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每周一练试题A卷 含答案.doc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6867037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每周一练试题A卷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每周一练试题A卷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每周一练试题A卷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每周一练试题A卷 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 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 。这主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 )。A.元认知知识B.描绘性知识C.情境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2、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A.相对功利取向 B.避罚服从取向C.寻求认真取向 D.遵守法规取向 3、我国先秦时期,主张 “ 有教无类 ” ,倡导 “ 因材施教 ” 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 )的工作方针。A、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B、民主参与、科学决策C、全员参与D、个别地区实行5、初中生晓敏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晓敏的认识方式属于( )。A.冲动型B.直觉型C.继时型D.同时性6、“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观点属于个体发展上的(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活动论7、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管理模式8、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 )。A.低水平B.高水平C.中等水平D.极高水平9、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 )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教育的概念。A.美诺篇B.金言C.政治学D.理想国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个人修养法11、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到( )。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12、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13、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图示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促进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学生采用的这种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监控策略 D.组织策略14、逆反心理出现在( )阶段。A.中学B.小学C.幼儿D.大学1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活方式16、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B.德育C.管理D.科研17、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8、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可以划分为( )。A.人格型和行为型B.内向性问题行为和外向性问题行为C.行为型和情绪型D.情绪型和人格型19、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20、主张教学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或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改变的教学理论是( )。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B认知主义教学理论C情感主义教学理论D建构主义教学理论21、詹姆士和朗格提出了( )。A.丘脑情绪理论B.情绪的认识一评估说C.情绪的机体知觉理论D.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动物界也存在教育。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3、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确立班级奋斗目标。4、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2、简述班主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的要求。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4、简述经验课程的的优点。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小明转学到A学校,刚来时学习成绩不好。进校后学习成绩由中下一直往下掉,常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他的父母都从商,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并不溺爱孩子,同时对学习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有进步。小明腼腆,不爱参加文体活动;很想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但因为一开始给周围同学的印象不好,因此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导致人际关系不好;有时被欺负,因为比较胆小,所以也不敢说。(1)该同学哪些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2)从需要的关系分析他成绩下滑的原因。(3)请分析如何帮助他摆脱困境。2、小林进入初中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时她经常把“这是老师说的”挂在嘴边,现在她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书本以及老师的一些观点。觉得书本上和老师的很多观点不合理,经常以独立批评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家长给出的建议,有时候会为了一个问题的观点同老师争的面红耳赤,老师觉得小林有时候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学原理恰当的加以运用,看待问题有点片面,对一些观点怀疑和批评缺乏充足的证据。根据心理学原理分析小林思维变化的特点,提出小林思维发展的建议。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答案:D2、B3、答案:A4、答案:A5、C6、答案:C7、A8、C9、D10、【参考答案】D11、D12、答案:B13、答案:D组织策略14、A15、B16、A17、【答案】C。解析:“学不躐等” “不陵节而施”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中的“躐”“陵”为超越、越过之意;“孙”为按规律之意;整体意思是学习不能超越等级、次第,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18、B19、【参考答案】B20、【答案】B21、C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参考答案】。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的、可控的因素。教育,从逻辑上既是特殊的实践,又是特殊的环境。由于这种特殊性,使得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因此,题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3、此说法是正确的。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班级形成的基础就是要有明确的共同目标。班级目标对班级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同和支持;有利于引导班级发展方向,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进取的行为动机;还可作为设计与选择班级活动的依据以及班级实施监督与考评的标准。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奋斗目标。班级的奋斗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和远期的三种,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教师应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制定适当的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4、此说法是正确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接受其检验的。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正确答案:(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性格是后天的,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不容易改变。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第三,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2)气质与性格又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先从气质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上来看。首先,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最后,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再从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来看,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2、【答案】个别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先进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的教育工作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对于先进生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战胜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对于中等生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重视中等生的教育。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个别教育。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后进生的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3、(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4、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以开发与培育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学生的兴趣、动机、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内容,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7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需要的层次越低,其动力越强。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无法融入班集体,有种不及别人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同学们的尊重。(2)马斯洛把7个基本需要中的前四种称为基本需要,后三种称为成长需要。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影响高级需要的产生和满足。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影响了成长需要的产生和满足。(3)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具有调节作用,所以小明应该转变心态,把精力放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上,并有信心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掌握科学知识,学习本领最终会实现个人价值,受到社会的尊重。他可以把学习优异作为自己骄傲的资本,此外还可以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待人热情,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最终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另外,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关注和尊重帮助小明。2、(1)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还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需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表象来解决问题。但这并不说明他们的思维不具抽象性。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的本质和非本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过程中,存在不平衡性,即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发展趋势不平衡。 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迅速的发展。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学生已能够运用假设,理解和掌握一般的抽象概念(如定理、定义),并进行逻辑推理。(2)建议: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言语交流训练。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