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医学课程《生理》血液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6984284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5.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医学课程《生理》血液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大学医学课程《生理》血液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大学医学课程《生理》血液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血液CHAPTER3BLOOD 韩丽萍hanlp78 生理教研室 7A225 一 血液的组成 血浆Plasma血细胞BloodCells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 血液的组成 一 血浆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水 电解质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气体 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 3 1 1 1 一 血液的组成 二 血细胞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红细胞 99 血小板白细胞 最少 血细胞比容 HCT 概念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 50 女性为37 48 变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 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 二 血量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循环血量储存血量 约占体重的7 8 70 80ml kg 60Kg 4200 4800ml 200ml 5 三 血液的理化特性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一 血液的比重 二 血液的黏度 三 血浆渗透压 300mmol L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多少 四 血浆pH值 7 35 7 45 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组成 压力 特点意义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白蛋白 无机盐 糖等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大 300mmol L或770KPa 小 1 3mmol L或3 3KPa 易通过毛细血管壁不易通过细胞膜 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壁 维持细胞内 外水平衡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调节血管内外 水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 等渗溶液 指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如0 85 NaCl溶液 5 葡萄糖溶液 等张溶液 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大小和形态的溶液 高渗液 低渗液 等渗液 等张液 正常成年人红细胞数男性为 4 0 5 5 1012 L女性为 3 5 5 0 1012 L 血红蛋白男性为 120 160 g L女性为 110 150 g L 若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与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 称为贫血 anemia 二 红细胞生理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一 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红细胞形状改变 镰刀型红细胞 二 红细胞生理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一 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二 红细胞生理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二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1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1 可塑变形性 plasticaldeformability 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 与红细胞内的黏度呈负相关 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 二 红细胞生理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二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1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2 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stability 细胞沉降率 ESR 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 男为0 15mm h 女0 20mm h 意义 一些疾病的辅助诊断 如活动性肺结核 风湿病等 血沉加快 特征 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 与血浆的成分有关 d 二 红细胞生理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二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1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3 渗透脆性 osmoticfragility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 破裂和溶血的特性 用来表示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渗透抵抗力 溶血 在低渗溶液中 红细胞膨胀 体积增加45 60 时 红细胞破裂 称之为溶血 二 红细胞生理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二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2 红细胞的功能 1 运输氧和CO2 2 缓冲作用 3 免疫功能 二 红细胞生理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三 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 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 铁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叶酸和维生素B12 内因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二 红细胞生理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三 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性激素 四 红细胞的破坏 血管外破坏 肝和脾 脾功能亢进 脾性贫血 血管内破坏 机械损伤 溶血 肾性贫血 PO2 RBC Hb RPF 雄激素 甲状腺激素生长素 50kg的成年男性 其血液总量和血浆量分别约为A 2500ml和1000mlB 5000ml和2500mlC 3500ml和2000mlD 4500ml和2000ml C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A 与血浆容积之比B 与血管容积之比C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 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 D 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B 主要由白蛋白形成C 与血浆容量有关D 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 红细胞膨胀 D 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A 白蛋白B 葡萄糖C KClD NaCl D 白细胞 4 0 10 0 109 L粒细胞granulocyte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单核细胞monocyte淋巴细胞lyphocyte 绝对值 109 L 2 0 7 050 700 0 51 50 0 10 10 1 0 83 80 8 4 020 40 三 白细胞生理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一 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 三 白细胞生理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二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变形运动白细胞的渗出 趋化性 吞噬消化 杀灭细菌 异物等 三 白细胞生理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二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1 中性粒细胞 吞噬病原体 特别是化脓性细菌 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 2 单核细胞 吞噬 抗病毒 抗肿瘤 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等 三 白细胞生理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二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3 嗜酸性粒细胞 释放肝素 参与过敏反应 4 嗜碱性粒细胞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等 5 淋巴细胞 在免疫应答反应过程起核心作用 四 血小板生理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一 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正常成人为 100 300 109 L 四 血小板生理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一 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 参与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 