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713244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17题;共36分)1. (2分)几位同学对身边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A . 一位初中生的身高是170cmB . 一瓶550ml纯净水的质量是550gC . 一支节能灯的额定功率为15WD . 冬季,教室内温度为52. (2分)(2013贺州)在贺州市建市十周年庆典时,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到贺州灵峰广场作慰问演出场外的工作人员根据不同演员的声音就能判断出谁在表演,依据是( ) A . 音调不同B . 响度不同C . 音色不同D . 声速不同3. (2分)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A .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B .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 . 我国在亚丁湾海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D .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4. (2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B . 测量时可以做到零误差C . 测量过程中如果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D . 测量中的误差大多是由测量时粗心造成的5. (2分)在公共场所说话应“轻声”,在空旷的操场喊口令应“大声”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 . 音调B . 音色C . 响度D . 频率6. (2分)下列数据接近事实的是( ) A . 课桌的高度约80dmB . 一般人步行的速度约2m/sC . 一张试卷纸的厚度大约lmmD . 初中生百米赛跑成绩约13s7. (2分)乘客甲坐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的座位上。乘客乙说他是静止的,乙所选参照物是( )A . 铁轨B . 甲乘客的坐椅C . 在车厢中行走的列车员D . 铁道两旁的树8. (2分)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水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降低B . 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比热容都保持不变C . 在卫生间洗澡时,里面的镜面变模糊了,这是由于水蒸气液化造成的D . 深秋,室外物体表面上往往会形成一层霜,这是水凝固的结果9. (2分)(2016巴中)下列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 . 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1m/sB . 巴中市6月平均气温约为6C . 两个鸡蛋的总重力约为100ND . 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长度约为3m10. (2分)如图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 .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 .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 . 唢呐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11. (2分)下列有关声和电磁波的应用,分析正确的是( ) A . 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其原理是与蝙蝠在夜间正常飞行的原理相同B . 用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色C . 利用卫星系统进行导航,其信息传播的媒介与“B超”相同D .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其作用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12. (2分)校运动会上,甲、乙两计时员在百米比赛跑道终点,对同一运动员进行计时,甲计时员见枪冒烟时计时,乙计时员听到枪声时计时,甲记录的结果为t1 , 乙为t2 , 则( ) A . t1t2B . t1t2C . t1t2D . 无法判定13. (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 . 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4. (2分)最近两年,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造成人员伤亡。搜救人员在搜救过程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B . 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C . 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D . 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15. (2分)甲、乙两辆小车相距3米,同时开始沿同一笔直路面运动,如图所示为它们的st图象,则( )A .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 . 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2米C . 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4米D . 运动3秒甲、乙可能相距10米16. (3分)P、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m的两点,甲从P 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 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A .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 . 经过3s,甲、乙相距9mC . 乙到达P 点时,甲离Q 点6mD . 甲到达Q 点时,乙离P 点4m17. (3分)甲、乙、丙三个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运动情况可能是( )A . 甲、乙匀速下降, V乙V甲 ,丙停在空中B . 甲、乙匀速下降, V乙V甲 ,丙匀速下降C . 甲、乙匀速下降, V乙V甲 ,丙匀速下降,且 V丙V甲D . 以上说法均不对二、 填空题 (共2题;共5分)18. (3分)小红同学喜欢看热闹的场面,但又怕声音太响,所以她常常用双手捂住耳朵,这是在_处减弱噪音;在城市街道上行驶的车辆禁鸣喇叭,这是在_处减弱噪声;车上的“倒车雷达”会通过语音播报,提醒司机车后有障碍物,这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选填“信息”或“能量”)19. (2分)北海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在海堤上漫步时,常能听到阵阵的海浪声,是因为海浪声通过_传到人耳,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面对面也无法直接交,这是由于_不能传声。 三、 解答题 (共2题;共10分)20. (5分)如图所示,说明超声波在生活、医疗和工业等领域各有什么应用,它们分别是利用了声波在传递过程中的哪些特点?21. (5分)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海船,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声呐,利用该装置能较早地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问:如果这种装置发出信号16s后接收到遇到暗礁后返回的波,则暗礁到船的距离至少有多远?(假设这种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四、 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24分)22. (8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和 _。 (2)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_,(选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_。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偏_(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做 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 =_m/s。 23. (5分)小闵用一把钢尺来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结构的关系,她把尺子固定在桌面上,先把钢尺伸出桌子边沿多一些,使它振动发声;然后再把尺子伸出桌子边沿少一些,再使其发声,比较两次音调的高低 (1)在她的两次实验中,应该保持_不变,实验的结果是:尺子伸出桌子边沿越多,它发声的音调越_ (2)她若探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则应该保持_不变,改变尺子振动的_,实验后得出的结论是:发声体结构不变时,_,声音的响度越大 24. (6分)小李等同学“探究声音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答:_,便于观察,这种方法叫做_(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3)若实验过程中小李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变化?答: _。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总结出什么结论?答:_。25. (5分)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请你利用常见的空易拉罐作为主要实验器材,并添加一些其他器材,设计两个物理小实验(力、热、声、光电学均可),并参照示例完成下表添加的主要器材主要实验过程或方法(文字表述或画图说明均可)说明或研究的物理问题示例盆、水将空易拉罐放在盛水的盆中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的物体也可以浮在水面上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7题;共36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二、 填空题 (共2题;共5分)18-1、19-1、三、 解答题 (共2题;共10分)20-1、21-1、四、 实验探究题 (共4题;共24分)22-1、22-2、22-3、22-4、23-1、23-2、24-1、24-2、24-3、2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