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家风征文5篇汇编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719015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洁家风征文5篇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廉洁家风征文5篇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廉洁家风征文5篇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廉洁家风征文5篇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篇一)“人生在世洁白鲜,不受人染和物染”。这是曾祖父留给我家的家风,他离开我们至今已有24个年头了,但他留给我家的这十四字家风,却深深地印在家人的脑海里,砥砺几代人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爷爷的清荷图我的爷爷是一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乡土花鸟画家”。他酷爱画莲花,在我去外地读大学临行前,特意为我画了一幅清荷图,这幅画从我读大学开始至今的12个年头里,始终挂在我的床头,朝朝暮暮的陪伴,可谓形影不离。我曾经问爷爷为什么会如此喜欢莲花,爷爷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莲花是花中的君子,是高洁的象征”。后来,读了有“北宋五子之一”之称的周敦颐的名作爱莲说,又知道了他和莲花的一些故事,便也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莲花。从周敦颐的文字深处,我明白了爷爷酷爱莲花的深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不就是“洁白鲜”的代表么?父亲的选票小时候,有一年村里搞换届选举,一位“有头有脸”但品行恶劣的人对村主任一职垂涎已久,便在选举大会前,委托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趁着夜色挨家挨户帮他“做工作”、拉选票,末了还会留下几包香烟及两瓶酒以示感谢。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和父亲一起把烟和酒退回后,乘着皎洁月光走在回家的路上时,父亲对我讲的一段话。他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今天如果把这些东西留下了,我们的嘴和手便不受自己使唤了,自己没了主心骨,做人的骨气也就没了这张小小的选票,看似微不足道,若大家都被迷雾遮住了眼睛,后果就会像洪水猛兽般可怕我们做人,就要做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人,腰杆站直了,说话才有分量”父亲的话,朴实无华,却使我受用至今。泰阿瑟戈森说:“正直的人都是抗震的,他们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平静。”这样的平静,能制动、制乱,有了它,生活和内心就不会脱离正常的轨道。感谢父亲,是他的这一番话,使我得以在迷途中第一时间找到方向,在暗夜中拥抱第一缕曙光,也让我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避免了许多无为的纠结、莫名的苦恼和喋喋不休的烦躁。弟弟的“执法记录仪”弟弟不是公务人员,他在一家大型包装公司做运输工作。但突然有一天,他告诉我,他自费买了一个执法记录仪。我当时很纳闷,就反问他买这个东西干什么?又没有行政执法机会,花这冤枉钱干什么?弟弟回答我的一番话,让我对他肃然起敬。弟弟说,“最近,车队上有人里应外合把公司的包装材料偷偷拉出去,再低价卖给别的小公司,一趟下来就可以净赚半个月的工资,好多外面小公司的人也主动和车队上的司机联系业务,还打着什么双赢的旗号但我觉得这事还是做不得的,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不是我们的东西坚决不要,人要行得正,坐得端。再说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旦被公司发现了,卷铺盖走人不说,说不定还得蹲监狱呢,我不敢铤而走险,所以才买了这个执法记录仪,帮助证明自己的清白”我终于明白了弟弟的初衷,他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家风,我为弟弟点赞!的确,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正,则社稷兴。曾祖父留给我们的家风,是心口相传的人生箴言,也是生生不息的治家格言,更是家业兴旺的动力源泉,我将一如既往地躬身践行和传承下去,做一个清白、正直的人,做一个坦坦荡荡、顶天立地的人(篇二)落子无悔编者按:在中国,家风往往与家训家规一脉相承。“昔称幼学,早训家风”,家风教育是我们的人生第一课。本期,我们选编一篇关于家风的故事,以飨读者。小时候我是和爷爷一起度过的,爷爷教我下棋、看书、写字,下象棋的时候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落子无悔”。六岁时,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很难想象它是怎样影响着爷爷的过去和我的未来。七十年代,爷爷曾和一帮老师赴偏远山村支教,老师的到来给这个村子带来了新的希望,可是没过多久很多老师因为恶劣的环境选择了离开。当整个村子只剩下爷爷一名老师的时候,年迈的老村长握着爷爷的手说:“你不能走啊,全村上下就指望您一个人了,孩子们不能不受教育,不能再走我们的老路啊。”