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的护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154212 上传时间:2020-03-1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IC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DIC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DIC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的护理 MICU张娟 概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是指在原发病基础上 促凝因素导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地生成微血栓 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并伴以继发性纤溶为特征的获得性血栓 出血综合征 DIC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而是很多疾病发病的一个中间环节和病理过程 DIC的诊断必须符合四个条件 1 有引起DIC的原发疾病 2 DIC的临床表现 3 实验室诊断依据 4 抗凝治疗有效 DIC的病因分类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DIC通常分为三期 即高凝期 消耗性低凝期和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临床表现 DIC主要临床症状可归纳为出血 多器官功能障碍 微循环障碍 休克 和贫血 急性DIC时以前三种症状较为多见 1 出血 DIC患者约有70 80 以程度不同的出血为初发症状 如紫癜 血泡 皮下血肿 采血部位出血 手术创面出血 外伤性出血和内脏出血等 出血的机制与下述四方面因素有关 1 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2 继发性纤溶系统激活 3 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的形成 4 血管损伤 2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由于DIC发生的原因和受累脏器及各脏器中形成微血栓的严重程度不同 故不同器官系统发生代谢与功能障碍或缺血性坏死的程度也可不同 受累严重者可导致脏器功能不全甚至衰竭 临床上常同时或相继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脏器功能障碍的不同症状 如呼吸困难 少尿 无尿 恶心 呕吐 腹部或背部疼痛 发热低血压 意识障碍 严重者发生昏迷 及各种精神神经症状 DIC时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MSOF 的机制 与微血栓形成和微循环灌流障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的损伤作用 以及器官功能障碍作为后果对其它脏器产生的影响等有关 MSOF常是DIC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3 休克 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使回心血量明显减少 加上广泛出血造成的血容量减少等因素 使心输出量减少 加重微循环障碍而引起休克 DIC形成过程中产生多种血管活性物质 激肽 补体C3a和C5a 造成微血管平滑肌舒张 通透性增高 回心血量减少 DIC引起的休克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突然出现或与病情不符 伴有严重广泛的出血及四肢末梢的紫绀 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出现 对休克的综合治疗缺乏反应 病死率高 4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由于出血和红细胞破坏 DIC病人可伴有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这种贫血除具备溶血性贫血的一般特征外 在外周血涂片中还可见到一些形态特异的红细胞碎片 称为裂体细胞 这是因为循环中的红细胞流过由纤维蛋白丝构成的网孔时 常会粘着或挂在在纤维蛋白丝上 加上血流的不断冲击 引起红细胞破裂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PT 凝血酶原时间 单位 秒 参考值9 15 INR 国际标准化值 公式 INR RISI R 结果 正常均值 参考值 延长 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II VI VII X缺乏症 低 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 DIC 原发性纤溶症 阻塞性黄疸 先天性缺乏凝血酶原 严重肝病 维生素K缺乏 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 如肝素和FDP以及口服抗凝剂等 故可用于抗凝治疗的监控 缩短 见于先天性V因子增多症 口服避孕药 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单位 秒 参考值21 39 延长 见于VIII IX XI血浆水平减低 严重的血浆II V X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缺乏 如肝脏疾病 阻塞性黄疸 新生儿出血症 肠道灭菌综合征 吸收不良综合征 口服抗凝剂 应用肝素以及低 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纤溶活力增加 如继发性 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特 FDP 缩短 DIC高凝期 血小板增多 静脉穿刺不顺利混入组织液 VIII V因子活性增高 血栓性疾病 如心肌梗塞 不稳定性心绞痛 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伴血管病变 肺梗死 深静脉血栓形成 妊娠 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ATT 凝血酶时间 单位 秒 参考值6 21 延长 血中肝素增多或存在类肝素抗凝物质 AT III显著升高时 FIB减低 DIC或原发性纤溶 有异常蛋白 如多发性骨髓瘤 时 FIB 纤维蛋白原 单位 g L 参考值2 4 升高 往往与急性期反应蛋白同时增高 如 肺炎 风湿热 结核 败血症等细菌感染 尿毒症 肾病 妊娠 月经期 