促进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值 四 血小板生理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二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 黏附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黏着 2 释放 血小板受刺激后 将贮存致密体 溶酶体内许多物质排出的特征 3 聚集 血小板之间相互黏着 4 收缩 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 血块回缩 5 吸附 血小板能吸附血浆中的多种成分 概念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正常情况下 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 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 这种现象称生理性止血 临床上常用小针刺破耳垂或指尖 使血液自然流出 然后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 这段时间称为出血时间 1 血管收缩 2 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初期止血 3 血液凝固 第二期止血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一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组织因子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二 血液凝固 简称血凝 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一 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二 血液凝固 二 凝血的过程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物 a a 的形成 凝血酶原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a 纤维蛋白 a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二 血液凝固 二 凝血的过程 1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 1 外源性凝血途径 extrinsicpathwayofbloodcoagulation 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 2 内源性凝血途径 intrinsicpathwayofbloodcoagulation 由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 TF 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 2 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纤维蛋白多聚体凝块 凝血酶 稳定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凝块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分类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凝血过程 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 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 凝血因子分布参与酶数量凝血时间 凝血小结 形成凝血块 网罗血细胞及血小板吸附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凝血酶原 凝血酶原激活物 凝血因子 a 复合物 激活因子 因子X 激活因子 结合因子 激活因子 启动 全在血中 启动 组织和血中 多 少 慢 约数分钟 快 约十几秒钟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二 血液凝固 二 凝血的过程 将静脉血放入玻璃试管中 自采血开始到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称为凝血时间 血液凝固后1 2小时 因血凝块中的血小板激活 使血凝块回缩 释出淡黄色的液体 称为血清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二 血液凝固 四 血液凝固的调控 1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2 纤维蛋白的吸附 血流的稀释和单核 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3 生理性抗凝物质 肝素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三 纤维蛋白的溶解 纤溶 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 纤微蛋白 纤溶酶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一 纤溶酶原的激活 二 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激活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三 纤维蛋白的溶解 纤溶 一 纤溶酶原的激活 二 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激活 三 纤溶抑制物 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 一 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血型 bloodgroup 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凝集原位于细胞膜上 抗原凝集素位于血浆 抗体 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 二 红细胞血型 一 ABO血型系统 血型凝集原 RBC 凝集素 血浆 A型A抗BB型B抗AAB型A B无O型无抗A 抗B 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 二 红细胞血型 一 ABO血型系统 O AB A B 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 二 红细胞血型 二 Rh血型系统 血型凝集原 RBC 凝集素 血浆 Rh Rh无Rh 无无 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 三 输血原则 避免同型抗原抗体相遇 同型输血异型输血 慎 慢 少O A B AB O A B AB在输血之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 三 输血原则 主侧方面 即将给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次侧方面 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给血者的血清相混合 交叉配血试验Cross matchTest 案例分析 一个黑人小女孩在早上的体育课上长跑后 感到非常的疲劳 中午一直处于昏睡状态 被送回家后 父母根据孩子的情况 傍晚时分送她去了儿科医生那里 在与父母的交谈中 并观察孩子的状态 有以下记录 1 孩子仍处于昏睡状态 不能正确的辨别方向和回答一般的问题 2 她说自己非常疲劳 肌肉无力且疼痛 3 呼吸有点急促 4 指尖 手掌 嘴唇的皮肤略现青紫色 实验室分析如下 1 HCT偏低 血红蛋白偏低 2 血涂片显示红细胞大多数变成了镰刀形 3 电泳法显示出非正常的血红蛋白 Whatisyourdiagnosis 镰刀形红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是A 骨髓的造血功能抑制B 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C 蛋白质摄入不足D 红细胞脆性大 A 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物质是A 肾上腺素B 5 羟色胺C ADP 组胺D 凝血酶 C 血液凝固所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称A 血浆B 体液C 血清D 细胞外液 C 血液凝固的本质变化是A 血小板聚集B 红细胞凝集C 血细胞凝聚D 纤维蛋白形成 D 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重要原因是A 血小板不易黏着B 血小板不易聚集C 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损D 血管收缩功能障碍E 凝血功能减弱 C 血小板参与A 吞噬作用B 生理止血C 细胞免疫D 体液免疫 B 血清成分的特点是A 血浆除去血浆蛋白的液体B 抗凝血液经离心沉淀的上清液C 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及增加了某些凝血因子D 全血除去血细胞后的液体 C 维生素K参与部分凝血因子的合成 当维生素K缺乏时 可能引起A 因子 V缺乏B 因子 X缺乏C 因子 缺乏D 因子 缺乏 B A Ca2 B 因子C 因子D 因子外源性凝血启动因子是抗血友病因子是 C B 枸橼酸钠抗凝血的机制是A 去掉血浆中纤维蛋白原B 与血浆中的钙结合而沉淀C 加强抗凝血酶 的作用D 与血浆中Ca2 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D A Ca2 B 因子C 因子D 因子血液凝固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凝血因子是在肝细胞合成必须维生素K参与的凝血因子是 D A 一男性患者56岁 血液常规检查结果为 红细胞数量3 0 1012 L 血红蛋白浓度为110g L 红细胞平均直径为8 5 m 白细胞总数5 5 109 L 血小板10 5 109 L 提示该患者最大可能是A 各项指标均正常B 患有缺铁性贫血C 患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 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C 有一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有大量液体渗出 血液常规检查结果为 红细胞数量5 5 1012 L 血红蛋白浓度为160g L 红细胞比容为56 血液黏滞性为水的6倍 血压为12 0 10 7kPa 90 80mmHg 需要补液 您认为A 宜输全血B 宜输入血浆C 宜输入红细胞浓缩液D 宜输入生理盐水 B 献血者为A型 经交叉配血试验 主侧不凝集 次侧凝集 受血者的血型为A B型B AB型C O型D A型 B 下列关于Rh血型中的Rh抗体的内容 错误的是A Rh抗体为天然抗体B Rh抗体属于IgGC Rh抗体可以通过胎盘D Rh抗体能凝集Rh阳性红细胞 A 关于Rh血型系统的说明 正确的是A 血清中含Rh抗体者为Rh阳性B 红细胞中含D抗原者为Rh阳性C Rh阴性者血清中含Rh抗体者D Rh阴性血不能输给Rh阳性者 B 已知甲某的血型为B型 通过交叉配合试验发现其红细胞可被乙某的血清所凝集 但甲的血清不能凝集乙某的红细胞 乙的血型可能是A B型B A型C AB型D O型 D A 凝集B 叠连C 凝固D 聚集血管损伤处血小板发生A型红细胞与B型血清混合时红细胞发生 D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