望着满屋子恳切的目光,爷爷一字一顿地说:“乡亲们,放心吧,我这一来呀就没打算走,从今往后啊,学校的课照常上。”就这样,郎朗的读书声再一次在山区回响,爷爷留了下来,和那里的孩子共同成长,点燃他们求知的蜡烛,点燃他们走出大山,去外面世界看一看的梦想。当时有一个小女孩想辍学,因为父母觉得女孩读书没有用,以后嫁个好人家安安稳稳过日子才是正经事。爷爷心里着急啊,他走了十几公里的山路想去说服这个小女孩的父母,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第四次,他却没能走到小女孩的家。那天下着大雨,爷爷在路上重重地滑了一跤,跌下了陡峭的山坡.几十年后,每当下雨,爷爷摔断的胳膊还是会隐隐作痛,而当年那个差点辍学的小女孩,如今早已成了桃李满天下的中学教师。她常说是爷爷改变了她的命运,不过爷爷说,人的命运始终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像我,通过全省公务员考试,把我的命运从一名公路人改写成了一名检察干警。起初,我是那么惊喜地奔向了这个听起来光鲜亮丽的职业检察干警。可当我真正走上这个工作岗位,我才知道,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和无奈。也许,你曾看到过法庭上他们宣读起诉书的英姿飒爽,却不曾看到过他们一年几百个案子熬夜加班来回奔波的辛劳。也许,你曾看到过失足少年看到检察官阿姨脸上的信任与感激,却不曾看到他们四处走访挽救教育无法照顾自己孩子的亏欠与内疚。也许,你曾看到他们为惩防腐败交上的耀眼成绩单,却不曾看到他们办案取证数月与家人失联的无奈.。其实,面对这一切我曾经动摇过、迷茫过。可是每当想起爷爷,想起他坚守教育事业的身影,想起他曾经在下棋的时候对我说过的那四个字,我渐渐地明白了,落.子.无.悔,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爷爷一生的誓言,是我们传承已久的家风,早已经融入到我祖祖辈辈沸腾的血液里。当每一个人都能坚持最初的选择砥砺前行,当每一个家族都能坚守质朴的家训世代铭记,当一个民族能够坚守最崇高的信仰永不放弃,当一个国家能够坚守最初的梦想不忘初心,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苦难?还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还有什么不可到达的光明未来呢?是的,落子无悔,就是当我每天迈进单位的大门,能牢记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守则;就是当我穿上这身制服,能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保证司法公正;就是当我面对党徽,能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言,时刻做到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就是当我面对自己的孩子,能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这四个字的含义将这质朴的家风传承发扬下去在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只要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家风、坚定理想信念,只要每一个普通大众都能很传承和发扬道德、向善的正能量,那么我们的党、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必将风清气正、欣欣向上!(篇三)心中有戒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女儿在学校里学会了少年中国说,这略显稚嫩的慷慨激昂着实让一家人兴奋不已。如何让少年一代像她们朗读的那样,成为国家的栋梁,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便尤为重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而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家风成为最重要的内容,这种记忆和温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更是延续。从尊老爱幼到勤俭持家,家风、家训的故事很多,而对我来说铭记在心的是父亲说过的“从小就要懂规矩”。长大后,我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更深深的懂了这句话的含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加大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贪腐官员纷纷落马,分析背后的原因多半是没有“红线”意识,不知敬畏、不守规矩。小时候,做错了事情要被训诫,父亲却并不是随便拿起笤帚或者鸡毛掸子,家里有一把精致的竹尺。“挨打”要有仪式感,每当父亲拿起了竹板,就要飞快的回忆是哪里做错了。如今,我也做了父亲,如何让孩子从小就有规矩意识,无疑是令父母最头疼的事。孩子不知道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再打板子显然是有违现代教育理念的。不过,我还是预备了一把戒尺,在关键的时候也曾“拿起”,只是不曾落下,真成了一种“仪式”。这支戒尺比小时候我“常见”的那支要精致的多。姑娘知道这是戒尺,也知道是用来训诫做错了事情,我觉得这就是它的意义。其实,这更是一种提醒,“心中要有戒尺”,时刻提醒自己要有“红线”意识,“知敬畏、守规矩”,不仅是自己,也要教育好下一代,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从早、从小一刻也不能懈怠。(篇四)爷爷出生于一九二七年,他在七十一岁的时候,才放下那架用了多年的木犁,他对父亲说:我的力气确实搬不动这架犁了。