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F16949-2016新版内审员培训教材.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685234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PT 页数:180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ATF16949-2016新版内审员培训教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IATF16949-2016新版内审员培训教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IATF16949-2016新版内审员培训教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ATF16949 2016内审员培训 Module1 背景介绍 一 IATF16949的发展历史 1 美国的汽车工业质量体系 QS9000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 福特 克莱斯勒及一些货车制造公司所制定的供应商基本质量体系要求 QS9000是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供方质量保证手册 福特汽车公司Q 1质量体系标准和通用汽车公司北美创优目标及货车制造公司基本要求的协调产物 2 德国的汽车工业质量体系 VDA 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 包含奔驰 大众 奧迪 保時捷 以及数以百计的供应商所組成 在1991年发布了第一版的VDAVDA6 1是以ISO9001为基础 并参考了QS9000标准 但它亦有一些額外的要求 例如产品安全以及财务考虑 VDA6 1要求主要有二大部份 管理部份 制造部份 管理部份有七个要素 制造部份有十六个要素 3 法国的汽车工业质量体系 法国的汽车工业质量体系是EAQF 是以94版的ISO9001为基础所建立的 主要的汽车厂有 标致 雪铁龙 雷诺等 4 意大利的汽车工业质量体系 意大利的汽车工业质量体系是以AVSQ为代表 是以94版的ISO9001为基础所建立的 主要的车厂有FIAT IVECO等 5中国工业概况 和供应商的困境 一汽大众 上海大众要求VDA6 1 上海通用 江铃福特 长安福特要求QS9000 二汽雪铁龙 标致要求EAQF FIAT IVECO可能要求AVSQ 是否可以有一个汽车工业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让我们可以面对 QS9000 VDA6 1 EAQF AVSQ 6IATF的成立 1996年 世界知名汽车制造厂 宝马 戴 克 菲亚特 福特 通用 PSA标致 雪铁龙 雷诺 大众和它们的代表组织 AIAG 美国 ANFIA 意大利 FIEV 法国 SMMT 英国 ANDVDA 德国 组成 theInternationalAutomotiveTaskForce 国际汽车工作小组 简称为IATF IATF16949发展历程 1996年 IATF开始协调和制定汽车工业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SO TS16949是以一个以ISO9001 AVSQ Italian EAQF French QS9000 U S andVDA6 1 German 为基础的共同的汽车工业质量体系要求 1999年10月 IATF正式提交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和发布ISO TS16949第一版 2002年03月 IATF正式提交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和发布ISO TS16949第二版 2009年06月 IATF正式提交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和发布ISO TS16949第三版 2016年10月 IATF正式发布IATF16949第一版 其名称是 质量管理体系 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ATF16949目标 汽车QMS标准的目标是在供应链中开发提供持续改进 强调缺陷预防 以减少变差和浪费的质量管理体系 7IATF16949的适用范围 IATF16949适用于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的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是对ISO9001 2015的补充理解 如提供下述产品或服务的组织 a 生产材料 b 生产零件和维修零件 c 装配d 热处理 喷漆 电镀或其它表面处理服务 8IATF16949认证的条件 根据IATF16949 2016中 引言0 5技术规范的目的 和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1 1总则 的要求 所有要求申请进行第三方认证的企业应符合下列条件 企业应处于汽车制造链中 可以是汽车厂 主机厂 的一级 二级 三级或更低端的供方 但其供应终端 最终顾客 应是OEM汽车制造商 而不是用于零售 维修等用途 必要时须向认证机构提供书面证据 