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期末诗文复习(全).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7154491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9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期末诗文复习(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0期末诗文复习(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0期末诗文复习(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复习 1 观沧海 中描写实景的句子虚写之景的句子奇特想象的句子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2 次北固山下 写景的句子含有哲理的句子抒写乡愁的句子 水 山 树 百 秋 洪 日 若 星 若 潮 风 海 江 乡 归 3 钱塘湖春行 写景的名句抒发流连忘返之情的句子4 西江月 描写夏景的名句因丰收而喜悦的句子因能避雨而欣慰的句子 几 谁 最 绿 明 清 稻 听 旧 路 诗词复习 5 天净沙 写景来抒情的句子揭示主旨 抒发乡愁的句子6 龟虽寿 表现作者雄心壮志的句子表现积极进取之心的句子7 过故人庄 写田园风光的句子表现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 诗词复习 枯 小 古 夕 断 老 志 烈 壮 盈 不 养 可 绿 青 开 把 8 题破山寺后禅院 写景的名句表现作者主观感受的句子写心灵愈加净化的句子9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写景句叙事句抒情句10 夜雨寄北 写景句设想未来相逢之景的句子 曲 禅 山 潭 万 但 杨 闻 我 随 诗词复习 巴 何 却 11 泊秦淮 抒发议论感慨的句子12 浣溪沙 传唱千古的名句 含有哲理的句子13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哲理句14 如梦令 点明是回忆之作的句子揭示时节的句子15 观书有感 以比喻写景的句子含有哲理的句子 诗词复习 商 隔 无 似 正 一 常 误 半 天 问 为 童趣 1 文学常识 选自作者 字 代家2 解释词语 明察秋毫物外之趣细察其纹理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徐喷以烟素帐果如鹤唳云端驱之别院怡然称快以丛草为林怡然自得兴正浓方出神鞭数十 浮生六记 沈复 三白 清 文学 3 翻译句子1 盖一癞虾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 夏蚊成雷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 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4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5 心之所向 则或千或百 果然鹤也 6 徐喷以烟 使之冲烟而飞鸣 7 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者为壑 8 神定 捉虾蟆 鞭数十 驱之别院 4 阅读回答1 第一段有何作用 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2 我 能得到许多物外之趣的原因是3 写出我视力好的句子4 写我有良好观察习惯的句子5 文中 昂首观之 的内容有哪些 6 具体表达 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的句子 物外之趣 总领全文 开篇点题 观察 想象 能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7 每一次观察之后的心情是怎样的 用原文回答 8 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 为什么说都有物外之趣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呀然一惊 夏季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观虫斗 驱虾蟆 喜欢观察 具有童真童趣 有一定的联想 想象力 联想想象 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 美化 情感化 理想化 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 这便是 物外之趣 9 项为之强 反映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有何作用 10 学习了 童趣 这篇课文 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11 概括本文的中心内容 观察专注 侧面烘托了想象世界的美好 作者回忆儿时的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观虫斗驱虾蟆的几件趣事 1 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 2 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 3 培养审美情趣 创新能力 联想 想象的能力 12 文中的一个被动句是13 作者把癞蛤蟆说成是 庞然大物 是否恰当 为什么 14 写出本课中流传至今的三个成语 并解释 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比喻连极小的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体积很庞大的东西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作者完全陶醉在自己联想的境界中 他眼前的实物被放大了千万倍 而癞蛤蟆突如其来 对比之下 自然就成了庞然大物 15 课文第3段和第4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16 作者为什么 捉蛤蟆 鞭数十 驱之别院 而不将它打死 17 课文第1段和第2 3 4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3段的环境描写为第4段作了铺垫 第4段在第1段的基础上叙事 在内容上与第1段是承接关系 他恼恨之极 用鞭子打它表示惩戒 一是因为癞蛤蟆伤害了两条无辜的生命 二是因为破坏了自己的情趣 他没有处死癞蛤蟆 表明他处置有度 热爱动物 有恻隐之心 总分关系 论语 十则1 文学常识 论语 是记录的一部书 共篇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 字 时期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 学派创始人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 罔 殆 弘毅 传不习乎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20 儒 儒 丘 仲尼 春秋 鲁 思想家 教育家 3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罔是知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不信乎传不习乎凋殆诲女其恕乎见贤思齐弘毅善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 翻译下列句子 1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2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3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4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5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6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7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 不亦重乎 10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12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13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6 用课文原句回答1 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风格2 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是3 作者强调 三人行 必有我师 的依据是4 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5 讲一种学习乐趣的句子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6 强调独立思考重要性的句子7 言行要谨慎 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的句子8 鼓励人们为实现 仁 而奋斗终身的句子9 借自然现象来比喻社会现象的句子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仁以为已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 