代偿性DIC 肿瘤等亦见增高 见于糖尿病及其酸中毒 动脉粥样硬化 恶性肿瘤 急性心肌梗死 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传染病 急性肾炎尿毒症 骨髓瘤 休克 外科手术后及轻度肝炎等 降低 纤维蛋白原消耗过度 如DIC 胎盘早期剥离 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血栓 肺 前列腺手术 营养不良及肝脏疾病时纤维蛋白合成减少 罕见的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见于DIC 原发性纤溶症 重症肝炎 肝硬化 低 无 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防治原则 一 防治原发病预防和去除引起DIC的病因是防治DIC的根本措施 例如控制感染 去除死胎或滞留胎盘等 某些轻度DIC 只要及时去除病因 病情即可迅速恢复 二 改善微循环障碍采用扩充血容量 解除血管痉挛等措施及早疏通阻塞的微循环 三 建立新的凝血与纤溶间的动态平衡在高凝期可应用抗凝药物如肝素 低分子右旋糖酐 阿斯匹林等阻止凝血过程的发动与进行 预防新血栓的形成 出血倾向十分严重的病人 可输血或补充血小板等凝血物质以及使用纤溶抑制剂 护理 病情观察 1 观察出血症状可有广泛自发性出血 皮肤粘膜瘀斑 伤口 注射部位渗血 内脏出血如呕血 便血 泌尿道出血 颅内出血意识障碍等症状 应观察出血部位 出血量 2 观察有无循环障碍症状皮肤粘膜紫绀缺氧 尿少尿闭 血压下降 呼吸循环衰竭等症状 3 观察有无高凝和栓塞症状如静脉采血血液迅速凝固时应警惕高凝状态 内脏栓塞可引起相关症状 如肾栓塞引起腰痛 血尿 少尿 肺栓塞引起呼吸困难 紫绀 脑栓塞引起头痛 昏迷等 4 观察有无黄疽溶血症状 5 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 血浆纤维蛋白含量 3P试验等 6 观察原发性疾病的病情 对症护理 1 出血的护理 1 按本系统疾病护理的出血护理常规 2 按医嘱给予抗凝剂 补充凝血因子 成分输血或抗纤溶药物治疗 正确 按时给药 严格掌握剂量如肝素 严密观察治疗效果 监测凝血时间等实验室各项指标 随时按医嘱调整剂量 预防不良反应 2 微循环衰竭的护理 1 意识障碍者要执行安全保护措施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氧气吸入 改善缺氧症状 3 定时测量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观察尿量 尿色变化 4 建立静脉通道 按医嘱给药 纠正酸中毒 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 维持血压 5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预防并发症 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若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时应作相关护理 详细记录 一般护理 1 按原发性疾病护理常规 2 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清洁 3 给予高营养 易消化食物 应根据原发疾病调整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品种 4 正确采集血标本 协助实验室检查以判断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输注血制品的注意事项 血小板输注 对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 临床血小板输注非常多见 有文献报道血小板无效输注率的发生率为26 58 而血小板混悬液价格不菲 因而 如何做好血小板输注的观察和护理显得十分重要 输注血小板的注意事项 1输注血小板悬液前护理 1 1血小板悬液最佳储藏温度是222 忌在4 冰箱冷藏 pH值以6 0 7 4为宜 否则回收率低 存活期短 1 2常用的血小板制品有浓缩混合血小板和机分单采血小板2种 鉴于前者经过2次离心使血小板聚积成团 因此须先在222 环境下静置1 2小时 使其自然解聚后方可输注 1 3尽管机分血小板可在222 振荡保存3 5天 手工分离的血小板保存1天 但随保存时间延长血小板存活率及功能持续降低 故应尽快优先输注 2输注血小板悬液中注意事项 2 1输注速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准 一般为每分钟60 80滴 2 2输注中应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及时处理 防止发热引起血小板消耗 对轻度的过敏反应如全身皮肤瘙痒 红斑 荨麻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 应严密观察 减慢输注速度 口服或肌注抗组织胺类药物或类固醇类药物 对重度过敏反应 立即停止输注血小板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 有支气管痉挛者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 5 1mg 有喉头水肿者 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以免窒息 有过敏性休克 应积极抗休克治疗 3输注血小板悬液后护理 3 1输血小板悬液后 护士应观察患者出血是否减轻 有无新的出血倾向 3 2定期观察出血表现 输注血浆的注意事项 2 新鲜冰冻血浆 一 输注前肉眼观察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 如发现颜色异常或有凝块不能输用 二 融化后的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用输血器输入 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丧失活性 三 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用的新鲜冰冻血浆 可在4摄氏度冰箱暂时保存 但不得超过24小时 更不可再冰冻保存 输注冷沉淀的注意事项 3 冷沉淀 一 融化后冷沉淀不仅要尽快输用 而且要用输血器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 二 因故未能及时输用的冷沉淀不宜在室温下放置过久 不宜放4摄氏度冰箱 也不宜再冰冻 因为因子VIII最不稳定 很容易丧失活性 三 融化后的冷沉淀可以一袋一袋的由静脉推注 最好在注射内加入少量枸椽酸钠溶液 以免注射时发生凝集而堵塞针头 亦可一袋一袋的快速滴注 还可将数袋冷沉淀逐一汇总 并通过冷沉淀袋的出口部位加入少量生理盐水 10 15ml 加以稀释滴注 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