应是生产场所 或包含生产过程 并能通过生产加工活动使产品增值 如仅提供技术支持或检验则不满足认证条件 应按IATF要求的过程方法建立和运行体系 应具备有至少12个月的生产和质量管理记录 包括内部审核和管理层评审的完整记录 Page15 推行IATF16949的好处 建立通用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 改善产品和过程质量 减少变异和提高效益 增加全球采购的信心 减少第二方审核 减少重复第三方注冊 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增加对组织提供合格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的信任 1 经济全球化 使企业面对的竞争者和顾客范围更广 2 市场竞争加剧 竞争的基础和层面多样化 3 顾客要求多样化 个性化 变化频率加快 4 变化本身成为普遍的 持续的 常规的现象 为什么要改版 2 组织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促进组织各项工作的持续改进 提高组织的整体业绩 加强组织满足顾客的能力 3 标准的使用的需要 加强顾客对基于ISO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的信任要求标准的结构和内容具有更加广泛的通用性 能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4 标准定期修订的需要定期修订以确保标准内容与思路的及时更新 为什么要改版 为什么要改版 为了开发和维护国际标准及其他出版物 ISO IEC需遵从ISO IEC指令 它由两部分组成 即第一部分 技术工作程序和第二部分 国际标准结构和起草的规则 ISO IECDirectives Part1 ConsolidatedISOSupplement 2013 该第一部分指令含有一规范附件SL AnnexSL 管理体系标准建议 及其附录2 Appendix2 高级结构 等同的核心正文 共用术语和核心定义 这个 附件SL附录2 其实是一个管理体系标准 ManagementSystemStandard 的标准模板 即是一个标准的 标准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要求 将来所有的ISO管理体系标准如能源 道路交通安全 IT安全 食品安全 社会安全 环境 质量在今后修改时都要按照 附件SL 的要求重写 新版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1 2015已经采纳了ISODirective附录SL这一高级结构 国际标准组织的 附件SL 的目的就是为了缓解各种管理体系标准的不统一状况 这不仅有利于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 也为今后一致性的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定建立标准模板 目前已经颁布的ISO14001 2015WD版即采用了上述标准结构 与ISO9001 2015CD的标准章节内容完全一致 为什么要改版 附件SL附录2 术语和定义 部分列举了22个术语 作为管理体系标准的通用术语 包括组织 利益相关者 要求 管理体系 最高管理者 有效性 方针 目标 风险 能力 文件化信息 过程 绩效 外包 监视 测量 审核 符合 不符合 纠正 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风险 风险 之所以值得注意 是因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进入ISO9001的通用术语 由于这些通用术语是在所有的管理体系标准中都要使用的 所以 风险 进入通用术语标志着对风险的重视 标志着在所有管理体系标准中对风险的强调 术语和定义 利益相关方 3 02 人或组织 3 01 他能影响某个决策或活动 或被其影响 及认为自身会被其影响 风险 3 09 不确定性的影响注1 影响是期望的偏离 正面的或负面的注2 不确定性是与事件及其结果或可能性的了解或认识有关的信息的有效状态 甚至部分状态注3 风险经常以参照潜在事件 ISO导则73 3 5 1 3 和结果 ISO导则73 3 6 1 3 或两者的结合为特征注4 风险经常以事件 包含各种情形下的变更 结果和其发生的可能性 ISO导则7 3 3 6 1 1 的结合来表示 术语和定义 文件化信息 3 11 组织需控制和保持的信息及其包含它的介质注1 文件化信息可以是任何形式和介质 并来自如何源头注2 文件化信息可以指 管理体系 3 04 含有关过程 3 12 为组织运作产生的信息 文件 取得结果的证据 记录 术语和定义 绩效 3 13 可测量的结果注1 绩效可以与定量或定性的发现有关注2 绩效可以与管理活动 过程 3 12 产品 含服务 体系或组织 3 01 有关 外包 3 14 当外部组织 3 01 履行组织的部分职能或过程 3 12 所进行的安排注1 外部组织是在管理体系 3 04 范围外面 尽管外包的职能或过程是在范围内 术语和定义 监视 3 15 确定体系 过程或活动的状态注1 为了确定状态 或需要进行检查 监督或批判地观察 测量 3 16 确定数值的过程 为什么要改版 附件SL附录2 提出的管理体系标准的结构 是一个高级结构 具体而言 根据 附件SL附录2 一个管理体系标准 除了引言 Introduction 以外 应该包括10章 即 管理体系标准的结构 ISO9001 2015版主要变化 A 