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节散文5篇汇编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723839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节散文5篇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秋节散文5篇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秋节散文5篇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节散文5篇!【篇一】越来越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过节的心情,没有超市的气氛来得那么浓烈了。本想趁中午,屋子收拾整洁,花草也已洒完清水,被褥晒在太阳下,一个人静静的时光,泡一壶暖茶,划拉几个闲字,挨到下午去接女儿的重要时刻。就在翻之前写的文字时,竟翻出一篇可体现此刻心情的中秋旧文,就懒得写了,搜来贴此,权当今聊过此节吧。又到中秋,本是团圆的节,我却不愿品咂这节里,象征幸福团圆的甜蜜月饼;曾经何时,对节日那么淡漠?是以前的节日太过浓烈,让现在的心承受不了那份带着心酸的欢乐;还是,苍桑的胸怀,已失去过节的兴奋,把一切,都看得那么平淡;还是隐忍的心思里,不愿看那份人生的残缺?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节还是要过,还要欢乐。可这时的欢乐,多么滞重?相比,记忆里的,愉悦。记忆里中秋,似乎比春节,还要幸福和快乐。因为春节里没有中秋的丰收和圆月,中秋却有着比春节还要丰盛的美食。因为它所处的这个季节。丰盛的中秋节,因秋日累累果实的点缀,而更加丰满,山珍地饈撑圆了儿时的肚子。小时候因住在一个颇有世外桃源之美的小山村,那时虽大都生活贫瘠,可秋天,简陋的山里庄园装满地瓜,花生,玉米,瓜豆,菜蔬令其也像一个富翁;而最为鲜美的,便是这里特产的地方名吃,全羊汤。那啃着山脊散着草药香的野草长大的黑山羊,肉嫩味香,纯鲜诱人;即使日子再穷,中秋节那天,村里总是慷慨地杀掉几只,家家分个遍,让辛苦了大半年的山里人,美美的饱餐一顿,开开洋荤。记得,那天一早,大队村委的院落里,人仰马翻,比赶集还要热闹,全村的人,基本都聚在了这里。孩子们在聚堆闲聊的大人中间,窜来窜去玩得欢,大人人手一个盆,吸着旱烟,比任何时候都悠闲自在,或蹲或站漫不经心地扯着农事家事国事天下事,等待着分羊肉。衬托着这份欢乐的是后院里,待宰的羊咩咩叫得凄惨,大胆的孩子,围拢在屠宰现场,看那血腥的一幕,多少有些胆战心惊,惊恐和怜悯的眼神里,却充盈着隐隐地期盼,那血,都将是羊汤里不可或缺的美味呀,只因那个年代生活的贫瘠令心也粗糙。而我记忆更深的是,中秋送十五。这是民间的传统风俗,不带有杂质,纯是亲情的自发。不像现在,这一传统风俗变相的令人不堪其累。热情豁达的母亲心里有谱,该送哪家送哪家,只等她一一吩咐来,我们兄妹便乐颠乐颠地接受着这份光荣的任务。背着荷叶包裹的放在竹篮里的羊肉呀,羊大腿呀,羊下货呀,一家一家送去。之所以喜欢这个任务,是,这是个相当棒的美差,每到一家,看到的是惊喜欢愉的笑脸不说,自有一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当然,还有不同的回礼滋润着这份礼尚往来的传统美德,即使对方拮据的无物可送,顺势打下自家园里枣树上的一把枣,塞到我们的手里,我们也会高兴地一蹦一跳地道一声谢。那枣甜了一路的嘴巴若儿时的记忆,中秋是美味;再以后,便以期盼中秋团圆的那份幸福为中心了。只因一年到头,越来越很少见到的家中最核心的人物兄长;与哥的感情,就像依在月亮边的那颗星;从兄长十几岁在外求学,到大学,到上班,一步步离家远去,全家的思念便越扯越长,唯有节,才让这思念释怀。