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 含答案.doc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7257522 上传时间:2020-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 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考号: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对学生李刚网络成瘾的干预中,老师要求在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一旦感觉自己想上网就用力拉橡皮筋弹自己。这位老师所要求的方法称为( )。A.强化干预法B.厌恶干预法C.转移注意法D.延迟满足法2、对小学生进行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时,采用的思想放松方法主要属( )。A.行为疗法 B.艺术疗法 C.认知疗法 D.精神分析疗法3、为了让幼儿认识蜻蜓,教师出示了蜻蜓的标本,这采用的是( )教学方法。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动作直观4、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标志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结构状况D.基础教育水平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系统法6、“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7、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适宜形成的时期是( )。A.关键期B.机能期C.发展期D.差异期8、在一次心理健康培训班教学测验中,关于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学员们的答案不一,共有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B.学会调节和学会适应C.学会调适和寻求健康D.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9、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叫作( )。A.绝对评价法B.个体内差异评价法C.相对评价法D.平均评价法10、某小学为弘扬民族文化,围绕“中国风”,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风筝制作。中国结编制等活动。这属于( )。A.学科活动B.科技活动C.游戏活动D.主题活动11、小丽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考题太难 。 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 , 这属于( )。A 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B 稳定、外在、可控归因C 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D 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12、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绘成( )。A.波浪线 B.斜线 C.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13、我国最早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徐特立 C、杨贤江 D、蔡元培 14、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A. B. C. D. 15、小学生在学习了四边形之后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归属学习 D.并列学习16、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7、英国教育家沛西 能认为 , 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 , 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一观点属于( )。A 神话起源说B 生物起源说C 心理起源说D 劳动起源说18、小刚一到数学考试就特别紧张,一发下试卷就手心出汗,甚至胃疼,觉得考不好就证明自己无能,今后一辈子就完了,也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小刚的这种表现最有可能是( )。A.焦虑症状 B.恐怖症状 C.强迫症状 D.抑郁症状19、用分数、成绩、数据等定量信息进行激励的方法是( )。A.物质交流法B.评语激励法C.精神激励法D.信息激励法20、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学家是( )。A.布鲁姆B.奥苏贝尔C.杜威D.布鲁纳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教师课外辅导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2、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3、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生在质疑时,她就说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她就说:“老师仿佛罝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好.大家读得不好时,她首先肯定“读得不错,要是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感觉来,就更棒了。”问题:(1)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2)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论。2、在小稻秧脱险记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与小稻秧争夺营养的杂草在除草剂的作用下,“有气无力的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上课时,于老师问学生:“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小鹏举手站起来后,声音洪亮而又流利的读完了。于老师笑了笑说“你没完,要么你的抗药性太强,要么这除草剂是伪劣产品。来,我再给你喷洒点。”说完,用手比划着朝小鹏“嗤嗤”地喷了几下。学生大笑起来,小鹏心领神会,耷拉着脑袋缓慢而小声的又读了一遍“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于老师说,好,掌声鼓励,这才是“有气无力”。问题:(1) 评析这一教学片断中于老师的教学行为。(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认识。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美丽的小兴安岭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 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 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捧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给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问题:(1)请分析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2)如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3)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B2、【解析】D。冥想放松、方法属于自我暗示的方法之一,它属于精神分析疗法。3、A4、D5、D6、B7、A8、A9、B10、D11、C12、D13、D14、A15、【解析】B。下位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下为概念,先学习四边形,再学习平行四边形属于下位学习。16、B17、答案 :B 【 解析 】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18、A19、D20、A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答案如下:(1)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辅导的内容、重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2)目的明确,着重启发。每次辅导要有计划,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寻找解决疑难的途径。(3)组织学生互相帮助,对差生的辅导可适当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但不宜占用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4)善于总结、积累经验。辅导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疑难、存在的问题、个人的体会等做好记录,既可使讲课有的放矢,又可积累资料、掌握规律,有预见性地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2、答案如下:包括:(1)基础能力素养:A、智能素养(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素养);B、语言表达能力素养: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因素。(2)专业能力素养:A、教学设计能力;B、组织管理能力;C:研究能力(3)心理素养(4)身体素养3、答案如下:活动中心课程又叫经验课程,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和其学生克伯屈。其基本特征是: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第一,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能让学生感觉教师的评价是合适的。第二,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指导性,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朝向哪个方向努力。第三,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刘老师在对学生的评价除了适合学生,而且评价也非常正确合理。2.新课改倡导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及时、积极的反馈,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评价内容综合化。全面素质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2、答案如下:(1)解析材料中余老师的教学行为遵循了新课改的理念,值得学习。具体分析如下:余老师的教学行为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材料中余老师在上课时让学生读一读杂草的话,并和学生讨论。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于老师的教学行为调动了学习的学习兴趣。材料中余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气无力”的意思,用诙谐幽默的方式来引导,从而学生能够心领神会,而且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达到了让学生理解的目的。于老师的教学行为贯彻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材料中,余老师在课堂中积极弓|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2)解析对“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理解,具体分析如下: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指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表现在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材料中,余老师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是一门艺术,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中要让课堂充满活力,提升师生的生命力。材料中,余老师并没有只过于重视学生的训练,让学生做练习,而是重视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尊重学生的判断,重视学生的知识经验,从而实现了在课堂中生命的发展。教学是一门艺术,表现在教师要用语言举止,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材料中,余老师在课堂中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感染学生,有举止有风度,从而深深地感染学生。综上所述,教师在应该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更新,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积极促进学生的发展。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