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 3 11 关于学习态度的句子 3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 关于修养做人的句子 5 12 体现儒家思想核心 仁 的句子 2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7 本文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8 论语 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9 本文中产生的成语 7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修身做人 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任重道远 见贤思齐 死而后已 三人行 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0 本文在学习 做人上给我们什么启示 11 怎样看待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学习 复习 思考 谦虚 借鉴 做人 宽容 取长补短 为理想奋斗 谦虚 告诉我们要推己及人 仁爱待人 自己不喜欢的 不想要的 不能强加在别人身上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有些人超出了正常的范围 做了不该做的事 势必受到惩戒 尽管他们自己不愿意 但还是要接受 12 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 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 请举出两例 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 陆九渊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朱熹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孔子 业精于勤 荒于嬉 行成于思 毁于随 韩愈 世说新语 是朝代的组织文人编写的 1 词语解释内集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何所似差可拟未若 世说新语 两则 咏雪 南朝宋 刘义庆 2 翻译句子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2 未若柳絮因风起3 撒盐空中差可拟4 白雪纷纷何所似5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 阅读回答1 文中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 文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3 儿女 的古今含义有何不同 4 最后一句写什么 有何用意 5 本文描写的情景 氛围 融洽 欢快 轻松 寒雪日内集 欣然 大笑乐 古义 家中子侄辈的年轻人 今义 专指子女 补充交代道韫身份 暗赞道韫的才气 谢安一家寒雪日家庭聚会咏雪 6 谢太傅为什么有咏雪的雅兴 7 咏雪的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为什么 8 公大笑乐 如何理解 1 撒盐 的比喻好 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 形似 2 柳絮 的比喻好 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 有深刻的意蕴 神似 俄而雪骤 1 对两个答案都感到满意2 笑前喻 乐后喻3 为 柳絮 一喻而 笑乐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春雪 剩喜满天飞玉蝶 不嫌幽谷阻黄莺 华幼武 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 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 8 你还知道哪些咏雪的名句 1 词语解释期行期日中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已去相委而去家君友人惭下车引之入门不顾2 翻译句子1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2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3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4 友人惭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5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 陈太丘与友期 3 用原文回答1 太丘舍去因为2 客人怒因为3 面对客人斥责 元方反驳为4 元方斥责客人无信因为 无礼因为5 客人知错补过的表现是描写6 交代故事发生背景的句子 期日中 过中不至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日中不至 对子骂父 下车引之 动作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4 阅读回答1 陈太丘与友期 中 君 尊君 家君 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2 本文记叙 主要人物是 通过对他进行描写来刻画其形象 君 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相当于 您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 谦词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陈纪和来客的对话 元方 语言 动作 3 友人惭 下车引之 而 元方入门不顾 是否失礼 为什么 1 不失礼 元方当时才七岁 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 使对方明理 并赢得对方的叹服 维护了父亲的名誉 这已属不易 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2 失礼 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 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 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 只要改正 就是好的 不能总是抓住人的 小辫子 不放 4 本文告诉我们为人的准则是5 友人 下车引之 的用意是什么 6 文中写了几次对话 哪次重要 第一次有何作用 7 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守信 讲礼 认错 道歉 补过 写了两次对话 第二次重要 第一次属于信息交流性质 作铺垫用 陈纪七岁时 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 无礼 义正辞严地加以斥驳的故事 8 陈太丘 期日中 过中不至 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 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有人认为 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 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9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 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 无信 无礼 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 粗野无礼 同意 面对元方的反驳 有人很惭愧 想与元方握手道歉 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聪敏 机智 善辩 懂得维护家人尊严 懂得为人之道 守信 讲礼 5 迁移拓展1 面对他人的无礼 你该如何处理 10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 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 第一 从信用方面看 父亲朋友失约在先 无信 从礼貌方面 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无礼 针对对方失礼之处 摆事实 讲道理 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 既维护个人名誉 又不伤害对方 委婉规劝 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 2 你还知道哪些 世说新语 中的故事 3 古代像谢道韫 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 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王戎识李 王冕四岁作画 曹植七岁作诗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司马光砸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