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7154490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四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考点14了解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 知道华佗 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 割圆术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3 1415926和3 1415927之间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 2 华佗 张仲景和 伤寒杂病论 时珍编纂 本草纲目 等名医名著 东汉华佗发明了 麻沸散 是世界上最早的 全麻 法 比欧洲早1600多年 被称为 神医 东汉张仲景的 伤寒杂病论 系统论述 望 闻 问 切 四诊法 是中医的重要经典 称为 医圣 明末李时珍编纂 本草纲目 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成就 被誉为 东方医药巨典 李时珍与 本草纲目 3 水经注 齐民要术 天工开物 等重要著作 郦道元和 水经注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 他撰写的 水经注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 详细介绍了江河经地区的山川城镇 地形物产 风土人情 历史古迹 贾思勰和 齐民要术 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他写的 齐民要术 一书 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生产经验 介绍了农 林 牧 副 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 不误农时 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应星和 天工开物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写了 天工开物 总结明代农业 手工业生产技术 外国学者称它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 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 四大发明 一造纸术二印刷术三火药四指南针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西汉初期 已经出现用于写和绘图的纸 东汉时候 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 于105年 改进了造纸术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 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隋唐已有雕版印刷 唐朝印制睥 金刚经 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活字印刷术 司南 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 战国 后以制成指南针 北宋时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广泛使用 产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 唐朝末年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宋元时期 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那时的火药武器有火箭 突火枪和火炮等 13 14世纪 火药和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蔡伦 造纸术 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 树皮 破渔网 麻头制造工艺 制浆制纸凉干 伐树 用石灰发酵 将原料煮烂 搅拌纸浆 烘干 古代造纸遗物 造纸术的传播 欧西中朝日洲亚国鲜本印度 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雕版刻字 堆积如山的雕版 王祯的活字轮盘 指南针 战国时代的司南 辨别方位北宋罗盘针 用于航海 指南针 罗盘针 火药武器的应用火箭 突火枪 火铳 火炮 开卷归纳 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基本认识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有着辉煌的成就 并且伴随着中外交流与往来而传播到世界各地 为人类的科技事业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了解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 我们能够学习到古代科学家的品质 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 确立求真 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树立爱国主义信念 增强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大发明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生要影响 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 传播与发展 加快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 是我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卓越贡献 考点15以都江堰 长城 大运河 赵州桥 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都江堰战国时期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 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是闻名世界的防灌溉工程 它既削除了水患 以灌溉了大片田地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成为 天府之国 两千多年来 一直造福人民 李冰和都江堰 2 长城 秦 秦始皇让蒙恬负责 修筑了西起临洮 今甘肃 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用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 明 东起鸭绿江 西至嘉峪关 蜿蜒6000余公里 气势宏伟 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辽东 临洮 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今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1 开凿目的 二 贯通南北的动脉 大运河 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统治 2 概况 3 4 5 1 一条运河 三点 四段 五大水系 三点 中心洛阳 东北到涿 zhuo 郡 东南到余杭 四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大水系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时间 605年 意义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是唐朝诗人对京杭大运河的赞颂 4 赵州桥5 北京故宫 4 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 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比欧洲的早700多年 5 北京故宫北京城 明成祖时候 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 1407 1421历时14年 特点 布局严整 城墙高大雄伟 街道宽广笔直 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城中心是紫禁城 也就是现在的故宫 赵州桥栏板上的雕刻 百尺高虹横水面 一弯新月出云霄 明代祝万祉 天安门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是旧皇城南端的正门 那时叫作承天门 故宫 开卷归纳 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 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的凝聚力等精神象征 都江堰 长城 大运河 赵州桥 北京故宫等伟大的工程充分反映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考点16知道唐诗 了解 史记 资治通鉴 的作者 1 唐诗2 史记 资治通鉴 史记 秦汉时期 史学有很大发展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写的 史记 是一部杰出的历史巨著 司马迁是汉武帝时的史官 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的全貌 史记 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 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史记 被鲁迅先生誉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资治通鉴 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资治通鉴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 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诗仙 李白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 代表作品 早发白帝城 蜀道难 作品特点 豪迈奔放 清新飘逸想象丰富 语言轻快 诗圣 杜甫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代 代表作品 三吏 三别 诗史 作品特点 气魄雄浑 沉郁悲怆语言锤炼 凝重 白居易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 代表作品 秦中吟 新乐府 作品特点 讽喻社会 同情人民 直如白话 通俗易懂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李白 盛唐 早发白帝城 蜀道难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诗仙 杜甫 唐由盛转衰 三吏 三别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白居易 中唐 新乐府 秦中吟 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司马迁 司马光 考点17列举古代书法 绘画 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书法东汉末年 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 书法字体由篆书 隶书转化到楷书 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东晋王羲之 集书法大成 写出的字 或端秀清新 或 飘若浮云 矫若惊蛇 他的代表作 兰亭序 有 天下第一行书 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 书圣 唐朝 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 人称 颜体 他是继王羲之之后 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柳公权博彩众家之长 别出新意 自成 柳体 他的字方折峻丽 骨力劲健 宋元时期 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 宋朝著名的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人称 宋四家 元朝赵孟頫的书法 劲秀雄健 功力深厚 明朝的书法以行书 草书见长 代表人物董其昌的书法兼 颜骨赵姿 之美 2 绘画 1 魏晋南北朝时期 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 东晋的顾恺之是许多著名画家的代表 代表作品有 女史箴图 和 洛神赋图 2 唐朝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 代表作有 历代帝五像 和 步辇图 吴道子画技高超 后世称他为 画圣 开启写意画先河 名作有 关子天王图 等 1 唐朝书法家 颜真卿 颜真卿 柳公权 雄浑敦厚 人称 颜体 方折峻丽 骨力劲健 自成 柳体 柳公权 一 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宋元时期 清明上河图 随着城市的发展 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出现并日益增多 是两宋绘画的一大特色 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元朝著名画家赵孟赵孟的画被称为 神品 4 明朝山水 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水墨写意花鸟画 在前人基础上推陈出新 明末著名画家徐渭 善用泼墨 清朝的 扬州八怪 进一步发展了徐渭的笔墨纵横手法 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 3 雕塑A 秦兵马俑 秦汉时期的雕刻艺术水平很高 代表作品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的艺术群像 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 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B 石窟艺术 开凿的原因 南北朝时期的石窟是统治阶级为了宣扬佛教的 石窟艺术与佛教的盛行有关 主要的石窟群 云冈石窟 在今山西大同 开凿于北魏前期 龙门幻灯片64石窟 在今河南洛阳 开凿于北魏至隋唐时期 敦煌莫高窟 石窟艺术在隋朝有很大的发展 坐落在今天甘肃省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大多是隋朝时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开卷归纳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 丰富多彩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留给现代的最丰厚 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 是今天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我们应该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形成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增强民族自豪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