 为宗庙祭祀舞曲歌辞 书 以纪帝王遗范 典谟训诰誓命之文 周礼 以纪文物体制 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制度 仪礼 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礼记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春秋 以纪行事褒贬 论语 以纪先圣微言 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半部论语治天下 孝经 以纪天经地义 论述孝道专著 孟子 专载孟子言论 思想和行迹 春秋 三传 左传 重在史事陈述 公羊传 谷梁传 重在论议 东晋 范宁 范晔祖父 论 春秋三传 特色 左氏 艳而富 其失也巫 谷梁 清而婉 其失也短 公羊 辩而裁 其失也俗 尔雅 训解词义 诠释名物 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经书有注 疏 解等 注 对经书文字的意义加以解释 疏 有些注太简单 或年代久远 后人为注再作解释 称为疏 解 考证 集解 正义 都是对经书一字一句详加研究 以期阐发经之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十三经 内容极为广博 地位尊崇 影响深广 社会影响至大 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 臣民思想的规范 伦理道德的确立 民风民俗的导向 皆依从儒家经典 礼乐制度 周公之典 尚书 周公摄政 制礼作乐 礼记 乐记 乐至则无怨 礼至则不争 礼乐文明是国家和谐的基础 五礼 吉礼 凶礼 军礼 宾礼 嘉礼 吉礼 是五礼之冠 是对天神 地祗 人鬼的祭祀典礼 嘉礼 是和合人际关系 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有饮食之礼 婚 冠之礼 宾射之礼 飨燕之礼 贺庆之礼等 宾礼 是接待宾客之礼 军礼 是师旅操演 征伐之礼 凶礼 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有以丧礼哀死亡 以荒礼哀凶札 以吊礼哀祸灾 以恤礼哀寇乱等 婚姻六礼 纳采 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 并送求婚礼物 言纳者 以其始相采择 恐女家不许 故言纳 汉书 平帝纪 元始 三年春 詔有司为皇帝纳采安汉公莽女 问名 女方答应议婚后 男方 具书 请媒人问女子名字 生辰等 女家复书具告 并卜于祖庙以定凶吉 仪礼 士昏礼 宾执雁 请问名 郑玄注 问名者 将归卜其吉凶 聊斋志异 梅女 果有展孝廉 生一女 貌极端好 但病痴 又常以舌出唇外 类犬喘日 年十六岁 无问名者 纳吉 归卜於庙 得吉兆 復使使者往告 即与女方订婚 仪礼 士昏礼 纳吉用雁 如纳采礼 纳征 纳币 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 仪礼 士昏礼 纳徵 玄纁 束帛 儷皮 如纳吉礼 郑玄注 徵 成也 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 贾公彦疏 纳此 则昏礼成 故云徵也 请期 男家行聘之后 卜得吉日 使媒人赴女家告成婚日期 形式上似由男家请示女家 故称 请期 仪礼 士昏礼 请期 用雁 郑玄注 夫家必先卜之 得吉日 乃使使者往辞 即告之 二刻拍案惊奇 卷九 这里金员外晓得外甥归来快了 定了成婚吉日 先到冯家下那袍段釵鐶请期的大礼 亲迎 婚期之日 夫婿亲至女家迎新娘入室 行交拜合卺j n 结婚男女同杯饮酒之礼 之礼 淮南子 泰族训 待媒而结言 聘纳而取妇 紱絻f w n而亲迎 大唐西域记 乌仗那国 於是龙宫之中 亲迎备礼 燕尔乐会 肆极欢娱 清梁章鉅 退庵随笔 家礼一 古昏礼有六礼 今 朱子家礼 略去问名 纳吉 请期 止用纳采 纳币 亲迎 五属 五服以内的亲属 谓斩衰cu 齐衰 大功 小功 缌麻也 斩衰亦作 斩縗 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 用粗麻布制成 左右和下边不缝 服制三年 子及未嫁女为父母 媳为公婆 承重孙为祖父母 妻妾为夫 均服斩衰 先秦诸侯为天子 臣为君亦服斩衰 周礼 春官 司服 凡丧 为天王斩衰 为王后齐衰 齐衰 服用粗麻布制成 以其缉边缝齐 故称 齐衰 服期有三年的 为继母 慈母 有一年的 为 齐衰期 如孙为祖父母 夫为妻 有五月的 如为曾祖父母 有三月的 如为高祖父母 仪礼 丧服 同居 则服齐衰期 异居 则服齐衰三月 史记 赵世家 赵武服齐衰三年 为之祭邑 春秋祠之 世世勿絶 大功 服期九月 其服用熟麻布做成 较齐衰稍细 较小功为粗 故称大功 旧时堂兄弟 未婚的堂姊妹 已婚的姑 姊妹 侄女及众孙 众子妇 侄妇等之丧 都服大功 已婚女为伯父 叔父 兄弟 侄 未婚姑 姊妹 侄女等服丧 也服大功 小功 五服之第四等 其服以熟麻布制成 视大功为细 较缌麻为粗 服期五月 凡本宗为曾祖父母 伯叔祖父母 堂伯叔祖父母 未嫁祖姑 堂姑 已嫁堂姊妹 兄弟之妻 从堂兄弟及未嫁从堂姊妹 外亲为外祖父母 母舅 母姨等 均服之 仪礼 丧服 小功者 兄弟之服也 仪礼 丧服 小功布衰裳 澡麻带絰 五月者 贾公彦疏 但言小功者 对大功是用功粗大 则小功是用功细小精密者也 唐律疏议 名例 小功之亲有三 祖之兄弟 父之从父兄弟 身之再从兄弟是也 此数之外 据 礼 内外诸亲 有服同者 并準此 缌麻 五服中之最轻者 孝服用细麻布制成 服期三月 凡本宗为高祖父母 曾伯叔祖父母 族伯叔父母 族兄弟及未嫁族姊妹 外姓中为表兄弟 岳父母等 