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195526 上传时间:2020-03-1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点突破题型透析 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考点三生物遗传物质的总结 考纲原生态 备选素材 考纲原生态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1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 实验过程及结果 2 结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 将无毒的R型活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 2 体外转化实验 艾弗里 1 实验过程及结果 2 结论 S型细菌的 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并产生稳定遗传的物质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转化因子 DNA 3 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 格里菲斯 思 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013 高考江苏卷 2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013 高考新课标全国 卷 3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12 高考福建卷 4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 分别观察其遗传作用 2009 高考广东卷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 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 如 等 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 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 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 型菌 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 型菌与R 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 小鼠患病并大量死亡 而且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S 型菌 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 型菌 小鼠未死亡 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分析 答案 C A S 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B S 型菌是由R 型菌突变形成的C R 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 型菌D 加热后S 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 加热杀死的S 型菌与R 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 小鼠患病并大量死亡 而且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S 型菌 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 型菌 小鼠未死亡 说明R 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 型菌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解析 题组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分析 2 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 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 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过E F对照 可知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B 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C F组产生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 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 B C D四组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解析 答案 题组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分析 从图示实验过程看出 通过E F对照 可知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F组中加入了S型菌的DNA 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而F组出现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A组中的S型菌经过煮沸 D组和E组中的为R型菌 均不能导致小鼠死亡 D错误 D 图显 隐 走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三个误区误区1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 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 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误区2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 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 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成S型细菌 而只是小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 误区3加热并没有使DNA完全失去活性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 其蛋白质变性失活 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分析 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1 噬菌体结构 2 实验过程及结果 1 标记噬菌体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5S 32P 35S 32P 2 侵染细菌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 噬菌体的增殖 1 模板 2 合成DNA的原料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DNA 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大肠杆菌的核糖体 4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误区 1 该实验不能标记C H O 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 否则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2 35S 标记蛋白质 和32P 标记DNA 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 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 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 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2014 高考江苏卷 2 噬菌体是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2012 高考重庆卷 3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2012 高考江苏卷 4 赫尔希 A Hershey 和蔡斯 M Chase 利用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成功的关键是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2012 高考上海卷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 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赫尔希和蔡斯做了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的实验 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 A 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 下列关于本实验及噬菌体 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 因此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 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能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题干中给出的实验目的是要探究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此实验是一个 不知 结果的探究性实验 因此 两组实验相互对照 都是实验组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解析 答案 题组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 B 图显 隐 A 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 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B 若要达到实验目的 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 两组相互对照 都是实验组C 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 若本组实验B 上清液 中出现放射性 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和细菌都没有染色体 也没有等位基因 所以它们都不遵循遗传定律 本组实验离心后得到的B 上清液 中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少量放射性 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 有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中 仍存在于培养液中 也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 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 解析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 2 关于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 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 32P 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一般的培养基无法培养噬菌体 在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时 保温培养的时间不能过长 否则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 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 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是因为搅拌不充分 使含35S的蛋白质外壳残留在细菌上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不能证明蛋白质是否为遗传物质 解析 答案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 C 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 1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 保温时间过短 或者加入的噬菌体偏多 或者加入的大肠杆菌偏少 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 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 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 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离心的速度和时间不够 部分被感染的大肠杆菌未能沉淀到离心管底部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 2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 由于搅拌不充分 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 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 3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A 一定有35S 可能有32PB 只有35SC 一定有32P 可能有35SD 只有32P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 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 以大肠杆菌的成分为原料 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故子代噬菌体中部分含32P 全部含35S 解析 答案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二噬菌体标记元素分析 A 4 如果用15N 32P 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后 让其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 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A 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B 在DNA中找到15N和32PC 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2PD 在DNA中找到15N 32P和35S 只有DNA注入大肠杆菌 DNA中含有N P等元素 故在子代噬菌体的DNA能够找到15N和32P 解析 答案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二噬菌体标记元素分析 B 二看法 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二噬菌体标记元素分析 考点三生物遗传物质的总结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1 RNA也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1 实验材料 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 烟草花叶病毒的组成是 2 实验过程及结果 3 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烟草花叶病毒的 能自我复制 控制其遗传性状 因此 是它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和RNA RNA RNA 2 列表比较不同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三生物遗传物质的总结 DNA DNA RNA 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含义 在所有生物中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常见的错误说法 具体的某种生物名称 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具体的某种生物名称 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等 对于具体的生物而言 其遗传物质是确定的 要么是DNA 要么是RNA 只能是其中一种 因此对于具体的某种生物而言 DNA RNA 或 遗传物质 的前面不能加 主要 两个字 知识梳理考能诊断 考点三生物遗传物质的总结 1 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由 A 现代细胞学说的研究已经提供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有力证据B 通过反复细致的化学分析已经得知 细胞内DNA大部分存在于染色体上C 现代遗传学的研究已经提供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充分证据D 已有充分的科学研究资料证明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细胞内的DNA大部分存在于染色体上 只能说明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现代遗传学和生物科学的研究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物物质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解析 答案 题组遗传物质的分析与探究 B 2 甲 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 下图1表示由病毒甲 乙经重组形成 杂种病毒丙 的过程 用病毒丙单独侵染植物细胞 一段时间后 从植物细胞内可大量分离出的病毒是图2中的 解析 答案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遗传物质的分析与探究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核酸控制生物的性状 因此子代病毒与乙相同 D 3 自从世界上发现了能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简称禽流感病毒 我国就参与了抗击禽流感的国际性合作 并已研制出预防禽流感的疫苗并投入生产应用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室中要获得大量禽流感病毒 不是将病毒直接接种到无细胞的培养基上 而是以活鸡胚为培养基 其原因是 2 利用特定的颜色反应来鉴定禽流感病毒的化学组分 原理是 RNA在浓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 DNA与二苯胺试剂共热显蓝色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遗传物质的分析与探究 3 实验分析出禽流感病毒的物质组成为蛋白质和RNA 不含DNA 则证明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4 请你预测用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别感染活鸡胚存在的几种可能性 蛋白质与RNA都有遗传效应 说明 蛋白质和RNA都是遗传物质 1 病毒营寄生生活 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 2 DNA可用二苯胺试剂鉴定 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分别显现不同的颜色 3 证明某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关键思路是设法把该生物的各种成分分离开来 单独地直接地观察每种成分的作用 4 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结果预测与结论分析时要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 解析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遗传物质的分析与探究 说明 说明 说明 1 病毒的繁殖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2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显紫色 3 设法将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开 单独地 直接地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4 RNA有遗传效应 而蛋白质没有遗传效应RNA是遗传物质 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RNA没有遗传效应 而蛋白质有遗传效应RNA不是遗传物质 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RNA和蛋白质都没有遗传效应RNA和蛋白质都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遗传物质的分析与探究 探究病毒的遗传物质的思路与方法 1 若探究蛋白质和核酸谁是遗传物质 设法将两者分开 单独侵染宿主细胞 看能否增殖或个体是否出现患病症状即可证明 2 若探究某种未知病毒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则借助酶水解 观察能否增殖即可证明 具体步骤如下 分离提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缺点 物质纯度不能保证是100 同位素标记法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方法 分别标记两者的特有元素 将病毒的化学物质分开 单独 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目的 把DNA与蛋白质区分开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遗传物质的分析与探究 病毒重组法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验证实验 方法 将一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与另一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重新组合 得到杂种病毒 水解酶法 利用酶的专一性 控制起作用的物质 从而判断出起作用的物质种类 题组设计解题技法 题组遗传物质的分析与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