而中秋,哥回来会带我们出去游玩,登山,采野菊花;摘野果子,野炊;还会给我带回精彩的课外读物,初识唐诗宋词、舒婷、三毛、尤今、四大名著都是兄长的引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最早便是哥哥先教会了我,当然还有爬到山顶,听哥大声喊什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的关山月,那时听来却懵懵懂懂,只感觉上文科的哥哥,好历害呀,因而特别崇拜才华横溢的哥哥。长大后,期盼节假日,是因为喜欢看父母被儿孙围着那幸福欢愉的笑脸,终于熬到子孙满堂,是该享受的那天伦之乐带来的幸福生活了;更喜欢都成家立业的我们,与父母一块过节的那个亲情洋溢的氛围;只因离婆家远,嫁出去的女儿,在中秋可以和父母团聚在一起,使得中秋节,我们的家特别的圆。慈爱的老爸老妈,已从各自操劳的岗位上退下来,安享晚年,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一手携孙子一手将外孙女,在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地陪伴下,游山玩水,遍尝美食,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父母的幸福,便是我们心的暖;父母的家,依然是我们心依靠的港湾一直,因为,这份温暖,这份依靠,这份幸福的对节的期盼,会陪伴我一辈子,没想到事事难料,与单纯的意愿相悖的是,我却过早的,让心失去了幸福的根;再也得不到,那份温暖的依靠。节,便成了心底的痛,梦中的酸,多想,就那么混混厄厄的,今夕不知是何夕。可节依旧在,中秋月儿圆,期盼人团圆,我还有自己的血脉在。于是,埋藏不能与父母相守一辈子的感伤,在回忆里聊以自慰,在祝福里获得人间温情,祝:中秋大家都快快乐乐!【篇二】中秋之夜,游走在远离喧嚣的旷野,但见东方山头上,一轮明月悄悄露出了真容,圆圆的,心情有些激动。席地而坐,静看月色,皎洁的月光把晴空洗的不染铅尘的纯真,黑夜下的空间,顿时星疏夜朗,群山披翠。偶听丛林鸟蹄鸣,夜来寒川更添幽,在这深深的旷野上,冷月袭人,月色多少有点苍老,月华里洗出了那相思的味道。那味道很浓,就像老酒的香味越放越淳。今夜老家的院子里,定会把水果月饼搭成一桌,对月摇拜,即是对月的祝福,也是团圆饭的预热,热腾腾的菜香味是多么难忘啊。如今漂泊异乡,虽有落叶的街道,却难有故乡的温存。回忆旧时光,故乡的月也如今日一般明亮,头顶那一轮皎洁,却让我想起了老家里的小院。月光侵扰,在今夜照深了父母脸上的皱纹,照花了双亲期盼的眼神,也照白了头顶经过沧桑由黑转白的银发。月光走在乡村的沟沟壑壑,走入深深的秋,在步履蹒跚的山路里结满了老茧。透过光幕,却不由的为那两个鞠楼的身影满含辛酸的泪水。时光在也回不去了,如若可以,我愿意在心中设一桌酒席,效劳那相濡以沫的风景,和那老来孤单的背影。所幸,如今虽四处漂泊,在碌碌无为的日子里,家却依旧保留着余热,故乡的双亲健在,一切安好。我虽时时牵挂,却也少了一丝烦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走入月的世界,泊泊清光如水,就在月光的海洋里泛舟江上,欣赏那一路风情。耳边响起风声,海风拍打着夜浪,再看那一方天地里已经装不下月色。满溢的风景遮盖了方圆万里长空,山不在高远,却拿云雾遮面;水不在低浅,却被明月照亮;人不在憔悴,却在夜下沉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行舟江上的月,载歌载舞,何其欢快。月,如此皎洁的夜晚,风带走了苍凉,让我想起古人那一首“婵娥应悔偷神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诗句,想那月光里的女子即使千万年的等待,为何也难相聚?月宫清冷,一袭衣袂飘摇,即使怀抱玉兔也难少孤单。想当年,别君高飞,没曾想一别后却成为永恒的离别。那离别的滋味在今夜定会无限放大,以至于那柔弱的女子定有一方悔恨吧。但愿她,从此以后只羡鸳鸯不羡仙。圆月高照的夜晚,不忍心月仙子如此孤单凄凉,就在这天江的夜色下,陪她玩个痛快。美人在天,我在地,美人舞动,我寻乐,歌声相伴无夜色,不知已过九重西。如此良辰佳境,时光飞烁,夜已过半,回首过往的痕迹,来路上早已一片空白。得意浓时需尽欢,岂把孤独当酒钱。欢乐总有散尽时,趁着月色大好,用时间的笔记录下今夜的芬芳,还有那残留下一地的相思。风拂过心事,空旷处却无人会去欣赏。