标准更一般化和更容易被服务业采用 用 goodsandservices 替代 product 减少原来自硬件领域的实践的规范性要求 尤其是条款7 1 4监视和测量设备和8 5产品和服务的开发 B 组织环境 新增2条条款 4 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和4 2理解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要求组织确定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议题和要求 并作为开发质量管理体系的输入 C 过程方法 成为标准的单独要求 条款4 4 2 ISO9001 2015版主要变化 D 风险和预防措施 不包含 预防措施 特定要求条款 原因是正式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作为预防工具 且条款4 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和6 1处理风险和机会的措施覆盖了 预防措施 的理念 E 文件化信息 替代了 文件 和 记录 F 产品和服务的外部提供的控制 条款8 4 涉及到所有形式的外部提供 从供应商采购 与关联公司的安排 到外包组织的过程和职能 及任何其他方式 要求组织采取基于风险的管理办法去确定适宜的控制类型和程度 PDCA模式图 Module 管理原则 七项质量管理原则 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 领导作用3 全员积极参与4 过程方法5 改进6 循征决策7 关系管理 什么是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关或互相作用的活动1 一个过程的输出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入2 通常是在有计划和受控状态下被执行以实现增值 过程导向 过程步骤 输入 输出 1 过程结构过程结构COP CustomerOrientedProcess 顾客导向过程 SP SupportProcess 支持过程 MP ManagementProcess 管理过程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 市场分析 顾客要求的分析P 报价单 投标P 订单 接受P 产品设计 工程设计P 产品 工程妥当性确认P 产品生产P 交付P 支付P Claim 服务P 顾客反馈P COP 顾客导向过程 的设定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 SP 支持过程 的设定 采购P 设备管理P 仓储管理P 不合格品处理P 教育培训P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 MP 管理过程 的设定 管理评审P 内部审核P 业务计划P 目标管理P 过程导向 流程 活動 Process activity 谁主导 谁配合 输出产品 服务 等 效率绩效测量时间成本 等指标 硬件 软件环境 等 输入材料 需求 顾客及法规要求 等 过程 活动 怎么做方法 程序 WHO OUTPUT MEASUREMENT WHAT INPUT HOW 过程乌龟图 使用什么资源 材料 设备 谁进行 能力 技能 培训 输出 如何做 方法 程序 技术 使用的关键准则是什么 测量 评估 过程 输入 过程分析1 做什么 过程名称 2 输入什么 接收了什么 材料要求 3 输出什么 需交付什么 产品客户要求 4 输出给谁 谁是客户 5 谁做 培训 知识 技能 6 用什么做 物料 设备 工具 7 如何做 方法 程序 指引 技术 8 做得如何 准则 测量 审核 评审 9 需要记录吗 证据 过程导向 Module3 标准理解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3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 4组织的环境 新旧标准的对照理解 4组织的环境 4组织的环境 4组织的环境 4组织的环境 5领导作用 5领导作用 5 2质量方针 5 3组织角色 责任和授权 5 3组织角色 责任和授权 6策划 6策划 6策划 6策划 6策划 7支持 7支持 7支持 7支持 7支持 7支持 7支持 7支持 7支持 7支持 7支持 7支持 7支持 7支持 7支持 7支持 7支持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8运行 9绩效评价 9绩效评价 9绩效评价 9绩效评价 9绩效评价 9绩效评价 9绩效评价 9绩效评价 9绩效评价 9绩效评价 9绩效评价 9绩效评价 10持续改进 10持续改进 10持续改进 10持续改进 10持续改进 审核知识 第一章 审核的基本概念 一 审核的定义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地评价 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 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二 审核的理解1 审核是对活动和过程进行检查的有效管理工具 审核的结果为管理者采取措施提供了信息 2 审核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 