均服之 仪礼 丧服 緦麻三月者 资治通鉴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敕 姨舅既服小功 舅母不得全降 宜服緦麻 堂姨舅宜服袒免 先秦诸子 班固 汉书 艺文志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 儒家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农家 小说家 诸子十家 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皆起于王道既微 诸侯力政 时君世主 好恶殊方 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 各引一端 崇其所善 以此驰说 取合诸侯 其言虽殊 辟犹水火 相灭亦相生也 仁之与义 敬之与和 相反而皆相成也 汉经学 晋清淡 唐乌龟 宋鼻涕 元糊涂 清邋遢 臭汉 脏唐 宋不清 元迷糊 明邋遢 清鼻涕 汉经学 晋玄学 宋理学 明心学 武帝立五经博士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汉光武帝时 立十四家博士 遗子金满籯 不如教子一经 经今古文之争 今文经 孔子为素王 古文经 古典文献整理者 述而不作的先师 今文经 六经皆孔子所作 微言大义 古文经 六经为上古三代文化典章制度与圣君贤相政治格言的记录 今文经 重微言大义 古文经 重对经文本义的理解和典章制度的阐明 今文经 关注重点在于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 古文经 关注重心在于历史史料学与语言学 魏晋风度 孔融死而士气灰 嵇康死而清议绝 王夫之 真名士自风流 儒道互补 思想自信 萧散洒脱 不滞于物 不拘礼节 独立特行 颇喜雅集 喝酒纵歌 清静无为 崇尚自然 超然物外 率真任诞 风流自赏 不务世事 无视利禄 隐逸相高 托杯玄胜 远咏庄老 以清淡为经济 宽袍大袖 内心旷达 谈玄析理 放达不羁 服食丹药 扪虱而谈 醉生梦死 有悖常理 清谈误国 正始之音 240 249 魏晋玄谈风气 三玄 名士风流 盛于雒下 代表人物 何晏 王弼 竹林七贤 阮籍 嵇康 山涛 刘伶 阮咸 向秀 王戎 郭象等 刘伶纵酒佯狂 常抬棺狂饮 一丝不挂于屋中 人见嗤之 反唇相讥 我以天地为房 以房为衣裤 你们干嘛要钻到我裤裆里来呢 以魏晋风度为开端 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 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 影响深远 可是魏晋风度也带来了弊端 唐朝 佛教盛行 道教兴起 对经学产生极大冲击 佛道与经学形成相互对峙争雄局面 唐初命孔颖达等修 五经正义 中唐以后 柳宗元清算儒学中神学迷信思想 以 天人不相预 观点批判儒学中 天人感应 论 韩愈继承孔孟道统 贬斥佛道来加强儒学的正统地位 由于韩愈提倡 孟子地位大为提高 开始成为孔子儒学正统继承人 宋代理学 道学 重儒家经典中的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四书 朱熹 四书集注 元明清时成为 钦定 开科取士经典 地位超过 五经 宋明以后以 四书 为主体的经学使经学发展进入新阶段 成 新经学 新经学以儒学为宗 吸收佛 道 将天理 仁政 人伦 人欲内在统一起来 使儒学走向政治哲学化 程朱理学 由二程 程颢 程颐 兄弟开始创立 经过弟子杨时 再传罗从彦 三传李侗 到南宋朱熹完成 陆王心学 陆九渊 象山 王守仁 阳明 程朱理学将理变成绝对权威 而人作为道德实践主体遭到忽略 陆王心学强调人本心作为道德主体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穷理不必外求 只需反省内心即可 理也就是心之条理 发之于亲则为孝 发之于君则为忠 发之于朋友则为信 理学家强调 为人之道 和 民族大义 由张载气学 周邵象数学 到程朱理学 再到陆王心学 构成宋明理学逐步发展的全过程 清代经学 明清之际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等提倡经世致用 通经致用 清代经学出现复古趋势 大力批判宋学 学术自身发展由盛而出新 明国家颠覆 遗民逸老 抱故国之思 气力无所放泄 宋明理学在明 清时代 已成僵化虚伪教条 宋学注重对儒家经典义理阐发 在治学方法上以思辩为主 清人认为其空疏 汉学注重对文本与字句考证 在治学方法上以考证为主 三纲八目 三纲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八目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大学 传为孔子学生曾子 曾参 作 原是 礼记 中一篇 程颢 程颐将其抽出 朱熹注释 单独成典 礼记 是记录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书籍 由西汉戴德 戴圣叔侄编定 分称 大戴礼记 小戴礼记 后由东汉郑玄作注解 遂成经典 大学 内容是孔子遗言 曾子述之 现以朱熹 大学章句 流传最广 为 四书 之入门读物 故列为首 大学 是对 小学 而言 古时 蒙童初学 先要从洒扫应对进退这些最基本礼仪学起 进而学礼乐射御书数 详训诂 明句读 属于 小学 范畴 而 大学 则是研习修身养性 治国安邦的大理 是经文纬世的 大人之学 大学 论语 孟子 中庸 一起称为 四书 大学 是孔子讲授 初学入德之门 的要籍 故为 四书 之首 东方的 