今夜能与妻相拥,静看秋月,人生也算是一种团圆。而你呢?在那遥远的记忆里,花前月下的季节,似曾相识的你也在赏月。好像记忆里的你已经很遥远了,远到无法记起你那熟悉的容颜,只依稀记得,曾经有一个人陪你在月下细数那银河里的星星。星光灿烂,落叶花朵却在你走后的岁月里漂泊。想必你也知道,决定了离去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从此以后走入不同的人生,再无念想,再无牵挂,再无交集。曾经的曾经已成为过去,那懵懂的年代,红艳的花瓣,淡淡的味道,曾让我写下了一地情诗。诚然如今,你我已经相隔万里之遥,时至今夜我也会为你送去那平安的祝愿。月光拉长了思念,拉淡了你在我心底的余热,白白的世界里在也留不下那一抹鲜红。离去的总归要离去,该来的,还要留在身旁,这就是缘分,也是命中注定的归宿。当月色进入中空,那田地里的金黄已经熟透了希望。风吹晨露为霜,残花凋零,月光下的落叶将我的身影打的细长。多愁善感的季节,为落花感叹,为落叶伤情。站立在浓浓的夜色下,在残花树影的世界里,一切如此忧伤,一切又心照不宣。今晚的明月朗朗乾坤,谁家院里无月色,谁家今夜不团圆?看这月光是要把田里的庄家催熟,用秋水煎熬,在熟透的味道里拍成一枚圆圆的饼。风吹桂花香,思念的秋,让百姓吃到了甜蜜,让月仙子吃透了相思,却让自己品尝了寂寥。花虽好却难长久,饼入口却难入心,原来我的心情是如此不堪。几经入梦,你还牵连着我的心意,即使飘零了时间,腐朽了行舟,终将有一份牵挂,有一份温暖暗藏在心底。掣下一丝月光的线封住伤口,将一滴温存的水滴攥入手心,热热的满是余温。水滴在紧握的拳头里荡起了涟漪,想起亲人,想起远方的你,不知道秋夜的露水什么时候有了温度。泛舟江上的月,今夜是谁在泪落?【篇三】读着李白的静夜思,品着余光中的乡愁,不经意间,又是中秋,又见月儿圆。人生弹指一挥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永恒的是天上的月,变幻的总是那月下的芸芸众生。真是岁岁年年月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月本无情,有情的是我们。月本无心,有心的是我们。古往今来,骚人墨客,无不挥毫泼墨,痴情吟咏。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雄豪,有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的醒悟,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无奈,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淡定,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亦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博大月亮,是国人不死的诗魂,少男少女们恋爱时的红娘。世上本没有故乡的,只因为有了他乡。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又是最相思的节日。身在他乡时,那故乡的美,故乡的情,竟然像被发酵了一般,魂牵梦绕,难舍难分。故乡的那些点点滴滴,便也如发酵池的酒一般,咕噜咕噜,活跃起来,不安份起来,散发出醉人的芳香。这便是乡愁。乡愁是什么?不过是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责骂,爷爷的冰糖葫芦,奶奶的爆米花,还有那外婆桥普普通通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都成了浓浓的乡愁。刻骨铭心,挥之不去。外甥在博客里说:“只有辣椒,才能解胃的乡愁。”说这话的大概是湖南、四川或贵州的朋友。南方人到了北方,他们的乡愁大多是大米饭。北方人到了南方,他们的乡愁也许就是面条和馍馍。中秋月,故乡明。明月是同一轮明月,中秋也是同一个中秋,并没有什么差别。有分别的是我们自己的心,一切只因那月下的人。当我们背起行囊,头也不回地走向远方,经历千辛万苦,去寻找心中的乐土,去寻找理想的天堂。