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A卷.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7649831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备考2020年小升初考试语文复习专题16:文言文阅读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 (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_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2)解释下面划线字的意思。 与群儿戏于庭_众皆弃去_光持石击瓮破之_(3)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2. (15分)根据文言文,并完成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问_。一儿曰:“_,而_。”一儿以_,而_。一儿曰:“_,及日中_,此不为_?”一儿曰:“_,及其日中_,此不为_?”孔子不能_。两小儿笑曰:“_?”(1)根据原文填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_,问_。一儿曰:“_,而_。”一儿以_,而_。一儿曰:“_,及日中_,此不为_?”一儿曰:“_,及其日中_,此不为_?”孔子不能_。两小儿笑曰:“_?”(2)两个小孩各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太阳离人的远近的? (3)从两小儿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什么? (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5)你感觉下列哪幅图中的太阳大一些?请动手量一量,看哪一幅大,并说说这是怎么回事。感觉第一幅大一点,实际一样大。因为这可能是眼睛受到了外界的影响,造成了视觉上的差异。 3. (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弈(y)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将至,思援弓缴zhu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y?曰:非然也。(1)文中用_的方法叙述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 (2)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两个人学下棋时的不同表现。 (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写出它的反义词。 _(4)解释画线字的意思,并用“/”画出画横线句子的阅读节奏停顿。 一人虽听之 思援弓缴zhu而射之 4. (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划线字注音。 _盂沧孰汝知乎(2)解释下列划线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_日始出时去_人近及_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_也孰_为汝多知_乎(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5. (2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字注音。 _盂沧孰汝(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两小儿辩斗_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及其日中如探汤_孔子不能决也_孰为汝多知乎_、_(3)翻译两小儿辩日全文。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 6. (8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誉之曰(称赞)B . 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 . 吾矛之利(好处)D . 其人弗能应也(不)(2)自相矛盾选自_,它比喻_。 7. (12分)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雨今日天阴 , 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 , 风吹云散,明月初出。【注】今日:今天。天阴:天空阴沉。晓:早晨,清晨。渐:逐渐。止:停。(1)先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六处,然后有节奏地读一读。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2)解释划线的字词。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晓雾:_;如:_天晚雨止 , 风吹云散,明月初出。雨止:_;初出:_(3)本文描写雨前情景的句子是:_。描写雨中情景的句子是:_。描写雨后情景的句子是:_。 (4)本文描写的雨是( ) A . 暴雨B . 大雨C . 中雨D . 小雨8. (13分)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滥竿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选自韩非子。滥:虚妄不实。竽:古代一种竹制簧管乐器。滥竽,常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南郭:复姓。处士: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说(yu):同“悦”,高兴。廪(In)食:这里是供给粮食的意思。(1)联系上下文,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齐宣王使人吹竽_用。派。让。请为王吹竽_请求。敬辞。邀约。好一一听之_喜好。常常。(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_”的句子。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9.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理解词语的意思。 诲:_惟:_援:_俱:_(2)“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也出现了多次,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_一人虽听之。_思援弓缴市射之。_虽与之俱学。_(3)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弈秋/诲二人/弈。B . 使/弈秋/诲/二人弈。C . 使弈秋/诲/二人/弈。(4)理解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5)你知道学弈中的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0. (5分)课外阅读。 约不可失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掌管山泽的官。罢:停止,取消。(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_是日,饮酒乐,天雨_公将焉之_岂可不一会期哉_(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11. (6分)课外阅读。 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鹗(xi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人。(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 识:_ 至:_息:_ 感:_(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肩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 (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肩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个例子吧。 12. (19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卧薪尝胆司马迁吴既赦(sh)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女(r)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ng)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史记越王勾践世家(1)解释文中画线的字。 赦:_ 反:_女:_ 振:_(2)“卧薪尝胆”的意思是:_。 (3)“女(r)忘会稽之耻邪?”的意思是:_。 (4)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 13. (27分)课外阅读。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释: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_。 方:_。欲:_。 还: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还_(3)用“是”与“否”判断下面的划线字是否意思相同?( )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_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14. (14分)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宋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甚:_未:_夫子:_(2)用原文中的词句回答。 杨氏之子反应很敏捷,是从 看出来的;他说话委婉、有礼貌,是从_看出来的。(3)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如草坪上“别踩我,我怕疼”;汽车后“别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你还发现哪些有趣的提示语,选一句喜欢的摘抄在下面: _。15. (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孙休好射雉孙休好射雉,至其时,则晨去夕反。群臣莫不止谏:此为小物,何足甚耽!休曰:虽为小物,耿介过人,朕所以好之。【注释】孙休:是吴国君主孙权的儿子,后继位。雉:野鸡。耽:沉溺,贪恋。耿介:正直有节操。(1)解释下列语句划线词的意思。孙休好射雉_则晨去夕反_此为小物_何足甚耽_(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从文中看,孙休是个_的人。 16. (8分)读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道旁苦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尝:曾经。诸小儿:小伙伴们。游:玩。多子折枝:果实很多,压弯了树枝。竞走:争着奔过去。唯:只有。信然:真是这样。【附参考译文】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压弯了树枝,众小孩儿争着奔过去抢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来一尝,真是这样。请在古文和译文中用“_”画出王戎判断路边的李子是苦的原因。第 20 页 共 20 页参考答案一、 文言文阅读 (共16题;共207分)1-1、1-2、1-3、2-1、2-2、2-3、2-4、2-5、3-1、答案:略3-2、答案:略3-3、答案:略3-4、答案:略4-1、4-2、4-3、4-4、4-5、5-1、5-2、5-3、5-4、5-5、5-6、5-7、5-8、5-9、6-1、6-2、7-1、7-2、7-3、7-4、8-1、8-2、8-3、9-1、9-2、9-3、9-4、9-5、10-1、10-2、10-3、10-4、11-1、11-2、11-3、11-4、11-5、12-1、12-2、12-3、12-4、13-1、13-2、13-3、13-4、13-5、14-1、14-2、14-3、15-1、15-2、15-3、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