圣经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 而其所薄者厚 未之有也 大学 核心内容 三纲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它既是 大学 的纲领旨趣 也是儒学 垂世立教 的目标所在 七证 知 止 定 静 安 虑 得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八目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它既是为达到 三纲 而设计的条目工夫 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实际上包括了 内修 和 外治 两大方面 两千多年来 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尽心下 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 5 史学 说文解字 史 记事者也 从又持中 中 正也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列宁 史之价值 借鉴作用 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 说明作用 一切学科的基础 修身作用 知识 哲学空 文学浅 史学奥 学问 惟一的 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智慧 学史明智 提升人生境界与修养 知今宜鉴古 无古不成今 关乎做人做事平治天下 韩国最新的研究成果 孔子为韩国后裔 姚明有韩国血统 佛祖有韩国血统 钓鱼岛是中国的 易中天讲三国 商鸿逵讲清史 靓妆 钱穆 国史大纲 前言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 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 对其本国已往历史 应该略有所知 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 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 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 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 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 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 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 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 一切诿卸于古人 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 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 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否则其所改进 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 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系 换言之 此种改进 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 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 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温和的态度 同情地理解 文天祥 方孝孺 范仲淹 王安石 宋襄公 隋炀帝 唐太宗 越王勾践 孙子与孙膑 项羽与刘邦 子贡 吕不韦 张说 说田常伐吴 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 存越 破吴强晋 故子贡一出 存鲁 乱齐 破吴 彊晋而霸越 子贡一使 使势相破 十年之中 五国各有变 子贡好废举 与时转货赀 喜扬人之美 不能匿人之过 常相鲁卫 家累千金 史学与人生 史记 李斯列传 李斯者 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 为郡小吏 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 近人犬 数惊恐之 斯入仓 观仓中鼠 食积粟 居大庑之下 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 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 度楚王不足事 而六国皆弱 无可为建功者 欲西入秦 辞于荀卿曰 斯闻得时无怠 今万乘方争时 游者主事 今秦王欲吞天下 称帝而治 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 此禽鹿视肉 人面而能强行者耳 故诟莫大于卑贱 而悲莫甚于穷困 久处卑贱之位 困苦之地 非世而恶利 自托于无为 此非士之情也 