有一天蓦然回首,却发现“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原在灯火阑珊处”!天堂就在心中,乐土就是故乡。我们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突然了悟人生原来如此。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人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慨叹,人人都有思乡情结。“那故乡的山,那故乡的水。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那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是情。“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费翔深情的歌唱,在耳边回响了20年,仍然新鲜,没有褪去半点颜色。故乡的亲人,老人们要落叶归根,少年们急着要走向远方,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目标。东坡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故乡的美,美在明月。曾见过浩瀚大海上的月亮,也见过莽莽群山上的月亮。但都不及故乡低矮的小石头山上升起的明月来得有韵味。刘禹锡一句写我故乡的诗云:“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故乡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明月,烟渚,潇湘,小桥,流水,人家。岸沚汀兰,茂林修竹,月夜风荷。中秋之夜,更是暗香浮动,月色清浅,人约黄昏后,更是千古的浪漫。故乡的美,美在诗情画意,美在人美心也美。看过柳宗元永州八记的人都知道,那种美,是摄魂蚀骨,见过一次,一辈子都无法走出的。不信,亲自来看一看,被勾掉魂儿可别后悔喔。在城里呆了20年,似乎十多年都没有见过月亮了。只有很少几日,看见聊聊可数几颗星辰,还有一个圆盘盘,在摩天大楼的夹缝里。月亮像昏昏欲睡似的,没有什么亮光。闪烁的霓虹灯,明亮的路灯,还有那万家灯火,悄悄掩盖了明月的光辉,把月儿藏了起来,好让我们迷恋她们。记得小时候,在乡下,住瓦房。那时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或茶油灯。灯光暗黄的,如一粒小豆豆在灯芯上浪漫地跳舞。油灯光太小了,且并不能长点,点久了妈妈要骂的。于是,在夏天,我便常常捉些萤火虫放在瓶子里,让它们发出美丽的光来照明。因为没有灯光,晴朗的天气里,便天天盼星星、盼月亮。而那时的星星也仿佛分外地多,月亮也分外地明。月光清澈,明净。月夜也常常是朗照的,明亮得如同白昼。我便常常在月下读书写字,那种幸福感,是没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月下看书,甚至连最小号的字都看得清清楚楚,纤毫毕现。如今,竟然连月亮都看不见了。真是贫时快乐无穷,富了反而失去快乐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月,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灯。只有在四周的光熄灭时,它才会亮。又是中秋,又见月圆。中秋是一个浪漫温馨,充满祝福和思念的日子。世上最远者莫过于心,世上最大者莫过于心,世上最近者亦莫过于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身体健康,吉祥如意。愿天下所有芸芸众生,都团团圆圆,快快乐乐。今年,我却又不能回去。父母已经很老了,想想还能陪他们过多少个中秋节,已屈指可数。不禁心里凄然。还是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吧。父母,却满不在乎。好像还有几百年似的,仍早出晚归,劳作不息。想那年少时,在那青瓦红墙的小院里,与父母妹妹四人,吃月饼,赏明月。