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第四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7362468 上传时间:2020-03-2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第四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第四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第四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 大气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 直接的热源 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 吸收 反射和散射 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 3 受热过程 1 地面受热 大部分A 太阳短波辐射 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使地面增温 2 地面导热 地面被加热 并以B 地面长波辐射 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因此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是辐射热交换 4 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 也向外辐射热量 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为 大气逆辐射 它弥补了地面辐射损失的部分热量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1 大气的受热过程 特别说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近地面的大气能吸收地面辐射 即阻碍地面辐射散失 2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即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 大气热力作用的应用 1 分析昼夜温差大小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主要从地势高低 天气状况 下垫面性质几方面进行 地势高低 地势高 大气稀薄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 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条件下 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 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 下垫面的比热大 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 昼夜温差小 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2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在农业中的应用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利用烟雾防霜冻 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还能增加昼夜温差 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 等等 3 分析太阳能的多寡 高海拔地区 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 空气稀薄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太阳能丰富 内陆地区 如我国西北地区 湿润内陆盆地 如四川盆地 3 逆温现象 1 含义在对流层 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大约每升高100米 气温降低0 6 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 离地面越远 受热越少 气温就越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 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 称为逆温现象 2 辐射逆温的发展过程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风的夜间或黎明 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 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 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 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少 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 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3 逆温的影响 出现多雾天气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 它使能见度降低 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加剧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 空气垂直对流受阻 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 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对航空造成影响 逆温现象多出现在低空 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如果出现在高空 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命题视角一大气热力作用过程及应用1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 其效应表现在增温 保温 保水 保持养分 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读图 回答下面两题 1 2017北京房山终结性测试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 可有效地提高地温 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 其主要原理是 A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B 减弱了地面辐射C 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 2017北京房山终结性测试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 其主要的作用是 A 减弱地面辐射 保持地温B 反射太阳辐射 降低地温C 反射太阳辐射 增加光效D 吸收太阳辐射 增加地温 A C 答案 1 A 2 C 1 地膜覆盖后 地面长波辐射会被地膜内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所吸收 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主要受纬度 下垫面性质 地形及大气状况等影响 地膜对地面辐射影响很小 太阳辐射总量是由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决定的 地膜不能增强太阳辐射的总量 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几乎可以不受阻碍地穿过地膜 故地膜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影响不大 故A项正确 2 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能强烈反射太阳辐射 增加光效 同时使苹果着色均匀 提高产品质量 故C项正确 命题视角二逆温及其影响2 晴朗无风的夜晚 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 近地面大气层冷却迅速 较高处大气层冷却较慢 气温从地面开始向上递增 称为辐射逆温 读下图 回答下面两题 1 2015北京东城一模 图中a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 一般出现在午后 b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 一般出现在黎明以前 则c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 A 上午B 正午C 傍晚D 凌晨 2 2015北京东城一模 逆温的影响有 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利于雾的形成 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减轻山区农作物冻害A B C D A B 答案 1 A 2 B 1 本题考查逆温 根据题意读图可知 c显示逆温逐渐消失 应该出现在上午 A项正确 2 逆温不利于大气对流 故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选择B 1 形成原因 冷热不均 是大气运动最 简单的形式 2 读 热力环流示意图 回忆下列知识 考点二热力环流 1 在图中四条 上画上箭头 完成热力环流 提示 顺时针 2 甲 乙 丙 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 甲 乙 丙 丁 3 在垂直方向上 随海拔升高 气压 降低 气温 降低 4 在同一高度上 气压高 等压面向 高空凸 气压低 等压面向 近地面凹 5 若图示区域甲为陆地 乙为海洋 此图显示为 黑夜 白天或黑夜 或冬季 冬季或夏季 的盛行风向 6 若该图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其中表示城区的是乙地 1 热力环流的形成 一个关键 四个步骤 1 一个关键 是确定近地面两点的冷热比热大的地球表面 白天气温相对较低 夜晚气温相对较高 比热小的地球表面 白天气温相对较高 夜晚气温相对较低 2 四个步骤 热上升 冷下降 近地面热 空气上升 近地面冷 空气下降 热低压 冷高压 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 近地面为高压 其高空为低压 近地面为低压 其高空为高压 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2 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1 海陆风 海风和陆风的转换时间 随地区和天气而定 一般海风开始于上午11时 到13 15时最强 此后逐渐减弱 