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宋史 文天祥传 年二十举进士 对策集英殿 帝亲拔为第一 考官王应麟奏曰 是卷古宜若龟鉴 忠肝如铁石 臣敢为得人贺 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祥临刑殊从容 谓吏卒曰 吾事毕矣 南山拜而死 数日 其妻欧阳氏收其尸 面如生 年四十七 其衣带中有赞曰 孔曰成仁 孟曰取议 惟其义尽 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 庶几无愧 刘知几 史通 三长 才 学 识 六家 记言体 言为 尚书 记事体 事为 春秋 编年体 如 左传 资治通鉴 国别体 分国别而叙事 如 国语 战国策 纪传体 分通史和断代 以纪传 书 表分别叙述 如 史记 纪事本末体 袁枢 通鉴纪事本末 政书 杜佑 通典 郑樵 通志 马端临 文献通考 三通 十通 通典 通志 文献通考 续通典 续通志 续文献通考 清朝通典 清朝通志 清朝文献通考 清朝续文献通考 学案体 黄宗羲 明儒学案 正史 杂史 别史 方志 别史 正史之别支 凡是未能列入正史 而所记內容又 关系一朝大政 的史书 皆可看作别史 杂史 杂史盖出纪传 编年之外 而野史者流也 焦竑 二十四史 史记 汉 司马迁 汉书 汉 班固 后汉书 南朝宋 范晔 三国志 晋 陈寿 晋书 唐 房玄龄等 宋书 南朝梁 沈约 南齐书 南朝梁 萧子显 梁书 唐 姚思廉 陈书 唐 姚思廉 魏书 北齐 魏收 北齐书 唐 李百药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 唐 魏征等 南史 唐 李延寿 北史 唐 李延寿 旧唐书 后晋 刘昫等 新唐书 宋 欧阳修 宋祁 旧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 宋 欧阳修 宋史 元 脱脱等 辽史 元 脱脱等 金史 元 脱脱等 元史 明 宋濂等 明史 清 张廷玉等 二 传统蒙学 鸡声隔雾 龙气成云 方苞 郭臣尧 捧腹集 村学诗 一阵乌鸦噪晚风 诸生齐逞好喉咙 赵钱孙李周吴郑 天地玄黄宇宙洪 千字文完翻鉴略 百家姓毕理神童 就中有个超群者 一日三行读大中 百家姓 千字文 神童诗 鉴略 大学 中庸 1 蒙学 释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封建社会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 辞海 蒙学又称蒙馆 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 辞源 启蒙之学 犹今之小学 蒙学是一个特定层次的教育 是特指我国古代对儿童所进行的启蒙教育 其中包括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内容 教学的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 并不单纯是指学校 我国蒙学教育历史悠久 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 人生八岁 则自王公以下 至于庶人子弟皆入小学 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朱熹 大学章句序 教材丰富 从周代识字课本 史籀zh u篇 到近代传播新学的 时务三字经 数量不下千余种 古代社学 乡学 义学 村学 族学 家塾等各类公办和民办学校 以求 兴行教化 人才蔚起 家塾 官宦或富豪人家为教育自家或亲属子弟 设立学塾 延请老师来家教授 有些寒门小户 往往几家合作 延请先生前来课子 前者被称为 专馆 后者被称为 散馆 私塾 塾师在自家里 或借祠堂庙宇 或租借他人房屋设馆招收学童 也称 伙食学 或 厨学 义塾 由显官富商或地方政府倡议兴办 以施惠于一方 也表现为某个宗族以族产资助族中无力读书的俊秀子弟 服务于族中所有适龄学童 2 蒙学教材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小儿语 弟子规 五字鉴 小学诗 千家诗 蒙求 名贤集 增广贤文 朱子家训 格言联璧 笠翁对韵 龙文鞭影 声律启蒙 训蒙骈句 幼学琼林 二十四孝 唐诗三百首 神童诗 弟子规 弟子职 童蒙训 四字经 四字鉴略 颜氏家训 童子礼 幼学求源 提纲释义 金璧故事 续小儿语 社学要略 经学启蒙 颜氏家训 格言联璧 了凡四训 闺训千字文 女儿经 小学诗礼 改良女儿经 三字经 是多功能启蒙书 仅千余字 三百多句 被尊为 蒙学之冠 它成书于南宋时期 是流传最广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 内容丰富 介绍了古代有关文史哲经 典章制度 天文地理 名物典故 礼仪道德 勤勉故事等多方面知识 清人称 三字经 为 袖里 通鉴纲目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百家姓 是关于姓氏的书 它成书年代在北宋初 讲述了中国姓氏的起源与分类 颇具实用性 熟悉它 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并且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国概念 即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 千字文 是梁武帝时由周兴嗣编撰 虽在 三百千 中排在最后 但成书时间最早 也是 三百千 