那时的月饼,一人只一个,馅也只有白糖的,外壳粗糙得很。吃在嘴里,窸窣作响,却感觉甜美得要命。那些年的中秋,月色如水,天地一清。那些年的时光,温馨、美好。现在已经是在梦里了,可望而不可及。说句孩子气的话:再也没有那么好吃的月饼了,再也没有那么纯净的明月了。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最美的中秋永远只是在梦中了,它停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成了我今生最珍贵的财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篇四】岁月悠悠,时光匆匆,夏日的燥热还未来得及退下,晚风已送来了秋的丝丝寒意。又是一年的月饼飘香的日子。夜深却无眠,心中升腾起点点莫名的情愫。掀开窗帘,啥时间清辉填满了整个屋子。我起身倚窗,仰首望月,拥满怀银辉,不由思绪连绵。月如明镜,晶莹剔透,美丽的嫦娥在独自舞蹈,她多么渴望有心爱的人与之共舞。哪怕有个人来欣赏自己优美的舞姿。可是月宫里依旧是那样冷清,满腹的心里话向谁去倾诉?只有不停地舞蹈来忘却一个人的孤寂。嫦娥也许会后悔当初的冲动了吧!不过,寂寞和思念不也是一种美丽?是不是应该好好去体味。此时你不会孤单,我愿听你倾诉,我愿看你舞蹈。沐浴着清幽的月光,伴着你轻盈的舞姿,我高声吟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蛙虫音乐家们此时也会乐此不疲地为我们伴奏.在诗人的眼里,月亮内涵丰富,她是温情的红颜知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她是美妙的乐曲:“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她是淡淡的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我的心中,窗前赏月是恬淡的诗意,是宁静的心境,它让我回归自然的快感,它能让我身心得到彻底的解放。就这么静静地地沐浴在皎洁月色,任思绪神游,听蛙鼓虫鸣,在夜空朦胧里,在温柔的月色中寻找那份悠然的心境。阵阵略带凉意的秋风伴随着皎洁的月光徐徐吹来,仿佛夹杂带来了月饼的芳香。我贪婪地呼吸着这股芳香。中秋月下,赏月吃月饼是永恒的主题。正如端午节的不能没有粽子一样。记得儿时的我们常吃的月饼只有一种外面用纸包裹着,纸上面还点了红点,里面的馅儿有“青红丝”,现在想来大概是桔子染成红色和绿色的吧?偶尔还放一块冰糖。那时感觉吃月饼是中秋节最好的美味了!吃上几块月饼,喝上几口凉水,和伙伴们在月亮下玩耍,是那样的开心。现在的月饼种类如此的多,蛋黄的、椒盐的、豆沙的、果酱的但吃起来总感觉太腻味。最让我记忆深刻地还是每年中秋节祖母做的焦馍和糖轱辘。先说说焦馍吧。那是家里穷,平时很少能吃上肉,当然中秋节是可以吃上一顿。所以肉汤或是骨头汤时舍不得丢的。每当这时祖母会留下汤用来和面,面里还会撒些炒熟的芝麻,然后把面团擀成薄薄的饼,最后把饼放在大锅里烙到焦脆为止。掰一块放到嘴里,酥脆中有芝麻的香,肉的味。那是祖母总会多烙几张装在塑料袋里,让我上学时带上。可是没有等走到学校就让馋嘴的伙伴们哄抢一空。所谓的糖轱辘,就是类似月饼的东西。圆圆的如车轮状,所以就叫了这个名字。也是烙出来的,外面焦焦的,脆脆的,里面的馅儿是香甜的芝麻盐。(芝麻盐其实就是炒熟的芝麻擀碎后拌上糖)那是在我心里觉得祖母做的糖轱辘要比任何月饼都好吃,特别是那芝麻盐的馅儿。所以常常没有等糖轱辘做好,就把芝麻盐偷吃了一大半。不觉间已是月上西楼。月亮依旧是那样的圆,蛙虫依旧不倦的唱着,我的思绪依旧在腾涌。【篇五】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中秋节是吃团圆饭的日子。因为我有几个同族长辈人在外地工作,他们每年八月十五,总要回来与家人团聚,我也总是能享用点他们远道捎回的“仙物”。那时,每当中秋节来临,在外地的人总会从四面八方赶到家,最迟也是中秋节晚上与家团聚。在这月圆风清之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做些爱吃的饭菜,摆上月饼,回味着古老而久远的嫦娥神话,有有滋有味地吃上一顿团圆饭。