现在,爷爷已去世十年,但他使用过的那张铮亮的木犁,依旧完好地摆放在老家的屋檐之下,成为我生命历程中一道历史与现实交织的风景。木犁是传统手工农业中,与耕牛配套耕作田地时不可或缺的工具,由天然弯曲的木质犁弯、楔形的犁底、笔直纵向连接的中后部扶手组成。所有构件都是爷爷亲自在山中寻找的木质致密、超硬耐磨的铁匠木、椆树,经过木工精细加工打磨而成,然后在犁底配置上铸铁的鑵头,通过纤绳、扼兜与耕牛的连接配套,便在爷爷的操控下,十年如一日,陪伴着十多亩土地,以及一家三代八口人的希望,犁开黄色的田地,堆成一陇陇岁月丰收的诗行。小的时候,我们总是跟随在爷爷耕耘的木犁前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麦茬田耕种苞谷前,把收割中遗漏的麦穗捡拾一遍;耕作红薯土豆地时,把随耕耘暴露在外的薯块,捡拾到篮子里面。耕地歇息的间隙,爷爷就会给我们讲一些“自己动手收获的果实、吃着才香”,“不能浪费一颗粮食”,“别人给的东西不能随便要,别人给你十分礼,你要还别人十二分礼”等劳动、节约、做人的道理。爷爷耕作旱地时穿着球鞋,耕作水田时则打着赤脚,他辛勤劳动了一生,一直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即使后来改革开放后家庭条件稍微宽裕的情况下,他一直只穿手工布鞋和非常便宜耐用的解放鞋。他勤劳简朴的习惯也影响到我们一家人,无论何时,都保持这种习惯和传承,对物质没有过度、过多的奢求。农闲时节,爷爷会给木犁抹上一层桐油,擦拭铮亮,放到防潮的阁楼,以免霉变。他是读过私塾的,闲暇时就借来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薛仁贵征东,以及后来流行的文革小说五瓣丁香、武侠小说萍踪侠影等书,戴着老花镜细细品读。他说这是“用眼睛在耕地,也会收获粮食”。在他的影响下,我从小也就养成了静心阅读的习惯。基于这些琐屑的细节,后来我女儿读初中时,老师要求她们写一写自己的家风是什么,女儿对“家风”一词一知半解,便来问我,我给她简单举了几个太爷爷的例子,就告诉她,你就写八个字吧,那就是:勤劳俭朴,勤读诗书。随着时光的流逝,小农机迅速地取代了耕牛和木犁,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减轻了耕作的劳动强度。但那张铮亮的木犁一直摆放在我老家的屋檐下,每次看到刚劲不屈、写满沧桑、一直保持着耕耘状态的它时,眼前就好似飘扬起一面烈烈的旗帜,它提示着我,时刻不忘勤奋和劳动,困难时不忘韧劲和坚强。木犁的存在,让我坚信:只要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只要不放弃,就会有转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机会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篇五)她,叫黄雅珍,今年97岁,是一名没有文化但有着73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叫袁锡范,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离休干部,一名有着75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也有95岁高龄了。自1944年两人组成家庭以来,携手75载,从革命到离休,从青年到白首,他们始终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勤俭、宽容和爱护演绎着最真实的幸福。“最美不过夕阳红”,*年,袁锡范黄雅珍家庭被评为青海省“最美家庭”。如今,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更加温馨和睦,充满和谐,日常生活中每一幕父慈子孝、互敬互爱的场景,都构成了一幅幅夕阳红的唯美画卷,而这些,就是对“最美家庭”最好的诠释。同心革命 事业立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这也是黄老一辈子的真实写照。黄雅珍同志的青少年是在躲避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中度过的,侵华日军的残暴、生活的艰辛在黄雅珍幼小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正是因为如此,她早早就受到江苏同乡先进同志和党员丈夫的影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尽管她没有什么文化,大字也不识几个,但“共产党人是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道理她明白。加入党组织后,她更加积极地参加组织上安排的各项活动,筹集军粮、传递情报、做军鞋、军衣、参加担架队,每一次都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办的任务,她还参加了当地组织的扫盲班学习,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自身素质。黄老总说:“人活着,就要知恩图报,报党恩,报国恩,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1987年随丈夫安置到青海省南京干休所以后,黄雅珍同志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不给组织添麻烦。*年,南京干休所住房改造工程动工,黄雅珍同志积极响应号召,第一个搬出了居住几十年的房屋,为住房改造工作让路。同时,她还主动找邻居们拉家常,做思想工作,她说:“我是个文盲,也就在扫盲班上认识几个简单的字,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我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咱们今天的幸福晚年,现在组织有需要,我们当然要义不容辞。”