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 它内容涉及有关自然 社会 历史 教育 人事 修身 伦理 饮食 居住 农艺 园林以及祭祀等多方面知识 所选千字 大都是常用字 生僻字不多 便于识读 具有较高的可阅读性及趣味性 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少儿启蒙教材 千字文 是公认编得好的识字书 从南北朝直到清末流行了1400多年 是世界上现存出书最早 使用时间最久 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 弟子规 流传仅次于 三字经 作者是清朝李毓秀 该书主要根据孔子 论语 学而篇 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为中心 教导儿童待人接物 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要求 弟子规 是可以让人一生受用的书籍 是一本老少皆宜的读物 千家诗 是由宋代谢枋得 重定千家诗 皆七言律诗 和明代王相所选 五言千家诗 合并而成 是旧时启蒙用的格律诗选本 臻选唐宋名家名篇 易学好懂 题材多样 山水田园 赠友送别 思乡怀人 吊古伤今 咏物题画 侍宴应制 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 所以在民间流传非常广泛 影响也非常深远 名贤集 具体作者不详 是一部宣扬儒家思想的儿童启蒙读物 其语言生动 具有很高的可读性 并且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增加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阅读 并且在不同人生阶段阅读 会有不同的感悟 是一本可以陪伴一生的书籍 增广贤文 又名 昔时贤文 古今贤文 作者不详 本书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 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 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 诗词曲赋 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 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释道各家经典 从广义上来说 它是雅俗共赏的 经 的普及本 不需讲解就能读懂 通过读 增广 同样能领会到经文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智慧 幼学琼林 作者陈登吉 最初叫 幼学须知 又称 成语考 故事寻源 是中国古代普遍的儿童启蒙读物 全书由骈体文写成的 全部用对偶句 容易诵读 便于记忆 全书内容广博 包罗万象 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读了 增广 会说话 读了 幼学 走天下 书中对许多成语出处作了介绍 读者可掌握不少典故 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 天文地理 典章制度 风俗礼仪 生老病死 婚丧嫁娶 鸟兽花木 朝廷文武 饮食器用 宫室珍宝 文事科第 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朱子家训 亦称 朱柏庐治家格言 简称 治家格言 作者是清朝朱用纯 其书全部506字 以 修身 齐家 为宗旨 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思想植根深厚 含义博大精深 以上古代蒙学书籍 仅是一小部分 通过对蒙学的掌握 就能晓典故 识善恶 分是非 明雅正 亦能很好的做到克己修身 对大家在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事方面 是大有益处的 蒙学不仅是儿童的启蒙读物 也可以成为一生自我修行的标尺和规范 名贤集 名句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与人方便 自己方便 人贫志短 马瘦毛长 人心似铁 官法如炉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积恶之家 必有余殃 休争闲气 日有平西 人平不语 水平不流 言多语失 食多伤心 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子孙虽愚 诗书宜读 刻薄成家 理无久享 百年随时过 万事转头空 万事分已定 浮生空自忙 人高谈今古 物高价出头 人无千日好 花无百日红 量小非君子 无度不丈夫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地有三江水 人无四海心 百年还在命 半点不由人 在家敬父母 何必远烧香 家和贫也好 不义富如何 寒门生贵子 白屋出公卿 将相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 成人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 妻贤夫祸少 子孝父心宽 人生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常说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花无重开日 