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我国社会生产力还很落后,大多数人还生活在为果腹而奔波的日子里。人们总是把当时所谓好吃的食物放在过节时用,所以节日是人们能食饱美食的日子。为此,人们串亲访友也总是带些食物,这些习惯不少人到现在还在继续着。那时,我儿时生活过的那个地方,到了中秋节期间,当年结婚的闺女要回娘家,要给娘家人带些吃的,主要是两样食品:油条和大月饼。到时候要炸些油条,用篮子送到娘家,条件一般的人家,用一个挎篮装满油条,提着送到娘家后,再分给近门亲人。条件好些的,娘家有多少家近门亲人就装多少篮子,装油条的篮子,或用扁担挑,或用自行车、人力车垃。不过这些力气活,不用新郎新娘操心,要找些人村里青壮年男人承担,叫做“驾礼”。驾礼人数一到两三个不等,驾礼人一般可以提前先走,新郎新娘随后,到娘家村附近时再聚合。装油条的篮子,是用去了皮的柳条编制的,干净轻巧,很有工艺品味道,这种篮子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以备串亲访友之用,自己家的不够用时可以相互借。往篮子里装油条时,一般不用布料东西垫盖,布料易招油灰尘。所以,人们总会用些荷叶、麻叶、蓖麻叶、芦苇叶等垫在下面,或遮在上面,不但干净,而且美观。到娘家村后,新郎新娘要同驾礼人一块,把礼物一户户分送,并问寒问暖,拉拉家常,稍后就离开到下一家亲戚,等到礼物全部送完,再回到娘家等着亲戚们送篮子,谁家收了礼物,送回篮子时里面要放个红包,内装五角或一两元人民币,以示对驾礼人的感谢。不过如果这家亲戚有准备,当时就可以腾空篮子,把红包放进去让驾礼人带回。闺女给娘家送的大月饼,也叫千层饼,都是各家自己做的,不用买。出嫁闺女的婆家做的大月饼,送到娘家后,一般都要送给近邻亲友品尝。因此,谁家的闺女手巧,做的千层饼厚,日子过得好,对娘有孝心,本村家家户户都知道。所以,只要有条件,大家都比着做,看谁做的好,做的厚实!大月饼,是用麦面发酵后加馅蒸制而成。首先,是用面加酵母后和成面团,再用面杖把面团擀成大小厚薄适当的圆形面皮,上面放些馅,馅的种类多样,有葱肉的,有韭菜鸡蛋的,有豆酱的,有芝麻的,有花生的,有糖的等等。总之,什么好吃就放什么,放一层馅,加一层面皮,甜、咸、辣、香,层层交错,最多的能达到数十层,厚度高达几十公分,直径可达百多公分。当然,这要根据锅和蒸笼的大小而定,重量有几斤到几十斤不等。做好后开始生火上笼蒸,一般要蒸三四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出锅后,放在阴凉处降温,第二天一大早,就往娘家送。进入九十年代后,绝大多数农村人走出了家门,开始打工、经商、办企业,人们不再为食物而奋斗,中秋节日也很少有人送油条和大月饼,取而代之的是水果、鸡、鸭、鱼、肉、蛋或土特产等副食品。跨进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开始涉足丰富的精神生活领域,不少人隔三差五,就会邀上亲朋好友,出入酒店、茶社、娱乐城。更有结伙驾车,去游山玩水,悠哉游哉,其乐融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节让远方游子思乡之意更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中秋节让恩爱之人情更切!中秋节,自古迄今,是维系我国社会和谐的大平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感情的培养,不再局限于食物的馈赠和走亲访友问寒暖的传统模式,尤其是现代化信息的应用,人际的交往和亲情的沟通,全凭通讯和网络工具,一些传统的方法已经搁置。然而,不论社会如何变迁,也不论时代会赋予人类多少新的元素,而古老文明的中秋节日,那种初始的、朴素的、真实的,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方式,是维系人类和谐的基础,它所达到的效果,是任何形式无法替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