如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有效性 对法律的符合性 审核准则 a IATF16949 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b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c 适用于组织的法律 法规 d 顾客要求 合同 订单 协议 三 审核的三个核心原则1 审核的客观性 主要表现在 所获得审核证据必须是 与审核准则有关的且能够证实的记录 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审核应对收集的证据根据审核准则进行客观评价 以形成审核发现 2 审核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 a 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应保持公正 避免利益冲突 b 审核员应具备开展相应审核工作的能力 且是与受审核活动 区域无直接责任的人员 c 对被审核方进行客观评价 使用 无罪推定 原则 3 审核的系统方法 文件主要表现在 a 审核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两个方面b 审核的系统性是在一定 审核范围 内实现的 第二章 质量审核的分类 质量审核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通常有三种分类法 即 审核对象分类法 审核方分类法和审核范围分类法 1 审核对象分类法 a 产品质量审核 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进行单独评价的活动 用以确定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和适用性 b 过程 工序 质量审核 对过程 工序 进行质量审核 可以对质量控制计划的可行性 可信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 c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各个过程 各个部门 各个场所的审核和综合 得出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 有效性 达标性的评价结论 2 审核方分类法 a 第一方审核 纠正改进这是组织对其自身的产品 过程或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 b 第二方审核 评定批准这是顾客对供方开展的审核 以确定供方的供货资格 c 第三方审核 认证 注册由第三方具有一定资格并经一定程序认可的审核机构派出所出审核人员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3 审核范围分类法 a 全部审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不管是组织自己进行 还是由第二方或第三方进行 如果这种审核覆盖了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过程 各个方面 都属于全部审核 b 部分审核对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有选择性的审核 对组织某类产品 某个过程的审核 均属于部分审核 体系或产品质量认证后所进行的监督审核或监督检验的一般都采用部分审核 c 跟踪审核这种审核主要是用以验证以前审核后的纠正措施是否实施并有效 不合格项是否得到消除 第三章 审核的一般步骤 1 审核策划按照内审程序规定 制定年度审核计划 管理者授权成立审核组 由审核组长制定专项审核活动计划 准备审核工作文件 通知审核 工作文件的准备主要是指审核所依据的标准和文件 现场审核记录 不合格报告等 标准和文件必须是有效版本 必须已在现场实施 它们主要有 a IATF16949标准 b 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 质量计划和记录 c 合同要求 d 社会要求 有关法律 法规和卫生 生态要求 e 有关质量标准 包括产品 材料等产品 资源性标准 检查表是审核员需准备的重要文件 应精心策划 2 审核实施以首次会议开始现场审核 审核员运用各种审核方法和技巧 收集审核证据 得出审核发现 进行分析判断 开具不合格项报告 并以末次会议结束现场审核 审核组长应实施审核的全过程控制 3 审核报告现场审核结束后 应提交审核报告 工作内容包括 审核报告的编制 批准 分发 归档 考核奖惩 纠正 预防和改进措施的提出 确认和分层分步实施的要求 4 跟踪审核应加强对审核后的区域 过程的实施及纠正情况进行跟踪审核 并在紧接着的下一次审核时 对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复查评价 写入报告 实现审核闭环管理 以推动连续的质量改进 在任何组织中 从审核得到的真正益处最终均来自 自身 的审核 第四章 内部审核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一 基本要求1 审核程序应建立并保持组织内部审核书面程序 内审程序是组织内部审核各项活动决的指导和规定 可包括体系 过程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审核 具体操作宜另订细则执行 2 审核计划根据标准 