在她的努力下,好几户不愿搬、提条件的邻居也都痛快地搬了出来,使得住房改造工作顺利进展。不忘初心 清风润家“你们都是党员,当中有厅级干部、也有处级干部,在政府工作,就要清正廉洁,还是那句老话,不该拿的钱一分也不要拿,这样心里才能踏实。”这是黄老在“家庭党员生活会”上说的话。每逢家庭聚会,黄老家总会召开一场特殊的“家庭党员生活会”,用朴实的话语告诫子女清廉为官,清正做人,这是她本人作为对国、对家的表白,也是一名老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助廉、清风润家的实际行动。在生活中,黄雅珍也是经常教育子孙,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单位要遵守制度,听师傅的话,要努力为家庭争光、更要争取为祖国争光。受老两口的影响,他们的子孙晚辈都形成了礼貌待人、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工作和学习都十分上进。黄老家中祖孙三代共有13名中共党员,她的几个儿子分别担任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嘉兴秀洲区法院庭长、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务,不管是厅级还是处级,子女们始终坚持清正廉洁、恪尽职守。薪火相传 美德持家这个从革命中走来的家庭始终秉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夫妇二人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一分一厘,一钉一铆,一草一木,都合理使用,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但屋内的摆设都是几十年前的旧家具了,在她的精心打理下干净整洁、摆放有序,倒也别有一番风味呢。黄老经常说:“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做人不能忘本,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这些理念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已渗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心中,并成为全家人的一种良好生活习惯。老两口也从不让子女添置不必要的新衣,衣服旧了,就成了工作服,收拾家务用;鞋子坏了,找修鞋师傅修修,换个底,缝个边,照样穿个几年;就连一双袜子都是缝了又补。老俩口都是九十多岁高龄了,至今生活自理,腿脚灵便,他们的长寿得益于好的心态,仁慈善良、艰苦朴素,晚辈们也个个孝顺,总是变着花样哄老人开心,每逢年节都要全家欢聚,其乐融融。有一次,大孙媳妇要给老人买品牌衣服,黄老说什么都不同意,她说:“有衣服穿,不要浪费钱,你们实在要表孝心,就买双袜子吧。”孙媳妇只好买了一双棉线袜子当作给奶奶的年礼了。真诚相待 和谐维家真诚相待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袁锡范同志1944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后一直在青海省监狱系统工作,常年奋斗在农场,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都很少,更谈不上照顾家庭。黄雅珍同志作为妻子,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承担了一切家务活包括子女的抚养、教育及老人的赡养,从未有怨言。常言道“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贤惠女人的支持”,黄雅珍同志既是家中的贤内助,更是袁老努力工作的坚强后盾。袁老离休后,黄雅珍同志仍然精心照顾老伴的身体,为他洗衣做饭。75年的风风雨雨,老两口从未红过一次脸,始终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以邻为亲 团结兴家一个家庭的和睦不光体现在自己家人的关心、关爱上,更体现在处理好邻里关系,与邻居们和睦相处的日常点滴里。多年来,他们与邻居和谐相处,互助友爱,结下了很好的人缘,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这些年来,干休所里相继有七八位老同志因病在家中离世,子女们束手无措,黄老听到消息马上赶到老同志家中,按照传统风俗帮助逝者擦洗身体、穿好老衣,并把要做的事情一一交待给老同志的子女。老同志离世大多是在深夜,黄老也是90岁高龄的老人了,向来都是急匆匆赶去,生怕耽误了事情,黄老的子女担心老人的安全,可是又劝阻不了,也就跟着去帮忙。在喜事方面,黄老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干休所里二十多家女儿出嫁或者家里添了孙辈,都请她缝制喜被,家里有时一下子能堆四五床喜被。平时,黄雅珍老人不仅将自己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还经常清理楼道等公共区域。“黄老是一名共产党员,德高望重,在她的身上永远都有使不完的正能量。”“在黄老的影响下,我们都主动清理垃圾杂物,环境卫生好了,大家相处得更加愉快、和谐。”邻居们都这样说。牵手相伴几十个春夏秋冬,袁锡范黄雅珍夫妻俩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共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们用真善美换来了如今四世同堂的美满家庭,为夕阳红增添了最美的颜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