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7573154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7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 15级新闻传播学院新闻汉班高雨洁 一 教育观的转向二 课程观的转向三 教学观的转向 一教育观的转向 外铄论内发论 外铄论 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 这种观点又称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 外塑论或经验论等 外铄论把心理发展看作是外界环境影响的结果 否认心理发展的内因作用 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心理反映的能动性 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内发论 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外铄论 的德育观强调教育者积极主动的 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德育对象之品德的重要性 也就是强调德育主要是一个外力模塑和 价值引导 的过程 内发论 的德育观强调 由于任何外在的教育如果没有德育对象本身的 接受 和内化都不会真正起作用 因此 德育主要是一个德育对象的自我 觉解 自主建构 的过程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是把未成熟的主体培养成成熟主体的活动 是把人格养成个体生活的主体 社会的主体的活动 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灌输的知识的容器 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火把 教育要实现发展创造性 唤醒主体性 完善人格个性的崭新目标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 寻求与人的成长机制相匹配的活动方式 其中包括体验 感悟 交往 探究 反思 创造等 从主客两分的知识观走向主客统一的知识观 二 从外铄论的教育观走向内发论的教育观 三 由知识本位课程观走向发展本位课程观 四 由单向传授转向互动共建的教学观 二 课程观的转向 知识本位发展本位 知识本位 强调课程应当为学生提供一套试用于各种情境的基本认知技能 提供一系列未来生活中具体实用的知识从传统的学科本位 知识本位转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 具体体现为 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 1 以经验为基础进行建构课程的本质是经验 课程不仅包括人类社会几千年文明积累下来的间接经验 科学知识 而且还包括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以及学生获取经验的主体实践过程 知识对课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但知识成为课程是有条件的 只有学生以某种形式与知识发生了相互作用 学生个体化 个性化的经验过程 课程才真正存在 2 学生是主体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生者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的过程这一新的教学观 即教学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共同创造过程 教学不仅是关注结论 更强调过程 强调关注学生探索发现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学科教学也不仅仅是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 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 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3 课程应该是开放的 舒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存在内在的知识逻辑和知识体系 它的内容组织不是以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的 而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线索组织的 它遵循的是问题逻辑 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 综合实践活动突出主题 按活动主题的形式来展开设计活动内容 它强调学生的亲历亲为 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三 教学观的转向 单向传授互动共建 1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较典型地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重塑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不再是 教 师 而是 导 师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 设计和实施活动过程 总结评价和反思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等 所有这些 都不应是教师包办代替 而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中 教师提建议 提线索 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工具 提供必要的教学服务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 有时候教师不再以个体的形式出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而是以 导师组 教师群体 出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其形成了师生关系 生生关系 师师关系 这种多重的交往关系使综合实践活动的人际交往 人际互动更加丰富多彩 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更容易促进学生交往 合作 互动 责任感等方面良好能力的雕塑和发展 2 教学是以理解为基础的并采用多元方式构建生活的过程教学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社会现象 这种历程是一种理解采取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网络学习等方式学习的过程 从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活动方式来看 有查阅资料 共同探讨 参观访问 角色体验 方案设计 实践操作 交流评价等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