程序规定和所审核活动的实际情况及重要性 制定并实施内审年度计划和专项活动计划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应对所有过程和部门进行 在规定时间内 通常为一年 覆盖为100 并必须包含所有班次 3 审核人员审核人员应能保持相对独立性 公正性 并经组织管理者专门授权 具备足够资格 4 审核资源组织管理者应提供内审时所需的各种资源 包括人员 技能 设备 图表 经费 时间等 以实现审核工作目标 5 审核结果质量审核的结果按要求整理 综合 形成报告 并按程序规定被及时有效地传递和充分利用 6 审核文件审核工作用的所有文件 包括程序 标准 记录 报告 表格 齐全 适用 格式规范化 保管档案化 7 纠正措施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 并实施跟踪与监督 保证纠正系统灵敏有效 组织内审活动只要达到上述七条要求 基本可满足IATF16949标准提出的要求 值得提出的是 这些要求仅是组织开展内审活动的基本要求 二 内部审核的基本特点1 内审的主要动力来自管理者没有管理者的支持内审就难以开展 也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 内审应是一种自觉的 持续的内部管理行为 而不是一项被动的应付性的活动 2 内审的重点是推动内部改进每次内审应致力于发现问题和改进 这是衡量内审有效的标志之一 而外部审核重点是进行评价 并据此作为认证注册或选择 控制供方的依据 3 内审的人员来自于组织内部 第五章 内部审核策划 一 制定审核计划审核计划包括年度审核计划和审核活动计划 年度审核计划是审核策划的始端也是总纲 审核活动计划则是按照年度审核计划安排具体实施 审核计划的内容可包括 审核目的 范围 审核准则 审核组成员及分工 主要审核活动的时间安排 首末次会议时间等 组织年度审核计划应以文件形式颁发 审核活动计划应有审核组长签名和主管领导的批准 1 年度审核计划要点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可包括质量管理体系 过程 产品和服务的审核 a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应在年内对所有过程和部门全部覆盖 并突出关键过程 部门 b 过程质量审核应在年内对所有过程 特殊过程全部覆盖 c 产品质量审核应在年内按周期和既定抽样方案进行 突出主导产品 2 审核活动计划要点 a 审核活动计划是对本次审核活动的具体安排 应形成文件 由审核组长制定并经主管领导批准 b 审核活动应明确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审核依据的文件 标准 手册及程序等 审核组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 审核日期和地点 受审核部门 首次会议 末次会议的安排 各主要质量审核活动的时间安排等 c 审核活动计划还应体现本次审核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如是操作流程法 还是选择部门法 或是选择过程法等 3 在编制审核计划时 应注意 a 审核计划必须按过程来编写 b 审核计划的具体内容应与受审核方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 应确保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审核 c 审核组分工时应把具备能力的审核员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或产品的测量过程的审核上 以确保审核有效进行 d 审核计划中应强调安排对领导层的审核 二 建立审核小组根据审核活动目的 范围 过程以及审核日程安排 建立审核小组 选定审核组长和成员 小组成立后 应明确各成员分工和要求 这是审核组长的责任 审核组长应注意 审核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 的原则 审核员按分配任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主要有 熟悉必要的文件和程序 根据要求编制检查表 考虑前次审核结果应跟踪的项目 小组成立后通常应举行审核组会议 以确保审核前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每个审核员对审核任务完全了解 三 编制检查表1 检查表是审核前需准备的一个重要工作文件 2 为提高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 审核员一般应根据分工准备现场审核用的检查表 检查表内容的多少 取决于被审核过程的涉及范围 职能 抽样方案及审核要求和方法 按照IATF16949标准条款编制的检查表 其关键是识别过程 分清主次 3 检查表的作用 a 始终保持审核目的 检查表应用列出与审核目的有关的项目和要点 以确保审核覆盖面的完整和代表性 b 紧扣审核主题 突出重点 确保审核计划兑现 c 减少审核偏见 提高审核效能 第六章 内部审核实施 一 审核实施的基本内容以召开首次会议为审核实施开端 根据标准 文件 检查表和计划安排 审核员进入现场检查 核实 开始审核的主要活动 现场审核 在现场审核中 审核员运用各种审核策略和技巧 把收集到的客观证据适时记入 审核笔记 或 现场审核记录表 通过对客观证据 审核发现的整理分析和判断 并经受审核方确认后开具不合格项报告 