人无长少年 家贫知孝子 国乱识忠臣 年老心未老人穷志不穷 一马不备双鞍 忠臣不事二主 人有旦夕祸福 天有昼夜阴晴 运去黄金失色 时来铁也争光 贫居闹市无人问 富在深山有远亲 但能依理求生计 何必欺心作恶人 是非只为多开口 烦恼皆因强出头 善恶到头终有报 只争来早与来迟 大道劝人三件事 戒酒除花莫赌钱 洒逢知己千杯少 话不投机半句多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忠臣不事二君主 烈女不嫁二夫郎 蒙学以及作为其核心内容的蒙学教材 是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某个时代 为什么而教学 教学些什么以及怎样教学 往往是这一时代性格和气质的典型体现 通过蒙学这扇窗口 我们就能了解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了解这一时代的文化特征 比如 在唐朝以前 启蒙教育处于起步阶段 相对而言 受当时正统思想的影响较少 教学以识字为主 人们学的是 宋延年 郑子方 卫益寿 史步昌 急就篇 和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千字文 之类 自宋朝以后 理学兴起 性理和道统得到强调 人们学的是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三字经 清朝 儒学伦理越来越僵化 所谓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 也就风行 民国时期 西学传入 直观教学受到重视 儿童首先学配有插图的 人 手 足 刀 口 及 小鸟飞 小狗叫 小儿追 小狗逃 文化大革命 时期 幼童第一课是 毛主席万岁 由此可见 在产生或流传于某个时代的蒙学教材中 往往潜藏着这个时代的文化秘密 体现着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性格气质 传统蒙学主要任务是熏陶蒙童气质 培养蒙童性情 辅成蒙童材品 启蒙教育阶段当然也要教授一定文化知识 但最核心的则是伦理道德 这样的教学内容 是传统启蒙教育的使命决定的 古人认为在启蒙教育阶段 只是教之以事 朱子语类 卷七 所谓事 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和孝悌忠信 事亲敬长 洒扫应对进退 以及父子之亲 君臣之义 夫妇之别 朋友之交 长幼之序 心术之要 威仪之则 衣服之制和饮食之节 归结到一点 就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切合实际的一些规范 3 蒙学价值 读了增广会说话 读了幼学走天下 读过幼学会看书 读过龙文会说话 蒙学著作中 既有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施恩不望报 望报不施恩 的纯粹出自自觉理念的行善 也有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满朝朱紫贵 尽是读书人 的功名利禄的引诱 既有 可以寄命 可以托孤 一临大节 死生不渝 的见义勇为 也有 见事莫说 问事不知 闲事休管 无事早归 的明哲保生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些现在被一些人认为不值得研究的 浅陋鄙俚 的童蒙读物 比起那些 羽翼经训 垂范方来 的所谓 不朽之作 来 就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这点而言并不逊色 相反更加典型充分和鲜明 即使比起那些堂皇的儒家经典 也显得更加真实 更加具体 我们说中国文化的全部秘密就深藏其中 并不是什么极端言论 而是一种中肯的评价 周谷城说 这些经典读物使 当时普通人所受的教育 以及他们通过教育而形成的自然观 神道观 伦理观 道德观 价值观 历史观 确实要比在专属文人学士的书中 有着更加充分而鲜明的反映 传统蒙学著作 自有其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价值 是不能也不应一笔抹杀的 中国要作家 要文豪 但也要真正的学究 倘有人作一部历史 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 用书 作一个明确的记录 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 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 则其功德 当不在禹下 鲁迅全集 第五卷 传统蒙学教学原则 顺应性情 舞兴趣 循序渐进 量力而行 教学方法 切合生活 反复训练 就近取譬 日生日成 教学内容 广泛且实用性强 注重社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这三方面的优势在符合当下应试教育的同时 也能够有效提升孩童们的知识素养与品德素质 让目前被认为道德缺失的孩子们能够重新成为让人为之骄傲的下一代 我国传统蒙学注重培养学生品德素质 自古以来 道德都被教育家认为是人类学习和教育的最高目的 传统蒙学教材是很丰富素材库 不仅包含大量词汇 还附有详细注解 其学习效果远远超过读几篇名家大作 多年来北大自主招生考试的作文题中就规定 至少要有5处正确引用古诗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