17 20时左右转为陆风 2 山谷风 3 城市风环流 命题视角一热力环流的判读1 2016北京临川月考 下面四种热力环流示意图 错误的是 答案DD图中心为城市 由于城市气温高 因此中心气流应上升 D 命题视角二城郊热力环流的综合分析2 2018北京密云阶段测试 下图是北京城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单位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 北京前门与通州相比 年平均气温的差值T最大可达 A 1 8 T 1 9 B 2 0 T 2 1 C 1 9 T 2 0 D 2 9 T 3 0 2 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 主要原因有 人口集中 工业发达 汽车数量多 建筑物密集A B C D 答案 1 D 2 C第 1 题 图中前门气温在13 5 14 之间 通州气温在11 11 5 之间 因此两地年平均气温的差值在2 3 之间 结合选项可知D项正确 第 2 题 工业区一般在郊区 因此 说法错误 C项正确 D C 命题视角三等压面的判读3 下图表示某地区的近地面和高空的大气状况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 A C的气压值分别是 A 1018hPa 1008hPaB 1026hPa 1008hPaC 1018hPa 1016hPaD 1026hPa 1016hPa 2 此时 降水可能性最大的是 A AB BC CD 甲 3 若图中等压面弯曲程度增大 则表明该区域内水平气压差异 A 减小B 增大C 不变D 不确定 A A B 答案 1 A 2 A 3 B 1 图中A处等压面下凹 气压低于两侧 结合等压线差值可知 A处等压线气压值为1018hPa 高空等压面向上凸 说明1012hPa气压高于两侧 结合等压线差值可知 C处等压线气压值为1008hPa 2 近地面气温高处即气压低处气流上升 易形成降水 因此A处降水可能性最大 3 等压面弯曲程度增大 则表明该区域内水平气压差异增大 命题视角四热力环流的实际应用4 2018北京四中期中 伊朗古城亚兹德位于沙漠地区 城中古老的 风塔 是一种用来通风降温的建筑设计 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 连接到室内大厅 左图 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 右图 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 可让人们享受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 风塔 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A 便于室内空气流出B 便于采光C 便于室内热量散发D 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2 有关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从四周流向水池B 从水池流向四周C 中央为上升气流D 四周为上升气流 3 与 风塔 原理相同的是 A 库区比周边降水少B 锋面暖气团的上升运动C 秘鲁沿岸的上升流D 温室大棚气温较高 D B A 答案 1 D 2 B 3 A第 1 题 风塔 在房屋的最上面 四面镂空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下沉到房屋底部的水池 D项正确 第 2 题 空气透过镂空进入室内下沉到底部的水池 经水池降温后的凉空气 从水池流向四周的房间 起到降温的作用 B项正确 第 3 题 风塔 是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来降低室内温度的 水的比热容大 库区比周边地区温度低 盛行下沉气流 周边地区则温度较高盛行上升气流 库区较周边地区降水少 主要是库区温度低 盛行下沉气流所致 与风塔降温的原理一样 锋面暖气团的上升运动不属于热力环流 秘鲁沿岸的上升流是离岸风形成的 不属于热力环流 温室大棚气温较高是因为大棚阻挡了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不属于热力环流 A项正确 读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A B C分别代表的力及对风的影响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 风向和风速 B 摩擦力 影响 风向和风速 C 地转偏向力 影响 风向 考点三大气水平运动与等压线图的判读 2 甲 乙 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大小关系是 甲 乙 丙 判断理由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 丙 3 图示地区位于 北 南或北 半球 判断理由是 风向向右偏转 是近地面 高空或近地面 风 判断理由是风向与等压线存在一定夹角 1 三种不同受力情况对风向的影响比较 2 等压线图的判读 1 认识基本气压场 低压 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 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 高压 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区 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 低压槽 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简称槽 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称为槽线 高压脊 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简称脊 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称为脊线 鞍形气压场 简称鞍 是两个高压中心或两个低压中心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 2 掌握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根据气压状况判断近地面气温 气压高的地方一般气温低 气压低的地方一般气温高 根据气压状况判断气流垂直运动 一般情况下 气压高的地方气流下沉 气压低的地方气流上升 根据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天气 低压区和低压槽上盛行上升气流 多阴雨天气 高压区和高压脊上盛行下沉气流 多晴朗天气 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判断风向 风从高值线吹向低值线 顺着风向 气压值越来越小 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压定律 在北半球 背风而立 高压在右后方 低压在左前方 在南半球 背风而立 高压在左后方 低压在右前方 判定方法如下 第一步 在等压线图中 按要求画出过某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 由高压指向低压 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 确定南 北半球后 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 北半球 或左 南半球 偏转30 45 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 若为高空 则偏转90 画出实线箭头 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下图所示 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3 风力的判读 1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因此 等压线密集处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风力大 如上图 风力 A B C D 2 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的变化 在不同地图中 相同图幅 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 比例尺越大 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密集 则风力越大 比例尺越小 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稀疏 则风力越小 如下图A B C D四处风力的大小是A B C D 命题视角一高 低空风向的比较1 下图示意某一水平面 P1 P2为等压线 P1 P2之间气压梯度相同 是只考虑大气水平受力而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 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 若该水平面位于北半球近地面 P1 P2 则O点的风向为 A B C D 2 若该水平面位于南半球高空 P1 P2 则O点的风向为 A B C D 答案 1 B 2 A 1 根据风向的一般判断规律可知 近地面风向应该与等压线斜交 风向与等压线垂直 故排除A C项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然后向右偏转即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 B项正确 2 注意关键词 高空 南半球 等 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故排除选项B D 由于该区域位于南半球高空 而且P1 P2 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应该垂直于等压线且由P2指向P1 然后向左偏转与等压线平行 形成风向 故选项A正确 B A 命题视角二等压线图的判读下图为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 读图 回答下题 2 2016北京东城期中 图中 A 北京位于高压脊线后B 西北角可能有一个高压中心C 上海气压为1008hPaD 台湾岛西南侧的风力大于东北侧 答案B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 读图可知 北京位于高压脊线附近 A项描述错误 图中西北角可能有一个高压中心 B项正确 上海的气压小于1008hPa C项错误 台湾岛西南侧等压线相比东北侧稀疏 风力小于东北侧 D项错误 B 读下图 回答下题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单位 百帕 3 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 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A 台北B 上海C 首尔D 北京 答案D根据等压线图可以判断出5月6日14时 北京为东南风 首尔为西南风 上海为东南风 台北为东北风 5月7日02时 北京为东北风 首尔为偏南风 上海为东南风 台北为东北风 故选D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