最后以末次会议结束现场审核 二 首次会议首次会议是实施审核的开端 是审核组全体成员与受审核方领导及有关人员共同参加的会议 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 向受审核方介绍具体内容及方法 并协调 澄清有关问题 到会人员要有签到记录 三 现场审核现场审核是使用抽样检查的方法寻找客观证据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审核员的个人素质和审核策略 技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个称职的审核员会在轻松自如并使受审核方口服心服的情况下 完成审核任务 1 现场审核的原则现场审核时审核员应坚持一定的原则 以确保审核的成功 a 坚持以 客观证据 为依据的原则这是最为基本 主要的原则 没有客观证据而获取的任何信息都不能作为不合格项判断的依据 b 坚持标准与实际核对的原则严格对照标准 确定审核项目 要点和合格与否的结论 凡标准与实际未核对过的项目 都不能判断为合格或不合格 c 坚持独立 公正的原则审核判断时应坚决排除干拢因素 自始至终维护 保持审核判断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不能因情面或畏惧而私自消化不合格项 2 客观证据的收集审核员应首先把精力放在收集有关客观证据上面 收集客观证据的方式可能有 a 与受审核方人员的面谈 b 查阅文件和记录 c 现场观察和核对 对活动和周围的工作与条件的观察 d 对实际活动及结果的验证 3 现场审核记录在提问 验证 观察中 审核员应作好记录 记下审核中听到 看到的有用的真实信息 这些记录是审核员提出报告的真凭实据 记录的作用 a 作为编制不合格项报告和审核报告的依据 b 作为备忘 核实的依据 c 作为查阅 追溯的参考 记录的要求 a 记录应清楚 全面易懂 便于查阅 追溯 b 记录应准确 具体 如文件名称 物资标识 产品批号 设备编号 记录编号 合同号码 陈述人职位和工作岗位等 c 记录应及时 当场记 避免事后回忆 追记 4 审核证据与审核发现对所收集到的客观证据应进行整理 分析 筛选 在此基础上得出审核证据与审核发现 在审核时 应统一审核记录表形式 并规定填写和保存要求 5 现场审核的基本技巧审核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沟通过程 而且是一个正式的双向沟通过程 掌握沟通技巧 是对审核员的基本要求 充分 流畅的沟通是审核成功的关键之一 a 面谈技巧一次成功的面谈 有利于建立融洽关系 消除心理障碍 有助于争取受审核方人员的合作 有助于查明情况 获取需要的客观证据 在面谈时的审核员应掌握的技巧有 得当的提问 说要少 听要多 保持融洽的关系 选择适当的面谈对象 b 提问技巧1 提问是审核中运用最多 最基本的方法 采用正确的提问方式提问 这是审核员基本的沟通技巧 2 提问的目的主要有 获取审核所需的信息 通过提问 有目的 有重点地去收集信息 掌握审核主动权 保证审核计划如如期兑现 3 提问按回答结果分成三类 开放式提问 以能得到较广泛的回答为目的提问方式 怎么样 什么 这样的问式为开放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 可以用 是 不是 或一两个字就能回答的提问方式 审核员除必要时应尽量少用封闭式提问 思考式提问 可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的提问方式 问式常有 为什么 请告诉我 c 聆听技巧学会聆听 对审核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审核过程中 审核员聆听的时间可能会达到总时间的80 谦虚和认真的聆听态度有助于形成融洽气氛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有助于得出客观的审核发现 d 验证技巧审核员得到对方回答后 需要辨别真伪 正确理解意思 所以进行分析验证是必不可少的 四 不合格项报告1 不合格项报告是对现场审核得到的审核发现进行评审并经受审核方领导确认的对不合格项的陈述 是审核报告的一部分 是审核组提交给委托方或受审核方的正式文件 2 不合格项的分级与评定内部审核可根据自己需要和标准进行分级 分级的目的在于正确客观地得到审核结论 不同的审核对象会出现不同的分级方法 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则以不合格的严重性进行分级 如第三方体系审核时分为严重不合格和一般不合格两种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可将严重性分成严重不合格 一般不合格 观察项三级 严重不合格项严重不合格通常是指系统性失效或缺陷 主要判断标准有 a 质量管理体系与标准或文件的要求严重不符 如关键的控制程序没有得到贯彻 缺少标准规定的要求等 b 造成系统性失效的不合格 可能需要由多个一般不合格去说明 如在用测量监控设备大部分未按周期进行校准 检定 不合格品的处置大部分未按规定要求进行评审和记录等 c 造成区域性失效的不合格 可能需要由多个一般不合格去说明 如某组织质量体系未覆盖到应实施的某车间或该车间根本未按标准要求组织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的产品中有某个产品未按标准进行质量控制等 d 可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合格项 如压力容器的焊接达不到规定要求 船舶的焊缝没有按规定进行X光探伤 家用电器没有进行绝缘 耐压试验 按错误的图纸进行加工等 这些都直接危及到产品 人身安全 或会给组织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严重损害组织声誉 e 违反法律 法规的不合格项 一般不合格项判断标准 a 是偶然的 明显不符合文件要求的不合格项 如有部分销售合同未进行评审 检验员职责不明确 b 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格项 如几台检测设备超过校准周期 未按规定进行首检自检 c 造成质量活动失效的不合格项 如质量控制点没有针对关键质量特性或工序支配因素进行控制等 观察项a 证据稍有不足 但存在问题 需提醒的事项 b 已发现问题 但尚不能构成不合格 如发展下去就有可能构成为不合格的事项 c 其他需提醒注意的事项 观察项报告不属于不合格报告 也不列入最后的审核报告中去 3 不合格项报告的内容可包括 受审核方名称 审核员 日期 不合格现象的描述 应指出不合格 缺陷的客观事实 不合格现象结论 违反标准 文件的条文 不合格项性质 按严重程度 受审核方的确认 纠正措施及完成时间 采取纠正措施后的验证记录等 不合格项报告三要素是任何报告不可缺少的 1 不合格现象的描述 2 不合格现象结论 3 不合格项性质 不合格现象的结论主要是指所描述的现象违反了约定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合同等 的哪条规定 五 末次会议现场审核以末次会议结束 末次会议是审核组 受审核方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员参加的会议 a 向受审核方介绍审核情况 以便他们能够清楚地理解审核的结果 并予确认 b 报告审核发现 重点在不合格项 和审核结论 c 提出后续工作要求 纠正措施 跟踪审核等 d 结束现场审核 第七章内部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是审核组结束审核工作后必须编制的一份文件 审核报告将由审核组长在审核后规定期限内以正式文件的方式提交给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 审核报告提交后 审核即告结束 被批准的审核报告应分送有关部门和人员 一 报告内容审核组长对审核报告的编制 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审核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a 审核目的和范围 b 审核组长及成员 c 审核日期及计划主要项目实施情况 d 实施审核的依据 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等 e 不合格项目的统计分析 f 对受审核方的综合评价 应客观 公正 合理地对受审核方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评价 肯定优点 指出缺点 提出审核结论 g 提出纠正措施要求 h 审核报告的发放范围 i 审核报告的批准 审核报告应得到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的批准 j 审核报告附件 不合格项报告和其他认为必须的审核结果的资料可作为审核报告附件 第八章跟踪审核 一 跟踪审核的含义跟踪审核是审核活动的一部分 是内审的延伸 跟踪审核是对受审核方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评审 验证 并对纠正结果进行判断和记录的一系列审核活动的总称 二 跟踪审核的目的a 促使受审核方采取 实施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防止不合格项再次发生 b 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c 确保消除审核中发现不合格项 三 跟踪审核的实施a 受审核方将方面文件提供给审核员或跟踪审核工作负责人 作为实施了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证据 由审核员进行验证 b 审核员到现场对原不合格项进行复审 并对验证的纠正结果形成记录 第九章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的资格 审核员的资格条件主要 教育 培训 工作经历 个人素质 不同组织的内部审核员会有差别 1 教育 审核员人选至少应已完成中等教育 并且 能够用官方语言在口头和书面上清楚 流利地表达思想和意见 这也是对审核员受教育程度的最低要求 2 培训a 了解掌握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所依据的标准 b 掌握审核技巧 c 能够制定审核计划 编制检查表 实施审核和编制审核报告等 3 经验a 具有一定质量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经验 b 具有一定的工厂生产实际经验 c 对审核范围内产品的技术 质量要求有一定了解 4 个人素质a 正直诚实 b 保密 能遵守保密规定 c 尊重 能尊重同事和受审核方的所有人员 d 独立性 能始终注意维护审核的独立性 审核结论不应受隐含利益 偏见和其他思想的影响 THEEND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